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成义 邓世山 +2 位作者 张仁刚 张洁 敬保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表达状况。方法制备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10株和硕大利什曼原虫5ASKH株前鞭毛体总蛋白,以pH范围3-10的预制胶条进行双向电泳(2-D),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st软件分析凝... 目的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表达状况。方法制备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10株和硕大利什曼原虫5ASKH株前鞭毛体总蛋白,以pH范围3-10的预制胶条进行双向电泳(2-D),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st软件分析凝胶,主要差异蛋白点用电喷雾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等量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10株和硕大利什曼原虫5ASKH株前鞭毛体总蛋白均获近700个蛋白点,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2-D图谱中,14蛋白点呈恒定差异表达,从中鉴定出10个功能明确的蛋白质,分别具有下列生物功能:糖代谢与磷脂合成(烯醇酶、变旋酶、NADP依耐乙醇脱氢酶、乙醇胺磷酸胞苷酸转移酶),压力反应(细胞内过氧化物酶、锥虫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细胞膜/细胞骨架(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核酸代谢(琥珀酰辅酶A连接酶(GDP形成)、内源性RNA酶L-PSP(pb5)),细胞周期与增殖(延伸因子2)。结论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的表达存在不同,为理解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的毒力、免疫原性和代谢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比较蛋白质组学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诱导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内化与其保守基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为民 唐恩洁 +1 位作者 敬保迁 任碧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目的:研究FTY720诱导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1)内化与后者保守基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HA-S1P1(WT)-Myc-EGFP-N1融合表达载体为模板,应用重叠PCR的方法,将S1P1保守基序ERY突变为ENY,构建HA-S1P1(R142N)-Myc-EGFP-N1融合表达载体。测序... 目的:研究FTY720诱导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1)内化与后者保守基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HA-S1P1(WT)-Myc-EGFP-N1融合表达载体为模板,应用重叠PCR的方法,将S1P1保守基序ERY突变为ENY,构建HA-S1P1(R142N)-Myc-EGFP-N1融合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后,经Polyfect转染入HEK293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细胞株。100 nmol/LFTY720处理3、6、12小时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1P1在HEK293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HA-S1P1(R142N)-Myc-EGFP-N1载体被成功构建,S1P1(WT)和S1P1(R142N)蛋白表达在HEK293稳定细胞株的表面,FTY720能诱导S1P1(WT)内化,但不能诱导S1P1(R142N)内化。结论:FTY720诱导S1P1内化与ERY保守基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 内化 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蛋白质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尚清 张艳艳 +3 位作者 羊惠君 谢贤镛 胡为民 袁爱花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观察2个月病程大鼠视网膜组织蛋白质变化情况;建立并优化视网膜蛋白质组分析所需要的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提取视网膜蛋白质进行2-DE,对影响2-DE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整、优化。用PDQUest7.3.2软件分... 目的观察2个月病程大鼠视网膜组织蛋白质变化情况;建立并优化视网膜蛋白质组分析所需要的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提取视网膜蛋白质进行2-DE,对影响2-DE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整、优化。用PDQUest7.3.2软件分析凝胶图谱以获得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结果成功获得了视网膜组织的2-DE图谱。比较后得到36个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蛋白质点,包括上调5个,下调23个,消失8个。结论2个月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已经有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已建立的视网膜蛋白质2-DE技术将为进一步开展视网膜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视网膜 蛋白质表达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对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仁刚 张洁 敬保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6,F0003,共6页
为了比较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分别将5×107的杜氏利什曼原虫SC6株、热带利什曼原虫K27株、婴儿利什曼原虫LEM235株和婴儿利什曼原虫KXG-Liu株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感染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观察各感染动物皮肤损... 为了比较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分别将5×107的杜氏利什曼原虫SC6株、热带利什曼原虫K27株、婴儿利什曼原虫LEM235株和婴儿利什曼原虫KXG-Liu株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感染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观察各感染动物皮肤损害状况,3月后,有限稀释培养法分别检测肝和脾脏内的虫荷数。发现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疾病存在极大的异质性,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致Balb/c小鼠轻微皮肤损害,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热带利什曼原虫K27株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但肝和脾脏的虫荷数较低,金黄地鼠肝和脾脏中未查见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LEM235株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婴儿利什曼原虫KXG-Liu株可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肝和脾脏中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少量虫荷数。另外,还发现原虫的生活史状态和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实验动物的类型对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感染致病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感染 BALB/C 金地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体外向无鞭毛体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仁刚 敬保迁 +1 位作者 张洁 杨健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不同体外培养条件下向无鞭毛体的转化。方法将6个对数生长期的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接种于含M199和RPMI1640复合培养液的24孔板内,在不同温度、pH值、血清、CO2下培养,第3天和第6天分类计数... 目的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不同体外培养条件下向无鞭毛体的转化。方法将6个对数生长期的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接种于含M199和RPMI1640复合培养液的24孔板内,在不同温度、pH值、血清、CO2下培养,第3天和第6天分类计数不同形态的原虫。结果当培养温度为26℃,而其他培养条件发生变化时,利什曼原虫的增殖速度发生变化,大多数原虫保持前鞭毛体典型性形态,运动活跃。当培养温度上升至37℃,不论其他培养条件如何变化,原虫均沉积于培养孔底,停止增殖,运动减缓,显著地向中间体和无鞭毛体转化,酸性pH值和5%CO2可促进前鞭毛体转化为无鞭毛体,新生小牛血清可延长无鞭毛体的成活。但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杜氏利什曼原虫转化效率低于其他种株利什曼原虫。结论温度是影响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转化为无鞭毛体的基本因素,酸性pH值与CO2可协同温度促进转化,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的遗传异质性可影响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无鞭毛体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体外抑制HBeAg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健 胡为民 +1 位作者 任碧轩 唐恩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0-671,673,共3页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探索shRNA表达载体对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hRNA表达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后,与HBeAg表达载体pcDNA3.1preC/C按7∶1的比例,共转染HeLa细胞,采用半定...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探索shRNA表达载体对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hRNA表达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后,与HBeAg表达载体pcDNA3.1preC/C按7∶1的比例,共转染HeLa细胞,采用半定量PCR和微粒子酶免疫试验(MEIA)分析shRNA表达载体对HBeAg表达的抑制情况。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测序证实成功构建shRNA表达载体;筛选到psiHBV2载体对HBeAg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对mRNA的抑制率为75%,对蛋白质的抑制率为53%,其余两序列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RNAi技术可以有效抑制载体pcDNA3.1preC/C表达HBe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小发夹RNA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preS2S-rhGM-CSF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晓兰 邓健康 +1 位作者 朱道银 唐恩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 :研究GM CSF和preS2对乙肝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 ,扩增HBVpreS2 +S基因约 84 6bp的片段和rhGM CSF(包括甘氨酸接头 )基因 4 5 0bp的片段。通过T A克隆技术和基因定向克隆 ,构建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目的 :研究GM CSF和preS2对乙肝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 ,扩增HBVpreS2 +S基因约 84 6bp的片段和rhGM CSF(包括甘氨酸接头 )基因 4 5 0bp的片段。通过T A克隆技术和基因定向克隆 ,构建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S2S rhGM CSF ,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结果 :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 ,融合基因表达质粒HB VpreS2S rhGM CSF成功地构建。将其转染HepG2细胞后 ,目的基因的转录通过RT PCR得到证实 ,而且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抗 HBs、抗 preS2和抗 GM CSF单克隆抗体 (mAb)均产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 S2S rhGM CSF的成功构建并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PRES2 GM-CSF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细胞周期及其调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倩倩 朱红 +2 位作者 王朝莉 黎仕娟 胡为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细胞周期及相关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20 ng/ml重组人EGF(rh EGF)作用于血清饥饿的Eca109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F对Eca109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细胞周期及相关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20 ng/ml重组人EGF(rh EGF)作用于血清饥饿的Eca109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F对Eca109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21CIP1/WAF1(p21)、p27KIP1(p27)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21、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GF组和对照组G1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4.90±0.82)%和(65.94±0.74)%(P<0.01);qRTPCR结果显示p21 mRNA表达水平EG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27 mRNA表达水平EGF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1蛋白表达水平EG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27蛋白表达水平EGF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GF有利于Eca109细胞从G1期过渡到S期,促进细胞增殖,可能与调节p21、p27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食管鳞癌 ECA109细胞 细胞周期 P21CIP1/WAF1 P27KI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FGFRL1抑制HCT116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1
9
作者 关丽娜 董瑶 +4 位作者 陈思敏 王朝莉 冯莉 谢勇恩 唐学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样蛋白1(FGFRL1)过表达对HCT116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FGFRL1的重组质粒pcDNA3.1-FGFRL1,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后,通过持续的G418筛选获取稳定表达细胞系,实时定量...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样蛋白1(FGFRL1)过表达对HCT116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FGFRL1的重组质粒pcDNA3.1-FGFRL1,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后,通过持续的G418筛选获取稳定表达细胞系,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CT116细胞FGFRL1的表达。随后将细胞分成空白组(未经处理的HCT116细胞)、阴性对照组(稳定转染空载体的HCT116细胞)及实验组(稳定转染pcDNA3.1-FGFRL1的HCT116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TM)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FGFRL1过表达组FGFRL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过表达FGFRL1后,HCT116细胞增殖明显降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过表达FGFRL1抑制HCT116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样蛋白1(FGFRL1) 结肠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7-H4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丽 冯俊 +2 位作者 王朝莉 敬保迁 胡为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B7-H4(mB7-H4)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B7-H4蛋白对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肺脏中克隆B7-H4基因,构建表达载体mB7-H4-EGFP,酶切后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1-MCS1-EF1-Puro中,命名为pCDH1-mB7-H4-EGFP;以包含起... 目的:构建小鼠B7-H4(mB7-H4)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B7-H4蛋白对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肺脏中克隆B7-H4基因,构建表达载体mB7-H4-EGFP,酶切后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1-MCS1-EF1-Puro中,命名为pCDH1-mB7-H4-EGFP;以包含起始密码和多克隆位点的寡核苷酸取代mB7-H4作为对照载体pCDH1-Control-EGFP。分别与包装载体混合物一起经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入293T细胞包装成病毒颗粒,感染293T细胞。pCDH1-mB7-H4-EGFP重组慢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分别与BALB/c、C57BL/6、BALB/c∶C57BL/6(1∶1)小鼠脾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法检测其对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对照为pCDH1-Con-trol-EGFP重组慢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进行的相同处理。结果:mB7-H4被成功克隆,测序证实与GenBank的mRNA核酸序列2个核苷酸有差异,但与其编码的氨基酸一致。pCDH1-mB7-H4-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被成功构建。mB7-H4蛋白表达在293T细胞表面,与对照相比,对BALB/c、C57BL/6、BALB/c∶C57BL/6(1∶1)小鼠脾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成功构建小鼠B7-H4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293T细胞后表达出对脾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的mB7-H4膜表面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4 慢病毒载体 293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