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模型对比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先家辉 邢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广泛累及包括肾脏、心血管、神经在内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为其主要特征,但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自发性和人工诱导性SLE小鼠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广泛累及包括肾脏、心血管、神经在内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为其主要特征,但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自发性和人工诱导性SLE小鼠模型的造模机制及主要病理表现进行评述和比较,可为SLE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研究提供选择适当小鼠模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小鼠模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永芳 张浩 +2 位作者 陈金文 代亚玲 刘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3-475,I0003,共4页
目的分析两所不同地区三甲综合医院分离的医院感染念珠菌的菌种分布、临床特点以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发生念珠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念珠菌显色培养基、ATB-ID 32C酵母鉴定试剂条以及26S rDNA区扩增测序鉴定念珠菌菌种;ATB ... 目的分析两所不同地区三甲综合医院分离的医院感染念珠菌的菌种分布、临床特点以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发生念珠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念珠菌显色培养基、ATB-ID 32C酵母鉴定试剂条以及26S rDNA区扩增测序鉴定念珠菌菌种;ATB FUNGUS药敏试剂条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共收集医院感染念珠菌标本396份,主要为白念珠菌(川北医附院/华西医院:68.1%/70.2%)、热带念珠菌(14.9%/9.0%)、光滑念珠菌(5.7%/12.2%)、克柔念珠菌(3.4%/2.4%)、近平滑念珠菌(2.1%/1.6%)。高发科室主要在ICU、感染科、呼吸科及普外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而对氟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应重视念珠菌耐药的检测、菌种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院内念珠菌感染率及耐药株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念珠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D7蛋白新型小分子抑制剂Lasiodin激活NRF2/EGR1通路诱导三阴乳腺癌铁死亡
3
作者 李雪 苏小涵 +7 位作者 曾姣 梁婷婷 屈鹏 刘俊 王雅丽 侯令密 郭晓兰 梁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目的探讨StAR相关脂质转移结构域包含7(STARD7)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高通量筛选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小分子抑制剂对TNBC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TARD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StAR相关脂质转移结构域包含7(STARD7)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高通量筛选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小分子抑制剂对TNBC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TARD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系以及临床TNBC样本中STARD7的表达情况。以STARD7为靶点,通过分子对接、体外蛋白纯化和体外分子互作实验,筛选并鉴定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CCK8测定对照组(DMSO组)及1、2、5、10、20μmol/L浓度Lasiodin处理24 h后的TNBC细胞的存活率,确定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台盼蓝和YO-PRO-1染色测定各组细胞死亡率,Westernblot测定各组凋亡、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测定NRF2、HO-1、KEAP1、EG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TNBC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10 mg/kg)和Lasiodin组(10 mg/kg),分别处理后测定肿瘤体积、裸鼠体重,HE染色评价生物安全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体外实验表明STARD7在TNBC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负相关(P<0.05);高通量筛选并鉴定出Lasiodin是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Lasiodin对STARD7的抑制可能通过调控下游NRF2/EGR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促使TNBC细胞发生铁死亡,同时伴有凋亡和坏死。体内实验证明Lasiodin能够抑制肿瘤生长(P<0.05),且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STARD7可能在TNBC的进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Lasiodin为其小分子抑制剂,提示STARD7和Lasiodin分别可能成为治疗TNBC的潜在靶点和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D7 毛栲利素 三阴乳腺癌 分子对接 小分子抑制剂 铁死亡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L通过相分离和结合HuR促进骨形成的力生物学机制
4
作者 印崇 田野 骞爱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38,共1页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由外界力学刺激不足导致的成骨细胞分化水平降低,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相分离可以响应力学刺激,并对成骨分化和骨形成起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力学刺激调控相分离和成骨分化的机制尚...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由外界力学刺激不足导致的成骨细胞分化水平降低,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相分离可以响应力学刺激,并对成骨分化和骨形成起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力学刺激调控相分离和成骨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Plakin家族在成骨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介导细胞相分离。然而目前有关Plakin家族相分离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报道有限。方法在本研究中,对Plakin家族成员PPL蛋白对力学刺激的响应,及其相分离作用进行了鉴定。同时,还研究了PPL相分离与成骨分化之间的关系,并筛选了PPL的下游成骨分化调控因子。还进一步研究了PPL治疗骨质疏松小鼠的潜在价值。结果在PPL的相分离作用受到力学刺激的调控。PPL通过其无序区(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IDR)的相分离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PPL IDR通过相分离结合成骨细胞分化因子Hu R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此外,PPL IDR的关键功能区域对骨质疏松小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力学刺激影响骨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基础,并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骨质疏松 成骨分化 成骨细胞分化 生物学机制 相分离 PPL 潜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检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骑 李君安 +5 位作者 王东生 万松 费中海 吴昊 焦艳梅 唐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37-3742,共6页
目的评价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检测性能。方法对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RBC、WBC的批内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干扰... 目的评价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检测性能。方法对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RBC、WBC的批内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干扰实验进行评价。选择100例阳性尿样本分别用以上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RBC、WBC,并将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RBC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7.0%、5.8%、6.3%、3.2%,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04%、0、0.09%;检测WBC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9.8%、8.2%、4.9%、5.9%,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41%、0、0.12%。当RBC在0~15 000个/μl、WBC在0~10 000个/μl范围内时,四种尿沉渣分析仪的测定值与理论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UF-500i、FUS-200修饰后、IQ-200修饰后、AVE-764B修饰后的RBC及WBC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和结晶会干扰四种尿沉渣分析仪对RBC和WBC的检测结果。结论 FUS-200、IQ-200、AVE-764B、UF-500i四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RBC和WBC的精密度高、线性好、携带污染率低,可用于临床样本的初筛,但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F-500I IQ-200 AVE-764B FUS-200 红细胞 白细胞 尿沉渣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其多重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永芳 陈金文 +4 位作者 周凤 胡欣 张洪川 杨柳青 廖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前瞻性分析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情况,为血流感染早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报警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人员每天收集... 目的前瞻性分析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情况,为血流感染早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报警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人员每天收集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非重复病原菌569份,其中革兰阳性菌(48.86%)稍多于革兰阴性菌(44.46%)。前5位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病区分布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儿科、新生儿科、血液科和心胸外科为主,年龄分布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最高(37.0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体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多重耐药菌(MDRO)占46.40%,其中社区感染比例(56.82%)高于医院感染(42.42%)。MDRO比例超过50%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8.57%)、大肠埃希菌(63.47%)和肠球菌(52.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59%和7.40%,产ESBL株检出率分别为58.08%和7.41%,该两种细菌耐药率低于30%的药物包括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氨曲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明显低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菌株,耐药率均低于30%的其他药物包括利福平、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尽早准确送血培养,重视医院的血培养分离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W筛查地中海贫血诊断界值的建立及其与MCV、MCH、HbA_(2)联合筛查的价值 被引量:30
7
作者 宋琪玲 郭杨柳 +6 位作者 何勇均 何城 张婷 蔡燕 刘文 朱兴春 刘青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7-852,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 A_(2)联合筛查方案在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地贫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RDW水平,比较两组RDW水平...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 A_(2)联合筛查方案在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地贫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RDW水平,比较两组RDW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约登指数,评价RDW的诊断性能,建立RDW筛查地贫诊断界值。另外选取621例疑似地贫患者,设置3组筛查方案,分别为MCV+MCH+HbA_(2)、MCV+MCH+RDW(>16.0)+HbA_(2)和MCV+MCH+RDW(> 15.15)+HbA_(2),对3组筛查方案进行性能评价。结果:地贫患者RDW水平明显高于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选用RDW> 15.15作为筛查地贫的诊断界值。MCV+MCH+RDW(> 15.15)+HbA_(2)地贫筛查方案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46%、48.83%、26.50%、89.06%、24.54%和54.06%。结论:建立了RDW筛查地贫的诊断界值,在MCV(<82.0 fl)+MCH(<27.0 pg)+HbA_(2)(<2.5%或≥3.5%)+RDW(> 15.15)筛查方案中将RDW> 15.15作为诊断界值在3种地贫筛查方案中具有较好的筛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地中海贫血 受试者工作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黄酮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杨映雪 陈建业 +4 位作者 费中海 谭榜宪 唐恩洁 唐华英 王亚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TFA)对受60Coγ射线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为TFA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雌性昆明小鼠,制成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小鼠在照射前3d及照射后...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TFA)对受60Coγ射线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为TFA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雌性昆明小鼠,制成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小鼠在照射前3d及照射后,以不同剂量的TFA连续灌胃14d,观察受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及生存时间长短。同时,在低剂量照射组检测用药后小鼠体重、外周血指标、脾脏指数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脾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TFA不仅能明显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提高小鼠30d存活率(P<0.05);而且能显著降低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下降幅度、缩短其恢复所需时间(P<0.05);同时,TFA还能促进小鼠脾重指数的恢复,减轻辐射对小鼠脾脏的损伤程度,促进造血灶增生,加快造血功能恢复。结论:TFA具有较强的抗辐射作用,能显著提高受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存活率,降低辐射对小鼠外周血WBC和PLT及脾脏的损伤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黄酮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斌 左友波 +1 位作者 张国元 赖应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运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否具有心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12月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63(41.4±10.4)...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运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否具有心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12月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63(41.4±10.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研究组在体外循环开始时依达拉奉0.5mg/kg稀释成20ml一次性加入体外循环机;对照组在同一时点加入生理盐水20ml。2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时(T0)、体外循环结束时(T1)、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T2)、6h(T3)和24h(T4),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检测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蛋白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结果研究组HCT浓度T1~T3时间段、cTnI在T4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2组MDA、iNOS、CK-MB、Myo、NSE、S100蛋白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有1例在术后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在CPB中运用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无明确心脑保护作用,并有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红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自由基清除剂 再灌注损伤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手术期间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及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Th1/Th2免疫平衡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凡瞿明 张国元 +4 位作者 刘剑平 严明生 刘彦华 唐中 何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探讨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在结核性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24例治疗前结核性胸腔积液以及28例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标本进行有核细胞计数、分类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3+CD4+、... 目的探讨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在结核性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24例治疗前结核性胸腔积液以及28例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标本进行有核细胞计数、分类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并计算CD4+/CD8+值;利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胸液标本中INF-γ、IL-18、TNF-α以及IL-10的浓度。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T辅助淋巴细胞以CD3+CD4+细胞为主,其CD3+细胞比例、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值均高于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组(P<0.01)。2组研究对象INF-γ、IL-18、TNF-α以及IL-10的浓度分别是(中位数):结核性胸腔积液组942.0、1 526、62 pg/ml和153 pg/ml;恶性胸腔积液组10.35、1 763、8.85 pg/ml和66.85 pg/ml。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NF-γ、TNF-α以及IL-10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中的水平(P<0.01),且平均分别高约90倍、7倍和2倍。IL-18在2组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性胸腔积液IL-18/IL-10明显低于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组(P<0.01)。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表现为Th1免疫应答为主;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种低下可能主要以T辅助淋巴细胞受损、Thl免疫应答降低以及Th2免疫应答升高为主。IFN-γ可作为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 1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 2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Fas/FasL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青松 朱兴春 +7 位作者 邢艳 蒋红 蔡燕 雷佳红 赵明才 杨明辉 唐中 袁国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52-2454,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Fa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RA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获取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s),分别用终浓度为0、0.2mg/ml和0.4m... 目的观察丹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Fa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RA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获取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s),分别用终浓度为0、0.2mg/ml和0.4mg/ml的丹参作用24h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保存。随机选取正常人外周血,通过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保存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RT-PCR和SYBR 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as/FasL mRNA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FasL只在外周血标本上有表达,而在各浓度处理的RA FLSs没有检测到;Fas无论在外周血还是不同浓度处理的RA FLSs上均有表达。定量PCR结果显示,Fas的表达量随丹参浓度增加而增加,并且在丹参浓度为0.4mg/ml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as mRNA的表达与相应浓度下RA FLSs的凋亡率存在相关性(r=0.998,P<0.05)。结论丹参可体外诱导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as mRNA表达上调;未检测到FasL mRNA在RA患者FLSs中的表达。Fas mRNA的上调可能与丹参诱导RA FLSs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凋亡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苟连平 吕湛 +1 位作者 秦俭 凡瞿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59-561,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7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2...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7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TNF-α和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UAP组的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的血清TNF-α、IL-10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lg[(IL-6+TNF-α)/IL-10]值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TNF-α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比值关系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情况,IL-6、TNF-α与IL-10的比值在ACS中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NF-κB表达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青松 朱兴春 +6 位作者 蒋红 蔡燕 袁国华 杨明辉 张均 李君安 唐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8期846-850,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P65和P50表达及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RA患者关节液原代培养获取FLSs,终浓度为0、0.2和0.4mg/mL的丹参注射液作用24h后,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对P65和P50表达定...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P65和P50表达及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RA患者关节液原代培养获取FLSs,终浓度为0、0.2和0.4mg/mL的丹参注射液作用24h后,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对P65和P50表达定位进行分析;提取核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65和P50表达。结果: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在无药物刺激的条件下,P65和P50均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当经0.2mg/mL丹参注射液作用24h,P65和P50均有向细胞核转移趋势;当丹参注射液浓度为0.4mg/mL时,P65和P50在细胞核中有明显聚集。免疫印迹结果表明,P65和P50在细胞核中表达量随丹参注射液浓度升高而增加,并当丹参注射液浓度为0.4mg/mL时,二者的表达相比药物作用前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调节RAFLSs P65和P50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小切口腹股沟疝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4
作者 敬鹏 邹家琼 +3 位作者 张均 刘素兰 蒋兴亮 王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3-15,33,共4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方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缺点.方法 将180例临床确诊为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手术组,每组各90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内外结合腹膜外疝囊高位环扎术;小切口手...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方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缺点.方法 将180例临床确诊为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手术组,每组各90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内外结合腹膜外疝囊高位环扎术;小切口手术组采用下腹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通过对腹腔镜手术组及小切口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比较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在术后3d及半年后对手术患儿进行门诊随访,以了解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较小切口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3岁以下年龄段比较中差异显著(P<0.05);组内比较中,小切口手术组3岁以上年龄段患儿手术时间较3岁以下患儿短(P<0.05),而腹腔镜手术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恢复进食后,腹腔镜手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切口手术组高.术后短期随访发现小切口手术组阴囊肿胀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手术组.而半年后随访,小切口手术组8例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组未发现对侧疝.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较小切口手术佳,可发现对侧隐性疝;但操作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手术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青松 凡瞿明 +3 位作者 蒋红 朱兴春 邢艳 唐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应用3~5代传代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高剂量丹参组(丹参终浓度为50 mg/mL)、低剂量丹参组(丹参终浓度为0.39 mg/mL)... 目的探讨丹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应用3~5代传代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高剂量丹参组(丹参终浓度为50 mg/mL)、低剂量丹参组(丹参终浓度为0.39 mg/mL)和溶剂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 V/FITC和PI双标记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丹参组和低剂量丹参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并且高剂量丹参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大于低剂量丹参组(P<0.05)。结论丹参能有效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小切口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区隐睾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敬鹏 邹家琼 +3 位作者 王城 赵丹 刘雪岚 周柯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股沟横行小切口与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在腹股沟区隐睾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自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明确诊断为腹股沟区隐睾症的患儿88例,年龄1.2~4岁,平均年龄2.6岁;按随机分组原则采取两... 目的比较腹股沟横行小切口与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在腹股沟区隐睾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自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明确诊断为腹股沟区隐睾症的患儿88例,年龄1.2~4岁,平均年龄2.6岁;按随机分组原则采取两种手术方式:开放手术组采用腹股沟横行小切口经腹膜外游离下降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腔内游离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睾丸下降后位置、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及术后半年双侧睾丸超声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1.2±2.1)min,腹腔镜组为(55.6±1.9)min。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术后7 d及6个月查两组患侧睾丸下降位置发现:开放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内,其中5例位于阴囊入口处;腹腔镜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内,其中4例位于阴囊入口处;术后6个月患侧睾丸超声显示患侧睾丸发育较对侧稍差。结论在腹股沟区隐睾患儿中,腹腔镜下睾丸下降术在手术时间及术后效果上并无明显优势。建议对于腹股沟区隐睾应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对于内环口及以上部位隐睾首选腹腔镜探查及腹腔镜下隐睾下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隐睾 治疗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兴亮 周京国 +1 位作者 唐中 张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 1(PON1)活性变化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99例冠心病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 (SAP) 3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3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34例 ]和 4 2例健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 1(PON1)活性变化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99例冠心病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 (SAP) 3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3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34例 ]和 4 2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血清PON1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oxLDL水平。同时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PON1活性和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 ,而血浆ox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冠心病组中的SAP、UAP和AMI患者 ,血清PON1活性依次下降 ,而oxLDL浓度依次升高。PON1活性与oxLD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的PON1活性降低 ,导致抗氧化能力的减弱 ,使血浆oxLDL水平增加 ,这种改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类 LDL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对氧磷脂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及关节液中DcR3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安平 袁国华 +2 位作者 罗雄燕 杨明辉 刘素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5-828,共4页
目的:观察研究人诱骗受体3(DcR3)在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液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滑膜炎性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2例RA患者、6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4例无关节病变的骨折患者滑膜组织中DcR3的表达进行描述分... 目的:观察研究人诱骗受体3(DcR3)在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液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滑膜炎性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2例RA患者、6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4例无关节病变的骨折患者滑膜组织中DcR3的表达进行描述分析,并对DcR3表达情况与RA患者滑膜炎性病变程度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用ELISA的方法检测了26例RA及19例OA患者关节液中DcR3的表达。结果:DcR3在RA滑膜组织主要分布于血管翳周围炎性细胞及部分滑膜细胞中,DcR3阳性细胞数约为72%。OA滑膜组织细胞中DcR3也呈现少量的阳性表达,但与RA比较阳性程度较弱,阳性细胞数量较少;对DcR3表达与RA滑膜炎性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DcR3与RA滑膜炎性程度呈正相关(r=0.832,P<0.01),同时发现RA患者关节液中表达也明显高于OA患者。结论:DcR3在RA滑膜组织炎性细胞及滑膜细胞上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其参与RA滑膜炎及滑膜组织侵袭等病理过程,从而导致滑膜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诱骗受体3 滑膜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氧化应激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兴亮 凡瞿明 +4 位作者 张晓岚 刘素兰 张均 王光华 唐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06-2108,共3页
目的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araoxonase1,PON1)活性及氧化应激状态,以及PON1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测定56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与48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浆PON1活性、血... 目的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araoxonase1,PON1)活性及氧化应激状态,以及PON1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测定56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与48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浆PON1活性、血脂水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浆PON1[(142±56)kU/L]和SOD[(83.2±26.1)U/ml]明显低于对照组PON1[(167±60)kU/L,P<0.01]和SOD[(93.1±28.2)U/ml,P<0.05];MDA[(14.10±3.01)μmol/L]和ox-LDL[(596.2±68.1)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DA[(10.25±3.34)μmol/L,P<0.01]和ox-LDL[(467.2±60.1)μg/L,P<0.01]。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浆PON1活性与SOD呈显著正相关(r=0.302,P<0.05),与ox-LDL(r=-0.398,P<0.01)及MDA(r=-0.401,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亚临床甲减患者活性氧(ROS)产生的增加导致氧化环境的改变,可能使血浆PON1活性显著降低。PON1可能通过降低抗氧化能力机制参与了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对氧磷酯酶1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介导嗜肺军团菌疫苗候选基因lvgA和Hsp60的融合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明杰 陈建平 +4 位作者 王涛 廖涛 陈宪 芦殿香 田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04-909,共6页
目的采用PCR法进行嗜肺军团菌lvgA和Hsp60二基因的拼接融合,克隆并检测该融合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性能作必要的准备。方法采用重组聚合酶链反应,设计引物首先分别从嗜肺军团菌基因组DNA中扩得待融合端互补的军... 目的采用PCR法进行嗜肺军团菌lvgA和Hsp60二基因的拼接融合,克隆并检测该融合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性能作必要的准备。方法采用重组聚合酶链反应,设计引物首先分别从嗜肺军团菌基因组DNA中扩得待融合端互补的军团菌毒力基因(lvgA)和热休克蛋白60基因(Hsp60),经琼脂糖电泳纯化回收,再以适量lvgA和Hsp60为模板变性、退火、重叠延伸,实现二基因的PCR水平融合,随后采用外引物进行新一轮扩增,扩得足量lvgA/Hsp60融合基因的PCR产物,继而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BL21,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IPTG诱导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免疫印迹分析等鉴定。结果扩增出了约2292bp的lvgA/Hsp60融合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lvgA/Hsp60,并检测到Mr约117000的GST-lvgA-Hsp60融合蛋白表达条带。结论采用PCR法实现了嗜肺军团菌lvgA和Hsp60二基因的融合,构建了其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使该融合蛋白在原核系统中得到了有效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基因的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lvgA基因 Hsp60基因 重组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