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艾滋病住院患者73例分析
1
作者 于毅 周仲辉 +3 位作者 宋竹梅 林家福 崔素芬 刘凤君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7期595-596,共2页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1V)感染导致的严重传染病。近年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我国卫生部及联合国估计:截止2009年底,我国HIV/AIDS人数已达...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1V)感染导致的严重传染病。近年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我国卫生部及联合国估计:截止2009年底,我国HIV/AIDS人数已达到74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贵霞 曾跃 孟黄花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8期899-902,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48周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恩替卡韦片(进口)作为对照组,B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国产)为试验组,均为0.5mg/d,疗程48周,分别采用速率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48周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恩替卡韦片(进口)作为对照组,B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国产)为试验组,均为0.5mg/d,疗程48周,分别采用速率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电化学发光法及微粒子发光法检测基线和服药后12、24、48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水平;数据符合参数分析条件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0.0%(27/30)和86.7%(26/30),(χ2=1.172,P>0.05);A、B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同步快速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833,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61,P<0.05);治疗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测不到率分别为60.0%(18/30)和56.7%(17/30),(χ2=0.044,P>0.05);26例HBeAg(+)患者A、B组各13例,两组分别有2例vs 1例HBeAg阴转,1例vs 1例产生抗-H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48周时,两组HBeAg(+)患者HBsAg水平同步缓慢下降,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F=55.786,P>0.05),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41,P<0.05)。A、B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为快速、强效、安全、低耐药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和进口恩替卡韦片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恩替卡韦 抗病毒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2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贵霞 曾跃 +2 位作者 张廷君 林家福 孟黄花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检测49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患者TNF-α、IL-6、IL-2的水平,分析这些细胞因子在钩体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2的水平,统计分析3种类型钩体病患... 目的检测49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患者TNF-α、IL-6、IL-2的水平,分析这些细胞因子在钩体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2的水平,统计分析3种类型钩体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钩体病3种临床类型相比,肺出血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流感伤寒型及黄疸出血型(P<0.05);IL-6在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也明显高于流感伤寒型(P<0.01);钩体病患者血清IL-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体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钩体病发生发展及器官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ELISA TNF-Α IL-6 IL-2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理气通络法对小鼠产后缺乳发病机制的调控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燕蓉 李立 刘永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0-11,16,共3页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通络法对肝郁气滞产后缺乳动物模型发病机制的影响以及疗效观察。方法:取普通健康昆明小鼠45窝,其中母鼠45只,并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用催乳素中枢抑制剂溴隐亭制作肝郁气滞缺乳模型。从产后第3天开始,将...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通络法对肝郁气滞产后缺乳动物模型发病机制的影响以及疗效观察。方法:取普通健康昆明小鼠45窝,其中母鼠45只,并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用催乳素中枢抑制剂溴隐亭制作肝郁气滞缺乳模型。从产后第3天开始,将溶于生理盐水的溴隐亭配制成0.02mg/ml浓度的溶液,按每只0.5mg/(kg·d)的剂量给中药组和对照组母鼠灌胃造模,连续8d。在这期间每天8∶00~20∶00单独给予中药组和对照组母鼠声光刺激,每2小时1次,使其因受到惊吓而影响泌乳。其中单独给予中药组母鼠每天插胃管饲服"肝舒涌乳汤"(自拟方)1ml,每天2次。仔鼠至产后第2、5、10天分别测量小鼠体重,每窝取平均数。第11天处死小鼠,采血检测催乳素(PRL)、雌激素(E2)及孕激素(P)水平;取母鼠乳腺做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催乳素水平明显低于中药组和空白组(P<0.01),而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明显高于中药组和空白组(P<0.01);组织形态学显示:对照组乳腺小叶腺泡减少,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增多;中药组与空白组乳腺形态相仿,小叶腺泡充满乳汁而显著扩大,小叶间质的结缔组织明显减少。结论:疏肝理气通络复方中药能改善溴隐亭导致的缺乳母鼠的泌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缺乳 肝郁气滞模型 疏肝理气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部及翼腭窝畸胎瘤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朱鑫 夏曦 +3 位作者 赵锐 冯成敏 吴俊志 刘海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8期533-534,共2页
1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反复双侧鼻塞伴流脓涕4年,于2021-09-01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患儿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塞,呈间歇性,伴流脓涕,量少,稍臭。无鼻腔疼痛、出血、回吸性血痰,无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头痛。每... 1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反复双侧鼻塞伴流脓涕4年,于2021-09-01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患儿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塞,呈间歇性,伴流脓涕,量少,稍臭。无鼻腔疼痛、出血、回吸性血痰,无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头痛。每次发作予以口服抗生素治疗后上述症状稍缓解,但反复发作。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见双侧鼻腔新生物,光滑质韧,肿物左侧为主,予以鼻腔新生物活组织检查,结果提示慢性炎症改变。鼻咽部CT示左侧翼腭窝区可见含脂性、骨性混杂团块影,邻近骨质受压吸收,部分脂肪团块影累及鼻腔、鼻咽腔及口咽腔,致相应腔隙狭窄,多考虑畸胎瘤可能或其他(图1A)。门诊以“鼻腔鼻窦新生物”收治入院,于2021-09-04全麻下通过鼻颅底影像导航系统辅助行手术切除瘤体。鼻内镜下予以低温等离子刀剥离切除左侧中鼻甲及左后半部分下鼻甲,开放左侧上颌窦及筛窦,清除窦腔内脓性分泌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Nasopharynx) 畸胎瘤(Terat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干预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体积与数量的体视学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川林 崔秋林 +3 位作者 刘全明 杨正伟 梅小平 彭彬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对四氯化碳(CCl;)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细胞数量与体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CCl4皮下注射,同时每日腹腔注射MgIG 30 mg/kg。各组大鼠在造模5周后取材,从每只大...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对四氯化碳(CCl;)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细胞数量与体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CCl4皮下注射,同时每日腹腔注射MgIG 30 mg/kg。各组大鼠在造模5周后取材,从每只大鼠等距抽选4个2 mm厚的肝组织块制作石蜡包埋切片,行Masson染色,采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大鼠肝细胞体积与数量,以及肝细胞胞质内脂滴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的平均体积分别显著增加了91.9%和105.0%,肝细胞胞质内脂滴的总体积分别显著增加了5.27倍与4.83倍,肝细胞的总数量分别显著减少了40.0%和42.4%;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每个肝细胞平均体积、肝细胞胞质内脂滴的总体积以及肝细胞的总数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伴随着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肝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MgIG对CCl4致肝细胞的病理改变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异甘草酸镁 肝细胞体积 肝细胞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泡沫垫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中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崔素芬 何剑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预防和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设立一般干预组与综合干预组,对一般干预组进行防针刺伤相关培训及管理,综合干预组进行一般干预的同时加用小泡沫垫防针刺伤,观察1年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预防和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设立一般干预组与综合干预组,对一般干预组进行防针刺伤相关培训及管理,综合干预组进行一般干预的同时加用小泡沫垫防针刺伤,观察1年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一般干预组与综合干预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干预前针刺伤发生率为57.95%,干预后一般干预组为47.74%、综合干预组为22.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泡沫垫能有效提高临床护士预防针刺伤依从性,降低其针刺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针刺伤 小泡沫垫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娟 任亮 +1 位作者 黄丽 伍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4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艾滋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后HAMA、HAMD评分...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艾滋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后HAMA、HAMD评分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研究组干预3、6个月后HAMA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可以降低患者HAMA和HAMD评分,增加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全程化护理 艾滋病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43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向军英 陆明娇 刘凤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治药物性肝衰竭患者43例,对损肝药物种类、患者临床特征、转归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药物依次为中药/中成药21例(48.84%),抗结核药12例(27.91%),非甾...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治药物性肝衰竭患者43例,对损肝药物种类、患者临床特征、转归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药物依次为中药/中成药21例(48.84%),抗结核药12例(27.91%),非甾体抗炎药5例(11.63%),抗生素3例(6.98%),抗甲状腺药2例(4.65%)。临床表现以尿黄、皮肤巩膜黄染、乏力、食欲减退等为主;并发症发生率81.40%(35/43),并发症前3位: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43例患者中,好转14例(32.56%),治疗无效21例(48.84%),死亡8例(18.60%)。43例患者入院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PTA)均明显下降,无效/死亡者较好转者下降更明显(P<0.05);总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升高。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致病药物主要为中药/中成药、抗结核药,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发症以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为主,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入院时PTA的值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衰竭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勤 雍熙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7期60-61,共2页
目的 :研究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15例/组)。为对照... 目的 :研究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15例/组)。为对照组患者联用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早期的病毒应答率、治疗结束时的病毒应答率、持续病毒应答率及治疗12周后、治疗24周后、治疗48周后和末次随访时其生化应答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早期的病毒应答率、治疗结束时的病毒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12周后、治疗24周后、治疗48周后和末次随访时,试验组患者的生化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毒应答和生化应答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慢性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动态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敏 张诗琬 +2 位作者 冉紫晶 叶青 梅小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初次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新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RNA(HBV pgRNA)、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HB⁃sAg、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初次使用... 目的观察初次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新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RNA(HBV pgRNA)、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HB⁃sAg、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初次使用恩替卡韦抗HBV治疗并随访48周的CHB患者105例,治疗前,采用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gRNA,采用ELISA法检测HBcrAg,同时收集血清HBsAg、HBV DNA等资料。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与CHB患者病情之间以及血清HBV pgRNA、HBcrAg与HBV DNA、HBsA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HB组患者在治疗第12、24、48周时HBV pgRNA、HBcrAg、HBsAg及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CHB患者血清HBV pgRNA、HBcrAg、HBsAg、HBV DNA在治疗各时段间两两比较,P均<0.05。治疗前,与HBeAg(-)的CHB患者比较,HBeAg(+)的CHB患者HBV pgRNA、HBcrAg水平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 pgRNA、HBcrAg水平均下降(P均<0.05),以HBeAg(+)CHB组为著(P均<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CHB患者血清HBV pgRNA及HBcrAg水平下降(P均<0.05),CHB轻度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较CHB中度及CHB重度患者高(P均<0.05);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与CHB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CHB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pgRNA水平与HBcrAg、HBsAg及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HBcrAg水平与HBsAg及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CHB患者治疗后血清HBV pgRNA水平与HB⁃crAg、HBsAg、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HBcrAg水平与HBsAg、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CHB患者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随恩替卡韦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HBeAg(+)的CHB患者下降更明显;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及HBsAg、HBV D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对HBV相关性肝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诗琬 赵敏 +2 位作者 冉紫晶 叶青 梅小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8期107-110,共4页
微小RNA(miRNA)是在各种真核生物中发现并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编码RNA。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基因以及病毒基因各自编码的miRNA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转录蛋白来调控HBV的复制与转录,从而达到HBV的... 微小RNA(miRNA)是在各种真核生物中发现并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编码RNA。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基因以及病毒基因各自编码的miRNA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转录蛋白来调控HBV的复制与转录,从而达到HBV的持续性感染,促进HBV相关性肝病的进一步发展;miRNA自身表达谱的变化促进了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其变化导致miRNA在HBV相关性肝病中存在差异表达,根据其差异表达可对HBV相关性疾病进行鉴别和病情程度进行判断,同时还可根据其变化提出对该疾病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脏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 非编码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冉紫晶 叶青 +2 位作者 赵敏 张诗琬 梅小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反义转录长链非编码RNA-同源盒基因转录反义RNA(HOTAIR)是在肝癌细胞中第一个被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其可通过调控表观遗传和染色质状态来调节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其中,HOTAIR可通过与PRC2转录抑制复合物结合... 反义转录长链非编码RNA-同源盒基因转录反义RNA(HOTAIR)是在肝癌细胞中第一个被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其可通过调控表观遗传和染色质状态来调节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其中,HOTAIR可通过与PRC2转录抑制复合物结合,使其相应靶基因甲基化,从而诱导和促进肝癌细胞的激活与增殖,或者通过竞争同种miRNA,参与靶基因的水平表达调节,来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沉默HOTAIR可通过调控miR-217-5p活化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苏氨酸蛋白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9信号通路及降低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表达水平,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同源盒基因转录反义RNA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转移 细胞凋亡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敏 冉紫晶 +2 位作者 叶青 张诗琬 梅小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92-96,共5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为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参与了细胞早期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代谢进程;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和细胞增殖相关的lncRNA有肝癌高表达转录本、lncRNA浆细胞瘤变异体易位1,与HCC细胞转移与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为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参与了细胞早期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代谢进程;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和细胞增殖相关的lncRNA有肝癌高表达转录本、lncRNA浆细胞瘤变异体易位1,与HCC细胞转移与侵袭相关的lncRNA有长链非编码RNAH19、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HOX转录反义RNA;lncRNA参与了HCC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与转移等生物学过程,并可能成为HCC诊治与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学过程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