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二1-嘉一段及嘉五1亚段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魏祥峰 张廷山 +4 位作者 黄世伟 谢刚平 胡东风 王明磊 汤兴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贵州省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沉积相属于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本文结合野外露头及井下钻遇情况,划分出了多种沉积相类型,指出滩亚相及云坪微相是本区有利于嘉二1—嘉一和嘉五1层段油气储层发育的沉积相带,并以"单因素分析多... 贵州省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沉积相属于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本文结合野外露头及井下钻遇情况,划分出了多种沉积相类型,指出滩亚相及云坪微相是本区有利于嘉二1—嘉一和嘉五1层段油气储层发育的沉积相带,并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为参考,得出嘉二1层段的分岩类厚度百分含量分布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嘉二1—嘉一和嘉五1层段等储层有利层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除去宝元构造东南部、五南构造、太9井区及雪1井区外,区内大部分地区嘉二1—嘉一层段都发育较为储层有利的云坪微相,部分地区同时发育嘉一段顶部的滩亚相。嘉五1云坪微相的发育情况显示出南东方向较北西方向为好,其中宝元构造中南部最好,旺隆构造次之,雪柏坪构造推测应较好,太和、五南构造较差。台内滩沉积则仅局限于旺隆构造的旺12、旺6井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碳酸盐岩 陆表海台地 嘉二~1-嘉一段 嘉五~1亚段 赤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安凹陷曲塘、海北次凹戴南组—三垛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魏祥峰 张廷山 +2 位作者 梁兴 姚秋昌 汤兴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76,301,共13页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的精细观察和描述,在戴南组一段和三垛组一段共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根据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岩相组合的特点,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研究认为戴南组一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三垛组一段属于河流沉积体系,其中下亚段...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的精细观察和描述,在戴南组一段和三垛组一段共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根据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岩相组合的特点,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研究认为戴南组一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三垛组一段属于河流沉积体系,其中下亚段为辫状河,上亚段为曲流河。戴南组一段沉积期,曲塘次凹北部断阶带以及曲塘次凹南-东斜坡带、海北次凹南-西斜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格架。三垛组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辫状河河道和洪泛平原亚相沉积,河道内心滩砂体发育;上亚段沉积期演变为曲流河河道、堤岸和泛滥平原亚相沉积,河道凸岸一侧发育边滩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以及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砂体物性较好,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曲流河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戴南组 三垛组 海安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驹凹陷泰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魏祥峰 张廷山 +2 位作者 梁兴 姚秋昌 汤兴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0-413,共14页
运用地震、岩心、钻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泰州组地层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4个体系域。根据沉积相标志,在泰州组沉积体中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 运用地震、岩心、钻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泰州组地层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4个体系域。根据沉积相标志,在泰州组沉积体中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为8种亚相和17种微相。其中,SQ1沉积于盆地初始断陷期,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SQ2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的拉张作用增加,湖盆范围扩大,(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SQ2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发育由断陷湖盆转为坳陷湖盆,湖侵体系域湖泊沉积范围最广,主要为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环境,高位体系域湖平面略有下降,以滨浅湖沉积环境为主。指出白驹凹陷生油层主要发育于SQ2湖侵体系域,其本身又是良好的盖层;而储集层则主要发育在SQ1-SQ2低位体系域以及SQ2高位体系域,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了2套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的良好配置使白驹凹陷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滨浅湖砂滩、砂坝砂体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特征 泰州组 白驹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