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酸压裂缝中酸液流动反应行为研究综述
被引量:9
- 1
-
-
作者
李小刚
杨兆中
胡学明
孙健
蒋海
-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
川庆钻探公司塔里木工程公司
-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3,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前期资助项目“前置液酸压过程中酸液黏性指进分形理论模型研究及模拟软件研制”(06ZQ026-045)
四川省高校天然气开采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酸压过程中酸液黏性指进分形研究”(GPL04-04)
-
文摘
酸压是低渗透油气藏的重要增产措施。影响酸压效果的关键参数是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和酸液有效作用距离。这2个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酸液在酸压裂缝中的流动反应过程。回顾了数十年来酸液流动反应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是酸蚀蚓孔滤失和酸液指进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归纳了当前酸液流动反应研究在思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方面的存在问题;并分别从这3个方面给出了酸液流动反应深入研究的建议。
-
关键词
酸压
酸处理液
酸蚀裂缝
增产措施
综述
-
Keywords
Acid fracturing
Acid treatment fluid
Fractures generated by acid erosion
Stimulation
Overview
-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气体钻井临界携水量计算
被引量:4
- 2
-
-
作者
代锋
李黔
梁海波
胡学明
徐晓蓉
张光华
-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塔里木工程公司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鲁明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6,共3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07A20402)
-
文摘
地层出水是制约气体钻井顺利实施的一个瓶颈,准确计算一定注气量下的临界携水量对于气体钻井现场安全施工、避免井下复杂至关重要。基于最小动能标准建立了计算气体钻井临界携水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层出水后环空多相流动状态,利用该模型可确定气体钻井注气量和临界携水量的对应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注气量和降低液气表面张力是提高气体钻井临界携水量的有效途径;当增加注气量不能满足携水要求时,必须转换钻井方式,通过降低液气表面张力来提高临界携水量;气体钻井临界携水量计算需兼顾携带岩屑和携水两个要求,当所需的最小携水动能等于最小携带岩屑动能时,液气表面张力达到极值,进一步降低液气表面张力失去意义。实例验证表明,该研究成果能够用于指导气体钻井现场实践,为地层出水后气体钻井转换钻井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气体钻井
地层出水
临界携水量
注气量
最小动能
-
Keywords
gas drilling,formation water production,interface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of gas,gas injection rate,minimum kinetic energy
-
分类号
TE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
-
题名“2+3”采油技术及调驱效率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臻
张红静
舒梅
张明友
张国洪
-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川庆钻探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川庆钻探公司塔里木工程公司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1,8,共3页
-
文摘
受油藏非均质性和不利的流度比影响,注水开发过程中常出现油井见水早或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含水率高、注入水波及系数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驱油藏的开发效果。"2+3"提高采收率技术综合了调剖和化学驱油的优点,从机理上完善了二次采油的不足。文章利用微观可视模型和岩心流动实验对"2+3"调驱技术进行了机理实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把"2+3"调驱技术的实验结果分别同调剖实验结果和化学驱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3"采油技术的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比单一的调剖和驱油技术都高,具有可推广性。
-
关键词
“2+3”调驱技术
驱油效率
采收率
-
Keywords
'2+3' profile control and oil displacement technology,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recovery ratio
-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KS9号构造超深井钻井提速配套技术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董萌
梁红军
杨博仲
陶思才
喻可彬
胡林振
-
机构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塔里木工程公司
塔里木油田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国家能源高含硫气藏开采研发中心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3,共3页
-
文摘
克拉苏构造带9号构造超深井钻探面临诸多挑战:盐上地层构造高陡、砾石层发育、可钻性差;气藏上覆巨厚盐层、膏泥岩层,盐层埋藏深达4500~6500m,常伴随高压盐水;盐下目的层白垩系研磨性极强、可钻性差、裂缝发育,易漏,易掉块卡钻。通过个性化钻头、垂直钻井系统、涡轮钻具配合孕镶钻头、油基钻井液体系研究与应用,克服了克拉苏构造带钻井工程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实现了快速钻井的目标。
-
关键词
KS9构造
超深井
钻井提速
-
Keywords
KS9 structure
ultradeep well
ROP improvement
-
分类号
TE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
-
题名页岩强度弱化规律及对水平井井壁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9
- 5
-
-
作者
贾利春
连太炜
李忠飞
-
机构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塔里木工程公司
-
出处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2,8,共4页
-
文摘
为了揭示页岩本体和层理面力学强度特性及弱化对井壁稳定影响,基于直剪试验并结合弱面强度准则,分析了页岩抗剪强度参数的弱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基钻井液浸泡下页岩本体和弱面强度均显著降低,且水基钻井液对弱面弱化影响大于对本体强度的影响。随着浸泡时间增加页岩强度逐渐降低,且最低强度逐渐左移;发生弱面破坏的角度范围逐渐增大;随着围压升高,页岩强度升高且发生弱面破坏的角度范围逐渐变小。坍塌压力与水平井钻进方位、弱面产状密切相关,其差异最高达到0.444 1 g/cm3,整体上水平井井眼沿着最小水平地应力方位钻进时井壁稳定性最好。随井眼钻开时间增加,当量坍塌压力逐渐升高。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页岩
直剪试验
弱面
水平井
坍塌压力
井壁稳定
-
Keywords
shale
direct shear test
weak planes
horizontal well
collapse pressure
wellbore stability
-
分类号
TE2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
-
题名砾石层气体钻井气液转换工艺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4
- 6
-
-
作者
邓柯
廖兵
陶思才
-
机构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欠平衡与气体钻井试验基地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塔里木工程公司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1,1,共3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统筹项目"塔里木库车山前钻井提速技术"(项目编号2013T-0102-001)部分研究成果
-
文摘
基于砾石层地质特征,开展了砾石层气体钻井后转换过程中钻井液对井壁伤害机理分析,得出砾石层钻井液转换时易发生井塌、井漏及携砂困难等问题。文章通过室内实验,优配出"二强二高一低"聚磺-KCl混油钻井液及配套的特殊前置液、特殊堵漏浆及高黏切高密度钻井液,提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气液转换工艺措施,形成了适合砾石层地质特点的钻井液转换工艺技术,通过在A井现场应用,气液转换期间未发生井塌、井漏等复杂,用时仅0.4 d,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
关键词
砾石层
气体钻井
钻井液转换
聚磺-KCl混油钻井液
-
Keywords
gravel layer,gas drilling,drilling fluid conversion,polysulfonate-KCl oil emulsion drilling fluid
-
分类号
TE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