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嵊州市水稻稻飞虱发生情况及其预测研究
1
作者 金晖 陈瑜 +1 位作者 张沁怡 应孟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681-1685,共5页
浙东山区的粮食生产在浙江省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嵊州市为例,嵊州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品种多,是产粮大县。稻飞虱在嵊州局部偏重发生,但当地的稻飞虱发生情况及其预测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整理2005—2022年历年4—10月嵊州市稻飞虱的田... 浙东山区的粮食生产在浙江省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嵊州市为例,嵊州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品种多,是产粮大县。稻飞虱在嵊州局部偏重发生,但当地的稻飞虱发生情况及其预测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整理2005—2022年历年4—10月嵊州市稻飞虱的田间发生量数据,研究其发生高峰期,同时结合灯下虫情数据和温度、降雨量等气象资料,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发生量模型来开展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在7—9月,其发生量与当地气象、前期虫源量密切相关,建立的发生量模型在2023年的预测准确率达91.25%以上。因此,明确稻飞虱发生情况,开展预测预报,能为其精准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州市 稻飞虱 逐步回归 发生量模型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市周年粮经型高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
作者 过锦霞 刘祖林 +1 位作者 张荣鑫 周政法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163-164,154,共3页
周年粮经型高效高产技术是嵊州市近年推广的一种生态型高效农作制度新模式,该模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农民收益,稳定了粮食生产,起到了节水、减少污染和节约成本的作用。为促... 周年粮经型高效高产技术是嵊州市近年推广的一种生态型高效农作制度新模式,该模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农民收益,稳定了粮食生产,起到了节水、减少污染和节约成本的作用。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周年粮经型 高效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喷射型主动交配干扰技术对水稻害虫的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未英 陈瑜 +2 位作者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3-1301,共9页
探索在丘陵、田块不规则但平坦的水稻田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主动干扰成虫交配的方法防治二化螟等害虫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在交配干扰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对照区... 探索在丘陵、田块不规则但平坦的水稻田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主动干扰成虫交配的方法防治二化螟等害虫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在交配干扰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对照区诱捕蛾量均高于交配干扰区,对二化螟平均迷向率为75.3%,稻纵卷叶螟则为89.9%。二化螟的为害率随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10月20日调查对照组二化螟为害率为1.41%,显著高于交配干扰区的0.17%。交配干扰区每丛二化螟幼虫量为0.02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7头。9月19日和10月7日调查显示,交配干扰区卷叶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多次调查中,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则无显著差异。稻飞虱的种群密度随着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9月19日调查对照区的稻飞虱数量为8.2头/丛,交配干扰区为0.4头/丛。10月20日对照组稻飞虱数量为53.6头/丛,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的1.4头/丛。水稻田中寄生蜂数量在交配干扰区显著高于对照区,交配干扰区中蜘蛛和黑肩绿盲蝽与对照区没有差异。在丘陵水稻种植区,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可以有效控制二化螟种群及其为害,同时也干扰了稻纵卷叶螟的求偶和交配。此外,也间接有效控制了后期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可能是性信息素专一性保护了稻田天敌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喷射型释放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嵊州市秋季甜玉米引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裘浙勇 赵洪 +2 位作者 沈量 周政法 王未英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4期242-246,共5页
甜玉米因其营养丰富、甘甜、脆嫩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秋季甜玉米成熟期昼夜温差大,因此产品品质好,又逢中秋、国庆等假期,市场需求旺、适销期长,农户种植效益好。为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甜玉米品种,在浙江省嵊州市试验点... 甜玉米因其营养丰富、甘甜、脆嫩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秋季甜玉米成熟期昼夜温差大,因此产品品质好,又逢中秋、国庆等假期,市场需求旺、适销期长,农户种植效益好。为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甜玉米品种,在浙江省嵊州市试验点安排15个甜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从生育期、抗病性、植株性状、产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15个甜玉米品种中,亨甜99、赣科甜10号、奶油玉这3个品种在生育期、抗病性、植株性状、产量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嵊州市秋季种植甜玉米的推广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秋季种植 品种比较 浙江省嵊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市耕地养分变化的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詹丽钏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95-197,共3页
2004年对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1984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20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制度、施肥结构的变化,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平均含量升高6.19 g/kg;土壤pH最... 2004年对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1984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20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制度、施肥结构的变化,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平均含量升高6.19 g/kg;土壤pH最低值下降0.89个单位;全氮平均含量变化不大,含量分布呈“两端下降,中间提高”趋势;有效磷平均含量增加11.06 mg/kg,地区间含量相差悬殊;速效钾平均值提高了28.85mg/kg。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州市 耕地 养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市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与改善对策
6
作者 倪元君 詹丽钏 傅力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278-280,共3页
以嵊州市6个水稻长期监测点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酸碱度为指标,分析嵊州市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019年嵊州市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40.03、2.51 g·kg^-1,处于... 以嵊州市6个水稻长期监测点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酸碱度为指标,分析嵊州市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019年嵊州市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40.03、2.51 g·kg^-1,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0.94 mg·kg^-1,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为48.83 mg·kg^-1,处于缺钾状态。整体来看,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较大,速效钾缺乏问题比较严重。1984—2019年间,嵊州市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上升较为明显,积累较快,有效磷也得到了积累,但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州 耕层土壤 理化性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覆膜处理对坡田旱改水耕地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詹丽钏 周子榆 +2 位作者 陈松 王丹英 胡帅栋 《南方农业》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在浙江省绍兴嵊州市赵马村旱改水试验基地(S1)和家园村旱改水试验农场(S2),研究不同有机肥处理[S1设置生物菌肥750kg·hm^(-2)(T1)、巴贝蚕沙7500kg·hm^(-2)(T2)、巴贝蚕沙11250kg·hm^(-2)(T3)、巴贝蚕沙15000 kg·hm... 在浙江省绍兴嵊州市赵马村旱改水试验基地(S1)和家园村旱改水试验农场(S2),研究不同有机肥处理[S1设置生物菌肥750kg·hm^(-2)(T1)、巴贝蚕沙7500kg·hm^(-2)(T2)、巴贝蚕沙11250kg·hm^(-2)(T3)、巴贝蚕沙15000 kg·hm^(-2)(T4)和商品有机肥15000 kg·hm^(-2)(T5),S2设置不施有机肥F1(0 kg·hm^(-2))、中量商品有机肥F2(15000 kg·hm^(-2))、高量商品有机肥F3(30000 kg·hm^(-2))]及2个覆膜处理[覆盖生物降解地膜(BM)和不覆膜(CK)],对坡田旱改水耕地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1)当土壤肥力处于低水平时,增施有机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进而显著增产;而当土壤肥力已达到高水平时,继续投入有机肥(S1的T4、T5处理,S2的F3处理)会抑制水稻生产。进一步解析肥料配施中有机、无机养分投入的关系,拟合的二次方程显示,总肥料氮含量在231.40~232.20 kg·hm^(-2),其中有机氮占比22.70%~23.40%,且总肥料养分(氮磷钾)含量在616.50~617.80 kg·hm^(-2),其中有机养分占比44.40%~45.40%时,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水稻高产。2)相较于不覆膜,覆盖生物降解膜能明显增加水稻每穗粒数,最终提高水稻产量。综上所述,在旱改水的土壤改良与培肥中,有机、无机肥料配施需要考虑有机肥养分总量供给,其有机肥配施比例太高亦可能引起水稻减产,应采用适量施用有机肥和覆盖生物降解地膜等措施促进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生物降解地膜 产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番茄秋季栽培技术
8
作者 俞朝 《绿色科技》 2009年第3期18-19,共2页
基于多年生产实际,总结了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高产栽培航天番茄的技术,针对航天番茄的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航天番茄具有口感好,个大等特点,在浙江省嵊州市已引种多年,深得广大农户及消... 基于多年生产实际,总结了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高产栽培航天番茄的技术,针对航天番茄的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航天番茄具有口感好,个大等特点,在浙江省嵊州市已引种多年,深得广大农户及消费者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番茄 栽培技术 大田管理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蒲2号长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
9
作者 俞朝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5期164-165,共2页
通过对浙蒲2号长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基于浙蒲2号长瓜的品种特性,总结出了大棚立架栽培的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栽培管理措施。
关键词 浙蒲2号 大棚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地区花生、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政法 胡国海 赵洪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03-103,共1页
近年来,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面积推广的花生、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江南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浦1:3街道、三界镇等地,花生、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的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经调... 近年来,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面积推广的花生、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江南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浦1:3街道、三界镇等地,花生、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的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经调查验收,每亩花生产值2200元,因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地力,又使单季稻产量亩增40~50kg,亩增产值100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水旱轮作 花生 高效栽培 高效种植模式 技术 水稻 农业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蒲瓜标准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裘列群 马鹏超 +1 位作者 商正华 夏建达 《上海蔬菜》 2000年第3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蒲瓜 大棚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7个春季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政法 赵福成 +1 位作者 沈量 赵洪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275-277,共3页
为筛选适合在浙东地区春季露天栽培的白色水果甜玉米品种,在嵊州对引进的7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开展了露地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雪甜7401和白美人2个品种生育期较短,抗病性强,品质优,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可在浙东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水果甜玉米 品种 嵊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裘列群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栽培技术 轮作技术 姜辣素 大葱 调味蔬菜 香辣味 销售量 生姜 姜醇 量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茭白套养中华鳖新型生态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朝 《长江蔬菜》 2015年第22期126-128,共3页
茭白是我国原产多年生的浅水宿根草本植物,有2 000多a的栽培历史,是江南的特产水生蔬菜,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茭白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了效益农业的新亮点。浙江嵊州市茭... 茭白是我国原产多年生的浅水宿根草本植物,有2 000多a的栽培历史,是江南的特产水生蔬菜,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茭白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了效益农业的新亮点。浙江嵊州市茭白种植面积达640 hm^2,建有鹿山街道江夏茭白基地和长乐冷水茭白基地,年产壳茭4 000余万kg,其中"江夏牌"与"嵊禾牌"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销往杭州、苏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鹿山街道 效益农业 农业种植结构 水生蔬菜 生态高效 栽培技术 江夏 套养 养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黄火青在嵊州栽培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裘少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418-1419,共2页
小白菜品种比较结果表明,黄火青在嵊州生长势旺,产量19.862 t·hm-2,比对照早熟5号的17.241 t·hm-2增产15.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小白菜 品种 比较 嵊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秋季糯玉米引种比较试验
16
作者 周政法 董国英 +2 位作者 沈量 赵福成 邵若玄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195-1199,共5页
为进一步挖掘秋季糯玉米种植潜力,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种植的糯玉米品种,本研究进行了19个糯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对产量、品质、植株性状等6方面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秋季优质糯玉米品种,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 为进一步挖掘秋季糯玉米种植潜力,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种植的糯玉米品种,本研究进行了19个糯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对产量、品质、植株性状等6方面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秋季优质糯玉米品种,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19个糯玉米品种中,中鲜糯818、万农甜糯158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穗部性状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秋季种植的糯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秋季 南方 品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棚三用一年五作高效栽培技术
17
作者 裘列群 俞朝 《长江蔬菜》 2001年第7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大棚栽培 茬口安排 栽培技术 马铃薯 春甜玉米 丝瓜 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水稻产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向前 王爱冬 +7 位作者 洪卫源 李子秋 覃金华 詹丽钏 陈里鹏 张运波 王丹英 陈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4-616,共13页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估测对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地方农情实时指导以及优良品种的定向培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作物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不断进步,估产的方法和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同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低空...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估测对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地方农情实时指导以及优良品种的定向培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作物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不断进步,估产的方法和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同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低空无人机的出现及其应用的普及,水稻智能遥感估产方法不断创新,估测精度不断提升,但针对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智能稻作产量估测缺乏系统和科学的归纳总结。鉴于此,本文在梳理目前主流水稻估产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聚焦探讨低空智能遥感技术在水稻产量估测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当前利用低空遥感技术获取的主要特征信息,探讨实现智能遥感水稻估产的模型开发。此外,还探讨了智能遥感技术在水稻产量估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旨在深化并完善对低空遥感水稻的产量估测方法的理解,进而为水稻产量智能估计提供系统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估计 遥感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螟成虫在高剂量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环境中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被引量:3
19
作者 桂嘉唯 王未英 +6 位作者 姚晓明 伍绍龙 刘天波 林宇丰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中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分析比较性信息素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醛(Z 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 11-16∶Ac)抑制大螟成虫求偶和交配的差异,为田间大螟有效的交配干...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中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分析比较性信息素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醛(Z 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 11-16∶Ac)抑制大螟成虫求偶和交配的差异,为田间大螟有效的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方法】在风洞生物测定仪中模拟性信息素高剂量环境,采用2-D行为记录和分析、行为观测、卵巢解剖、性信息素提取和GC-M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求偶和交配率以及雌成虫性信息素滴度;采用主动释放器试验评价了合成的性信息素的田间交配干扰效果。【结果】大螟雄成虫在暗期第1个小时的移动距离大于其他时间段的,在Z 11-16∶Ac环境中大螟雄成虫移动距离占整个暗期移动距离的51.8%±9.3%,远高于对照(无性信息素释放)和Z 11-16∶Ald环境中的,而暗期不同时间雌成虫移动距离则没有显著差异。Z 11-16∶Ac和Z 11-16∶Ald环境中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环境中的。在对照环境中,1日龄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为76.7%±14.6%,显著高于Z 11-16∶Ald环境中的(29.2%±13.1%)和Z 11-16∶Ac环境中的(26.7%±11.7%)。而各交配干扰环境中不同日龄大螟雌成虫产卵器开始伸出时间和伸出后的持续时间则无显著差异。对照环境中,雌雄成虫的交配率高达72.2%±5.6%,Z 11-16∶Ac和Z 11-16∶Ald环境中交配率分别为40.5%±3.4%和45.2%±3.1%,说明对照组交配率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在不同的交配干扰环境中,雌成虫性信息素Z 11-16∶Ald和16∶Ac的滴度无显著差异,Z 11-16∶Ac处理后顺11-十六碳烯醇(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显著降低,对照环境中的雌成虫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分别为(3.79±2.56)和(7.29±4.49)ng,但Z 11-16∶Ac环境中仅分别为(0.80±0.59)和(1.99±0.45)ng。Z 11-16∶Ald环境中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则与对照环境中的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验证了交配干扰的效果,Z 11-16∶Ac交配干扰效果比Z 11-16∶Ald要稳定和高效,Z 11-16∶Ald的交配干扰效果则与地理种群有关。【结论】大螟性信息素交配干扰化合物需要加入Z 11-16∶Ac才能使交配干扰效果稳定和高效,仅仅只有Z 11-16∶Ald时干扰效果可能会受地理种群的影响,Z 11-16∶Ac不仅干扰雄成虫求偶,也同时影响了雌成虫性信息素的滴度以及雌雄成虫的交配,因此,在多个方面提高了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螟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新垦耕地土壤培肥和覆膜节水栽培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菁 张莉 +3 位作者 赵洪阳 沈量 周政法 王未英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5,共5页
新垦耕地存在土壤肥力差、生产力低等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多年多点田间试验,探究了适宜浙江省新垦耕地改造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受新垦农田肥力影响,参加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的8个品种中,旱优73较适合在新垦耕地种植,产量较高;... 新垦耕地存在土壤肥力差、生产力低等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多年多点田间试验,探究了适宜浙江省新垦耕地改造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受新垦农田肥力影响,参加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的8个品种中,旱优73较适合在新垦耕地种植,产量较高;在新垦耕地施用有机物料可以有效提升土壤地力水平,增加水稻产量;在新垦农田采用覆膜节水栽培并施用有机物料明显提升水稻产量,其中,覆膜+施用巴贝蚕沙(11.25 t/hm2)处理下,旱优73的产量比不施肥+不覆膜处理显著增加36.76%。可见,在新垦耕地上种植水稻,通过施用有机物料培肥和覆膜节水栽培,能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垦耕地 有机肥 覆膜节水栽培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