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位过伸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勇 竺湘江 +1 位作者 范湧 李建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336-338,342,共4页
目的探讨体位过伸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10月对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伸复位前后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然后行经皮经椎弓根通道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 目的探讨体位过伸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10月对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伸复位前后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然后行经皮经椎弓根通道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及术后24 h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系统(VAS)进行评分,对复位前、复位后及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2例胸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及肺拴塞等并发症。术前VAS评分(7.38±1.02)分显著高于术后VAS评分(1.25±0.24)分(t=2.652,P=0.003)。过伸复位前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41.36±9.27)%、中缘高度丢失率(21.52±3.08)%及Cobb角(24.31±3.59)°与术后即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2.18±4.17)%,q=15.680,P<0.05;(11.79±2.03)%,q=19.548,P<0.05;(10.43±2.29)°,q=25.762,P<0.05]。3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2月,腰背痛症状均无复发,术后患者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结论过伸复位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改善椎体畸形程度,联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显著提高伤椎前中柱高度,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复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骨骨折术后异位骨化致踝管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刚祥 竺湘江 +2 位作者 周海东 赵勇 谢建新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7期573-574,共2页
患者,男,41岁,车祸致左踝关节肿痛2h入院,行左距骨内踝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图1a-1f),手术顺利,术后预防感染消肿补液治疗,术后2周创口拆线,愈合良好。术后摄片提示:左距骨左内踝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正确(图1e-1... 患者,男,41岁,车祸致左踝关节肿痛2h入院,行左距骨内踝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图1a-1f),手术顺利,术后预防感染消肿补液治疗,术后2周创口拆线,愈合良好。术后摄片提示:左距骨左内踝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正确(图1e-1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骨化 异位性 跗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形状记忆环抱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江涛 竺湘江 +5 位作者 徐宏宇 张正初 宋南炎 潘科良 陈少易 李建波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9期552-553,共2页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因其独特的力学行为与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医学上,尤其在骨科方面的研究,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1,2].临床应用方面虽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3],但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尚未得到同行的公认而成为一种标...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因其独特的力学行为与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医学上,尤其在骨科方面的研究,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1,2].临床应用方面虽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3],但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尚未得到同行的公认而成为一种标准的内固定术式.作者于2001年7月-2002年3月采用西脉系列镍钛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长骨骨折2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股骨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刚祥 张正初 徐宏宇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6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右股骨新型隐球菌感染 病例报告 X线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小萍 袁和芬 +1 位作者 史朝霞 朱慧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固定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迟发性神经损伤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刚祥 潘科良 陈其昕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91-494,共4页
患者,女,70岁,因腰背部疼痛6周,术后2周后双侧下肢乏力入院。病史:患者6周前弯腰扫地后感腰背部剧痛,双下肢无麻痛,活动可,体位变化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就诊本市某医院。CT示T_(12)椎体骨折,内有裂隙样改变,边缘不规则硬化(图1a)。MRI示T_... 患者,女,70岁,因腰背部疼痛6周,术后2周后双侧下肢乏力入院。病史:患者6周前弯腰扫地后感腰背部剧痛,双下肢无麻痛,活动可,体位变化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就诊本市某医院。CT示T_(12)椎体骨折,内有裂隙样改变,边缘不规则硬化(图1a)。MRI示T_(12)椎体内T1像低信号区,T2像有高信号区,边界清(图1b)。骨密度检查提示:T值<-2.5 SD。以“T_(12)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收住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迟发性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7
作者 徐宏宇 王刚祥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473-474,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39.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跌伤18例,击打伤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39.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跌伤18例,击打伤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Schatzker分型:Ⅰ型6例、Ⅱ型18例、Ⅲ型12例、Ⅴ型5例、Ⅵ型3例.结果本组44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4个月。无切口感染、皮瓣坏死、DVT、钢板断裂、血肿等情况;按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患者优41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8%结论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4
8
作者 竺湘江 赵勇 +3 位作者 王刚祥 宋南炎 徐宏宇 潘科良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1期866-867,共2页
目的:探讨足趾氧饱和度监测下足背双切口减压在治疗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26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22~68岁,平均36.3岁。在足趾氧饱和度监测下,行足背双切口减压,减压后3~10d... 目的:探讨足趾氧饱和度监测下足背双切口减压在治疗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26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22~68岁,平均36.3岁。在足趾氧饱和度监测下,行足背双切口减压,减压后3~10d行减张缝合或植皮术。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部评分标准(AOFAS),对术后患者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等进行观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26例获随访,时间6~43个月,平均19个月,全部患者创口均愈合良好。AOFAS总评分由术前的(30.4±8.0)分提高到术后的(92.5±5.0)分(t=3.13,P<0.01);治疗结果:优21例,良4例,差1例。结论:严重暴力引起的足部骨折、脱位、肿胀、挫伤,早期应密切注意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立即进行筋膜室切开彻底减压。足趾氧饱和度监测和背侧双切口减压方法简便、效果满意,如骨折移位、脱位明显者可同时行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间隔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与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竺湘江 赵勇 +2 位作者 宋南炎 范湧 李建波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钢丝环扎加张力带与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髌骨骨折96例,其中48例采用经皮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经皮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1~84岁,平均(53.8±4.7)... 目的:比较经皮钢丝环扎加张力带与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髌骨骨折96例,其中48例采用经皮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经皮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1~84岁,平均(53.8±4.7)岁;横行骨折27例,粉碎性骨折21例。48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及"8"字张力带固定治疗(开放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9~86岁,平均(49.1±4.2)岁;横行骨折25例,粉碎性骨折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及术后1周疼痛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B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组与开放组比较,经皮组患者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第1天及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开放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进行Bstman评分,经皮组平均28.8±4.7,开放组平均24.6±4.3,经皮组高于开放组。结论:经皮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直型与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琳袁 迟英俊 +5 位作者 刘凤祥 龚伟华 俞超 唐坚 孙月华 朱振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伸直型与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3例,根据原始骨折移位方向分为伸直型(Colles)骨折组和屈曲型(Smith)骨折组。Colle...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伸直型与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3例,根据原始骨折移位方向分为伸直型(Colles)骨折组和屈曲型(Smith)骨折组。Colles骨折组68例,其中男24例,女44例;年龄20~79(59.0±13.4)岁;根据AO分型,A2型9例,A3型13例,C1型16例,C2型17例,C3型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9(3.9±0.8)d。Smith骨折组35例,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27~87(60.1±15.3)岁;AO分型,A2型4例,A3型7例,C1型14例,C2型5例,C3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4.1±0.9)d。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后6、12周,6和8个月采用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8个月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并采用Mayo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0(14.8±4.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周Colles骨折组DASH评分分别为(37.24±5.08)分、(19.68±4.55)分,Smith骨折组分别为(39.05±4.79)分、(23.44±4.21)分,Colles骨折组优于Smith骨折组(P<0.001);术后6、8个月两组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Smith骨折组掌倾角(11.1±3.1)°优于Colles骨折组(8.6±4.1)°,而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个月两组Mayo评分及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lles骨折与Smith骨折通过掌侧锁定接骨板均可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两组术后影像学参数均得到满意恢复;Smith骨折组掌倾角恢复优于Colles骨折组,Colles骨折组早期功能恢复优于Smith组,但两组远期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11
作者 竺湘江 赵勇 +1 位作者 潘科良 谢建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77例无明显腰椎不稳的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病变椎突旁0.5 cm处做1.5~2.0cm纵行切口,适当剥离上椎板...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77例无明显腰椎不稳的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病变椎突旁0.5 cm处做1.5~2.0cm纵行切口,适当剥离上椎板下缘肌肉,逐级套入椎旁肌扩张管,连接工作通道,安装MED系统。清理工作窗口内软组织,椎板咬骨钳切除部分上椎板,显露黄韧带附着点,剥离并咬除外侧部分黄韧带,显露神经根,髓核钳取出破裂的髓核组织,清理椎间隙和椎管内髓核组织。结果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5 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25 ml。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39.61±1.92)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7.25±1.31)分(t=6.725,P=0.000)。77例随访9~36个月,平均23个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及术后明显椎体滑脱。术后6个月Macnab评价标准:优56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2.2%(71/77);65例术后随访超过1年,按Macnab评价标准:优5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4%(62/65)。结论 MED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内上髁骨折致尺神经卡压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竺湘江 王刚祥 潘科良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8期500-500,共1页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尺神经卡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侧神经吻合术
13
作者 马江涛 黄宗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9-140,144,共3页
端侧神经吻合术首先由Balance于1903年提出,他将1例面神经瘫痪患者的面神经切断后,远端以端侧吻合术缝接于副神经,使面部肌肉运动得到恢复。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持,端侧神经吻合术遭到争论和怀疑。1侧支发芽理... 端侧神经吻合术首先由Balance于1903年提出,他将1例面神经瘫痪患者的面神经切断后,远端以端侧吻合术缝接于副神经,使面部肌肉运动得到恢复。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持,端侧神经吻合术遭到争论和怀疑。1侧支发芽理论1958年Liu和Cha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神经吻合术 面神经瘫痪 侧支发芽理论 实验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创伤骨化性肌炎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竺湘江 潘科良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就诊 髋关节 骨化性肌炎 股骨中段骨折 创伤 患者 股骨髁上骨折 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