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阻滞对肠系膜下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小平 顾鹏 +2 位作者 魏寿江 左友波 余庆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6-788,共3页
目的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肠系膜下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18例ASA I或II级直肠癌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MAP和CVP。全麻诱导前行T10~11硬膜外穿刺置管。手术开腹暴露肠系膜下动脉。于硬... 目的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肠系膜下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18例ASA I或II级直肠癌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MAP和CVP。全麻诱导前行T10~11硬膜外穿刺置管。手术开腹暴露肠系膜下动脉。于硬膜外给药前、给药后MAP降至60mm Hg、迅速扩容使CVP升至给药前、注射麻黄碱后MAP升至硬膜外给药前水平4个时点用多普勒超声直接测量肠系膜下动脉内径(D)、最大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速度积分(FVI),并计算血流量(Q)。结果胸段硬膜外阻滞使Q在实验不同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MAP与P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CVP与Vmean、FV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肠系膜下动脉的灌注受MAP、CVP的影响,硬膜外阻滞可以增加肠系膜下动脉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七氟烷麻醉浓度对大鼠血中游离六氟异丙醇浓度的影响
2
作者 林芷萱 黄三 +1 位作者 黄艳 杨小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3-977,982,共6页
目的:通过对SD大鼠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麻醉不同时间后血中游离六氟异丙醇(hexafluoro-isopropanol,HFI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中游离HFIP的生成规律及其与七氟烷麻醉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14只健康成年SD大鼠,其中6只用于测定HFIP样品的血... 目的:通过对SD大鼠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麻醉不同时间后血中游离六氟异丙醇(hexafluoro-isopropanol,HFI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中游离HFIP的生成规律及其与七氟烷麻醉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14只健康成年SD大鼠,其中6只用于测定HFIP样品的血/气分配系数,其余10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分别接受1.16%(S1组)、2.32%(S2组)和3.48%(S3组)浓度的七氟烷麻醉。每组内再分为6个麻醉时段,分别麻醉0.5、1.0、1.5、2.0、3.0、4.0 h,每个时段用鼠6只。麻醉结束后立即取腹主动脉血5~10 mL。首先采用顶空二次平衡法测得大鼠HFIP的血/气分配系数,再使用一次平衡法测得大鼠血中实际游离HFIP浓度。同时使用顶空二次平衡法测定大鼠血中七氟烷浓度及血/气分配系数。分析组内血中游离HFIP浓度与麻醉时间的关系,及组间七氟烷麻醉浓度与血中游离HFIP浓度的关系。结果:3组不同时点SD大鼠血中均能测出游离HFIP,且在麻醉1.0 h时均达峰值,而后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降低。与S1组相比,S2组各对应时点血中游离HFIP浓度均增高(P<0.05);除4.0 h时点外,S3组各对应时点血中游离HFIP浓度与S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2组相比,S3组各对应时点血中游离HFIP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各组大鼠血中游离HFIP浓度均随七氟烷麻醉时间的延长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七氟烷麻醉浓度增加到3.48%时,血中各时点游离HFIP浓度反而降低,七氟烷代谢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六氟异丙醇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