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李洪琼 陈昌林 +1 位作者 赵漾 林菁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地塞米松组(DM组)、右美托咪定组(D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后局麻下行患侧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药液均为20 ml,其中DM组为地塞米松0.1 mg/kg+0.25%罗哌卡因,DX组为右美托咪定0.5μg/kg+0.25%罗哌卡因,C组为0.25%罗哌卡因。PENG阻滞后15 min,三组行相同方案的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记录术后0~12、>12~24、>24~48 h三个时间段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术后12、24 h评估股四头肌肌力。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和DX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0~12、>12~24、>24~48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DX组比较,DM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12~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和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PENG阻滞,均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其中地塞米松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对患者短期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馨烛 陈斌 朱莎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患者短期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胃镜或肠镜检查的非住院患者67例,静注芬太尼和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OAA/S评分达0分开始进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检查结束后待患者OAA/S评分达5分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患者短期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胃镜或肠镜检查的非住院患者67例,静注芬太尼和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OAA/S评分达0分开始进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检查结束后待患者OAA/S评分达5分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给药前10min内患者的亲历事件、开始苏醒至OAA达5分之间的亲历事件以及患者检查前睡眠、精神状况等。结果 49.25%的患者发生了遗忘,其中发生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逆行性遗忘的患者分别有21.2%、69.7%和9.1%。发生记忆障碍与无记忆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类型、丙泊酚用药总量、术前情绪、检查时间、恢复时间、是否发生梦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记忆障碍者的平均文化水平构成更低,用药量更大(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麻醉可导致一定程度的短期记忆障碍发生,其中逆行性遗忘较顺行性遗忘发生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记忆 遗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室噪声对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汪芳俊 胡建华 +1 位作者 涂发平 刘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2-765,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室噪声对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人工流产术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噪声为30~40 dB)、B组(噪声为50~60 dB)和C组(噪声为70~80 dB),每组40例.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室噪声对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人工流产术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噪声为30~40 dB)、B组(噪声为50~60 dB)和C组(噪声为70~80 dB),每组40例.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导,根据患者意识情况可分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待其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必要时分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噪声干预前5 min(T0)、麻醉诱导前1 min(T1)、手术开始后1、3、5、10 min(T2、T3、T4、T5)以及术后患者清醒时(T6)的MAP、HR、SpO2和BIS值.观察并记录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同时记录术中追加丙泊酚的剂量;观察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梦境感受并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B、C组MAP和BIS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1),且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或P<0.01);T2时三组MAP和BIS均明显降低(P<0.01),HR明显减慢(P<0.05);T3、T4时三组BIS仍明显降低(P<0.01),但T4时B、C组BIS明显高于A组(P<0.05);T5、L时B、C组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HR明显增快(P<0.01),且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或P<0.01),B、C组BIS明显高于A组(P<0.05).与C组比较,A、B组麻醉效果明显提高(P<0.05),A组丙泊酚诱导剂量和术中追加剂量明显减少(P<0.05).与A组比较,B、C组苏醒时间与离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梦境难受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手术室噪声不仅影响丙泊酚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效果,还会加重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噪声 人工流产术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麻醉实习带教的新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汪芳俊 涂发平 +2 位作者 刘洋 孙桂英 陈斌 《中国医院》 2010年第5期49-51,共3页
通过制定全面的实习目标和详细的临床麻醉实习带教方案,促使实习生对书本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坚持临床麻醉带教内容的多样化和均衡化。从而为临床麻醉实习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确保临床麻醉技能培训的全... 通过制定全面的实习目标和详细的临床麻醉实习带教方案,促使实习生对书本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坚持临床麻醉带教内容的多样化和均衡化。从而为临床麻醉实习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确保临床麻醉技能培训的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麻醉 实习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对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汪芳俊 胡建华 +1 位作者 杨宇焦 万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2-465,共4页
目的比较大鼠异氟烷吸入麻醉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对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将4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只。A组大鼠腹腔注射10g/L戊巴比妥钠溶液30mg/kg,术中根据需要追加首次剂量的1/4;B组采用吸... 目的比较大鼠异氟烷吸入麻醉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对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将4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只。A组大鼠腹腔注射10g/L戊巴比妥钠溶液30mg/kg,术中根据需要追加首次剂量的1/4;B组采用吸入麻醉箱对大鼠进行麻醉诱导,并采用大鼠面罩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吸入麻醉药的浓度。记录两组大鼠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麻醉效果,观察两组大鼠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变化情况,以及两组大鼠麻醉死亡和建模成功情况。结果两组大鼠月龄、体质量、术中血氧饱和度和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60min,A组大鼠心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麻醉后5min,A组大鼠呼吸频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中B组麻醉效果明显较A组好(P<0.05);B组大鼠建模成功率明显较A组高,而麻醉死亡率较A组低(P<0.05)。结论大鼠异氟烷吸入麻醉具有操作简单、麻醉起效快、术中麻醉维持平稳、术后麻醉苏醒迅速等特点,能为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建立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异氟烷 吸入麻醉 戊巴比妥钠 腹腔注射 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洋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药作用 脂质学说 组成成分 蛋白质 细胞膜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麻醉下雷米芬太尼抑制切皮心血管反应的最低血浆有效浓度 被引量:3
7
作者 邹振宇 杨小霖 +1 位作者 周洪贵 李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测定雷米芬太尼抑制切皮刺激心血管反应(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不超过基础值20%)的最低血浆有效浓度(MPCBAR)。方法40例妇科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分别维持在0.5MAC(Iso0.5组)和1.0MAC(Iso1.0组),并稳定15min以... 目的测定雷米芬太尼抑制切皮刺激心血管反应(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不超过基础值20%)的最低血浆有效浓度(MPCBAR)。方法40例妇科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分别维持在0.5MAC(Iso0.5组)和1.0MAC(Iso1.0组),并稳定15min以上。气管插管后两组按预设浓度TCI雷米芬太尼,以切皮刺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指标,采用序贯法测定两组雷米芬太尼的MPCBAR。结果Iso0.5组雷米芬太尼MPCBAR为(3.33±0.38)ng/ml,95%可信区间为2.94~3.73ng/ml;Iso1.0组雷米芬太尼MPCBAR为(2.17±0.74)ng/ml,95%可信区间为1.39~2.94ng/ml。结论维持较高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能有效降低雷米芬太尼抑制妇科手术切皮刺激心血管反应的MPCB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雷米芬太尼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后血中异氟醚洗出时程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小霖 张文胜 +4 位作者 刘进 杨宗斌 马汉祥 刘爱杰 罗南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8%乳化异氟醚后对犬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以及动、静脉血中异氟醚的洗出时程。方法将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均分成静脉麻醉组(Giv组)和吸入麻醉组(Ginh组)。Giv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液态容积比)麻醉,Ginh组面罩...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8%乳化异氟醚后对犬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以及动、静脉血中异氟醚的洗出时程。方法将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均分成静脉麻醉组(Giv组)和吸入麻醉组(Ginh组)。Giv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液态容积比)麻醉,Ginh组面罩吸入异氟醚蒸气麻醉,以夹尾刺激阴性为停药指标。分别于停药至呼末气异氟醚浓度下降为零之间的不同时点同时采取动、静脉血测其浓度及血/气分配系数。结果Giv组脂肪乳输入量与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增加呈直线正相关(r2=0.90)。停药后,两组内及两组间异氟醚分别从动脉和静脉血中洗出50%、95%和99%的时间(t0.5、t0.95和t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时,其输入量对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有重要影响。但与吸入异氟醚麻醉相比,异氟醚从血中的洗出时程并未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脂肪乳剂 血/气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吸入麻醉药敏感性不同的果蝇幼虫中枢神经元钾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洋 罗南富 +1 位作者 廖大清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86-888,共3页
目的以果蝇为动物模型,利用膜片钳技术探讨钾通道在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中的地位。方法以酶解和血清孵育的方法分离制备敏感(S)、野生(H)和对七氟醚耐药(R)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神经元,以膜片钳技术记录其全细胞钾电流,并对电流进行单、双指... 目的以果蝇为动物模型,利用膜片钳技术探讨钾通道在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中的地位。方法以酶解和血清孵育的方法分离制备敏感(S)、野生(H)和对七氟醚耐药(R)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神经元,以膜片钳技术记录其全细胞钾电流,并对电流进行单、双指数拟合,根据失活时间常数和电流幅值大小,将钾电流分为Ⅰ、Ⅱ、Ⅲ及Ⅳ型。结果三品系中,Ⅰ和Ⅱ型钾电流的峰值电流(Ipeak)和失活时间常数(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和Ⅳ型钾电流的Ipea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Ⅳ型钾电流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Ⅴ型钾电流(钙激活钾电流)的Ipea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S。结论钾通道可能是吸入麻醉药七氟醚的中枢作用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膜片钳技术 钾通道 吸入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吸入麻醉药敏感性不同的果蝇幼虫中枢神经元钾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洋 廖大清 +1 位作者 罗南富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以钾通道为切入点,利用膜片钳技术探讨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制备对吸入麻醉药敏感(S)、耐药(R)和野生(H)果蝇品系脑神经元,以膜片钳技术观察临床有效浓度七氟醚对其全细胞钾电流的影响。结果1MAC七氟醚使三品系Ⅲ型钾电流... 目的以钾通道为切入点,利用膜片钳技术探讨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制备对吸入麻醉药敏感(S)、耐药(R)和野生(H)果蝇品系脑神经元,以膜片钳技术观察临床有效浓度七氟醚对其全细胞钾电流的影响。结果1MAC七氟醚使三品系Ⅲ型钾电流的Ipeak值显著增加:S(19±2)%>H(13±2)%>R(8±2)%;使钾电流的恢复曲线显著上移;不改变钾离子的平衡电位。2MAC七氟醚使三品系Ⅲ型钾电流的Ipeak值显著增加:S(36±4)%>H(24±2)%>R(14±1)%。3MAC的七氟醚能使Ⅲ型钾电流稳态失活曲线显著右移。结论钾离子通道可能是吸入麻醉药的中枢作用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果蝇 钾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11
作者 曹颖 廖玲 谭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309,共7页
术后急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伤害性疼痛,主要集中在术后24~72小时,常持续1周左右,短于1个月[1]。术后疼痛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健康问题,国内外调查结果均显示术后急性疼痛控制现状不容乐观,中重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 术后急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伤害性疼痛,主要集中在术后24~72小时,常持续1周左右,短于1个月[1]。术后疼痛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健康问题,国内外调查结果均显示术后急性疼痛控制现状不容乐观,中重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或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4分[2]发生率高。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约有54%的病人在出院时经历了“中度到极端”的疼痛[3]。西班牙的一项多中心调查结果显示,73%的病人报告经历了术后急性疼痛,其中48.7%在术后72小时内经历过中重度疼痛[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价 成人 预测模型 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震 李超 林菁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6-880,共5页
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作为患者住院期间的重要评估指标,其优化对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患者对医疗质量需求的提高,探索安全有效的加速术后康复策略已成为临床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超声引导... 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作为患者住院期间的重要评估指标,其优化对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患者对医疗质量需求的提高,探索安全有效的加速术后康复策略已成为临床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加速术后康复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提供有效镇痛的同时还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睡眠质量及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围绕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系统阐述了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实践价值,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术后早期恢复 疼痛 胃肠功能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常用辅助药对SpO_2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志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3-54,共2页
中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常用辅助药对SpO2的影响孙志芳*硬膜外麻醉时常常需用一定的辅助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但也可带来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甚至处理不当能造成麻醉意外的不良后果,SpO2在硬膜外麻醉常用... 中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常用辅助药对SpO2的影响孙志芳*硬膜外麻醉时常常需用一定的辅助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但也可带来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甚至处理不当能造成麻醉意外的不良后果,SpO2在硬膜外麻醉常用辅助药的监测已有报道。本文对硬膜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腹部手术 辅助药 SP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气管下段肿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一例
14
作者 陈昌林 庞勇 万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0,共1页
患者,女,56岁,155 cm,55 kg,因“反复咳嗽、咳痰4年余,加重10 d”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咳嗽、咳痰。入院前10 d症状加重,并伴有间歇性胸闷。患者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年余,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75μg每日1次;“高脂血症”半年余,未... 患者,女,56岁,155 cm,55 kg,因“反复咳嗽、咳痰4年余,加重10 d”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咳嗽、咳痰。入院前10 d症状加重,并伴有间歇性胸闷。患者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年余,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75μg每日1次;“高脂血症”半年余,未服药。查体:HR 76次/分,BP 116/70 mmHg,RR 22次/分。慢性病容,半坐卧位,双肺呼吸音粗。进一步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下段左侧壁接近隆突处有一巨大肿瘤,致气管狭窄超过80%,其表面血供丰富(图1A)。支气管CT重建示:气管分叉上方气管左侧壁可见一处边缘不规则、边界较清、大小约1.3 cm×0.8 cm的病灶(图1B)。诊断为“气管肿瘤伴重度气管狭窄”,拟行“气管下段肿瘤切除术加隆突部分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狭窄 肿瘤切除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气管下段 慢性病容 肺呼吸音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七氟烷麻醉浓度对大鼠血中游离六氟异丙醇浓度的影响
15
作者 林芷萱 黄三 +1 位作者 黄艳 杨小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3-977,982,共6页
目的:通过对SD大鼠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麻醉不同时间后血中游离六氟异丙醇(hexafluoro-isopropanol,HFI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中游离HFIP的生成规律及其与七氟烷麻醉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14只健康成年SD大鼠,其中6只用于测定HFIP样品的血... 目的:通过对SD大鼠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麻醉不同时间后血中游离六氟异丙醇(hexafluoro-isopropanol,HFI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中游离HFIP的生成规律及其与七氟烷麻醉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14只健康成年SD大鼠,其中6只用于测定HFIP样品的血/气分配系数,其余10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分别接受1.16%(S1组)、2.32%(S2组)和3.48%(S3组)浓度的七氟烷麻醉。每组内再分为6个麻醉时段,分别麻醉0.5、1.0、1.5、2.0、3.0、4.0 h,每个时段用鼠6只。麻醉结束后立即取腹主动脉血5~10 mL。首先采用顶空二次平衡法测得大鼠HFIP的血/气分配系数,再使用一次平衡法测得大鼠血中实际游离HFIP浓度。同时使用顶空二次平衡法测定大鼠血中七氟烷浓度及血/气分配系数。分析组内血中游离HFIP浓度与麻醉时间的关系,及组间七氟烷麻醉浓度与血中游离HFIP浓度的关系。结果:3组不同时点SD大鼠血中均能测出游离HFIP,且在麻醉1.0 h时均达峰值,而后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降低。与S1组相比,S2组各对应时点血中游离HFIP浓度均增高(P<0.05);除4.0 h时点外,S3组各对应时点血中游离HFIP浓度与S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2组相比,S3组各对应时点血中游离HFIP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各组大鼠血中游离HFIP浓度均随七氟烷麻醉时间的延长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七氟烷麻醉浓度增加到3.48%时,血中各时点游离HFIP浓度反而降低,七氟烷代谢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六氟异丙醇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朝辉 刘洋 +2 位作者 高勤 万勇 陈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官产的最佳剂量。方法31例ASAⅠ或Ⅱ级在腰一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首先选择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置管,然后在L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在30s内注入混合... 目的探讨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官产的最佳剂量。方法31例ASAⅠ或Ⅱ级在腰一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首先选择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置管,然后在L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在30s内注入混合的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溶液。注药后立即头低脚高位调节平面,到达T7平面时,将床摇平,并略向左侧倾斜。罗哌卡因起始剂量为13.410mg,腰麻成功的定义为10min内到达T,平面和术中手术条件满意,硬膜外不需要追加利多卡因完成手术。根据罗哌卡因腰麻成功或不成功的反应,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减少或者增加0.894mg来确定下一个产妇的腰麻剂量。结果Probit分析表明,复合5tzg舒芬太尼时,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EI)50)为10.713mg(95%的可信区间为10.126~11.236mg),95%有效剂量(ED95)为12.002mg(95%的可信区间11.405~14.547mg)。结论复合5gg舒芬太尼时,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使50%产妇行剖宫产时获得满意麻醉的最佳剂量为10.713mg。甲磺酸罗哌卡因适合用于剖宫产腰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甲磺酸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控制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汪芳俊 陈斌 +1 位作者 刘洋 涂发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控制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90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酚妥拉明组(A组)、乌拉地尔组(B组)和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组(C组)观察3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前后...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控制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90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酚妥拉明组(A组)、乌拉地尔组(B组)和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组(C组)观察3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两次用药间隔时间(t)并记录。观察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的时间(T)以及复跳情况;记录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后并行循环时间,心脏复跳后1~5 min(T1)、5~10 min(T2)、10~20 min(T3)、20~30 min(T4)和30~60 min(T5)多巴胺使用情况;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t1)、体外循环(CPB)前1 min(t2)、CPB 30 min(t3)、CPB 60 min(t4)、CPB结束(t5)、术后2 h(t6)、术后12 h(t7)和术后24 h(t8)各时点血浆TNF-α和IL-6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使用降压药物前后组间MA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较A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间隔时间有所延长,C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间隔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P〈0.05)。3组患者心脏复跳情况、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后并行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在心脏复跳后不同时间段平均每分钟多巴胺使用量均较A、C组高,C组患者在心脏复跳后不同时间段平均每分钟多巴胺使用量均较A组高(P〈0.05);各组患者心脏复跳后多巴胺的使用量随时间逐渐减少。CPB时各组患者血浆TNF-α和IL-6浓度随时间逐渐升高,CPB结束时其浓度达最高;C组患者血浆TNF-α浓度在CPB结束及术后各时间点均较A、B组低(P〈0.05),CPB结束、术后2和12 h C组患者血浆IL-6浓度均较A、B组低(P〈0.05)。结论乌拉地尔联合酚妥拉明应用于成人体外循环期间进行降压,可以提供比较平稳的降压效果而不导致血压过低,同时还可以减少或延缓单独用药产生的药物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酚妥拉明 联合 高血压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膝关节腔注射罗哌卡因镇痛ED_(50)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汪芳俊 何燕 +1 位作者 杨霜 李洪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3-87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ED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诊治术老年患者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60~75岁, 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 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ED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诊治术老年患者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60~75岁, 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 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 组),每组36例。R组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DR 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μg/kg 的混合液。术后2 h VAS 评分低于3分为镇痛有效。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15%,相邻浓度比值为1.1,镇痛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镇痛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 Dixon-Massey 法确定 ED50及其95%CI。记录术前5 min(T0)、术后1 h(T1)、2 h (T2)、3 h(T3)、6 h(T4)、12 h(T5)、24 h(T6)和48 h(T7)患者 BP 和 HR,并对患者进行改良的 OAA/S 评分和 VAS 评分。结果术前和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 BP、HR、VAS 评分和 OAA/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 组 ED50为0.31%(95%CI 0.30%~0.32%);DR 组 ED50为0.14%(95%CI 0.14%~0.1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增强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可减少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膝关节镜 术后镇痛 E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斌 左友波 +1 位作者 张国元 赖应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运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否具有心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12月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63(41.4±10.4)...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运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否具有心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12月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63(41.4±10.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研究组在体外循环开始时依达拉奉0.5mg/kg稀释成20ml一次性加入体外循环机;对照组在同一时点加入生理盐水20ml。2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时(T0)、体外循环结束时(T1)、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T2)、6h(T3)和24h(T4),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检测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蛋白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结果研究组HCT浓度T1~T3时间段、cTnI在T4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2组MDA、iNOS、CK-MB、Myo、NSE、S100蛋白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有1例在术后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在CPB中运用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无明确心脑保护作用,并有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红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自由基清除剂 再灌注损伤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手术期间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剂量依赖关系 被引量:30
20
作者 汪芳俊 万勇 +1 位作者 刘洋 涂发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37-939,共3页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剂量依赖关系。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五组。各组维持麻醉的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μg.kg-1.min-1(R0.1组)、0.2μg.kg-1.min-1(R0.2组)、0.3μg.kg-1.min-1(R0.3组)、0.4μg.kg-1...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剂量依赖关系。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五组。各组维持麻醉的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μg.kg-1.min-1(R0.1组)、0.2μg.kg-1.min-1(R0.2组)、0.3μg.kg-1.min-1(R0.3组)、0.4μg.kg-1.min-1(R0.4组)、0.5μg.kg-1.min-1(R0.5组)。分别于术前(T0)和静脉停止泵注雷米芬太尼后1 h(T1)、1.5 h(T2)、2 h(T3)、3 h(T4)、6 h(T5)、12 h(T6)、24 h(T7)、48 h(T8)应用机械压力法测定各组患者胫骨前皮肤的疼痛阈值,同时在T1~T8时记录患者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R0.3、R0.4、R0.5组机械压力痛觉阈值T1~T5时较T0时明显降低(P<0.05或P<0.01),R0.4、R0.5组T6时仍然偏低(P<0.05)。T4~T8时五组VAS评分均低于T1时(P<0.05或P<0.01);T1~T6时R0.3、R0.4、R0.5组VAS评分较R0.1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7时R0.4、R0.5组VAS评分仍然偏高(P<0.05或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剂量达到0.3μg.kg-1.min-1时可以降低患者机械压力痛觉阈值,并导致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