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医学在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洪婷 胡鸿 +1 位作者 钟立明 魏欣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0-554,共5页
外周血管介入涉及多部位且复杂的血管病变,借助模拟医学技术构建逼真模型并实施手术模拟可应用于介入医师的培养及优化患者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为了适应不同血管的模拟场景并实现所需的模拟效果,目前有多种针对外周血管模型构建及临床应... 外周血管介入涉及多部位且复杂的血管病变,借助模拟医学技术构建逼真模型并实施手术模拟可应用于介入医师的培养及优化患者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为了适应不同血管的模拟场景并实现所需的模拟效果,目前有多种针对外周血管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的报道,如动物模型与尸体模型构建、虚拟现实模拟器应用、不同类型3D打印血管模型构建等。该文对这些模型构建的方法及对患者个体化诊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模型 3D打印技术 模拟 血管介入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环境中的学习向临床实践转化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2
作者 朱平宇 蒋冰蕾 +3 位作者 何怡曦 卢茸 赵攀 黄波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6-800,共5页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以及教学体制的变革,现实教育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常常难以达到预期,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点。模拟教学是医学教育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文章通过梳理模...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以及教学体制的变革,现实教育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常常难以达到预期,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点。模拟教学是医学教育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文章通过梳理模拟环境中的学习转化机制(如学习迁移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刻意练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分析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如模拟环境与真实临床情境差异、学习者个体差异、课程设计、评估体系等),从政策支持、课程设计、技术革新及评估机制构建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基于实践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模拟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学习 模拟医学 临床实践 学习迁移 学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沙病毒感染后感音神经性聋等临床表现及诊疗新进展
3
作者 王菁 夏凡杰 +2 位作者 刘英 田海灿 夏力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2-976,共5页
拉沙热是由拉沙病毒(lassa virus,LASV)导致的急性动物源性出血热,约1/3的幸存者会出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本文系统综述LASV及其所致听力损失的现有研究成果,探讨免疫反应介导的内耳神经细胞损伤可... 拉沙热是由拉沙病毒(lassa virus,LASV)导致的急性动物源性出血热,约1/3的幸存者会出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本文系统综述LASV及其所致听力损失的现有研究成果,探讨免疫反应介导的内耳神经细胞损伤可能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关键发病机制.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LASV介导的SNHL的认识,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沙病毒 感音神经性聋 发病机制 听觉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医学会第四次血管介入学术会议暨川东北地区第二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4
作者 游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1-381,共1页
为了进一步推动西南地区介入医学理论知识和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总结四川省介入医学取得的成果。定于2009年9月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四川省医学会第四次血管介入学术会议暨川东北地区第二届介入放射学术会议”,会议由四川省医... 为了进一步推动西南地区介入医学理论知识和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总结四川省介入医学取得的成果。定于2009年9月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四川省医学会第四次血管介入学术会议暨川东北地区第二届介入放射学术会议”,会议由四川省医学会和四川省抗癌协会主办,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承办。会议包括继续教育讲座,学术交流,手术演示,影像设备,器材展示,摄影比赛等,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会作专题讲座,希各单位积极组稿、参加会议。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医学会 介入放射学 学术会议 征文通知 东北地区 血管介入 医学理论知识 专题讲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护理方法研究迎接医学模式的转变
5
作者 朱开明 杨玉碧 《山西护理杂志》 1989年第2期64-67,共4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必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护理科学方法也就不得不按最佳化原则寻求和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以便更好地推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纵观医学辩证发展的历史,正象爱因斯坦所说:“认识论要不是同...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必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护理科学方法也就不得不按最佳化原则寻求和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以便更好地推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纵观医学辩证发展的历史,正象爱因斯坦所说:“认识论要不是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正是认识论与之结合的典范,方法论在推动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为护理科学添上了金翅膀.护理科学既古老而又年轻、一开始它就与医疗并行不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方法 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洪琼 陈昌林 +1 位作者 赵漾 林菁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地塞米松组(DM组)、右美托咪定组(D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后局麻下行患侧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药液均为20 ml,其中DM组为地塞米松0.1 mg/kg+0.25%罗哌卡因,DX组为右美托咪定0.5μg/kg+0.25%罗哌卡因,C组为0.25%罗哌卡因。PENG阻滞后15 min,三组行相同方案的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记录术后0~12、>12~24、>24~48 h三个时间段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术后12、24 h评估股四头肌肌力。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和DX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0~12、>12~24、>24~48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DX组比较,DM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12~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和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PENG阻滞,均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其中地塞米松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真实世界中使用2 L和3 L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蕉君 谭贤豪 +4 位作者 张宸 刘一锋 姜琳 孙晓滨 单晶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目的比较在真实世界中2 L及3 L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肠道准备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真实世界环境中单中心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23年5-10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结肠镜检查并使用2 L或3 L PEG进行... 目的比较在真实世界中2 L及3 L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肠道准备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真实世界环境中单中心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23年5-10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结肠镜检查并使用2 L或3 L PEG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根据纳排标准,3 L组共纳入3700例,2 L组共纳入4684例。主要结果指标是根据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ore,BBPS)计算的肠道准备充分率;次要结果包括BBPS分数、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耐受性、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结果3 L组的肠道准备充分率为94.35%,高于2 L组的91.29%(P<0.001);BBPS总分为(6.92±1.06)分,高于2 L组的(6.81±1.14)分(P<0.001)。2组的PDR无统计学差异(P=0.073)。2组患者PEG完成率(P=0.810)、按要求进行低渣饮食(P=0.094)及服用二甲硅油(P=0.0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L组的呕吐率(4.5%vs 3.2%,P=0.002)、腹部不适率(5.0%vs 3.9%,P=0.011)和睡眠障碍率(18.0%vs 14.6%,P<0.001)高于2 L组。结论在真实世界,2 L PE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 肠道准备 比较效益研究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楝素经AKT/mTOR通路下调HIF1A表达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15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8
作者 楚月明 朱茂菲 +4 位作者 蒋杭遇 袁强 李兴 刘康 李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3-730,共8页
目的:探讨川楝素(TS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克隆形成和EdU实验检测不同浓度TSN(0.062 5、0.125、0.25μmol/L)对KYSE15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划痕实... 目的:探讨川楝素(TS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克隆形成和EdU实验检测不同浓度TSN(0.062 5、0.125、0.25μmol/L)对KYSE15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SN对KYSE150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GEPIA数据库数据分析食管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A)的表达,q PCR法检测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KYSE150细胞,以及TSN处理的各组KYSE150细胞中HIF1A mRNA的表达水平。WB法检测TSN对HIF1A的上游信号通路AKT/mTOR和下游与细胞迁移、侵袭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不同浓度TSN处理后,KYSE15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IF1A mRNA在KYSE150细胞中呈高表达(P<0.05),TSN处理后KYSE150细胞中HIF1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TSN能够显著抑制KYSE150细胞中HIF1A及其上游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及下游迁移、侵袭和凋亡相关蛋白N-cadherin 、vimentin 、Bcl-2 、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或P<0.01)。结论:TSN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下调HIF1A表达,从而抑制KYSE15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素 低氧诱导因子1Α 食管鳞状细胞癌 KYSE150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利尤单抗和阿尼鲁单抗及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9
作者 李浩 李江涛 +1 位作者 刘丹 王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924-2933,共10页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有3种生物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SLE,分别为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但目前尚缺乏直接比较3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探索贝利尤单抗、阿...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有3种生物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SLE,分别为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但目前尚缺乏直接比较3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探索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治疗S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有关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治疗SLE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获取数据,采用RevMan 5.4.1软件、R语言4.3.1和ADDIS 1.16.8软件对数据进行直接或网状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后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78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721例,安慰剂组2068例。直接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SLE应答指数4(SRI4)缓解率均高于安慰剂组(OR=1.62,95%CI=1.40~1.88,P<0.001;OR=2.39,95%CI=1.70~3.37,P<0.001;OR=6.28,95%CI=3.20~12.33,P<0.001)。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口服皮质类固醇剂量减少所占比例高于安慰剂组(OR=1.48,95%CI=1.09~2.02,P<0.001;OR=2.45,95%CI=1.69~3.54,P<0.001),严重复发率(SF)低于安慰剂组(OR=0.59,95%CI=0.49~0.71,P<0.001;OR=0.52,95%CI=0.39~0.69,P<0.001)。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总不良事件(TAEs)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OR=1.80,95%CI=1.25~2.59,P=0.001;OR=2.13,95%CI=1.18~3.83,P=0.01);阿尼鲁单抗严重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OR=0.67,95%CI=0.46~0.97,P=0.04)。与安慰剂组比较,贝利尤单抗和安慰剂组TAEs发生率(OR=0.89,95%CI=0.72~1.08,P=0.24)和SAEs发生率(OR=0.82,95%CI=0.59~1.12,P=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3种生物制剂治疗后的SRI4缓解率的概率排序为泰它西普>阿尼鲁单抗>贝利尤单抗(皮下注射)>贝利尤单抗(静脉注射);TAEs发生率的概率排序为泰它西普>阿尼鲁单抗>贝利尤单抗(静脉注射)>贝利尤单抗(皮下注射)。结论3种药物治疗SLE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泰它西普疗效更为显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虽然增加了用药后的TAEs发生率,但降低了SAEs发生率,贝利尤单抗在安全性方面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贝利尤单抗 阿尼鲁单抗 泰它西普 疗效 不良事件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AP通过m^(6)A修饰增强MAP3K9 mRNA稳定性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0
作者 潘英杰 孙姗 +6 位作者 杨航 谭劲松 陈巧玲 赵全能 杨蜜 刘康 宋桂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1相关蛋白(WTA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手术切除的31对ESC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常规培养食管癌细胞KYSE30、KYS...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1相关蛋白(WTA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手术切除的31对ESC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常规培养食管癌细胞KYSE30、KYSE410、KYSE150、KYSE510、TE-1和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用转染试剂将si-NC、si-WTAP#1和si-WTAP#2核酸转染至KYSE150和KYSE510细胞中,实验分为si-NC、si-WTAP#1和si-WTAP#2组,用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TAP和MAP3K9 mRNA的表达,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减WTAP表达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WB法检测各组ESCC细胞中WTAP、MAP3K9、EMT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组织中WTAP蛋白的表达,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MeRIP)-qPCR实验检测ESCC细胞MAP3K9 m^(6)A水平,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MAP3K9的mRNA的稳定性,用数据库数据分析WTAP的表达、靶基因、功能富集和互作RNA。结果:WTAP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0.05或P<0.01或P<0.001)且与分化程度有关联(P<0.01);在KYSE150和KYSE510细胞中成功地敲减了WT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01);敲减WTAP可明显抑制KYSE150和KYSE51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或P<0.01或P<0.001),促进KYSE150和KYSE510细胞凋亡(P<0.05或P<0.01),敲低WTAP后MAP3K9的m^(6)A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mRNA表达水平及mRNA稳定性均显著降低(P<0.05);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WTAP靶基因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敲减WTAP后KYSE150和KYSE510细胞中MAP3K9、p-ERK、N-cadherin和MMP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WTAP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且与其分化相关,其通过m^(6)A修饰促进MAP3K9 mRNA稳定性,激活MAPK通路进而促进ES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肾母细胞瘤1相关蛋白 N^(6)-甲基腺苷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K7、HER-2、Mcm5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易诗琼 宋燕 +2 位作者 胡欣 张欣平 赵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41-1144,1151,共5页
目的:探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蛋白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180例E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肿瘤组织,并随机收集100例癌旁组织,通... 目的:探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蛋白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180例E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肿瘤组织,并随机收集100例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TK7、HER-2、Mcm5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PTK7、HER-2、Mcm5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出现淋巴转移组织中PTK7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出现淋巴转移(P<0.05)。瘤体直径大于2 cm、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以及合并淋巴转移ESCC组织HER-2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以及合并淋巴转移ESCC组织Mcm5阳性率更高(P<0.05)。ESCC组织中PTK7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HER-2与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Mcm5与瘤体大小、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PTK7、HER-2、Mcm5阳性的ESCC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ESCC组织中PTK7、HER-2、Mcm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并且高水平的HER-2、Mcm5预示着更严重的病理分期以及淋巴转移,并且PTK7、HER-2、Mcm5与更差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酪氨酸蛋白激酶-7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警惕虚假网站假冒本刊名义征稿收费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琼先 彭勇 +2 位作者 唐治蓉 吴才良 刘欣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骨原发性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影像学均表现为骨质破坏;镜...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骨原发性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影像学均表现为骨质破坏;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瘤细胞间可见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分割,局部区域可见丰富的形状不规则血管。例1细胞有异型,核分裂象>4个/10 HPF;例2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TAT6、CD34、CD99和vimentin均阳性,CKpan、S-100、desmin、SMA、EMA、ERG和STAB2均阴性。结论骨原发SFT非常罕见,病理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需与骨的其他原发肿瘤及转移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和PKCalph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朗 侯梅 +4 位作者 李光明 文世民 杨红 陈萍 徐聂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70-27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剪切修复偶联因子1(Excision-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是核苷酸外切修复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在核酸损伤修复过程和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alpha,PKCα)是蛋白激酶C(PKC)的一种同... 背景与目的剪切修复偶联因子1(Excision-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是核苷酸外切修复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在核酸损伤修复过程和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alpha,PKCα)是蛋白激酶C(PKC)的一种同工酶,PKCα调控细胞的转化和增殖,是肿瘤细胞中重要的信号途径。本研究初步探索ERCC1和PKCα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表达所代表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NSCLC组织、21例癌旁组织中ERCC1和PKCα的表达,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ERCC1和PKCα在肿瘤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Ρ<0.05);ERCC1与临床分期和N分期等因素有关,临床III+IV期及N1-2期患者ERCC1阳性率要分别高于I+II期和N0期患者(Ρ=0.011,P=0.015);ERCC1阴性组的5年生存时间高于阳性组(Ρ<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ERCC1与PKCα之间存在正相关(r=0.425,P=0.002)。结论ERCC1和PKCα可能与NSCLC的发生相关,ERCC1可能与肿瘤的预后相关。ERCC1和PKCα之间可能存在共同作用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预后 ERCC1 蛋白激酶C-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骨藤醇提取物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小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4
作者 王敉 李梦兰 +3 位作者 赵旭 谢青青 肖嘉威 帅世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90,共12页
探讨黑骨藤醇提取物对小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将C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黑骨藤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7 d生理盐水灌胃,其余两组每天分别用秋水仙碱0.3 mg/kg或黑骨藤50 mg/kg灌服。给药第... 探讨黑骨藤醇提取物对小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将C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黑骨藤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7 d生理盐水灌胃,其余两组每天分别用秋水仙碱0.3 mg/kg或黑骨藤50 mg/kg灌服。给药第5 d时,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在小鼠右踝关节注射50μL尿酸钠悬液构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48 h后测定小鼠足趾容积并进行步态评分,HE染色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学特征,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IL-4和IL-10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滑膜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p-AMPK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将RAW264.7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尿酸钠组(MSU组)、尿酸钠+黑骨藤组(MSU+PFS组)、尿酸钠+黑骨藤+Compound C组(MSU+PFS+CC组),用尿酸钠晶体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iNOS、Arg1、p-AMPK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用试剂盒测定各组葡萄糖、乳酸和细胞ATP浓度。结果显示:秋水仙碱与黑骨藤醇提取物减轻了小鼠右踝关节肿胀,降低了关节步态评分、滑膜组织炎细胞浸润,下调了TNF-α、IL-1β、IL-6的分泌水平,提高了IL-4、IL-10的分泌水平。黑骨藤能减少RAW264.7巨噬细胞iNOS蛋白表达,上调Arg1蛋白表达,激活p-AMPK,下调HIF-1α表达,并增加细胞的ATP水平,降低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以减弱黑骨藤醇提取物的上述作用。综合表明:黑骨藤醇提取物可能通过AMPK/HIF-1α途径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骨藤 痛风性关节炎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震 李超 林菁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6-880,共5页
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作为患者住院期间的重要评估指标,其优化对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患者对医疗质量需求的提高,探索安全有效的加速术后康复策略已成为临床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超声引导... 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作为患者住院期间的重要评估指标,其优化对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患者对医疗质量需求的提高,探索安全有效的加速术后康复策略已成为临床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加速术后康复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提供有效镇痛的同时还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睡眠质量及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围绕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系统阐述了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实践价值,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术后早期恢复 疼痛 胃肠功能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蛋白4/泛酸酯酶1轴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16
作者 龙元凤 邓钰滨 +4 位作者 杨航 张若兰 杨蜜 宋桂芹 刘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4-603,共10页
目的:探究连接蛋白4/泛酸酯酶1轴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和其对E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转录组测序结合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连接蛋白4调控下游靶基因泛酸酯酶1,用数据库Timer2.0分析泛酸酯酶1 mRNA在ESCC... 目的:探究连接蛋白4/泛酸酯酶1轴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和其对E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转录组测序结合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连接蛋白4调控下游靶基因泛酸酯酶1,用数据库Timer2.0分析泛酸酯酶1 mRNA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并用q PCR和WB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和ESCC细胞中泛酸酯酶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筛选出表达差异最为显著的ESCC KYSE-410和KYSE-510细胞。用siRNA敲减KYSE-410和KYSE-510细胞中泛酸酯酶1的表达,用CCK-8法、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减泛酸酯酶1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此外,对泛酸酯酶1相关信号通路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泛酸酯酶1在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Timer2.0数据库数据分析和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泛酸酯酶1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均P <0.01)。WB法检测结果显示,泛酸酯酶1蛋白在ESCC细胞中高表达(P <0.01)。siRNA成功敲减了KYSE-410和KYSE-510细胞中泛酸酯酶1的表达。敲减泛酸酯酶1能显著抑制KYSE-410和KYSE-51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 <0.05或P <0.0 1或P <0.00 1或P <0.000 1)。KEGG和GO富集分析提示泛酸酯酶1可能通过参与泛酸和辅酶A的合成代谢途径发挥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泛酸酯酶1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P <0.000 1)。结论:泛酸酯酶1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连接蛋白4/泛酸酯酶1轴促进KYSE-410和KYSE-51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靶向抑制泛酸酯酶1可能为ESC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连接蛋白4 泛酸酯酶1 迁移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勇 朱红霞 +2 位作者 杨文翔 伍素琼 杨晓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taed hemoglobin,HbA1c)、空腹C肽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1c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瑞格列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瑞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18
作者 胥杨 杨镒伶 赵菊花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价来瑞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后行Meta分析。结... 目的:评价来瑞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后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s,包括2091例中重度A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研究者整体评分(IGA)应答率、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75应答率,峰值瘙痒数值评定量表(PPNRS)应答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来瑞奇珠单抗250 mg,皮下注射,每2周1次的IGA应答率、EASI75应答率与每4周1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瑞奇珠单抗250 mg,皮下注射,每2周1次的PPNRS应答率明显高于每4周1次;试验组与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结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来瑞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AD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但在临床应用中应关注结膜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瑞奇珠单抗 特应性皮炎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胆脂瘤不同累及程度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晶 王楠 +2 位作者 彭涛 马鹏 冯勃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收集、分析近5年不同累及程度的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EACC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5年间收治的237例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EACC... 目的收集、分析近5年不同累及程度的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EACC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5年间收治的237例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EACC患者分为:EACC局限于外耳道内且无明显骨质破坏为Ⅰ型;EACC破坏外耳道骨质,但未侵犯鼓室或乳突为Ⅱ型;侵入乳突或(和)鼓室或(和)颞骨外结构为Ⅲ型。分析EACC不同累及范围时外耳道壁破坏情况、症状、体征、病因学组成的差异。结果EACC好发人群为中青年(16-45岁),不同累及范围EACC性别、侧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造成听力损害多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常见前五症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耳漏、听力下降、耳痛、耳闷、耳鸣。Ⅰ型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与Ⅱ型、Ⅲ型EACC疼痛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型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外耳道上壁累及率、耳漏发生率、鼓膜穿孔率与Ⅰ型、Ⅱ型EACC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EACC患者继发性EACC构成比与Ⅱ、Ⅲ型继发性EACC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疼痛多发生于病变仅累及外耳道骨壁阶段,累及鼓室和(或)乳突和(或)颞骨外的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外耳道上壁累及率、耳漏发生率、鼓膜穿孔率显著高于局限于外耳道病例,病变局限于外耳道且无明显骨质破坏的EACC患者中继发性EACC构成比较累及鼓室、颞骨骨质病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胆脂瘤 临床特征 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脊神经结扎大鼠脊髓内M1/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成志红 冯松 +5 位作者 王霞 倪锐男 郭洋 向宇 杨正伟 彭彬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40-1750,共11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Mino)对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内M1型(促炎型)和M2型(抗炎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抽...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Mino)对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内M1型(促炎型)和M2型(抗炎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抽样分为Sham组、SNL组和M+SNL组(鞘内注射米诺环素),于术前1 d和术后14 d内测定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值和冷痛敏阈值。术后14 d于L5脊髓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体视学技术检测L5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的总数以及M1/M2型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脊髓小胶质细胞内的核心靶点Cst7,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NOS、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206、Cst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胱抑素F(cystatin F,CF)及CatS/CX3CL1/CX3CR1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脊髓内TNF-α、IL-6和IL-10的蛋白表达量。结果M+SNL组大鼠术后7~14 d手术侧的机械痛和冷痛敏阈值均比SNL组显著升高(P<0.01)。SNL组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的总数,M1型、M2型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脊髓CatS、CX3CL1、CX3CR1、TNF-α、IL-6和IL-10蛋白表达较Sham组均显著增加,而CF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SNL组比较,M+SNL组小胶质细胞的总数、M1型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CatS、CX3CL1、CX3CR1、TNF-α、IL-6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而M2型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CF、IL-10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米诺环素改善SNL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小胶质细胞内CF蛋白表达,进而抑制CatS/CX3CL1/CX3CR1信号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以平衡M1/M2小胶质细胞极化失衡、减轻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胱抑素F 小胶质细胞 脊神经结扎 神经病理性疼痛 体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