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调神经磷酸酶参与心衰患者心肌重构的信号转导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厚祥 高兴玉 +2 位作者 李治明 李小平 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17-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参与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重塑的机制。方法:选择因瓣膜性心脏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CHF病人39例,正常对照38例(其中8例来自意外伤亡的器官捐献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参与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重塑的机制。方法:选择因瓣膜性心脏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CHF病人39例,正常对照38例(其中8例来自意外伤亡的器官捐献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参数。放免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AngⅡ浓度,免疫沉淀法测心肌组织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3)、锌指转录因子(GATA4)磷酸化及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结果:AngⅡ分别与心脏扩大参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功能参数呈显著负相关。CHF患者心肌组织CaN蛋白表达、CaN磷酸化、GATA4蛋白表达及β-MHC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心功能恶化其表达逐渐增加;NFAT3磷酸化随心功能恶化而减弱。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的CaN信号通路在CHF患者心肌重构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肌重构 钙神经素 血管紧张素Ⅱ 信号转导 肌球蛋白重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梅 黎风 +1 位作者 胡厚祥 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475-4480,共6页
背景阿司匹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基石,2%~9%的患者可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西洛他唑可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然而其心血管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时使用西洛他唑的安全性。方法... 背景阿司匹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基石,2%~9%的患者可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西洛他唑可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然而其心血管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时使用西洛他唑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住院,主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均按心肌梗死诊疗规范治疗,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使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作为暴露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作为非暴露组,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1∶1匹配两组。比较两组1年内心源性死亡率、1年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大小(LV)改变值及射血分数(EF)改变值。对于1年内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44例,其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3893例。匹配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LV改变值、EF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暴露组心源性死亡率、心力衰竭再入院率高于非暴露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为1年内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西洛他唑疗程>90 d为1年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心功能Ⅰ级、Ⅱ级的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西洛他唑可能是安全的,但对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西洛他唑的安全风险增加,西洛他唑疗程也不宜>90 d,因可能增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西洛他唑 阿司匹林 药物耐受性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0
3
作者 崔丽君 魏雪梅 +3 位作者 杨苓 官计 周春艳 罗艳燕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首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图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 目的探讨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首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图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书面测试得分为57.8±8.5、自我护理操作得分29.6±5.4,对照组分别为50.9±9.4、21.0±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护理技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可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及降糖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龙江 吕湛 +3 位作者 苟连平 冯杰 王玉兵 石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56-3859,共4页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Lp)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探讨降糖药对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对照者30例(A组)、T2DM患者60例(B组)、T2DM合并CHD患者60例(C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Lp)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探讨降糖药对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对照者30例(A组)、T2DM患者60例(B组)、T2DM合并CHD患者60例(C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如空腹血脂、血糖、Lp,并把C组中的男女分别随机分配到胰岛素治疗组(T1组)、胰岛素加罗格列酮治疗组(T2组)、二甲双胍治疗组(T3组)进行血糖控制,分别对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p水平在C组较A、B组均显著升高(P<0.05),但在A、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Lp在A组与体质指数、腰臀比(WHR)、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在B组与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在C组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HR、脂蛋白(a)、Lp是T2DM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组患者经降糖治疗后发现,T2和T3组L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Lp是T2DM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能降低Lp水平,进而可能降低T2DM并发CHD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2型 瘦素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付祥真 罗霖 +3 位作者 刘奎 田洲舟 蒋莉 陈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19-2926,共8页
背景国内外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不同体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研究,但并未阐明侧卧位通气(LPV)与俯卧位通气(PPV),以及肺内源性ARDS(ARDSp)和肺外源性ARDS(ARDSexp)患者不同体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差异。目的比较不... 背景国内外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不同体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研究,但并未阐明侧卧位通气(LPV)与俯卧位通气(PPV),以及肺内源性ARDS(ARDSp)和肺外源性ARDS(ARDSexp)患者不同体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差异。目的比较不同病因ARDS患者LPV和PPV治疗效果,探讨其应用策略和价值。方法纳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85例ARDS患者,本次发病期间尚未进行过体位变化通气治疗。根据病因及通气方法分为ARDSp+LPV组(n=21),ARDSexp+LPV组(n=21),ARDSp+PPV组(n=22),ARDSexp+PPV组(n=21)。监测患者体位变化前和体位变化后0.5 h、1 h、2 h的各项指标变化,包括:(1)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体温、心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2)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3)呼吸力学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吸浅快指数(RSBI)、气道平台压(Pplat)和静态肺顺应性(Cst)。(4)重症超声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腔静脉直径(IVC-D)、左心输出量(CO)、右房室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左房室瓣环平面收缩位移(MAPSE)、左心室舒张早期E峰与左房室侧壁瓣环舒张期e'比值(E/e')和平均动脉压(MAP)。重症肺部超声监测患者肺超声(LUS)评分。(5)心功能指标监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预后情况:患者28 d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aO_(2)/FiO_(2)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Fi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FI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SaO_(2)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Sa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Sa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PaO_(2)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ARDS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_(2)/FiO_(2)和PaO_(2)高于仰卧位通气(SPV)时(P<0.05)。ARDSexp+LPV组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_(2)/FiO_(2)和PaO_(2)高于ARDSp+LPV组(P<0.05),ARDSexp+PPV组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_(2)/FiO_(2)和PaO_(2)高于ARDSp+PPV组(P<0.05)。ARDSexp+PPV组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_(2)/FiO_(2)和PaO_(2)高于ARDSexp+LPV组(P<0.05),ARDSp+PPV组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_(2)/FiO_(2)和PaO_(2)高于ARDSp+LPV组(P<0.05)。4组患者体位变化2 h时的SaO_(2)高于SPV时(P<0.05)。LVEF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LVEF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LVEF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ARDS患者体位变化1 h和2 h时的LVEF高于SPV时(P<0.05)。平均LUS评分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平均LU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平均LU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ARDS患者体位变化1 h和2 h时的平均LUS评分高于SPV时(P<0.05)。体位变化前和变化后平均LUS评分与PaO_(2)/FiO_(2)均呈负相关(SPV:r=-0.439,P<0.001;体位变化1 h:r=-0.348,P=0.001;体位变化2 h:r=-0.327,P=0.002)。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并发症,4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5)。结论 ARDS患者的快速精准化体位变化通气治疗是未来的热点之一。ARDSexp患者体位变化通气治疗改善优于ARDSp患者。PPV对肺通气改善稍优于LPV,但复杂环境下应首先考虑L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肺通气 侧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 超声检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