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HNF1α基因c.493T>C位点突变对其蛋白质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梁淑杰 彭乙华 +3 位作者 雷佳红 贾艾敏 蒋红 蔡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2,共7页
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胰腺β细胞功能、肝脏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基因突变是导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 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胰腺β细胞功能、肝脏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基因突变是导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3型的致病原因,目前已报道的该基因的突变位点众多,如P291fsinsC、P112L等常见的突变位点,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对前期工作中发现的1例携带有HNF1α基因c.493T>C位点突变的MODY3患者,通过应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致病性,构建HNF1α野生型和突变型真核表达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质粒表达的HNF1α蛋白质的量和稳定性变化,结果发现Mutation Surveyor软件分析提示c.493T>C位点突变可能为致病性变异基因,Western blot显示突变型真核质粒表达的HNF1α蛋白质的量和稳定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c.493T>C(p.Trp165Arg)变异显著影响HNF1α的表达量及稳定性,可能为其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为后续深入探究MODY3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Y HNF1α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RPLP0蛋白的表达、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小岚 王强 +6 位作者 杜琴 梁骑 罗文依 王舒琪 张国元 刘剑平 王东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57-1861,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RPLP0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鉴定及评价。方法:设计重组RPLP0蛋白基因,经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在其5′和3′端引入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构建pET41a-GST-RPLP0-6*His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对该质... 目的:构建重组RPLP0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鉴定及评价。方法:设计重组RPLP0蛋白基因,经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在其5′和3′端引入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构建pET41a-GST-RPLP0-6*His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对该质粒载体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并以IPTG诱导表达;经过尿素溶液纯化及复性以后得到复性的重组RPLP0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重组RPLP0蛋白的免疫原性;采用ELISA法对其抗体结合性、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本实验成功克隆出重组RPLP0蛋白基因,将获得的目的基因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1a,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RPLP0蛋白为包涵体表达蛋白,分子量约为61 kD。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重组RPLP0蛋白具有完全的免疫原性;ELISA检测显示重组RPLP0蛋白具有良好的抗体结合性和特异性。结论:表达、鉴定并分析了重组RPLP0蛋白,为深入研究RPLP0蛋白的功能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LP0 重组质粒 重组蛋白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化学发光-绿色荧光稳定标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 被引量:3
3
作者 廖何斌 徐磊 +5 位作者 杨国淋 马强 邹江 孙茹 蔡燕 郭晓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84-89,共6页
基因改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作为弱毒疫苗活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免疫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甚至在肿瘤治疗方面也有诸多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可视化技术为研究提供十分方便的手段。在鼠伤寒沙... 基因改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作为弱毒疫苗活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免疫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甚至在肿瘤治疗方面也有诸多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可视化技术为研究提供十分方便的手段。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强毒株ATCC 14028s基因组上插入Lux operon和gfp基因,使其同时具有化学发光和绿色荧光的特征,而这种基因组的改变并未影响其生长和毒力;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在食管癌细胞TE1和乳腺癌细胞MDA-MB-468的分布情况;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可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该菌株在细胞水平下的绿色荧光信号和在小鼠体内的化学发光信号搜集方便,信号明显,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提供了良好的可视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Lux操纵子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转移酶样因子3通过调控GLUT4-mTORC1轴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糖酵解及增殖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锡 钟晓武 +4 位作者 高川力 李青容 程吉兵 马强 郭晓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6-1086,共11页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因子3(METTL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ESCC细胞糖酵解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METTL3在E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可能的富集通路。收集2021年1月至2021...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因子3(METTL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ESCC细胞糖酵解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METTL3在E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可能的富集通路。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在北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34例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验证ESCC组织中METTL3的表达。采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METTL3后ESCC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利用比色法检测干扰METTL3后ESCC细胞总RNA中m6A的表达水平,采用甲基化RNA免疫沉淀定量PCR(MeRIP-qPCR)检测METTL3对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mRNA的m6A修饰水平的影响,采用WB和qPCR等技术探索METTL3参与ESCC细胞糖酵解的生物学机制。结果:METTL3在ESCC组织以及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均P<0.001)。干扰METTL3表达后,ESCC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内总RNA的m6A修饰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此外,干扰METTL3可显著抑制KYSE150和TE-1细胞中GLUT4基因mRNA的m6A修饰水平(均P<0.01),并通过下调GLUT4的表达抑制葡萄糖的摄取以及乳酸的释放(均P<0.01),最终下调mTORC1通路活性并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在干扰METTL3的ESCC细胞同时联合运用mTORC1通路抑制剂显示有协同的抗癌作用。结论:METTL3介导的m6A修饰通过调控GLUT4-mTORC1信号轴影响ESCC细胞的糖酵解及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甲基转移酶样因子3 葡萄糖转运蛋白4 糖酵解 mTORC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素4A对SLE患者T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谭雪玲 何仁栋 +1 位作者 向江圆 邢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2-826,832,共6页
目的:分析信号素4A(Sema4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Sema4A对SLE患者T细胞的影响。方法:(1)收集37例SLE患者为实验组,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可溶性Sema4A的浓度,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各组外周血... 目的:分析信号素4A(Sema4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Sema4A对SLE患者T细胞的影响。方法:(1)收集37例SLE患者为实验组,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可溶性Sema4A的浓度,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各组外周血细胞中CD3+CD8-IFN-γ+(Th1)、CD3+CD8-IL-4+(Th2)、CD3+CD8-IL-17+(Th17)细胞在Th细胞中的占比;(2)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分选SL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T细胞后加入抗人CD3和抗人CD28,并在有或无人重组Sema4A蛋白/抗Sema4A抗体的条件下培养5 d后,采用FCM检测CD4+T细胞膜上CD25的表达;在上述相同培养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CFSE,同样培养5 d,采用FCM检测CD4+T细胞CFSE的平均荧光强度;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h细胞亚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1)SLE患者血浆中可溶性Sema4A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h2、Th17占比升高,且Th1/Th2降低。可溶性Sema4A水平与Th2、Th17比例呈正相关;(2)Sema4A能诱导CD4+T细胞活化和增殖,促进细胞因子IL-4、IL-17分泌,抑制IFN-γ分泌。结论:SLE患者高表达的Sema4A可能通过影响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参与机体免疫调节,从而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信号素4A CD4+T细胞 TH1 TH2 TH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群体感应复苏oxyR基因缺失引起的VBNC状态
6
作者 廖何斌 徐磊 +4 位作者 夏静若 刘畅 肖丹 马强 郭晓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0-76,共7页
探讨鼠伤寒沙门氏菌oxyR基因缺失株引起的VBNC状态及其与群体感应的关系。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oxyR基因无痕缺失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并检测该菌株对H_2O_2的敏感性;将oxyR基因缺失株和亲本株(WT)涂布或滴于LB固体培养基,观察其是否生长... 探讨鼠伤寒沙门氏菌oxyR基因缺失株引起的VBNC状态及其与群体感应的关系。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oxyR基因无痕缺失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并检测该菌株对H_2O_2的敏感性;将oxyR基因缺失株和亲本株(WT)涂布或滴于LB固体培养基,观察其是否生长及其浓度依赖性生长情况;用swimming和swarming平板检测oxyR基因缺失株和WT的运动能力;检测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沙门氏菌分解H_2O_2的能力。成功构建了oxyR无痕缺失菌株;oxyR基因缺失株在0.1 mmol/L H_2O_2的LB平板上形成的菌苔发生了变形,在1 mmol/L H_2O_2的LB平板上不能生长,而WT均能生长;6×10~6和6×10~5 cfu/mL的WT涂布于LB平板上能长满菌苔,而等量的oxyR缺失株不能生长菌落;不同浓度的WT滴于LB平板均能形成菌苔,而oxyR缺失株仅在OD_(600)≥10^(-1)浓度时才能形成菌苔;oxyR缺失株泳动距离无显著性变化,而群集运动距离显著性大于WT;固体培养的沙门氏菌比液体培养的沙门氏菌有更强的分解H_2O_2的能力。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群体感应系统通过调控其群集运动和H_2O_2分解能力来复苏由oxyR基因缺失引起的VBNC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OXYR VBNC 群体感应 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