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家属早期护理干预及对策
1
作者 王惠君 任冬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54-54,共1页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及对策的效果研究.方法:对213 名重症监护患者的428 名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家属在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分析其特点,采取早期计划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家属负...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及对策的效果研究.方法:对213 名重症监护患者的428 名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家属在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分析其特点,采取早期计划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家属负性情绪减少,积极配合治疗,对病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及支持保障,除发生-例医疗纠纷外,其余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患者家属 护理干预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微侵袭手术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波 唐晓平 +3 位作者 李峥 马文超 彭华 赵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4-476,共3页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少见,仅占椎管内肿瘤的0.3%,占椎管内神经鞘瘤的1.1%[1,2].术前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不易与髓内常见肿瘤如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区分;治疗以显微镜下微侵袭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少见,仅占椎管内肿瘤的0.3%,占椎管内神经鞘瘤的1.1%[1,2].术前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不易与髓内常见肿瘤如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区分;治疗以显微镜下微侵袭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脊髓髓内神经鞘瘤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影像特点以及微侵袭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神经鞘瘤 微侵袭手术 脊髓髓内 手术治疗 诊断 椎管内肿瘤 临床表现 胶质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大孔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文国 余定庸 漆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显微外科治疗 枕大孔前区 2002年10月 枕大孔区肿瘤 外科手术切除 2004年 颅内肿瘤 血管关系 手术治疗 脑膜瘤 类肿瘤 延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管内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文超 唐晓平 +1 位作者 漆建 段军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8-198,223,228,234,共4页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主要由原始未分化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构成的罕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中枢型(central PNET,c PNET)和外周型(peripheral PNET,p PNET)两类。其发病部位依次是小脑、大脑、外...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主要由原始未分化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构成的罕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中枢型(central PNET,c PNET)和外周型(peripheral PNET,p PNET)两类。其发病部位依次是小脑、大脑、外周神经和脊髓,椎管内原发的PNET十分罕见[1],而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笔者近年收治1例原发于骶管内的p PNET,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外周型 椎管 骶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引流改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减少远离术区颅内出血风险 被引量:21
5
作者 旷仁钊 李舜 +1 位作者 唐文国 唐晓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改进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远离术区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8年3月行CSDH钻孔引流术患者700例,将350例常规术式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另350例患者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改进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远离术区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8年3月行CSDH钻孔引流术患者700例,将350例常规术式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另350例患者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通过术中缓慢释放血肿液及术后设置引流装置的高度来控制引流速度这两方面来改进钻孔引流术,设为手术改进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远离术区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及3个月随访的残疾率。结果 CSDH术后远离术区颅内出血常规组(14例,4.00%)高于手术改进组(2例,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死亡率(2例,0.57%)高于手术改进组(无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9);术后3个月常规组残疾率高于(7例,2.00%)手术改进组(1例,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通过术中缓慢释放血肿液及术后设置引流装置的高度来控制引流速度这两方面来改进钻孔引流术,能有效降低CSDH术后远离术区颅内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 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动静脉畸形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峥 唐晓平 +6 位作者 张涛 张亚兰 赵龙 游潮 彭华 胡超 李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46-548,共3页
在临床上,小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发病率低,仅占整体脑AVM7%~15%,常以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出血后致残致死率高[1-2]。小脑AVM出血形态不典型,临床诊治有一定难度,分析小脑AVM血供来源和其破裂出血特征有助于提... 在临床上,小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发病率低,仅占整体脑AVM7%~15%,常以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出血后致残致死率高[1-2]。小脑AVM出血形态不典型,临床诊治有一定难度,分析小脑AVM血供来源和其破裂出血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治。显微切除术前行栓塞AVM可减少术中失血,降低手术难度,改善患者预后。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小脑血管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动静脉畸形 临床特点 显微手术 ONYX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单纯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旷仁钊 唐文国 +1 位作者 冯凌 唐晓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单纯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subacute subdural hematoma,SAS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采取保守治疗的64例单纯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28例),在此基础上部分患者予...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单纯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subacute subdural hematoma,SAS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采取保守治疗的64例单纯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28例),在此基础上部分患者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阿托伐他汀组,36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住院总时间与治疗总费用、CT疗效及Glasgow预后分级。结果阿托伐他汀组31例血肿量无增加,5例血肿量稍有增加,且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全部血肿吸收;而对照组21例血肿量增加,且均转为手术治疗,血肿量增加与转为手术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肝肾功能异常、感染等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癫痫的发生(3例)低于对照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18.61±6.84)d明显长于阿托伐他汀组(11.08±4.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住院时间长,对照组的治疗总费用(1.34±0.61)万元高于阿托伐他汀组(0.58±0.4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疗效及残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单纯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具有促进血肿吸收,减少癫痫发生等优点,由于减少了手术操作,缩短了住院时间及降低了住院总费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单纯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机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B4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熊平 张涛 李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5-220,共6页
目的研究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M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18只),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18只),蛛网膜下腔... 目的研究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M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18只),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18只),蛛网膜下腔出血+LTB4抑制剂组(SAH+U75302组,18只),其中Sham组、SAH组及SAH+U75302组依据时间节点又分为出血后1 d、3 d及5 d三个亚组,分别检测血液中LTB4的含量、基底动脉直径、基底动脉管壁厚度及基底动脉管壁中核因子-κB(nuclear-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 B,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SAH组1 d、3 d及5 d基底动脉直径分别为(215.48±7.21)μm、(191.74±5.22)μm、(140.11±14.10)μm,均小于SAH+U75302组相应时间点(238.86±6.50)μm、(218.22±5.23)μm、(198.21±13.07)μm(P<0.05)。SAH组及SAH+U75302组各时间点基底动脉直径均小于Sham组相应时间点(255.81±3.21)μm、(255.77±4.56)μm、(257.12±7.22)μm(P<0.05)。SAH组1 d、3 d及5 d基底动脉血管壁厚度分别为(12.24±1.04)μm、(19.26±0.67)μm、(22.87±1.11)μm,均大于SAH+U75302组相应时间点(10.08±0.89)μm、(16.02±0.89)μm、(11.96±0.53)μm(P<0.05)。SAH组及SAH+U75302组各时间点基底动脉血管壁厚度均大于Sham组相应时间点(9.04±0.33)μm、(9.12±0.57)μm、(9.09±0.39)μm(P<0.05)。SAH组1 d、3 d及5 d血液中LTB4的含量为(118.66±21.16)pg/mL、(210.19±21.60)pg/mL、(297.46±32.45)pg/mL比SAH+U75302组各时间点(83.76±13.45)pg/mL、(162.94±15.93)pg/mL、(234.28±22.21)pg/mL明显增加(P<0.05)。SAH组及SAH+U75302组各时间点血液中LTB4的含量均大于Sham组相应时间点(36.93±1.77)pg/mL、(37.16±1.47)pg/mL、(37.19±0.67)pg/mL(P<0.05)。SAH组1 d、3 d及5 d基底动脉血管壁中NF-κB表达的阳性百分比为16.80%±0.79%、24.04%±0.65%、32.94%±1.17%,均高于SAH+U75302组各时间点11.98%±0.81%、19.13%±0.82%、26.86%±1.23%(P<0.05)。SAH组及SAH+U75302组底动脉血管壁中NF-κB表达的阳性百分比均大于Sham组相应时间点8.22%±0.47%、8.14%±0.44%、8.15%±0.66%(P<0.05)。结论LTB4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依赖LTB4的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 脑血管痉挛 核因子-ΚB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16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漆建 苟章洋 +4 位作者 唐晓平 唐文国 冯凌 王远传 罗仁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819-3819,共1页
本文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我科一期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36个颅内多发动脉瘤(MIA)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动脉瘤手术例数(16/172)的9.3%,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手术治疗 2009年 临床资料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肉瘤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文超 唐晓平 +3 位作者 罗波 李峥 赵龙 彭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5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均为幕上单发病灶,其... 目的探讨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5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均为幕上单发病灶,其中额叶1例,颞叶4例,5例均为不规则团块状囊实性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或混杂低信号,T2WI呈高、稍高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强化,瘤内囊变及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胶质肉瘤。术后辅以常规放疗4例,未行化疗。5例患者分别存活3、9、12、15、22个月。结论胶质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见类似胶质母细胞瘤和类似脑膜瘤两种表现,病理检查是其确诊手段,手术全部切除肿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但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肉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文国 余定庸 +1 位作者 漆建 罗仁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病理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游离颅骨瓣一期复位1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苟章洋 唐文国 游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70-1970,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颅骨缺损 牵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5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漆建 余定庸 唐文国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76-377,共2页
我院自1990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510例,其中特重型192例,现根据临床资料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脑创伤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病情急性加重(附五例报告)
14
作者 余定庸 漆建 +2 位作者 唐文国 罗仁国 唐晓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影像学检查 并发症 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p16蛋白表达定量分析
15
作者 唐晓平 毛伯镛 +3 位作者 唐文国 王伟 余定庸 漆健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C法检测p16蛋白在正常脑组织、瘤旁脑组织和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p16蛋白的表达面积;统计分析肿瘤复发前...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C法检测p16蛋白在正常脑组织、瘤旁脑组织和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p16蛋白的表达面积;统计分析肿瘤复发前后p16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复发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正常脑组织、瘤旁脑组织和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面积依次下降,分别为(613.43±217.21)μm2、(560.26±202.89)μm2和(307.24±116.91)μm2(P<0.05或P<0.01);(2)随着胶质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p16蛋白的表达面积亦依次下降,星形细胞瘤(Ⅰ~Ⅱ级)为(491.91±215.32)μm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为(396.83±201.87)μm2,原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为(203.67±143.19)μm2(P<0.05或P<0.01);(3)肿瘤复发者p16蛋白的表达面积减小,而复发后病理级别升高者p16蛋白表达面积差值犤(103.152±20.829)μm2犦明显高于未升高者犤(59.381±16.215)μm2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4)肿瘤复发间隔时间与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53,P<0.01)。结论p16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细胞瘤恶性进程和复发有关,进一步研究p16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机制,将有助于对胶质细胞瘤复发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瘤 发生过程 P16蛋白 表达 定量分析 发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谢嵩泉 赵龙 +6 位作者 彭姝婷 杨彬彬 李峥 张涛 段军伟 彭华 唐晓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4-93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相... 目的系统评价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5月。根据制定的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合计样本量11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GCS评分增加(MD=2.15,95%CI:1.46~2.85,P<0.00001),Barthel指数增加(MD=15.78,95%CI:14.39~17.18,P<0.00001),NFI评分减少(MD=-2.89,95%CI:-3.91~-1.86,P<0.00001),MCA增加(MD=12.49,95%CI:7.93~17.06,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脑梗死发生率降低(OR=0.24,95%CI:0.13~0.42,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方面(OR=1.36,95%CI:0.68~2.7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疗效较好,且可有效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脑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治疗效果 安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