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前河金矿破碎矿体探、采工程布置合理性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松明 王建海 +2 位作者 王小春 李洪莲 金文辉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3期73-76,共4页
前河金矿采充工艺复杂、台效低,尤其是采准施工难度大、周期长以及安全系数低,同时,为满足500 t/d的供矿需要,该矿区布置了50个采场,从而导致管理困难,采矿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提高单采场生产能力、缩短回采周期,将对缓减管理难度和提... 前河金矿采充工艺复杂、台效低,尤其是采准施工难度大、周期长以及安全系数低,同时,为满足500 t/d的供矿需要,该矿区布置了50个采场,从而导致管理困难,采矿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提高单采场生产能力、缩短回采周期,将对缓减管理难度和提高探采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采矿工程与探矿工程的布置能否充分合理地结合对矿山生产效益有很大的影响,针对前河金矿的实际情况,利用辅穿脉作为充填巷代替沿脉,对矿体进行再次圈定,并作为采准巷道是一次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矿体 探采工程 合理性 前河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破碎岩体工程地质调查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江飞飞 李向东 +1 位作者 盛佳 张彩青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3期94-99,共6页
合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采矿活动的基础,针对前河金矿软弱破碎类型岩体,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开采现状及软岩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软岩特点和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测线法对其软弱破碎岩体进行详细的工... 合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采矿活动的基础,针对前河金矿软弱破碎类型岩体,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开采现状及软岩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软岩特点和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测线法对其软弱破碎岩体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分析,并采用MRMR-2000系统法和Q系统法分别对矿体和上下盘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岩体中的结构面非常发育,均发育有3组以上的优势结构面,结构面平均线密度均超过25条/m;矿体及上下盘岩体均属Ⅴ级,矿岩体质量总体评价均为差,其中,下盘岩体相对稍好,上盘岩体次之,矿体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岩体 工程地质调查 MRMR-2000分级系统 岩体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软弱破碎矿脉浅眼回采控制爆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江飞飞 盛佳 +3 位作者 黄传宝 周辉 李向东 李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34,共7页
针对前河金矿泥质软弱破碎矿脉下向进路回采过程中超爆、上下盘围岩大面积垮塌、爆破后支护作业困难等问题,在总结分析软弱破碎岩体爆破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减震控制爆破基本理论,提出了"预留顶板充填体减震层、径向不耦合装药、控... 针对前河金矿泥质软弱破碎矿脉下向进路回采过程中超爆、上下盘围岩大面积垮塌、爆破后支护作业困难等问题,在总结分析软弱破碎岩体爆破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减震控制爆破基本理论,提出了"预留顶板充填体减震层、径向不耦合装药、控制边眼装药量、秒延期多段别控制起爆"等系列综合减震控制手段,据此分别针对Ⅳ级和Ⅴ级破碎岩体提出了2种具体的浅眼回采控制爆破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回采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2种方案均能够有效的控制回采边界,爆破后进路顶板充填体和上下盘围岩完整性良好,为后续采场出矿、支护等创造了有利的时空条件,且炸药单耗较原方案均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可分别在矿区范围内类似条件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软岩 破碎矿脉 控制爆破技术 下向进路回采 减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留矿法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奇 王利 王晓青 《黄金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针对河南前河金矿2008年使用静态留矿法试验研究进行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看法,主要是三强作业技术应用、留矿空区三角矿堆回收方法、上盘围岩锚杆支护及采场崩落矿石溜井出矿等问题,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态留矿法 三强作业技术 矿堆回收 围岩支护 采场溜井出矿 前河金矿 黄金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