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YY1上调PD-L1表达促进胆囊癌免疫逃逸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杰 李敬东 +1 位作者 权刚 孙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36,120,共8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阴阳1(Yin-Yang1,YY1)上调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促进胆囊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囊组织中YY1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正常人胆囊上皮细胞系HGBEC和人胆囊癌细胞...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阴阳1(Yin-Yang1,YY1)上调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促进胆囊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囊组织中YY1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正常人胆囊上皮细胞系HGBEC和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SGC-996、IH-GB1,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各细胞中YY1水平;YY1 siRNA-1675转染GBC-SD细胞。实验分为BC组、YY1 siRNA NC组、YY1 siRNA-1675组。流式细胞仪测定PD-L1、CD69、CD25水平及人T淋巴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PROMO网站预测YY1的潜在靶基因,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癌旁组织、胆囊癌组织中YY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胆囊癌组织中YY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与人胆囊上皮HGBEC细胞相比,人胆囊癌IH-GB1、SGC-996、GBC-SD细胞中YY1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GBC-SD细胞中YY1水平最高,因此后续实验以GBC-SD细胞进行。与BC组、YY1 siRNA-NC组相比,YY1 siRNA-1675组IL-2、IL-4、IL-10、IFN-γ、CD69、CD25水平显著升高(P<0.05),YY1、PD-L1水平和人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ROMO网站预测表明,PD-L1是YY1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PD-L1是YY1的作用靶点。结论下调YY1水平可靶向抑制PD-L1表达,可能通过此机制抑制胆囊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阴阳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胆囊癌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疽毒素受体2表达受miR-145-5p调控在胰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林 邓大炜 +4 位作者 兰川 刘胜 唐豪佑 黄孝彬 李建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炭疽毒素受体2(anthrax toxin receptor 2,ANTXR2)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细胞功能,验证miR-145-5p在胰腺癌细胞中调控ANTXR2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GEO和TCGA数据库中胰腺癌的转录数据和临床数据。通过CCK-8... 目的:探讨炭疽毒素受体2(anthrax toxin receptor 2,ANTXR2)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细胞功能,验证miR-145-5p在胰腺癌细胞中调控ANTXR2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GEO和TCGA数据库中胰腺癌的转录数据和临床数据。通过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进行细胞功能验证。采用miRNA靶点预测数据库反向预测可能通过ceRNA机制抑制ANTXR2表达的miRNA,并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结果:ANTXR2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均上调(均P<0.05),ANTXR2上调预示着原发肿瘤等级(P<0.05)、肿瘤细胞分化等级(P<0.05)和总体生存期(P<0.05,HR=1.72)均较差。ANTXR2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均P<0.05)。ANTXR2是miR-145-5p下游的靶标(P<0.01),miR-145-5p可以通过抑制ANTXR2的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ANTXR2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过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且与患者预后有关。miR-145-5p通过调控ANTXR2的表达抑制其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毒素受体2 miR-145-5p 增殖 迁移和侵袭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安全性评价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伟男 杨刚 +3 位作者 李敬东 唐涛 李强 李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加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有关加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文献,检索时间自199...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加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有关加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文献,检索时间自1994年1月至2016年4月,由两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对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胰漏发生率、消化道排空障碍发生率进行分析,运用Begg秩相关检验及Egger线性回归法检验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0.748,95%可信区间(95%CI):0.680~0.824,P<0.001],胰漏发生率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94,95%CI:0.734~1.089,P=0.266),加速康复外科组消化道排空障碍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20,95%CI:0.400~0.670,P<0.001)。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一些措施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META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建 张薇 +2 位作者 邬长康 武国 李敬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Ⅳ型肝门部胆管癌(pCCA)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4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Ⅳ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 目的探讨Ⅳ型肝门部胆管癌(pCCA)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4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Ⅳ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53~65岁,平均年龄59. 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黄疸,术前给予保肝、退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2例患者术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减黄。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其中3例行左半肝切除+全尾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 1例患者行扩大右半肝切除+全尾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手术时间5.5~8. 5 h,术中出血量200~750 ml,其中1例患者术中输血400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胆漏,经保守持续引流后好转出院,1例患者术后发生大量腹水,给予护肝、利尿等对症治疗后出院,余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患者术后11个月发生肝内转移,行介入治疗后目前带瘤生存4个月。结论在术前充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腹腔镜技术以及规范化操作的基础上,Ⅳ型pCCA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是可行、安全的。术中达到R0切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腹腔镜 肝切除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图教学法在全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江 汪淼芹 尹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4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概念图教学法在全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参加全科护士培训的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概念图教学法,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实验组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 目的探讨概念图教学法在全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参加全科护士培训的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概念图教学法,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实验组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培训前绘制概念图得分(5.84±0.42)分,培训后(8.45±0.48)分,培训后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概念图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全科护士培训中学员对护理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护士培训 概念图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Q1促进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建水 邓大炜 曾丽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1,共6页
Forkhead Box Q1(FOXQ1)是FOX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许多肿瘤中异常高表达,而FOXQ1在肝癌中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重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FOXQ1 shRNA感染肝癌SMMC-7721细胞,敲减FOXQ1的表达,研究FOXQ1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CCK8... Forkhead Box Q1(FOXQ1)是FOX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许多肿瘤中异常高表达,而FOXQ1在肝癌中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重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FOXQ1 shRNA感染肝癌SMMC-7721细胞,敲减FOXQ1的表达,研究FOXQ1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CCK8法、倍增时间及集落形成实验显示,敲减FOXQ1导致细胞生长减慢,倍增时间延长,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减弱。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证明,与对照比较,敲减FOXQ1的表达可显著增加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提示G1期阻滞。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显示,cyclin D1和c-Myc表达下调,其可能与G1阻滞有关。上述结果提示,沉默FOXQ1的表达能够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cyclin D1和c-Myc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FOXQ1基因 转录因子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影像分析解读系统在肝脏手术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熊永福 闫再华 +1 位作者 杨召 李敬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运用肝脏影像分析解读系统(IQQA-Liver)对拟行肝切除术的病例进行手术规划、虚拟切除和风险评估,评价三维影像重建辅助肝脏手术规划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术前行三维影像辅助手术规划的患者32例。计... 目的运用肝脏影像分析解读系统(IQQA-Liver)对拟行肝切除术的病例进行手术规划、虚拟切除和风险评估,评价三维影像重建辅助肝脏手术规划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术前行三维影像辅助手术规划的患者32例。计算出全肝/残肝体积、重建肝内管道、模拟手术切除方案和范围,对比分析重建效果及手术方案可行性。结果 32例患者中,29例按术前规划完成手术,成功率90.63%。术后1例发生胆瘘,3例胸腔积液,3例出现腹水。所有患者安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4)d。结论可视化三维影像重建肝脏解剖结构,直观地了解肿瘤的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胆管的解剖关系,虚拟肝脏切除手术。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手术,提高了手术的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成像 三维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Gli2基因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刚 吴斌 +4 位作者 严舒 张光年 兰川 曾丽娟 李建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0-1265,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基因(glioma 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2,Gli2)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重组shRNA-Gli2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筛选沉默效果最佳干扰序列。以携... 目的:探讨沉默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基因(glioma 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2,Gli2)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重组shRNA-Gli2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筛选沉默效果最佳干扰序列。以携最佳干扰序列重组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为干扰组,shRNA-NC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为对照组,不作处理SMMC-7721细胞为空白组。采用CCK-8法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用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Gli2、cyclin D1、Bax和Bcl-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重组慢病毒感染率约为90%,重组shRNA-Gli2-1慢病毒沉默效果最佳;干扰组SMMC-7721细胞Gli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均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Gli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干扰组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干扰组SMMC-7721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1);干扰组SMMC-7721细胞cyclin D1及Bax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而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结论:沉默Gli2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yclin D1、Bax的下调和Bcl-2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基因 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Q1介导TGF-β1信号通路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体外血管生成 被引量:6
9
作者 邓大炜 吴斌 +5 位作者 严舒 兰川 张光年 弋鹏圣 曾丽娟 李建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叉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FOXQ1)基因对胰腺癌PANC-1细胞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用FOXQ1-sh RNA重组慢病毒和阴性对照慢病毒(NC-... 目的:探讨沉默叉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FOXQ1)基因对胰腺癌PANC-1细胞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用FOXQ1-sh RNA重组慢病毒和阴性对照慢病毒(NC-sh RNA)感染PANC-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沉默效果。实验设FOXQ1-sh RNA组、NC-sh RNA组与空白对照组,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进行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用q 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A、MMP-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TGF-β1(终质量浓度5 ng/ml)诱导FOXQ1-sh RNA组和NC-sh RNA组细胞,检测诱导前后细胞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变化与FOXQ1、VEGF-A、MMP-2表达差异。结果:sh RNA慢病毒感染率为90%左右,FOXQ1-sh RNA组PANC-1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数目显著少于NC-sh RNA组[(9.33±2.08)vs(28.67±2.52)条,P<0.05],其VEGF-A、MMP-2表达下调(均P<0.05)。TGF-β1增强各组细胞体外血管生成能力,促进FOXQ1、VEGF-A、MMP-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FOXQ1介导了胰腺癌PANC-1细胞体外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VEGF-A和MMP-2的下调有关,且可能受TGF-β1通路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ANC-1细胞 叉头框蛋白Q1基因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客观性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豪佑 刘胜 +2 位作者 胡程俊 马林 李建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6-139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客观性BISAP评分(MBISAP)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13例AP患者资料,将BISAP评分中精神状态这一主观性指标去除,再根据CTSI(CT严重指数)评... 目的探讨改良客观性BISAP评分(MBISAP)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13例AP患者资料,将BISAP评分中精神状态这一主观性指标去除,再根据CTSI(CT严重指数)评分标准,将胰腺坏死程度分为4类(0、0~30%、30%~50%、>50%),并给予相应的赋值(0~3分),MBISAP评分由上述指标赋值相加可得,最高为7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313例胰腺炎患者分为MBISAP低级别组(MBISAP<3分)和MBISAP高级别组(MBISAP≥3分)2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临床结局,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比较MBISAP评分、BISAP评分、CTSI评分对AP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Z=-5.480,P<0.001)、病因(χ2=36.536,P<0.001)、住院时间(Z=-6.038,P<0.001)、病死率(P<0.001)、胰周感染(P<0.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P<0.001)、BISAP评分(χ2=215.320,P<0.001)、CTSI评分(P<0.001)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MBISAP评分的增加,AP病情严重程度、病死率、胰周感染、MODS的发生呈增加趋势(P值均<0.001)。在预测SAP方面,MBISAP评分AUC=0.898(95%CI:0.859~0.929,P<0.001),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90.53%;当MBISAP≥3时为最佳临界值,优于BISAP评分(AUC=0.868,P<0.05)、CTSI评分(AUC=0.827,P<0.05)。在预测AP患者死亡方面,MBISAP评分AUC=0.925(95%CI:0.890~0.952,P<0.001),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2.89%;当MBISAP≥3时为最佳临界值,与BISAP评分(AUC=0.915,P>0.05)、CTSI评分(AUC=0.879,P>0.05)相似。在预测AP胰周感染方面,MBISAP评分AUC=0.842(95%CI:0.796~0.880,P<0.001),敏感度为72.22%,特异度为84.07%;当MBISAP>2时为最佳临界值,优于BISAP评分(AUC=0.776,P<0.05),但比CTSI评分(AUC=0.932,P<0.05)较差。在预测AP患者合并MODS方面,MBISAP评分AUC=0.874(95%CI:0.832~0.909,P<0.001),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84.93%,当MBISAP>2时为最佳临界值,与BISAP评分(AUC=0.855,P>0.05)、CTSI评分(AUC=0.829,P>0.05)相似。结论MBISAP评分在预测A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胰周感染方面优于BISAP评分,预测AP患者死亡及MODS方面也有较好的价值,相比BISAP评分能够更准确、客观地评估AP患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BISAP评分 CTS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熨结合治疗混合型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佳慧 肖江卫 +4 位作者 王城 任明扬 张果 唐锦 王崇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通腑洁肠汤"加减内服联合中药熨腹对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61例MC患者自拟"通腑洁肠汤"加减内服联合中药熨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通腑洁肠汤"加减内服联合中药熨腹对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61例MC患者自拟"通腑洁肠汤"加减内服联合中药熨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蹲厕时间,并观察伴随症状的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用药前,停药时,停药1月后、2月后和3月后患者平均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为(8.44±3.86)d,(1.22±0.49)d,(1.32±0.51)d,(1.36±0.48)d和(1.38±0.49)d,平均每次蹲厕时间分别为(31.72±15.86)min,(8.49±4.15)min,(8.44±4.08)min,(8.34±3.85)min和(8.39±3.83)min,停药时及停药1月、2月、3月后的平均排便间隔时间和平均每次蹲厕时间均与用药前差异显著(均P<0.01),且停药时、停药1月、2月和3月后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同时伴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通腑洁肠汤"加减内服联合中药熨腹对MC有较好的疗效,且方便、经济、安全,患者易于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混合型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致子代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大鼠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欧阳辰昕 王城 +4 位作者 朱芮樟 廖君左 敬鹏 何文飞 赵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39,共8页
目的探索建立妊娠期糖尿病(GDM)致子代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CAKUT)SD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自然合笼受孕的SD大鼠孕鼠30只,于孕1.5 d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据STZ浓度将孕鼠随机分为5组:STZ 30 mg/kg组、STZ 35 mg/kg组、STZ ... 目的探索建立妊娠期糖尿病(GDM)致子代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CAKUT)SD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自然合笼受孕的SD大鼠孕鼠30只,于孕1.5 d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据STZ浓度将孕鼠随机分为5组:STZ 30 mg/kg组、STZ 35 mg/kg组、STZ 40 mg/kg组、溶剂对照组(注射同剂量溶剂柠檬酸钠缓冲液)、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液体),每组6只,孕期监测孕鼠体重、血糖、流产情况。分娩第1天,记录子鼠存活率,解剖子鼠并观察泌尿系统畸形情况;子鼠横截面HE染色,多切面观察肾、输尿管异常情况,测量子鼠肾皮质厚度。结果STZ 30、35、40 mg/kg 3组子鼠均观察到输尿管扩张积水(双侧均达单侧3倍以上)及肾发育不良,输尿管总积水率均超70%,HE染色镜下表现为输尿管扩张积水、输尿管壁发育不良、肾实质变薄、肾皮质厚度降低(较空白对照组减少20%以上)。3组孕鼠血糖均达建模标准,其中STZ 30 mg/kg组血糖均值低于40 mg/kg组(P<0.05);STZ 35 mg/kg组血糖孕早期低于STZ 40 mg/kg组(P<0.05),在孕中晚期无差异(P>0.05)。仅STZ 40 mg/kg组孕鼠流产(流产率33.33%),3组子鼠存活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GDM大鼠子代CAKUT模型的建立具备可行性,SD大鼠孕1.5 d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30 mg/kg方案,能安全稳定地使子鼠发生输尿管积水(单侧或双侧)和肾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 链脲佐菌素 子代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