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首届定向医学生政策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丽 张鹤 +1 位作者 李美娟 木尔扯尔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2,共3页
了解首届定向医学生政策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培养更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通过自编问卷对四川省166名2015届定向医学毕业生进行调查。毕业时现实履约率为83.1%,而愿意履约率为68.1%,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占50.6%,服务期满后仍愿... 了解首届定向医学生政策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培养更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通过自编问卷对四川省166名2015届定向医学毕业生进行调查。毕业时现实履约率为83.1%,而愿意履约率为68.1%,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占50.6%,服务期满后仍愿留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仅占13.3%,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越困难、政策了解程度越好、回生源地工作意愿越强,对政策现实意义认同度越高越愿意履约。因此,政府应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收入和待遇,完善保障、激励、管理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等方面增强定向医学毕业生的基层服务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医学生 政策效果 履约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G基因表达用于法医学年龄推断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小冬 张伟 +5 位作者 张波 马英 木尔扯尔 章丽霞 谢英 刘云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基因在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收集150名不同年龄段健...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基因在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收集150名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的外周血样,采用TRIzol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PG m 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XPG蛋白在血浆中的表达量。结果 XPG m 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在≤18岁组与19~45岁组之间、≤18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9~45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XPG m 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在低龄段内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血浆中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XPG基因有望成为法医学年龄推断的新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法医人类学 着色性干皮病G组 实时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年龄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CP技术分析线粒体DNA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明阳 单海燕 +5 位作者 徐冬冬 丁梅 王保捷 庞灏 周勤虎 冯春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SSCP法在线粒体DNA分析中的应用及其在法医实际检案中的意义。方法利用PCR方法直接扩增D-LOOP区的HVI16106-16297区域192bp片段作为目的片段,进行SSCP分型。检验150例随机个体、10例正常组织和5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结果... 目的探讨SSCP法在线粒体DNA分析中的应用及其在法医实际检案中的意义。方法利用PCR方法直接扩增D-LOOP区的HVI16106-16297区域192bp片段作为目的片段,进行SSCP分型。检验150例随机个体、10例正常组织和5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结果在150例随机个体中,SSCP检测发现9种单倍型,DP值为0.881。在10例正常组织中,各个组织的SSCP带型完全相同。5例包埋组织的SSCP分型与对照组织一致。结论 SSCP技术分析线粒体DNA有较高的鉴别能力,适用于陈旧降解检材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多态性 PCR-SSCP技术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EP检测在脑震荡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杏斌 李生彦 +1 位作者 黄思兴 马克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33-434,441,共3页
目的观察脑震荡伤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方法对19例脑震荡伤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正常人的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脑震荡伤者BAEP的异常率为89.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目的观察脑震荡伤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方法对19例脑震荡伤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正常人的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脑震荡伤者BAEP的异常率为89.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脑干段电反应异常率达73.7%,提示脑震荡伤者存在脑干功能障碍。结论BAEP对脑震荡损伤的认定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脑震荡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摒除利益保护藩篱,回归法律公正本位——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职能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4
5
作者 曾恩泉 陈伯礼 +1 位作者 邓振华 陈红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共4页
医学会属于医疗行业协会,其职责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维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利益,而医疗损害鉴定具有司法性质,应保障鉴定的中立和公正。医学会从事医疗损害鉴定的法律依据不足,中立性无法保证,医疗损害鉴定与医疗事故鉴定法律属性各异... 医学会属于医疗行业协会,其职责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维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利益,而医疗损害鉴定具有司法性质,应保障鉴定的中立和公正。医学会从事医疗损害鉴定的法律依据不足,中立性无法保证,医疗损害鉴定与医疗事故鉴定法律属性各异,且医疗损害鉴定的目的与医学会之宗旨相冲突。因此,医学会从事医疗损害鉴定只是权宜之计,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应放弃医疗损害鉴定职能,回归本职,以新的方式在医疗损害鉴定体系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责任法 医学会 医疗损害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肩损伤的法医学鉴定15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生彦 黄思兴 +2 位作者 赵小红 郑杏斌 朱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floatingshoulderinjury,FSI)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6年1月受理的FSI法医鉴定案件15例,其中肩胛颈骨折15例(首次X线漏诊7例),合并同侧锁骨干骨折13例,锁骨远端骨折2例。均于受伤后至少6个月进行...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floatingshoulderinjury,FSI)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6年1月受理的FSI法医鉴定案件15例,其中肩胛颈骨折15例(首次X线漏诊7例),合并同侧锁骨干骨折13例,锁骨远端骨折2例。均于受伤后至少6个月进行法医学检查,全部进行X线拍片,必要时行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结合伤者的症状、体征及关节功能的检查情况,从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局部肌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其功能。结果参照Herscovici的疗效标准:良2例(13%)、可4例(27%)、差9例(60%)。依据GA35-92,GB18667-2002标准,评定为6级2例,7级9例,8级2例,9级1例,10级1例。结论FSI是一种高能量的特殊损伤,合并伤及多发伤发生率高,早期易被掩盖,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法医鉴定时应充分认识FSI的特殊性,全面客观分析,综合评价肩部功能,防止误鉴及漏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肩损伤 法医临床学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理念在学习医学免疫学中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黎仕娟 胡为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0-841,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免疫学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明显,作为当前医学中的前沿学科,在揭示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断和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医学免疫学在内容上涵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免疫学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明显,作为当前医学中的前沿学科,在揭示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断和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医学免疫学在内容上涵盖了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四个层面,理论性强,各章节间联系广泛[2],因此导致了学习医学免疫学的相对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MOOC 学习过程 自身免疫性疾病 开放式网络 在线教育 COURSES 移植排斥 自身免疫应答 阿萨巴斯卡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网络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潘万龙 冯亚岚 张晓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53-2356,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促使教学团队对新形势下实验课程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不仅是形势所趋,也是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构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在尽可能符合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促使教学团队对新形势下实验课程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不仅是形势所趋,也是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构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在尽可能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前提下丰富和多样化,通过声音、图形、影像等感官多维度刺激达到甚至超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效果。教研组以医学免疫学实验网络教学为例对实验网络在线教学模式的各环节加以探索和研究,以期为完善实验网络在线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实验 网络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晶 左勇 +5 位作者 谢光杰 黄丹丹 孙时光 张鑫 秦世蓉 何颂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8-22,28,共6页
为揭示桑椹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糖度150 g/L、柠檬酸添加量1 g/L、温度26℃、酵母接种量2 g/L条件下,对不同发酵阶段桑椹果酒p H、总酸、挥发酸、酒精度、总糖、干浸出物、有机酸和感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揭示桑椹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糖度150 g/L、柠檬酸添加量1 g/L、温度26℃、酵母接种量2 g/L条件下,对不同发酵阶段桑椹果酒p H、总酸、挥发酸、酒精度、总糖、干浸出物、有机酸和感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发酵过程中,p H先下降后上升,总酸先升高后降低,挥发酸、酒精度、干浸出物逐渐升高,总糖逐渐下降,发酵6 d时,理化指标趋于稳定。发酵结束后,理化指标分别为:p H4.22、总酸4.31 g/L、挥发酸0.72 g/L、酒精度7.22%vol、干浸出物20.15 g/L、总糖1.55 g/L;有机酸含量中,酒石酸、乳酸、柠檬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184、2.303、1.115 g/L;通过感官评价,发酵6 d后,桑椹果酒感官达到最佳,主发酵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果酒 酒精度 挥发酸 有机酸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莉 吕发金 +4 位作者 罗天友 蔡昌平 李琦 姚开情 刘筱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无孤立性椎动脉(IVH)、椎动脉发育不良(HVA)及FTP,并测量双侧椎动脉颅内段起始处管径。对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FTP与PC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对照组中,IVH占1.82%(2/110),HVA占17.27%(19/110),FTP占7.27%(8/110);其中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0.91%(1/110);2PCI组中,IVH占10.55%(23/218),HVA占49.08%(107/218);FTP占28.90%(63/218);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25.23%(55/218);3对照组与PCI组间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5.56,P<0.001);4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与PCI具有相关性(r=0.31,P<0.001)。结论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可能引起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椎动脉发育不良 孤立性椎动脉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桑椹果酒中挥发酸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晶 左勇 +3 位作者 谢光杰 黄丹丹 张鑫 孙时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发酵条件对桑椹果酒挥发酸的影响。分别考察了温度、p H、糖度、酵母接种量等单因素对桑椹果酒挥发酸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糖度180 g/L、温度28℃、p H4.25、酵母接种量4%,... 本文主要研究发酵条件对桑椹果酒挥发酸的影响。分别考察了温度、p H、糖度、酵母接种量等单因素对桑椹果酒挥发酸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糖度180 g/L、温度28℃、p H4.25、酵母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挥发酸含量为1.32 g/L,酒精度10.5%vol,综合评分为0.93。桑椹酒样经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GC-MS)-质谱鉴定,共检测到29种化合物,并以醇类、酯类为主。通过优化桑椹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可有效降低果酒中挥发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果酒 发酵条件 香气成分 挥发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双吡啶盐在盐酸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红林 蒋晓慧 +1 位作者 钟飞 周丽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3,84,共3页
用静态失重法测定了两种gemini型化合物溴化1,4-二(α-癸基吡啶)丁烷(Gp3)和1,6-二(α-癸基吡啶)己烷(Gp4)在含有1.0g/LNaCl的10%盐酸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25℃时Gp3在加量10mg/L时的缓蚀率即高达99.85%,加量逐步增加到500mg/L时大体上... 用静态失重法测定了两种gemini型化合物溴化1,4-二(α-癸基吡啶)丁烷(Gp3)和1,6-二(α-癸基吡啶)己烷(Gp4)在含有1.0g/LNaCl的10%盐酸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25℃时Gp3在加量10mg/L时的缓蚀率即高达99.85%,加量逐步增加到500mg/L时大体上维持此高缓蚀率。90℃时,在加量20,200,800mg/L时的缓蚀率,Gp3分别为63.17%,90.62%,89.91%,Gp4分别为75.80%,92.97%,93.37%,而四川广汉油田目前使用的缓蚀剂WD-11分别为10.57%,36.95%,88.87%。两种双吡啶盐是成膜型缓蚀剂,在盐酸中对A3碳钢的缓蚀效率高而用量低。表1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双吡啶盐 缓蚀剂 缓蚀性能 碳钢(A3) 盐酸液 酸液添加剂 孪连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和变性蛋白质二级结构的FTIR分析进展 被引量:32
13
作者 何建川 邵阳 张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6-1180,共5页
蛋白质结构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蛋白质在发生变性后,二级结构会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活性丧失,这些与医药学及食品科学等领域密切相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分析方法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中发挥重... 蛋白质结构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蛋白质在发生变性后,二级结构会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活性丧失,这些与医药学及食品科学等领域密切相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分析方法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FTIR对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作一初步概述,主要介绍FTIR研究蛋白质结构的主要方法、红外光谱的谱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二级结构 FTIR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低产高级醇桑椹果酒酵母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时光 左勇 +4 位作者 张晶 黄丹丹 张鑫 秦世蓉 何颂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以桑椹为分离源,从其自然发酵醪液中分离得到35株酵母菌,采用杜氏小管发酵法初筛,产乙醇能力复筛,耐乙醇和SO_2能力三级筛选,再与葡萄酒活性干酵母的发酵性能和高级醇产生量进行比较,得到1株发酵性能优良且高级醇产生量低的桑椹果酒酵母... 以桑椹为分离源,从其自然发酵醪液中分离得到35株酵母菌,采用杜氏小管发酵法初筛,产乙醇能力复筛,耐乙醇和SO_2能力三级筛选,再与葡萄酒活性干酵母的发酵性能和高级醇产生量进行比较,得到1株发酵性能优良且高级醇产生量低的桑椹果酒酵母—S-2。对S-2菌种进行的研究表明,该菌在12 h开始产气,48 h后产生的气体充满杜氏小管,在14%乙醇和120 mg/L SO_2的胁迫下仍有较好的发酵表现,该菌在正常情况下发酵产生的乙醇含量高达10.56%,且高级醇产生量为312.41 mg/L。采用18S rDNA对其进行序列鉴定,确定其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同源性最高,相似度达到100%。该菌完全可以取代葡萄酒酵母专门用于桑椹果酒的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果酒 酵母菌 高级醇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颗粒的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波 李蓉芬 +3 位作者 游箭 何建川 邵阳 张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7-1120,共4页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6组:低、较低剂量、中、较高剂量、高剂量PVA组、对照组组(1.0 mg.kg~1,1.6 mg.kg~1,2.0 mg.kg~1,2.5 mg.kg~1,5.0 mg.kg~1,40%泛影葡胺2ml/只),经皮穿刺肝动脉给药,连续观察给药后的急性毒性表现,共14d,并...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6组:低、较低剂量、中、较高剂量、高剂量PVA组、对照组组(1.0 mg.kg~1,1.6 mg.kg~1,2.0 mg.kg~1,2.5 mg.kg~1,5.0 mg.kg~1,40%泛影葡胺2ml/只),经皮穿刺肝动脉给药,连续观察给药后的急性毒性表现,共14d,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LD50采用Bliss法计算。PVA肝动脉给药的LD50为1.94(1.65~2.28)mg.kg–1。与对照组新西兰大白兔的血生化指标相比,1~3d各组新西兰大白兔血中ALT、AST、ALP、TbiL、DbiL、BCr、BUN明显升高,7~14d上述指标逐渐恢复;TP、ALB、γ~GT则变化不大。病理组织学检查则表明均有肝、胆囊组织损伤和脾、胃、小肠、肾等异位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颗粒 毒性 急性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改变及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史丹丹 陈莉 +2 位作者 罗天友 方维东 马超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3-68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改变及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对26例慢性丘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及MR扫描。分别计算全脑灰质、白质、丘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改变及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对26例慢性丘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及MR扫描。分别计算全脑灰质、白质、丘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梗死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确认及图形回忆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梗死组全脑灰质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梗死组:(774 291.49±42 370.85)mm^3,对照组(802 999.21±37 075.84)mm^3,t=2.442,P=0.018]。梗死组全脑白质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5 587.51±32 886.53)mm^3,(717 580.47±31 911.05)mm3,t=1.634,P=0.108]。梗死组全脑灰质体积与MMSE评分及图形回忆评分呈中度正相关(r=0.491、0.427,P=0.017、0.042);全脑灰质体积与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确认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丘脑梗死体积与全脑灰质体积、MMSE评分、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确认及图形回忆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减小,可能是其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脑梗死 灰质 认知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脑默认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史丹丹 陈莉 +2 位作者 罗天友 马超豪 刘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1-724,728,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 MRI)技术研究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初步探讨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的脑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重性...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 MRI)技术研究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初步探讨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的脑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重性抑郁症的患者24例,并分别于电休克治疗前后进行rf MRI扫描及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24)测试。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电休克治疗前后静息态默认网络成分,并分析组间差异。分别提取治疗前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值,并与前后2次HDRS24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后HDRS24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75,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默认网络中左侧角回功能连接增强(P<0.01,clusters>10),左侧颞中回、右侧后扣带回及左侧前额叶内侧功能连接减低(P<0.01,clusters>10);重性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及治疗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与前后2次的HDRS24评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经电休克治疗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发生部分逆转,推测为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的重要脑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惊厥疗法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脑功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组织植入聚醚醚酮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吕花 郑延延 +1 位作者 张丽芳 熊成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8,共12页
介绍了有望替代传统医用金属材料用作硬组织植入体的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的一些优异特性及其不足。首先,综述了在PEEK表面构筑羟基磷灰石、钛或二氧化钛等改性涂层对体外及体内生物活性的影响,并重点强调了改性涂层与基底结合力... 介绍了有望替代传统医用金属材料用作硬组织植入体的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的一些优异特性及其不足。首先,综述了在PEEK表面构筑羟基磷灰石、钛或二氧化钛等改性涂层对体外及体内生物活性的影响,并重点强调了改性涂层与基底结合力的重要性。其次,综述了直接表面改性手段,如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激光处理、湿法改性等在PEEK表面构筑有利的表面物理及化学性质,赋予其表面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构筑兼具生物活性和抗菌活性的PEEK表面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生物活性 表面改性 硬组织 骨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相干平顶光束在非Kolmogorov湍流中的湍流距离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晓文 李晓庆 +1 位作者 李宾中 汤明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8,共6页
给出了部分相干平顶光束通过非Kolmogorov湍流传输的湍流距离解析表达式,并研究了非Kolmogorov湍流的湍流广义指数、内尺度、外尺度和光束参数对部分相干平顶光束湍流距离的影响。研究表明:湍流距离随相干参数、束腰、外尺度(当湍流... 给出了部分相干平顶光束通过非Kolmogorov湍流传输的湍流距离解析表达式,并研究了非Kolmogorov湍流的湍流广义指数、内尺度、外尺度和光束参数对部分相干平顶光束湍流距离的影响。研究表明:湍流距离随相干参数、束腰、外尺度(当湍流广义指数的取值为3.6~4.0时)的增大而减小;随光束阶数、内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湍流广义指数先减小后增大,且在湍流广义指数取3.11时存在极小值,即光束扩展的极大值。同时利用湍流广义指数及光束参数,具体比较了湍流距离与瑞利区间的大小,并指出光束参数及湍流广义指数决定了湍流是否在瑞利区间内就能对光束扩展构成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相干平顶光束 非Kolmogorov湍流 湍流广义指数 湍流距离 瑞利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的吡唑啉衍生物荧光探针对Fe^(3+)和Cu^(2+)的检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杰伟 赵波 +2 位作者 张仕禄 贾飞云 刘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1-430,共10页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吗啉环和吡唑环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1,5-二苯基-3-(10-(吗啉甲基)蒽-2-基)吡唑啉(PMAP),利用1H NMR、13C NMR和单晶衍射表征其结构,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其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吗啉环和吡唑环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1,5-二苯基-3-(10-(吗啉甲基)蒽-2-基)吡唑啉(PMAP),利用1H NMR、13C NMR和单晶衍射表征其结构,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其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探针PMAP对Fe^(3+)、Cu^(2+)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从0.14降到0.05和0.04,溶液颜色从淡黄色变为蓝色。PMAP与Fe^(3+)/Cu^(2+)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检测限约为1μmol·L^(-1)。同时,干扰实验表明PMAP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表明,PMAP传感器能有效地检测实际水样中的Cu^(2+)和Fe^(3+)。另外,根据Fe^(3+)、Cu^(2+)和H+不同组合时PMAP的量子产率构建了分子水平上的三输入NOR逻辑门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啉衍生物 单晶 铁离子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