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工程地质一体化”技术服务模式提升工程服务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以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戴勇 彭景云 +2 位作者 吴大奎 李立 徐剑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为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减少工程投资规模,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经过多年在海外及国内油气田区域的生产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提升工程服务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工程地质一体化"技术服务模式,包括:①"... 为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减少工程投资规模,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经过多年在海外及国内油气田区域的生产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提升工程服务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工程地质一体化"技术服务模式,包括:①"协作型"工程地质一体化服务模式(适用于甲方确定区块地质目标及方案,乙方实行工程技术服务的"局部"承包方式);②"主导型"工程地质一体化服务模式,即以"EPCC"(设计、采购、施工、运行)总包为核心,适用于甲方确定产能目标,乙方从地质方案到工程技术服务实行"整体"总包的方式。两种模式应用于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哈萨克斯坦KAM等油气田,以及国内苏里格气田等油气开发项目中。应用结果表明:在"实现油气田高效开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扩大建产规模、缩短建产周期、降低投资风险"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认为:推进该服务模式,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集约化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而全面提升油公司和工程服务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一体化 技术服务模式 双方共赢 降低成本 提升整体效益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工程技术企业安全监管数字化及其应用——以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毅 任英 +1 位作者 周浩 黎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9-112,116,共5页
安全风险预警是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以预警理论为基础,结合石油企业生产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技术的事故风险预警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生产安全预警系统。安全监督、安全管理和各级管理者将陷患、违章基础数... 安全风险预警是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以预警理论为基础,结合石油企业生产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技术的事故风险预警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生产安全预警系统。安全监督、安全管理和各级管理者将陷患、违章基础数据分类录入,系统对信息数据同步分析计算,得出公司各层面的风险值,当达到预警临界值时系统自动报警。该系统通过安监数字化分析结果,生成风险趋势图,为企业现场生产端和机关管理端(监管者)提供有效的预警信息,是目前较为完整的生产安全预警系统,为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提供重要判定指数,实现了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价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工程技术企业 安全预警 层次分析 模糊评价 预警体系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演化模式——以塔中川庆EPCC区块奥陶系鹰一段—鹰二段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冯仁蔚 欧阳诚 +6 位作者 庞艳君 李柱正 罗璇 张沁 李世银 周瑜 程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基于塔中川庆EPCC区块区域地质背景,结合钻井显示、录井取心、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等特征,分析鹰山组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不整合面附近溶洞充填与否取决于水动力作用的强弱,水动力与纵向上的岩相... 基于塔中川庆EPCC区块区域地质背景,结合钻井显示、录井取心、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等特征,分析鹰山组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不整合面附近溶洞充填与否取决于水动力作用的强弱,水动力与纵向上的岩相分布共同决定了层间岩溶内幕溶洞的发育情况;岩溶单元可划分为高地、次高地、上下斜坡、洼地等一级单元,以及溶峰、陡崖、平台、溶丘等次一级单元,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表层风化带仅发育在EPCC区块北部,垂直渗流带在南北厚度各异,季节变动带从南部和中部向北部"相变"为水平渗流带;沉积微相影响岩溶发育但非岩溶旋回划分的决定因素,构造隆升、气候、古水文条件是造成岩溶南北分异的主因;EPCC区块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可划分为3期旋回、8级次旋回,最终残留第3期旋回(第5~8级次旋回),其中第5、8级次旋回从南到北具有明显"同期异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 川庆EPCC区块 奥陶系 层间岩溶 岩溶旋回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岳砚华 伍贤柱 +2 位作者 张庆 赵晗 姜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2,共9页
自2009年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第1口井开钻以来,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及时总结所优化集成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配套技术,对于"高效益、高效率"... 自2009年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第1口井开钻以来,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及时总结所优化集成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配套技术,对于"高效益、高效率"推进川渝地区页岩气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并完善了10项页岩气钻完井工程主体技术系列,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页岩气规模上产提供了技术支撑;(2)形成了从设计到室内实验评价、井中地震压裂缝网实时监测的体积压裂配套技术,保证了页岩气增产方案的实施效果;(3)创新形成了钻井—压裂、钻井—采输、压裂—采输等同步作业模板,优化平台布置,实现"批量化、模块化、程序化、一体化"作业,大幅度加快了页岩气井的投产进度;(4)形成6项页岩气开发环保节能技术,实现了页岩气清洁节能生产;(5)形成了以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为打造"透明"气藏奠定了基础;(6)优化地面集输工艺,实现了气藏采输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结论认为,所形成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配套工程技术有效支撑了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页岩气上产,在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等方面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工程技术系列 钻井压裂 钻井采输 压裂采输 规模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储集特征及成储模式
5
作者 王红军 张培军 +6 位作者 唐昱哲 王思琦 张良杰 郭春秋 邢玉忠 董建雄 王强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阿姆河右岸区块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近期发现的单体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断缝体”气藏,展示了该区碳酸盐岩十分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利用地震、岩心薄片及钻测井资料,宏观微观相结合,开展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天然气成藏富集... 阿姆河右岸区块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近期发现的单体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断缝体”气藏,展示了该区碳酸盐岩十分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利用地震、岩心薄片及钻测井资料,宏观微观相结合,开展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在控圈断层、改造断层及微断层3类不同级别断层和丘滩体、灰泥丘及滩间3类沉积环境下,受伴生溶蚀流体作用形成储渗结构差异较大的丘滩体—控圈断层、丘滩间—控圈断层、丘滩体+改造断层、丘滩间+改造断层、丘滩体+微断层和丘滩间+微断层等不同规模的6类“断缝体”储层,是阿姆河右岸东部地区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天然气藏。结合几类已投产的“断缝体”气藏的开发地质参数,将该类气藏进一步细分为Ⅰ类控圈(构造带)断层强破裂+强溶蚀的规模断缝体气藏;Ⅱ类改造断层附近中破裂+中溶蚀的局部断缝气藏和Ⅲ类微断层弱破裂+未溶蚀的裂缝—孔隙型或裂缝型气藏,其中Ⅰ类气藏在储量规模和高产稳产方面优势明显,是该地区下一步深挖勘探潜力的主要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右岸 上侏罗统 碳酸盐岩 储层 裂缝 断层 断缝体 天然气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
6
作者 刘豇瑜 任登峰 +3 位作者 秦世勇 张键 晏楠 刘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体的复杂缝洞集合体,实现储层纵横向立体改造。结果表明:通过高低黏液体和远中近井分区溶蚀的液体组合模式,可实现人工裂缝+天然微缝的深度刻蚀;缝洞导向的一体化参数设计方法,设计的施工参数满足缝洞体的动用需求,同时,大油管浅下的完井工艺及配套承压能力达140 MPa的采油井口,保障了大排量立体酸压施工;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可极大提高超深碳酸盐岩酸压效果,满足断控缝洞型储层纵横向深度改造需求;现场应用表明,改造后平均单井初期产量为260 m3/d,高效支撑了富满油田的勘探开发。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可极大提高酸压效果,也可为类似储层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酸压 复杂缝洞集合体 超深缝洞型 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岩心多尺度裂缝提取方法
7
作者 吴丰 陈学武 +2 位作者 赵辉 石祥超 刘建锋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2-894,共13页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采用多个滤波核叠加对岩心CT扫描图像进行滤波降噪,再将滤波结果叠加;提出了一种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将阈值分割、顶帽分割等图像分割方法与边缘增强技术相结合,以增强微裂缝信息,并针对不同尺度裂缝采取不同的分割策略;分析了图像分割三维体的长度、宽度、表面积、体积、形状因子、平整度和伸长率等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显著降低了岩心CT扫描图像噪声干扰,精准地保留了裂缝细节特征;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提高了多尺度裂缝的提取精确度和稳定性;裂缝形态参数图版能剔除与裂缝相似的孔隙、特殊矿物边界等非裂缝,最终实现多尺度裂缝的准确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数字岩心 CT扫描 图像处理 滤波 边缘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测井评价技术 被引量:30
8
作者 赵路子 谢冰 +6 位作者 齐宝权 周肖 伍丽红 赖强 张红英 贺红举 周玉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92,共7页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系及震旦系埋藏深度大,基质物性较差,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储层非均质性强,致使测井解释工作难度大。为此,综合运用薄片、岩化、ECS元素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对该类储层的特殊岩性与矿物进行了可靠的识别,进...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系及震旦系埋藏深度大,基质物性较差,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储层非均质性强,致使测井解释工作难度大。为此,综合运用薄片、岩化、ECS元素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对该类储层的特殊岩性与矿物进行了可靠的识别,进而得到准确的储层参数。研究表明:成像测井可以对各类裂缝进行精细识别及分类,利用声波扫描测井得到的各向异性及频散曲线,结合裂缝识别结果可对裂缝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常规测井结合成像测井能够对溶蚀孔洞及大型溶洞进行定性识别,采用BorTex及孔隙谱技术,可定量评价溶蚀孔洞的发育程度及孔洞连通性,而对大型溶洞的延伸情况则需要结合钻、录井显示及地震资料来综合判别;流体判别在排除钻井液侵入、导电矿物等影响因素后,可采用可动水指数法、双侧向比值法、视电阻增大率法、中子—密度与中子—声波重叠法、介电扫描等方法,结合储层纵横向流体分布情况来综合判别储层流体性质。测井技术的不断完善,为该区深层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ADT介电扫描 SonicScanner声波扫描 矿物 裂缝 溶洞 各向异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排烃特征与排烃史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冬霞 黄小惠 +3 位作者 李林涛 邓克 张建华 邱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5,共5页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在早侏罗世(J1)末期即开始进入排烃门限,晚侏罗世(J3)早期—中期开始进入排烃高峰期;②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处于J3p—K,T3x3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J3sn—J3p,T3x5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处于K1—K2;③川西地区不同层段不同地区进入排烃门限和排烃高峰期的时间存在差异: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三段烃源岩,鸭子河地区排烃时间相对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次之,大邑和丰谷地区较晚,须五段烃源岩在洛带排烃时间较早,马井、孝泉—新场—合兴场和丰谷地区次之,大邑地区和鸭子河地区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烃源岩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 排烃史 古地温特征 排烃高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对渗流特征的影响——以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司马立强 王超 +3 位作者 王亮 吴丰 马力 王紫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5,共8页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其渗流特征较之于常规砂岩储层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以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上侏罗统蓬莱镇镇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物性、压汞、核磁等实验数据,在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相渗实验...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其渗流特征较之于常规砂岩储层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以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上侏罗统蓬莱镇镇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物性、压汞、核磁等实验数据,在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相渗实验和可视化微观驱替模型,模拟油气成藏与开发过程中不同类型孔隙结构致密砂岩储层的渗流特征及气、水两相运移机理和分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孔隙结构储层的气体前缘推进特征均出现类似于树杈状的黏性指进现象,储层孔隙结构越好,束缚水饱和度越低,束缚水状态下的气相相对渗透率越大,气藏更易被开发;2开发后期残余气主要以绕流、卡断以及孔隙盲端等方式形成的封闭气存在于储层中;3不同类型储层的气、水两相相对干扰均较强,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水同出的现象;4封闭气的存在会严重降低气井产量,而水相的存在则会极大地降低气相相对渗透率,导致低渗透致密砂岩含水气藏后期产水严重,开发难度大,采出程度低,进而严重影响到气井的有效开发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侏罗世 蓬莱镇组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相渗实验 可视化微观模型 气、水两相 渗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以川中P地区须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41
11
作者 李烨 司马立强 +1 位作者 闫建平 杨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6,共5页
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是关系到油气勘探、开发决策的关键问题。四川盆地中部P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前期勘探中由于没有精确确定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导致试气段多次出现干层,给勘... 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是关系到油气勘探、开发决策的关键问题。四川盆地中部P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前期勘探中由于没有精确确定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导致试气段多次出现干层,给勘探开发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为此,综合利用岩心物性、压汞、试气等多种资料,采用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水膜厚度法、Purcell法、Wall法)、产能模拟法、物性试气法等多种方法,分别获得其孔隙度、渗透率的下限值。在此基础上,采用算术平均法对该区储层的物性下限进行了综合确定,确定出该区须二段有效储层孔隙度的下限值为5.85%,渗透率的下限值为0.037mD。由于通过多种方法相互验证,避免了单一方法在物性下限取值时可能产生的较大偏差,确定出的储层物性下限值较为准确,并得到了新近试气资料的证实。该成果对气藏储量的精确计算和后续开发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气藏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值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变形成因探讨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汪泽成 李宗银 +4 位作者 李志荣 樊斌 张海杰 李玲 卞从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8,118-119,共6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一直以构造稳定、变形微弱著称,但近年来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勘探实践却揭示出其构造变形具有复杂性。为探讨构造变形的成因,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将该区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区带,从南到北依次为威远背斜隆起区...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一直以构造稳定、变形微弱著称,但近年来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勘探实践却揭示出其构造变形具有复杂性。为探讨构造变形的成因,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将该区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区带,从南到北依次为威远背斜隆起区、遂宁—合川低缓褶皱区、简阳—阆中斜坡区、南充—平昌断褶区,并重点分析了须家河组NW向构造的变形机制。结果表明:①构造叠加变形是该区构造的主要特征,早期构造变形受印支期龙门山前陆盆地和燕山期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演化控制,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NE向区域性大单斜;②喜马拉雅期受华蓥山断裂右行走滑作用控制,产生NW向压扭构造形迹;③该区须家河组气藏总体表现为大面积、低丰度致密砂岩气藏,局部构造和断层控制了天然气"甜点"区分布,天然气勘探开发要高度重视NE向构造与NW向构造叠加变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 华蓥山断裂 基底断裂 构造分区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气区储气库超低压储层水平井钻井液完井液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在君 陈恩让 +3 位作者 崔贵涛 黎金明 李宝军 谢新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59,110,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储气库选择在榆林气田的山西组山23储层实施,由于该气层经过长期开采和储层压裂改造,导致水平段目的层压力极低(压力系数0.4~0.6),成为诱发水平井段发生钻井液压差漏失的地质因素;且采用筛管完井方式又要求钻井液...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储气库选择在榆林气田的山西组山23储层实施,由于该气层经过长期开采和储层压裂改造,导致水平段目的层压力极低(压力系数0.4~0.6),成为诱发水平井段发生钻井液压差漏失的地质因素;且采用筛管完井方式又要求钻井液完井液必须具有非常好的暂堵效果。针对上述技术难题,以室内预防井漏、储层保护研究为技术支撑,研制出了具有抑制性强、润滑性高、总固相少等特点的无土相复合盐低伤害暂堵钻井液完井液体系。现场应用两口井,其中Y37-2H完钻井深5 044m,水平段长1 819m,创长庆气田水平段215.9mm井眼的施工记录,139.7mm筛管一次性下到预定位置,并获得无阻流量100×104 m3/d的高产气流。应用效果表明:该体系较好地保护了山23储层,钻完井施工作业安全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气区 储气库 超低压 钻井液 复合盐 暂堵 低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滩体及储集性 被引量:22
14
作者 曾德铭 王兴志 +3 位作者 石新 张帆 汪娟 朱永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9,共8页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区内滩体的类型及特征、储集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区内有内碎屑滩、藻粘结颗粒滩、核形石滩和鲕粒滩4类滩体,...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区内滩体的类型及特征、储集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区内有内碎屑滩、藻粘结颗粒滩、核形石滩和鲕粒滩4类滩体,内碎屑滩和藻粘结颗粒滩广泛分布于中46井—杨家岩一线的雷三段,核形石滩集中于江油观音滩的雷三段下亚段,鲕粒滩集中于绵竹的雷四段中上部。这些高能滩体是局限陆表海和开阔陆缘海环境的产物,受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储集性差异大,雷三段中—上亚段的内碎屑滩和藻粘结颗粒滩在表生期岩溶作用和埋藏期溶蚀作用的共同改造下,储集空间内充填的石膏、石盐和方解石发生溶解,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藻粘结"格架"溶孔和小溶洞发育,成为区内最有利的储集体,它们主要分布于中46井—鱼1井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口坡组 滩体 储集性 成岩作用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气“甜点”地震预测 被引量:23
15
作者 彭嫦姿 彭俊 +1 位作者 陈燕辉 张汉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7,共6页
页岩储层的埋深、厚度、有机碳含量、脆性、裂缝发育带等是评价页岩气"甜点"的主要地质指标。为此,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二亚段为研究对象,根据页岩气地质评价标准,在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及多种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 页岩储层的埋深、厚度、有机碳含量、脆性、裂缝发育带等是评价页岩气"甜点"的主要地质指标。为此,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二亚段为研究对象,根据页岩气地质评价标准,在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及多种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页岩气"甜点"的地震预测技术。首先,通过合成记录精细标定页岩储层位置,确定优质泥页岩的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震相分析,落实泥页岩的宏观展布;然后,利用地震波阻抗反演和GR反演技术去"灰、砂找泥",在有机碳含量等敏感参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铀曲线反演技术进行页岩储层有机碳含量及优质泥页岩厚度的定量预测;再利用裂缝预测技术预测优质页岩储层高产富集区;最后利用叠前纵、横波阻抗联合反演技术预测高脆性指数发育区,开展优质页岩储层压裂品质区的预测。通过以上地震预测技术,落实了元坝地区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气"甜点"的勘探区域,为优化页岩气定向水平钻井和储层压裂改造的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页岩气 地震预测 早侏罗世 有机碳含量 裂缝(岩石) 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系统气藏动态储量计算新方法——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茅口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会强 彭先 +2 位作者 李爽 胡南 刘林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6,共4页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气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缝洞系统发育、地层水活跃、生产动态特征复杂等特征。部分裂缝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压降曲线异常上翘或弯曲,表现出存在复杂储集体、异常能量补充的现象,表明储集空间发生变...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气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缝洞系统发育、地层水活跃、生产动态特征复杂等特征。部分裂缝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压降曲线异常上翘或弯曲,表现出存在复杂储集体、异常能量补充的现象,表明储集空间发生变化。而常规动态方法多局限于定容储集体动态储量计算,对储集空间发生变化、存在地层水侵影响的裂缝系统,动态储量计算结果差异大,方法适应性较差。为此,综合考虑气藏地质特征、气水分布模式及生产动态等因素,根据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的原理,采用Topaze生产分析软件精细刻画地质模型、数值求解等方法,以S47井裂缝系统为例,计算得到了不同生产阶段各储集体的动态储量,结果能够反映客观实际和生产动态,为蜀南地区茅口组有水气藏二次开发、落实动态储量基础提供了参考。此次裂缝系统动态储量计算新方法的探索,对准确评估此类复杂储集体动态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早二叠世 复杂储集体 动态储量 计算 方法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沙罐坪气田石炭系储层裂缝识别与预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建林 徐国盛 +2 位作者 严维理 杨斌 周存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9-52,58,共5页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气藏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然而储层总体物性差、非均质强,裂缝发育范围及状况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根据区内沙罐坪气田石炭系储层岩心裂缝发育情况,将其划分为裂缝发育段、裂缝较发育段和裂缝不...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气藏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然而储层总体物性差、非均质强,裂缝发育范围及状况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根据区内沙罐坪气田石炭系储层岩心裂缝发育情况,将其划分为裂缝发育段、裂缝较发育段和裂缝不发育段。通过分析其常规测井系列的特点,研究储层裂缝所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3种裂缝发育模式作多元判识,得到了3类裂缝的判别关系式,回判率达到98。然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内各井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了判识,并在平面上对裂缝发育状况进行了预测评价。储层裂缝预测结果与各井钻井显示、测试情况较为吻合。该模型在沙罐坪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也为其他地区储层裂缝识别与预测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罐坪气田 石炭纪 气藏 储集层 裂缝(地质) 识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拗陷北段海相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霄 刘树根 +5 位作者 莫倩雯 孙玮 邓宾 夏国栋 熊琳沛 李泽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7,共15页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及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使得川西拗陷成为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最重要地区之一,本文重点分析川西拗陷北段烃源岩问题与油气成藏模式。川西拗陷北段具有构造演化复杂、烃源岩情况不明、保存条件...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及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使得川西拗陷成为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最重要地区之一,本文重点分析川西拗陷北段烃源岩问题与油气成藏模式。川西拗陷北段具有构造演化复杂、烃源岩情况不明、保存条件控制下的成藏模式多样等特点,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黑色泥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与构造运动控制下的以中下三叠统膏盐岩为主的多级封盖特征。隐伏上冲断层输导系统连通的震旦系灯影组-二叠系-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优质储层使得海相油气具有"原生油藏+原生气藏"、"次生油藏+原生气藏"与"次生气藏"3种成藏模式。根据矿山梁-青林口-双鱼石地表沥青和油砂、浅层稠油与二叠系茅口组气藏成藏序列分析,认为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强烈挤压断褶区,过推覆体主断裂潜伏背冲背斜构造与"绵阳-长宁拉张槽"东边界叠合带是川西拗陷北段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罙层-超深层 海相油气 烃源岩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三高”气田超深井固井隔离液应用实践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勇 刘伟 +5 位作者 唐庚 张洪印 谢明华 周剑 高德伟 李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79,共3页
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理化性质存在本质差异,超深井固井作业时,二者极易发生化学污染,不但影响顶替效率,而且危及固井施工安全,这在"三高"(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中尤为突出。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超深井固... 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理化性质存在本质差异,超深井固井作业时,二者极易发生化学污染,不但影响顶替效率,而且危及固井施工安全,这在"三高"(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中尤为突出。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超深井固井隔离液的设计原则和配制工艺,并对相容性实验以及现场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现场固井实践认为:①隔离液的使用是保障"三高"气田超深井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顶替效率的重要举措;②应对隔离液的沉降稳定性与钻井液、水泥浆的化学兼容性予以充分重视,确保隔离液不沉降,对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无不良影响,防止发生井下复杂情况;③前后隔离液防污染技术可有效防止尾管固井工程事故的发生。隔离液的正确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化学污染、保证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顶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高含硫高危气田 超深井 固井 隔离液 沉降稳定性 化学兼容性 污染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立体勘探”新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月先 钟水清 +4 位作者 潘用平 李洪兴 米庆 刘洪 李早元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一个天然气田的全面开发,应该加大"立体勘探"力度,对气田的新老气藏、气层、可能储层等进行系统认真地分析研究,优选立项并展开作业。通过四川盆地"立体勘探"实践,发现了许多产气层系和层段,资源储备明显增加。在... 一个天然气田的全面开发,应该加大"立体勘探"力度,对气田的新老气藏、气层、可能储层等进行系统认真地分析研究,优选立项并展开作业。通过四川盆地"立体勘探"实践,发现了许多产气层系和层段,资源储备明显增加。在气田内纵向上寻找新的接替层系或层段,重新认识四川盆地"立体勘探",其基本经验就在于增强地质认识,以科研项目作支撑,技术配套适应勘探新需求,把握好勘探基本原则。"立体勘探"的新选向研讨,有助于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勘探 天然气 进展 实践经验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