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回顾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显志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3-202,224,共11页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006年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如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药物转运结构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发现新的药物泵或新的泵调控表达机制,发现了喹诺酮类药物修饰酶、质粒...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006年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如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药物转运结构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发现新的药物泵或新的泵调控表达机制,发现了喹诺酮类药物修饰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对金葡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与发现新型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platen-simycin,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多重耐药岛的发现,新型β-内酰胺酶的继续出现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开始从食用动物或宠物分离的细菌中证实。本文还讨论了2006年中国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一些重要结果。这些研究成果继续提示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多种耐药保护机制及细菌本身基因结构的多样性与可移动性使其能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机制以适应抗菌药物的作用。严谨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及传播和延长抗菌药物的疗效周期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机制 多重耐药性 外排泵 qnr质粒 喹诺酮修饰酶 Β-内酰胺酶 PLATENSIMYC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丽 凌保东 +1 位作者 张翔 袁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检测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对部分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进...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检测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对部分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盒序列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IMP和MRP耐药率分别为0.9%和1.8%,对CPZ/SB的耐药率为35.7%,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多重耐药率为76.8%(86/112),但对COL和MIN均敏感。80.4%(90/112)的菌株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90%)明显高于阴性株(22.7%)(P<0.01)。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序列分析显示,Ⅰ类整合子携带aacA4,catB8和aadA13种耐药基因。结论Ⅰ类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率很高并与其多重耐药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整合子 整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株耐阿莫西林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余娴 雷军 +3 位作者 张翔 李苌青 蔡春燕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机制,探讨MIC与β-内酰胺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全院分离出的耐阿莫西林革兰阴性杆菌73株,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MIC;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进...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机制,探讨MIC与β-内酰胺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全院分离出的耐阿莫西林革兰阴性杆菌73株,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MIC;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进行定性检测和活性测定.结果13.7%的革兰阴性杆菌MIC≤1024μg/mi,86.3%的革兰阴性杆菌MIC>1024μg/ml;酶活性<1000U、1000~10000U、>10000U的细菌分别为53.42%,41.10%和5.48%;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其它革兰阴性杆菌的酶活性中位数分别为1343.32、1584.71、301.675、256.41和984.33U(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多呈高度耐药,且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酶活性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酶活性和MIC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提示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系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阿莫西林 Β-内酰胺酶 酶活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I类整合子分布与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彬 曹弟勇 +1 位作者 周岐新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4-787,共4页
目的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80株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敏感、中介、耐药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判定。PCR方法检... 目的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80株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敏感、中介、耐药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判定。PCR方法检测临床大肠埃希菌中的第一类整合酶基因(伽们,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第一类整合酶基因(加们阳性与阴性菌株的耐药性差异,分析I类整合子与耐药性形成的的相关性。结果180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嗯唑、头孢唑啉、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32.9%~92.3%。临床分离180株大肠埃希菌中intI携带率为64.4%,intI阳性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突出。intI携带率高,并且与耐药性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整合子 PCR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与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晓华 周岐新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与外排泵adeA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法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A;实时荧光定量RT-PC...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与外排泵adeA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法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A;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法检测ade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药敏结果显示8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100%),其次是美罗培南(73.2%)、亚胺培南(70.9%)。耐药率最高的是庆大霉素(84.9%),其次为美罗西林(83.7%)和环丙沙星(79.1%)。55株菌为多重耐药株(64%),其中5株(5/86)对多粘菌素B外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5.8%)。adeA的检出阳性率为84.9%(73/86),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adeA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敏感菌株,其中3株相对表达量为敏感菌株平均表达水平的30倍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严重,其主动外排系统adeA基因表达增强在多重耐药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主动外排系统 多重耐药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β-内酰胺酶对4种头孢菌素的水解作用及三唑巴坦的抑酶效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翔 凌保东 +2 位作者 雷军 蔡春燕 王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5-668,共4页
目的比较头孢噻肟(CTX)与头孢噻吩(CET)、头孢哌酮(CPZ)和头孢唑林(CEZ)对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不同浓度的三唑巴坦(TB)之抑酶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头孢菌素/TB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用超声破碎法提取11株临床分离菌和4株标准产... 目的比较头孢噻肟(CTX)与头孢噻吩(CET)、头孢哌酮(CPZ)和头孢唑林(CEZ)对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不同浓度的三唑巴坦(TB)之抑酶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头孢菌素/TB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用超声破碎法提取11株临床分离菌和4株标准产酶菌的β-内酰胺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并计算4种配伍比例的三唑巴坦(头孢菌素/TB分别为4∶1、3∶1、2∶1和1∶1)的抑酶率。结果CTX对酶的稳定性最高,其水解率(15.95±17.40)%明显低于其余三种药物(P<0.05);CPZ和CEZ的稳定性相当,其水解率分别为(45.10±12.68)%和(39.55±19.66)%(两者比较,P>0.05);CET的稳定性明显低于其它三种药物(P<0.05)。加用TB后,酶对4种抗生素的水解率明显降低。其中TB对CPZ和CEZ的抑酶保护作用相当(其平均抑酶率多大于70%,且2/3的细菌酶的抑制率在50%以上),对CTX保护作用也较强(平均抑酶率在50%以上)。但同一药物的4种配伍制剂中头孢菌素的水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B能有效抑制酶对所试4种头孢菌素的水解,4种配伍比例的TB对酶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唑林 头孢噻吩 三唑巴坦 β-内酰胺酶 细菌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曹弟勇 周岐新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06,110,共4页
目的调查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用Vitek 32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并对耐药基... 目的调查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用Vitek 32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并对耐药基因测序分析。结果7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7.2%,对其它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2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TEM型基因,其中,同时还携带SHV和CTX-M型基因的分别有14株和7株,经DNA测序,TEM基因均为TEM-128,CTX-M基因为CTX-M-2,SHV基因可能为SHV-5、SHV-1b、SHV-56、SHV-71或SHV-96。结论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存在严重耐药现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以TEM-128为主,同时也有SHV和CTX-M,部分菌株携带两种以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参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头孢他啶阴沟肠杆菌TEM-28V β-内酰胺酶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苌清 谢勇恩 +3 位作者 凌保东 周歧新 雷军 余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8-361,368,共5页
目的研究耐头孢他啶阴沟肠杆菌TEM-28Vβ-内酰胺酶的特性。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和等电聚焦(IEF)对细菌β-内酰胺酶类型进行初步判断;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并进行PCR扩增测序;饱和硫酸铵反抽提,并经SephadexG-75凝胶过滤和DE-52阴离子交换层... 目的研究耐头孢他啶阴沟肠杆菌TEM-28Vβ-内酰胺酶的特性。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和等电聚焦(IEF)对细菌β-内酰胺酶类型进行初步判断;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并进行PCR扩增测序;饱和硫酸铵反抽提,并经SephadexG-75凝胶过滤和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β-内酰胺酶;SDS-PAGE法测定分子量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动力学参数。结果6株临床分离菌均对头孢他啶耐药。IEF显示,每株菌产生一种或两种β-内酰胺酶,等电点(pI)分别为5.5、5.6和8.7。根据基因分析推测,pI为5.6的酶的氨基酸序列与TEM-2同源性为100%。pI为5.5的酶与TEM-28比较存在4个氨基酸突变,其分子量为28.77ku;酶动力学分析证实,TEM-28V能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氨曲南,不能水解亚胺培南,对舒巴坦和三唑巴坦的IC50分别为107和220nmol/L。结论TEM-28V可能为TEM-28变异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TEM型β-内酰胺酶 阴沟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定点突变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大斌 谢勇恩 +3 位作者 凌保东 周岐新 张翔 雷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2-234,246,共4页
目的构建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突变体,比较突变前、后酶活性的变化,进一步阐明酶的分子结构特征和生化特性。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定点诱变技术将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Ser240(丝氨酸)AGC定点突变为Gly240(甘氨酸)GGC,分... 目的构建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突变体,比较突变前、后酶活性的变化,进一步阐明酶的分子结构特征和生化特性。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定点诱变技术将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Ser240(丝氨酸)AGC定点突变为Gly240(甘氨酸)GGC,分别构建CTX-M型酶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表达载体,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比较突变前、后酶活性的改变。结果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表明CTX-M型酶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后,发现含野生型CTX-M基因的重组菌其酶活性与来源菌株相近,而含突变型CTX-M基因的重组菌未检测到酶活性。结论Ser240对于维持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CTX-M基因 定点突变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3脱氧核酶抑制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勇恩 凌保东 +3 位作者 余娴 李苌青 刘刚 张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2-655,共4页
目的:观察10-23脱氧核酶对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细菌β-内酰胺酶SHV-5基因的10-23脱氧核酶、反义寡核苷酸和无关对照寡核苷酸,采用电穿孔法将其分别导入表达β-内酰胺酶SHV-5的大肠杆菌中,观察耐药... 目的:观察10-23脱氧核酶对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细菌β-内酰胺酶SHV-5基因的10-23脱氧核酶、反义寡核苷酸和无关对照寡核苷酸,采用电穿孔法将其分别导入表达β-内酰胺酶SHV-5的大肠杆菌中,观察耐药菌在导入脱氧核酶后,在含β-内酰胺类抗菌素培养基中的生长活力及β-内酰胺酶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0-23脱氧核酶导入表达blaSHV-5的大肠杆菌后,在含头孢他啶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活力明显低于反义寡核苷酸和无关对照DNA转化的大肠杆菌,导入脱氧核酶的大肠杆菌其β-内酰胺酶表达量也明显低于反义寡核苷酸和无关对照DNA转化的大肠杆菌。结论:10-23脱氧核酶能特异性地抑制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催化性 内酰胺酶 基因表达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酶抑制细菌TEM-1 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刚 凌保东 +3 位作者 谢勇恩 林丽 赵廷坤 雷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3-696,共4页
目的观察10-23脱氧核酶对细菌TEM-1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PCR扩增TEM-1酶全编码基因,将其连接入pBK-CMV载体中,并在大肠埃希菌JM109中表达。设计并合成针对blaTEM-1的10-23脱氧核酶、反义寡核苷酸,采用氯化钙法将其分别导入表达bla... 目的观察10-23脱氧核酶对细菌TEM-1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PCR扩增TEM-1酶全编码基因,将其连接入pBK-CMV载体中,并在大肠埃希菌JM109中表达。设计并合成针对blaTEM-1的10-23脱氧核酶、反义寡核苷酸,采用氯化钙法将其分别导入表达blaTEM-1的大肠埃希菌中,观察细菌导入脱氧核酶后,在含氨苄西林(100μg/ml)培养基中的生长活力及β-内酰胺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0-23脱氧核酶导入表达blaTEM-1的大肠埃希菌后,在含氨苄西林(100μg/ml)的培养基中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活力明显低于反义寡核苷酸和空白对照组,导入脱氧核酶的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活性也明显低于反义寡核苷酸和空白对照组。结论10-23脱氧核酶能特异性地抑制细菌blaTEM-1酶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脱氧核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沙雷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苌清 凌保东 +2 位作者 周歧新 雷军 余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2-554,共3页
目的研究液化沙雷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特性。方法超声破碎法提取临床分离液化沙雷菌CR 04的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IEF)测定其等电点(pI);硫酸铵反抽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酶的纯化;SDS-PAGE法测定分子... 目的研究液化沙雷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特性。方法超声破碎法提取临床分离液化沙雷菌CR 04的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IEF)测定其等电点(pI);硫酸铵反抽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酶的纯化;SDS-PAGE法测定分子量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动力学参数。结果液化沙雷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pI为7.5,分子量为28.77ku,动力学分析显示,该酶能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氨曲南,对舒巴坦(IC50为77nm o l/L)和三唑巴坦(IC50为17nm o l/L)敏感。结论液化沙雷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酶抑制剂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液化沙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家兔口服苯妥英锌7个月小脑生长发育的研究
13
作者 蒲其松 杨健全 +5 位作者 雷军 李春平 兰大荣 张翔 吴体成 蔡春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考察长期口服苯妥英锌(phenytoinzinc,PZ)对幼年家兔小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月龄新西兰家兔分别给予PZ或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PS)7个月(剂量分别为:30、10mg·kg-1·d-1),药前、药中(4个月)和药后进行三次CT扫描... 目的:考察长期口服苯妥英锌(phenytoinzinc,PZ)对幼年家兔小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月龄新西兰家兔分别给予PZ或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PS)7个月(剂量分别为:30、10mg·kg-1·d-1),药前、药中(4个月)和药后进行三次CT扫描,测量小脑最大横径和蚓部最大横径。服药结束后处死动物,Bouin氏液灌注固定脑组织,测定全脑的长、宽和高以及重量。结果:CT扫描显示PS组服药4个月和7个月后,小脑最大横径分别缩短14.0%(P<0.05)和32.2%(P<0.01);蚓部最大横径分别缩短16.4%(P<0.05)和30.8%(P<0.01)。PZ组仅在服药7个月后,小脑和蚓部的最大横径比对照组分别缩短16.1%(P<0.05)和19.7%(P<0.05)。固定后的小脑和蚓部的长度和宽度,PS组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全脑湿重和乙醇脱水后重量以及小脑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轻,其中全脑脱水后重量减轻15.4%(P<0.05),小脑重量减轻18.4%(P<0.05)。而PZ组的上述测定值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幼兔长期口服高剂量PS后导致小脑萎缩,而口服PZ后对小脑的形态影响比PS轻,有可能降低本类抗癫痫药物长期服用后引起的小脑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锌 苯妥英钠 CT 幼年兔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ESBLs液化沙雷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凌保东 谢勇恩 +4 位作者 张翔 蔡春燕 余娴 李苌青 雷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41-743,752,共4页
目的探索液化沙雷氏菌临床分离株CR04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液化沙雷氏菌CR04株进行MIC检测,提取耐药菌β-内酰胺酶,并测定其酶活性。双纸片法筛选及确证实验鉴别耐药菌的ESBLs表型,进行... 目的探索液化沙雷氏菌临床分离株CR04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液化沙雷氏菌CR04株进行MIC检测,提取耐药菌β-内酰胺酶,并测定其酶活性。双纸片法筛选及确证实验鉴别耐药菌的ESBLs表型,进行结合传递实验并提取耐药菌质粒,进一步根据常见的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寡核苷酸引物,以耐药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头孢他啶对液化沙雷氏菌CR04株的MIC为512μg/ml,其酶活性为837.9U,双纸片法筛选及确证实验证明为产ESBLs耐药菌,结合传递实验表明产酶基因能传递给受体菌,从耐药菌中提取出大小约为10kb的质粒,以质粒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的β-内酰胺酶blaSHV-5、blaSHV-1、blaSHV-2、blaSHV-7、blaSHV-8、blaSHV-12、blaSHV-24、blaSHV-34基因高度同源,其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β-内酰胺酶blaSHV-5、blaSHV-1、blaSHV-2、blaSHV-7、blaSHV-8、blaSHV-12、blaSHV-24、blaSHV-34相比较至少有30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结论对临床分离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液化沙雷氏菌CR04株进行详细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沙雷氏菌 质粒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机制 ESBLS 表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的β-内酰胺酶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余娴 凌保东 +2 位作者 谢勇恩 周岐新 雷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65-668,685,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3-87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琼脂二倍稀释法对摩氏摩根菌3-87进行15种抗菌药的M IC测定;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并用n itrocefin做定性检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酶活性;超薄层等电聚焦测定β...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3-87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琼脂二倍稀释法对摩氏摩根菌3-87进行15种抗菌药的M IC测定;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并用n itrocefin做定性检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酶活性;超薄层等电聚焦测定β-内酰胺酶等电点和酶抑制实验;ESBL s表型鉴定;Am pC酶的检测;纸片协同法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以摩氏摩根菌3-87质粒DNA为模板扩增blaSHV、blaTEM和blaCTX-M基因,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ampC结构基因;ampC结构基因扩增产物的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摩氏摩根菌3-87对10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敏感。产酶活性为3727.5U的β-内酰胺酶。产生的pI7.3、8.2及9.6的三种β-内酰胺酶分别能被氯唑西林、克拉维酸、EDTA部分抑制。β-内酰胺酶表型鉴定试验结果显示菌株产ESBL s、Am 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三种β-内酰胺酶。blaCTX-M基因引物扩增出阳性扩增条带。ampC结构基因引物扩增阳性扩增带,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与已报道的摩氏摩根菌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结论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3-87呈多重耐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是产生了ESBL s、Am 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氏摩根菌 Β-内酰胺酶 ESBLS AMPC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株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丽 凌保东 +2 位作者 周岐新 张翔 袁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7-248,256,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属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12株不动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2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主要来源于...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属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12株不动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2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78.6%)。药敏结果显示,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9%和1.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7.2%,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多重耐药率为76.8%(86/112)。但对多黏菌素B和米诺环素均敏感。结论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现有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和米诺环素是控制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 耐药性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余娴 袁斌 雷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首次分析本地区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uper-spectrum β-lactamase,S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现状。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本院从临床分离的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105株,采用改良三维试验与... 目的首次分析本地区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uper-spectrum β-lactamase,S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现状。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本院从临床分离的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105株,采用改良三维试验与质粒结合实验筛选产SSBLs菌株,通过药敏试验鉴定其耐药表型,运用PCR扩增检测其ESBLs基因型与AmpC酶基因型。结果筛选出的2株产SSBLs菌株(1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敏感。阴沟肠杆菌质粒编码的ESBLs基因型为TEM、CTX-M,AmpC酶基因型为ACT;大肠埃希菌质粒编码的ESBLs基因型为SHV、CTX-M,AmpC酶基因型为ACT。结论本院存在产SSBLs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但此类菌株尚未在本院传播流行,ACT型是SSBLs菌株质粒AmpC酶主要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酶 质粒 耐药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和/或维生素E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心、肝、肾及血清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春阳 冉利 +3 位作者 张翔 徐彬 蔡春燕 范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 :观察硒和 或维生素E对高脂饲料所致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心、肝、肾及血清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探讨硒和维生素E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致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 ,然后分组给予经预试后的硒和 或维生素E ,... 目的 :观察硒和 或维生素E对高脂饲料所致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心、肝、肾及血清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探讨硒和维生素E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致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 ,然后分组给予经预试后的硒和 或维生素E ,4wk后行乙醚麻醉取血 ,同时取心、肝、肾组织作匀浆 ,采用硫代巴比妥 (TBA)法测各组织或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以反映脂质过氧化水平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上述组织的一氧化氮 (NO)含量。结果 :高脂饲料可致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 ,与对照组比较 ,甘油三脂 (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升高 (P <0 .0 5) ;总胆固醇 (T 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升高 (P <0 .0 1 )。高脂饲料可致部分组织或血清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 ,增加各实验组织MDA含量 ,其中肝脏和血清MDA较对照组高(P <0 .0 5)。高脂饲料可致心肌及肝脏组织NO含量降低但却升高血清及肾脏组织NO含量。单独使用硒或维生素E或二者合用可不同程度降低高脂饲料所致的MDA含量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 ,也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心、肝、肾及血清的NO含量 (P <0 .0 5或P <0 .0 1 ) ,合用比单独使用作用更明显。结论 :硒和维生素E单独或联合应用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升高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增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高脂血症 脂质过氧化 丙二醛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ABC、AdeIJK与多重耐药相关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林丽 周岐新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了解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分布并探讨其在介导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MIC;PCR扩增AdeABC-AdeRS、AdeUK两种RND主动外排系统的结构和调节基因。结果112株鲍曼... 了解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分布并探讨其在介导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MIC;PCR扩增AdeABC-AdeRS、AdeUK两种RND主动外排系统的结构和调节基因。结果112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9%和1.8%,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但对多黏菌素B和米诺环素均敏感。75.9%的菌株同时检出adeABC-adeRS和adeIJK主动外排基因,6.3%仅检出adeIJK。同时检出adeABC-adeRS和adeIJK的菌株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adeABC和adeIJK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有较高检出率。AdeABC主动外排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主动外排系统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同型半胱氨酸和环格列酮对胱硫醚-γ-裂解酶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会娟 雍小兰 +3 位作者 何冠军 罗丽君 胥正敏 周春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250-1255,共6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同型半胱氨酸及环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胱硫醚-γ-裂解酶(CSE)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300、1 0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10、100、1 000μmol/L)及环格列酮(10... 目的:探讨硫化氢、同型半胱氨酸及环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胱硫醚-γ-裂解酶(CSE)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300、1 0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10、100、1 000μmol/L)及环格列酮(10、100μmol/L)作用于HUVEC,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FQ PCR)及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CSE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硫氢化钠在生理浓度(300μmol/L)时可增加HUVEC CSE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0.05)。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引起HUVEC CSE基因及蛋白表达减弱(P<0.05)。环格列酮适宜浓度(10μmol/L)时也可增加HUVEC CSE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对细胞水平上CSE的转录与翻译有抑制作用。从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发现硫化氢和环格列酮可以调节CSE的转录与翻译,并可逆转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对CSE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同型半胱氨酸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环格列酮 胱硫醚-Γ-裂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