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东坪金矿床深部-外围的构造-蚀变-流体成矿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国瑞 徐九华 +5 位作者 魏浩 宋贵常 张亚斌 赵俊康 何波 陈栋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7-651,共15页
冀北东坪金矿田是我国首次在碱性杂岩体内发现的金矿床,曾被认为是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近年来年代学数据表明,东坪-后沟一带金矿的赋矿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海西期,而成矿却主要发生在燕山期。金矿床严格受构造裂隙控制,构造-蚀变-流体... 冀北东坪金矿田是我国首次在碱性杂岩体内发现的金矿床,曾被认为是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近年来年代学数据表明,东坪-后沟一带金矿的赋矿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海西期,而成矿却主要发生在燕山期。金矿床严格受构造裂隙控制,构造-蚀变-流体成矿作用显著,钾长石化是最重要的蚀变。由未蚀变岩石向矿体和断裂带中心方向,典型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依次为:0-原岩(二长岩、正长岩)带,I-微斜长石化带,II硅化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岩带,III碎裂微斜长石岩带,及IV断层泥。从0带到III带,Au含量增加,Ag、Cu、Pb、Zn、Mo也略有增加。东坪金矿构造-蚀变-矿化阶段可分为4个:Ⅰ钾长石-石英脉阶段;Ⅱ黄铁矿-白色石英阶段;Ⅲ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脉阶段;Ⅳ晚期碳酸盐阶段。深部中段各阶段脉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在I、II、III阶段均发育富CO2包裹体。第Ⅰ阶段钾长石石英脉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Th)为220.3~359℃,盐度1.1%~3.1%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在346.5~383.5℃。第Ⅱ阶段黄铁矿白色石英脉中L-V型包裹体Th范围是217.2~372.5℃,盐度在1.1%~5.7%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在241.2~396.7℃,盐度为2.2%~6.2%NaCleqv。第Ⅲ阶段的烟灰色石英脉中L-V型包裹体Th范围为158.2~350.5℃,盐度在0.7%~5.5%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范围在215.2~378℃之间,盐度范围在3.0%~6.0%NaCleqv。第Ⅳ阶段晚期石英脉L-V型包裹体Th范围为151.2~249.8℃,盐度在0.9%~8.3%NaCleqv。矿区外围转枝莲矿段的II阶段白色石英脉中包裹体的Th范围为220~416.2℃,III阶段烟灰色石英脉的Th范围为195.3~425℃。富金石英脉形成于中高温(>300℃,可达400℃以上)、中深压力(70~160MPa以上)条件下。其成矿背景、热液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流体性质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有一定的差别,归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坪金矿 构造-蚀变 富金石英脉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转枝莲金矿的成矿作用:流体包裹体和U-Pb锆石年代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国瑞 徐九华 +4 位作者 张亚彬 魏浩 宋贵常 赵俊康 徐清扬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34-535,共2页
冀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横跨华北地区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尚义-崇礼-赤城深断裂是本区最重要的金矿控矿构造带(卢焕章等,1997)。转枝莲金矿区位于东坪金矿床外围北东方向,距离东坪金矿主矿区约5 km,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等与... 冀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横跨华北地区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尚义-崇礼-赤城深断裂是本区最重要的金矿控矿构造带(卢焕章等,1997)。转枝莲金矿区位于东坪金矿床外围北东方向,距离东坪金矿主矿区约5 km,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等与东坪金矿类似,但成因尚有争议。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桑干群变质岩系和古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岩浆岩以海西期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 U-PB 年代学研究 流体包裹体 东坪 太古宇 金矿区 成矿地质背景 控矿构造 控矿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的次氯酸钠染色实验:一种揭示矿物中Co元素含量和分布的方法
3
作者 秘亚迪 宋明春 +5 位作者 肖庆玲 李杰 石雅楠 杨云 王一存 黄伟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86-2701,共16页
黄铁矿的次氯酸钠(NaClO)染色实验常作为一种黄铁矿岩相学研究的前处理方法,用于揭示黄铁矿颗粒的显微结构特征,然而,染色后所呈现的不同的反射光颜色与微量元素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待查明。本文选取了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东唐杖子金矿... 黄铁矿的次氯酸钠(NaClO)染色实验常作为一种黄铁矿岩相学研究的前处理方法,用于揭示黄铁矿颗粒的显微结构特征,然而,染色后所呈现的不同的反射光颜色与微量元素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待查明。本文选取了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东唐杖子金矿床和冀西北后沟金矿床中的载金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次氯酸钠染色、电子探针(EPMA)面扫描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等研究,以查明黄铁矿染色后颜色与成分的关系。结果显示:唐杖子金矿床与后沟金矿床的黄铁矿经过染色后,在反射光下其表面共识别出4种颜色区域,分别为蓝色、蓝紫色、浅黄色和橙黄色,其中,在单个颗粒中,蓝色和蓝紫色多成对出现,而浅黄色和橙黄色成对出现。对比黄铁矿颜色差异,可以展现出不同类型的显微结构,如震荡环带、穿切关系及交代结构等。2个金矿床中黄铁矿的不同颜色区域微量元素含量不同,浅黄色和蓝紫色区域Co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橙黄色与蓝色,而As、Au、Cu、Pb、Ni、Ti、V、Se等元素含量较低且无规律性变化。电子探针面扫结果显示,黄铁矿的染色结构与Co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完全一致,而与Ni、Au、As、Cu等元素无明显相关关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通过使用次氯酸钠对黄铁矿进行氧化染色后所形成的颜色差异和结构特征,主要与Co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有关。本研究为黄铁矿的岩相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且对矿物破坏较弱的方法,能直观揭示黄铁矿中Co、Ni等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态,对相关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次氯酸钠染色 电子探针面扫 矿物显微结构 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充填体的混入对某金矿石浮选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4
4
作者 韩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75,共4页
河北某地下金矿采出矿石中水泥充填体混入率约为5%,由此造成了自然金及载金矿物黄铁矿等可浮性下降、浮选泡沫变小变黏、磨矿产品细度虚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金的回收和生产过程的稳定。为消除水泥充填体混入带来的诸多问题,在实验室试... 河北某地下金矿采出矿石中水泥充填体混入率约为5%,由此造成了自然金及载金矿物黄铁矿等可浮性下降、浮选泡沫变小变黏、磨矿产品细度虚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金的回收和生产过程的稳定。为消除水泥充填体混入带来的诸多问题,在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基础上,对流程结构及药剂制度等进行了优化与完善,同时对尼尔森选矿机的工况等其他问题进行了完善,改造后的2014年,选矿厂的尼尔森精矿金品位和金回收率达1 656.37 g/t、21.79%,浮选精矿金品位和金回收率达107.61 g/t和70.03%,尼尔森精矿金回收率和流程总金回收率分别提高了4.42和6.47个百分点。因此,对现场暴露出的问题而言,试验确定的措施行之有效,对类似矿山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充填体 消泡剂EDA 硫酸铜 尼尔森选矿机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段群空区下缓倾斜厚大矿体分区高效回采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盛佳 陈蓓 +3 位作者 李向东 周益龙 王爱民 江飞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2,共4页
某大型岩金矿山缓倾斜厚大矿体拟采用两步骤空场回采嗣后崩落采矿法,针对多中段群空区下一步骤采空区未处理环境下的二步骤采场回采,结合矿区改扩建生产能力需求,创新构建了大盘区采场分区高效回采方案。将二步骤采场划分成两个区域回采... 某大型岩金矿山缓倾斜厚大矿体拟采用两步骤空场回采嗣后崩落采矿法,针对多中段群空区下一步骤采空区未处理环境下的二步骤采场回采,结合矿区改扩建生产能力需求,创新构建了大盘区采场分区高效回采方案。将二步骤采场划分成两个区域回采,两区域中间由隔离矿柱分开,下盘矿体采用分段空场侧向崩矿嗣后放顶方案,上盘三角矿体采用分段空场正向崩矿法方案。通过开展大盘区采场分区现场工业试验,实现了多中段群空区下缓倾斜厚大矿体的高效经济安全开采,为类似条件矿山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大矿体 嗣后放顶 大盘区采场 侧向崩矿 三角矿体 正向崩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温度对透辉石结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常卓雅 黄菲 +4 位作者 张志彬 王鑫宇 闻昕宇 宋贵常 李明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7-983,共7页
透辉石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微晶玻璃等领域。系统研究透辉石结晶生长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为透辉石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艺设计和应用提供结晶机制的理论依据。以天然岩石为原料,采用... 透辉石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微晶玻璃等领域。系统研究透辉石结晶生长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为透辉石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艺设计和应用提供结晶机制的理论依据。以天然岩石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透辉石晶体,研究熔融温度对透辉石生长机制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差热分析仪(DSC)等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熔融温度下透辉石的结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熔融温度在1210℃~1250℃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透辉石的微观形貌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晶体形态逐渐由骸晶发育成枝晶,自形程度呈半自形向自形变化。当熔融温度为1230℃时,透辉石的晶体形态呈现不同的演化趋势,这是因为生长过程中溶质在熔体内富集不均匀,柱状透辉石晶面失稳,生成胞状界面并沿失稳界面生长,最终形成树枝状枝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温度 透辉石 结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