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床内肝中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5
1
作者 蔡昌平 彭祥玉 +3 位作者 代小思 谢兴国 冉茂成 李成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 :为临床胆囊切除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12 8例肝脏标本的胆囊床进行解剖 ,观察突入胆囊床内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行程、位置 ,测量突入段的直径和长度。结果 :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突入胆囊床的占 12 .5 % ( 16例 ) ,突入形式主要... 目的 :为临床胆囊切除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12 8例肝脏标本的胆囊床进行解剖 ,观察突入胆囊床内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行程、位置 ,测量突入段的直径和长度。结果 :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突入胆囊床的占 12 .5 % ( 16例 ) ,突入形式主要有 :①肝中静脉主干 ;②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 ;③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属支、或两者一起突出 3种类型。结论 :胆囊切除时 ,应注意保护肝中静脉及属支 ,以防止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肝中静脉 胆囊床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床内血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6
2
作者 蔡昌平 代小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28例肝脏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胆囊床内血管的位置、行程,测量其在胆囊床内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胆囊床内血管有:(1)胆囊动脉深支及分支,占71.1%(91例);(2)肝中静脉及其属支,占12.5%(16...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28例肝脏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胆囊床内血管的位置、行程,测量其在胆囊床内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胆囊床内血管有:(1)胆囊动脉深支及分支,占71.1%(91例);(2)肝中静脉及其属支,占12.5%(16例),其突入形式分①肝中静脉主干,②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③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属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种类型;(3)肝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分主干和分支两类,主干占39.8%(51例),肝门静脉右支的分支占14.8%(19例);(4)肝门静脉左支的分支,占2.34%(3例);(5)胆囊静脉,在胆囊附着面有小静脉与肝中静脉、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相连。结论:切除胆囊时应注意胆囊床左、右缘,以及具有肝门右切迹的病例,保护突入胆囊床内的肝中静脉及其属支,以防止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血管 胆囊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高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代小思 刘尚清 +3 位作者 蔡昌平 李成军 宋超敏 李先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证实中医“高骨”的存在及它与相关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20例小儿、20例青年及80例成人的桡骨标本,结合活体、尸体解剖、桡骨剖开和桡骨的X光片,对“高骨”及相关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测。结果:“... 目的:证实中医“高骨”的存在及它与相关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20例小儿、20例青年及80例成人的桡骨标本,结合活体、尸体解剖、桡骨剖开和桡骨的X光片,对“高骨”及相关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测。结果:“高骨”是桡骨茎突上方向前突出的纵形骨嵴,长度为(16.25±1.94)mm;“高骨”上端平面之下的桡骨下端略向前、向内弯曲,在此平面的骨质亦显著变薄;小儿、青年的“高骨”隆起处有骺板经过,在成人28.75%的人有明显骺线经过;“高骨”的内侧有桡动脉经过;桡骨茎突是向下的锥形突,长度为(9.64±1.2) mm。结论:“高骨”存在;“高骨”与桡骨茎突是不同的结构;“高骨”是确定桡动脉的标记;“高骨”上端平面和“高骨”是桡骨下端的两个薄弱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骨” 桡骨茎突 骺板 骺线 中医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内气管前间隙的断面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许仕全 韩景茹 姜均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旨在为气管前间隙内病变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成人胸部连续横断面标本上,观测了气管前间隙及其内的淋巴结。结果:①气管前间隙位于大血管与气管之间,前后径为6.38~12.14mm,横径为12... 目的:旨在为气管前间隙内病变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成人胸部连续横断面标本上,观测了气管前间隙及其内的淋巴结。结果:①气管前间隙位于大血管与气管之间,前后径为6.38~12.14mm,横径为12.93~21.40mm;②其中,该间隙下份,位于主动脉弓右侧、气管前方、上腔静脉后方的区域,略呈三角形,称此为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其内恒定地出现奇静脉淋巴结,测得长径为7.40±1.70mm。结论:在断面标本上可清晰显示气管前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解剖 气管前间隙 纵隔病变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蒂及其内容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家明 李惠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 :为肝大部切除和活体近亲肝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例成人尸体肝门附近切开肝实质 ,测量切口深度 ,即肝表面至深方Glisson囊的距离 ,门静脉及其左、右支末端直径和长度 ,观察肝动脉的分支及毗邻。结果 :①切口Ⅰ~Ⅴ深... 目的 :为肝大部切除和活体近亲肝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例成人尸体肝门附近切开肝实质 ,测量切口深度 ,即肝表面至深方Glisson囊的距离 ,门静脉及其左、右支末端直径和长度 ,观察肝动脉的分支及毗邻。结果 :①切口Ⅰ~Ⅴ深度分别为 13 .4± 0 .5、13 .5± 0 .5、12 .9± 0 .4、13 .9± 0 .4和16.8± 0 .4mm ;②门静脉末端直径 11.9± 0 .3mm ,左支横部及右支长度分别为 2 7.9± 0 .7和 19.0± 0 .7mm ;③罕见的门静脉右前支起于左支者占 3 .3 % ( 1例 ) ;④肝动脉CouinaudⅣ段支经脐静脉窝右缘和Ⅱ、Ⅲ段支经门静脉左支后下方或上方者 ,共占 5 1.7%。结论 :①肝下面各切口 15~ 2 0mm深可达Glisson囊 ,但切口位置和深度随手术类型及肝外形而异 ;②肝流入血管的分支和走行在Glisson囊内无特定规律 ,手术前肝动脉、门静脉造影 ,术中仔细解剖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切开术 肝门蒂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肾神经节的局部解剖学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昌平 谢兴国 +4 位作者 李成军 张小明 赵琼慧 曾南林 黄小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为主动脉肾神经节、肾丛的影像学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为提高对主动脉肾神经节的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75具成人尸体标本主动脉肾神经节的位置、形状、长度、宽度和厚度进行解剖观测,对6具成人尸体标本的主动脉肾神经节在断面... 目的:为主动脉肾神经节、肾丛的影像学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为提高对主动脉肾神经节的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75具成人尸体标本主动脉肾神经节的位置、形状、长度、宽度和厚度进行解剖观测,对6具成人尸体标本的主动脉肾神经节在断面、CT、MRI扫描图像上进行观察。结果:主动脉肾神经节位于肾静脉的后方,肾动脉表面和附近,其形态可分为椭圆形、长条形、星形、圆形和三角形;主动脉肾神经节横断面观察,组织致密,无管腔横断面;在CT、MRI扫描图像上能分辨其结构。结论:在断面标本中主动脉肾神经节与淋巴结的区别可通过观察其横断面组织是否致密,有无管腔横断面来确定;在尸体标本上主动脉肾神经节与淋巴结的区别可通过手触膜组织的硬度,相连的纤维状结构是否坚韧,是否有内脏小神经相连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肾神经节 肾丛 断面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大神经切断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为内脏大神经切断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44侧内脏大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其起止、行程和分支;测量其长度、直径和分支起点距腹腔神经节的距离以及在主动脉裂孔处内脏大神经距主动脉侧缘的距离。结果:94.4%的内脏大神经由来T5 ̄1... 目的:为内脏大神经切断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44侧内脏大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其起止、行程和分支;测量其长度、直径和分支起点距腹腔神经节的距离以及在主动脉裂孔处内脏大神经距主动脉侧缘的距离。结果:94.4%的内脏大神经由来T5 ̄10交感神经节的纤维,4.2%的上界纤维起自T4交感神经节,1.4%的下界纤维起自T11交感神经节。内脏大神经长度为(49.3±20.49)mm,直径为(2.47±0.7)mm,在主动脉裂孔处左内脏大神经距主动脉左缘(3.01±2.94)mm,右内脏大神经距主动脉右缘(11.12±5.67)mm,在其行程过程中有35.4%的内脏大神经发出1 ̄3条分支。结论:在进行左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前,应先在CT或MRI下观察腹腔神经节的形状,根据其形状判断是否进行手术切断内脏大神经,术中在主动脉裂孔处腹主动脉左缘能寻找到大部分左内脏大神经,若不能找到,可在腹腔神经节外侧端背面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大神经 内脏大神经切断术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臂静脉段移植的应用解剖
8
作者 佘永华 康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为采用自体带瓣臂静脉段移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46侧上臂头静脉、贵要静脉及肱静脉外径、瓣膜的数目和分布。结果:各静脉外径均大于3mm,但头静脉较贵要静脉和肱静脉细。臂中段的静脉瓣膜... 目的:为采用自体带瓣臂静脉段移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46侧上臂头静脉、贵要静脉及肱静脉外径、瓣膜的数目和分布。结果:各静脉外径均大于3mm,但头静脉较贵要静脉和肱静脉细。臂中段的静脉瓣膜比臂上、下段多,所有的臂中段都至少有1条适于带瓣移植的静脉段,而在臂上、下段仅分别为76%和70%。结论:在臂中段内侧作切口是截取带瓣贵要静脉或肱静脉段的最适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大网膜或背阔肌填塞术治疗肝或胸脓腔的解剖学研究
9
作者 佘永华 康健 王崇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1期45-46,64,共3页
通过测量40具成年男女尸体大网膜和背阔肌体积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带蒂大网膜和背阔肌移植术治疗成人脓胸的基础资料,并评价了带蒂大网膜和背阔肌移植术在脓胸填塞术中的治疗地位。本研究亦为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肝脓肿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关键词 大网膜 背阔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置胃管重建食管的解剖学研究
10
作者 王崇云 佘永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1期25-26,61,共3页
作者用成人尸体胃进行顺置胃管的模拟裁制和长度测量,通过顺置胃管长度与原胃大弯长度的对比性研究,认为术中根据胃大弯长度测量来计算顺置胃管的长度,从而判断能否用胃重建食管,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 贲门癌 顺置胃管 食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体标本腹腔神经丛:十六层CT图像后处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小华 张小明 +5 位作者 赵琼慧 蔡昌平 谢兴国 李成军 董国礼 曾南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确定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和形态,并对其大小进行测量,用碘海醇对其进行涂抹标记,还原尸体各脏器的位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确定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和形态,并对其大小进行测量,用碘海醇对其进行涂抹标记,还原尸体各脏器的位置,进行十六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后的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在影像上所测结果与尸体解剖比较。结果:6具成人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和神经丛主支均位于T12至L1的上缘之间,腹腔神经节多为薄片型,结节型或长条型少见;CT图像与尸体解剖观测一致。腹腔神经节的大小在尸体解剖测量左、右侧上下径分别为16.93±5.16mm和11.98±5.48mm,横径分别为20.02±10.13mm和24.75±10.97mm,厚度分别为2.83±0.45mm和2.08±0.46mm。CT图像后处理MPR影像左、右侧上下径分别为16.42±6.38mm和11.70±2.72mm,横径分别为21.40±7.22mm和23.53±7.21mm,厚度分别为2.75±1.08mm和2.18±0.44mm。VRT影像测量左、右侧上下径分别为17.10±5.42mm和12.25±3.68mm,横径分别为21.92±8.21mm和25.13±6.41mm,厚度分别为2.90±1.12mm和2.28±0.50mm。统计学分析尸体标本与图像后处理影像上的MPR和VRT两组数据测量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在尸体上准确地、立体地显示腹腔神经节及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形态和大小,为临床腹腔神经丛的扫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标本 腹腔神经丛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CT图像后处理 腹腔神经节 十六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影像测量 容积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泛素蛋白连接酶E3A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荣欣欣 黄红梅 +6 位作者 李静佳 侯令密 刘家有 李金穗 谢少利 杨懿 邓世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E3A,UBE3A)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5,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关系。...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E3A,UBE3A)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5,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相对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UBE3A与USP2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hRNA-UBE3A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UBE3A基因及蛋白的敲减水平,然后观察敲减UBE3A后USP25的表达水平。结果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2%,而在邻近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与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UBE3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1)、Ki-67的表达(P<0.001)相关,USP25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46)、淋巴结转移(P=0.041)、Ki-67的表达(P=0.029)相关;shRNA-UBE3A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UBE3A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01),且敲减UBE3A后USP25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UBE3A与USP25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UBE3A与USP25功能作用明显增强且保持动态平衡,它们可能共同作用促进乳腺癌的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E3A)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体标本腹腔神经丛:磁共振图像后处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南林 张小明 +5 位作者 赵琼慧 翟昭华 黄小华 蔡昌平 谢兴国 李成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探讨MRI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显示中的价值。方法对18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确定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和形态,并对其大小进行测量,用马根维显对其进行标记,还原尸体各脏器的位置。使用GE1.5TExcit... 目的探讨MRI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显示中的价值。方法对18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确定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和形态,并对其大小进行测量,用马根维显对其进行标记,还原尸体各脏器的位置。使用GE1.5TExciteMR成像仪,以腹腔神经节为中心对尸体进行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冠状位和轴位容积扫描,将扫描后的容积数据传至GEAW4.1工作站进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MPVR图像上所测结果与尸体解剖比较。结果18具成人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和神经丛主支在尸体标本解剖和MPVR影像上均位于T12至L1的上缘之间;其形态在MPVR图像和尸体标本解剖基本一致,多为薄片型,结节型或长条型少见。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的上下径分别为(15.07±5.16)mm和(13.18±3.62)mm,左右径为(22.74±10.13)mm和(25.01±6.11)mm,前后径为(2.83±0.45)mm和(2.08±0.46)mm。在MPVR图像上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的上下径分别为(15.89±0.53)mm和(13.53±1.51)mm,左右径为(22.44±1.11)mm和(25.03±1.81)mm,前后径为(2.79±0.49)mm和(2.37±0.21)mm。上述径线在尸体标本解剖和MPVR图像上的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立体地显示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腹腔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走向,为临床腹腔神经丛的扫描奠定了基础,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 腹腔神经丛 磁共振成像 图像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与细胞保护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倩 方海立 +3 位作者 张能 曹弟勇 敬华娥 康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0,共2页
1, 6- 二磷酸果糖是细胞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是能在分子水平上调节细胞代谢中若干酶活性,作为恢复和改善细胞代谢的药物,可通过多方面因素减轻细胞损伤,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关键词 1 6-二磷酸果糖 细胞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促进和对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严达忠 邓世山 +2 位作者 李四军 严晨 甘卫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讨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iRNA芯片分析获得鼻咽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表达差异的miRNA,TaqMan miRNA检测试剂盒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miR-106和RhoC mRNA在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miRnada预测m... 目的探讨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iRNA芯片分析获得鼻咽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表达差异的miRNA,TaqMan miRNA检测试剂盒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miR-106和RhoC mRNA在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miRnada预测miR-106b和靶基因的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验证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miR-106b调控靶基因RhoC的表达水平。用Annexin V-PI和TUNEL检测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MTT检测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miRNA芯片分析发现鼻咽癌组织中miR-106b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低。RT-PCR结果显示miR-106b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减少(P<0.05),RhoC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增加(P<0.05),miR-106b和RhoC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586 6,P<0.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06b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空质粒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106b组鼻咽癌细胞中RhoC的表达较空质粒组降低(P<0.05)。Annexin V-PI和TUNEL结果显示,miR-106b组鼻咽癌细胞凋亡较空质粒组增加(P<0.05);MTT结果显示miR-106b组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较空质粒组降低(P<0.05)。结论 miR-106b可能通过下调RhoC的表达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并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6b 鼻咽癌 凋亡 增殖 RH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结构的断层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白桂芹 肖如辉 +3 位作者 陈莉 黄小华 杨正伟 蔡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进程中海马结构在断层影像上的形态学改变。方法依据AD发病进程,分别采集正常对照(NC)组、轻度认知损害(MCI)组、AD组各34例共102例受试者脑核磁共振图像,每组男、女各17例。观测海马面积、横径、矢径和颞...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进程中海马结构在断层影像上的形态学改变。方法依据AD发病进程,分别采集正常对照(NC)组、轻度认知损害(MCI)组、AD组各34例共102例受试者脑核磁共振图像,每组男、女各17例。观测海马面积、横径、矢径和颞叶钩回间距、颞角宽度等。分析组间各测量值变化趋势,以及海马面积等相关测量值与各神经评定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海马面积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测量值比较,AD组海马面积小于NC组及MCI组(P均<0.05);AD组海马横径小于NC组及MCI组,MCI组海马横径小于NC组(P均<0.01);AD组颞叶钩回间距大于NC组及MCI组(P均<0.01),MCI组颞叶钩回间距大于NC组(P<0.05)。海马面积、海马横径与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呈负相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颞叶钩回间距与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相关性同海马面积、海马横径相反。结论海马面积与海马横径随AD病情进展逐渐缩小,颞叶钩回间距随AD病情进展逐渐增大;海马结构的改变可损伤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结构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细胞中USP2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荣欣欣 周方方 +4 位作者 侯令密 刘家有 谢少利 杨懿 邓世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8-742,共5页
目的分析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USP2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22例乳腺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USP25蛋白的表达,并通过... 目的分析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USP2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22例乳腺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USP25蛋白的表达,并通过qRT-PCR检测12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USP25 mRNA的表达,查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USP2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USP25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且USP25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Ki-67及三阴型乳腺癌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15、P=0.006、P=0.001、P=0.006)。结论 USP25与乳腺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有关,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USP25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S_1免疫阳性细胞在猕猴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兴国 蔡文琴 +1 位作者 张吉强 李成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OS1)在灵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猕猴脑和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NOS1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 ,包括大脑皮质、海马、... 目的 研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OS1)在灵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猕猴脑和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NOS1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 ,包括大脑皮质、海马、齿状回、尾壳核、纹状体、小脑皮质、脊髓前角、后角和中央灰质。结论 NOS1在神经系统内有广泛的分布 ,其产物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对多种神经功能如学习记忆等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中枢神经系统 猕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脑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断层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桂芹 刘尚清 +5 位作者 张华 邓世山 谢兴国 蔡昌平 黄小华 张小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3-398,402,共7页
目的 探讨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相关性,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相关测值。方法 采集100例经诊断无病变的成人头部磁共振图像,按照年龄16-25、26-35、36-45、46-55、56-65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例。观测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面... 目的 探讨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相关性,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相关测值。方法 采集100例经诊断无病变的成人头部磁共振图像,按照年龄16-25、26-35、36-45、46-55、56-65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例。观测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面积、横径、矢径等线性指标,标准化前、后数据均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 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纹状体面积无性差,尾状核头矢径、海马面积、海马横径、矢径存在性差(女性〉男性),颞角宽度存在性差(女性〈男性);尾状核头横径存在侧差(左〉右),壳面积、壳矢径存在侧差(左〈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纹状体面积与年龄、颞叶钩回间距呈负相关,与颞角宽度呈正相关;海马面积与尾状核头面积、颞角宽度呈正相关。结论 成年人纹状体面积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海马结构与纹状体在形态结构上具有相关性;壳面积右侧大于左侧;女性海马面积大于男性;颞角宽度可以作为研究纹状体与海马结构形态变化的共同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海马结构 断层影像解剖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的体表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佘永华 康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为超声波检查门静脉或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门静脉的行程及其分叉位置的体表投影。结果:门静脉肝外段与身体的垂线呈约40°角;门静脉分叉位置在经右半胸宽中点的垂线与... 目的:为超声波检查门静脉或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门静脉的行程及其分叉位置的体表投影。结果:门静脉肝外段与身体的垂线呈约40°角;门静脉分叉位置在经右半胸宽中点的垂线与右锁骨中线上肝高中点的水平线的交点附近;门静脉右支分为前、后支的位置在剑突尖平面下方约2cm,右锁骨中线上肝高的中点附近;门静脉左支分出第1外侧支的位置在剑突尖稍下方的右侧约2cm。结论:在右腋中线剑突尖平面下方约2cm经皮经肝穿刺至锁骨中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体表定位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