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对河湖水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邱海遥 何岩 +5 位作者 范业弘 黄民生 曹承进 何培民 徐兵兵 何文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9,共8页
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可以通过加强不同河湖水系之间的水量交换来提高其水文连通性,还可以改善水体流动性,增强水体复氧能力.针对其净化水质的特点,分别从水质、水动力、植物和动物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工程对不同河湖水系生... 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可以通过加强不同河湖水系之间的水量交换来提高其水文连通性,还可以改善水体流动性,增强水体复氧能力.针对其净化水质的特点,分别从水质、水动力、植物和动物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工程对不同河湖水系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河湖水系连通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恢复生态补水 水质 水动力 水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淹水频率对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土壤种子库动态的影响
2
作者 王莹 李德志 +2 位作者 陈婧 贾静 RASOOL Samreen Ghulam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32,共11页
以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不同群落(生境)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模拟潮汐作用,探究土壤盐度、淹水频率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萌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 以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不同群落(生境)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模拟潮汐作用,探究土壤盐度、淹水频率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萌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 et F.T.Wang)Tatanov)群落、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群落和光滩生境土壤种子库共萌发出13种植物,隶属于7科12属,其中海三棱藨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inn.)Scop.)和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Retz.)Koeler)的总频度较高,分别为0.108、0.064和0.059。禾本科(Po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是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群落的典型科。本地植物(海三棱藨草和芦苇)群落土壤种子库主要萌发海三棱藨草、马唐和升马唐;而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种子库主要萌发马唐、升马唐和碱菀(Tripolium pannonicum(Jacquin)Dobroczajeva),其中碱菀仅在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种子库中萌发。海三棱藨草群落土壤种子库对不同盐度和淹水频率的适应性较强。除光滩生境外,其他3种群落土壤种子库在盐度0.0%、0.5%、1.0%和1.5%以及淹水频率1、3、7、10 d处理条件下均有海三棱藨草萌发。与对照(淡水湿润)处理条件相比较,不同盐度和淹水频率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该区域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群落的植株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综上所述,在恢复崇明东滩盐沼湿地的本地植物群落时,利用土壤种子库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其中特别推荐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土壤种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盐沼湿地 崇明东滩 潮汐作用 盐度 淹水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北侧拦门沙浅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过程及机制分析
3
作者 谭子杰 牛淑杰 +7 位作者 李茂田 李为华 刘晓强 宋艳 姚慧锟 张雯彦 彭旦 陈欣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7,共11页
河口拦门沙冲淤变化是河口地貌和河势演变的基础与关键机制.以往的研究主要借助海图和沉积测年资料,来揭示拦门沙年际或季节性冲淤变化,但对涨落潮及大小潮的冲淤变化研究尚不充分.以长江口崇明东滩北部的潮滩前缘为例,基于对涨落潮、... 河口拦门沙冲淤变化是河口地貌和河势演变的基础与关键机制.以往的研究主要借助海图和沉积测年资料,来揭示拦门沙年际或季节性冲淤变化,但对涨落潮及大小潮的冲淤变化研究尚不充分.以长江口崇明东滩北部的潮滩前缘为例,基于对涨落潮、大小潮水沙动力及地形变化的高精度观测,发现:①潮周期内,流速在涨潮与落潮过程中的增减变化,导致拦门沙浅滩在涨潮期冲刷、落潮期淤积,共形成4个阶段的冲淤变化.②涨潮期间,来自口外浅滩的高悬沙流输入形成涨急悬沙峰,其泥沙在涨憩后快速淤积,导致涨潮过程呈现净淤积;落潮期间,近底层水流因长时间的落急冲刷形成落急悬沙峰,导致落潮过程呈现净冲刷.③大小潮周期内,小潮至大潮潮差增加,涨潮流中来自浅滩的泥沙输入虽增加但总体较小,导致涨潮淤积小于落潮冲刷,拦门沙浅滩呈冲刷趋势;大潮至小潮潮差减小,口外冲淡水滞留效应导致涨潮流中来自浅滩的泥沙输入急剧增加,使得涨潮淤积超过落潮冲刷,拦门沙浅滩呈淤积趋势.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河口冲淤和演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拦门沙 崇明东滩 涨落潮 大小潮 沉积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海三棱藨草种子产量与休眠萌发特性研究
4
作者 田丰 袁琳 +3 位作者 张利权 李阳 班璐 陈平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6,共9页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是长江口盐沼生态系统的先锋种和关键物种,其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是种群实现长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以海三棱藨草种群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种子存储实验和萌发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潮滩不同高程处海三棱藨草...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是长江口盐沼生态系统的先锋种和关键物种,其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是种群实现长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以海三棱藨草种群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种子存储实验和萌发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潮滩不同高程处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种子产量和种子休眠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潮滩高程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植株密度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海三棱藨草种群的植株密度与种子产量:在高程2.8 m以上的潮滩采样区最高,分别为(682±27)株/m^(2)和(1724±101)粒/m^(2);高程2.5~2.8 m潮滩采样区次之,分别为(256±41)株/m^(2)和(613±101)粒/m^(2);高程2.0~2.5 m的潮滩采样区最低,为(138±27)株/m^(2)和无种子.适宜生境中,成熟海三棱藨草群落的种子产量可高达(1724±101)粒/m^(2).种子存储与萌发实验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种子在当年秋季成熟后处于固有休眠状态,进入土壤种子库后经冬季低温春化作用进入强制休眠.当春季温湿条件适宜时可迅速萌发.若种子在春季处于深度淤积或淹水等环境胁迫下不能萌发,经夏季高温抑制后种子重新进入诱导休眠状态.处于诱导休眠状态的种子需要再次春化过程才能解除休眠,可在条件适宜时萌发.海三棱藨草种子进入诱导休眠后可存活多年,属于持久种子库.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海三棱藨草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为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盐沼 海三棱藨草 种子产量 种子休眠与萌发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锌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研究
5
作者 张瑞瑞 顾佳艳 +4 位作者 何国富 陈潇楠 郭林睿 薛文瑾 杨春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2-963,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植物组合对锌(Zn)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以上海某轻度Zn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选取水杉、五节芒、黑麦草和芦苇4种植物,开展为期1 a的Zn污染土壤植物组合修复工程,连续监测土壤的pH值、电导率(EC值)、锌全量、有效态锌、有... 为探究不同植物组合对锌(Zn)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以上海某轻度Zn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选取水杉、五节芒、黑麦草和芦苇4种植物,开展为期1 a的Zn污染土壤植物组合修复工程,连续监测土壤的pH值、电导率(EC值)、锌全量、有效态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草本植物地上及地下部分Zn含量,评估各植物组合的修复效果,筛选出修复效果最佳的植物组合,为同类型土壤Zn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地块全Zn去除率为8.89%~26.24%,表明所选组合植物修复效果良好,适用于长江河口区域的重金属Zn污染修复;水杉+黑麦草组合全Zn去除率最高(26.24%),且前期去除率(16.10%)高于水杉整个修复周期的去除率(14.77%),该组合修复效果最佳;草本植物黑麦草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为2.02,其体内Zn含量显著高于五节芒及芦苇(P<0.05),具备稳定吸收锌Zn的能力,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乔木水杉维持土壤肥力能力较好,在植物组合修复中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对Zn污染植物修复工程的持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锌污染 植物修复 富集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G+E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研究
6
作者 俞辰茜 张翔宇 +2 位作者 韦政 林剑波 何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ESG+E(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Economy)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从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经济效益4个维度出发,建立了7个细化准则及20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 构建了一种基于ESG+E(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Economy)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从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经济效益4个维度出发,建立了7个细化准则及20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选取上海市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WWTP1、WWTP2、WWTP3)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WWTP1和WWTP3的整体绩效均处于优秀水平;WWTP2的整体绩效处于良好水平,今后可采取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率,提供多样化的员工培训机会,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等改进措施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绩效水平.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验证了所构建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戊烷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反应特征研究
7
作者 李芳 张鹏鹤 +2 位作者 王怡然 刘月明 何鸣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3-900,共8页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探究了温度500~700℃区间内正戊烷热裂解与催化裂解之间的竞争关系。结果显示,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引入可显著提升正戊烷裂解反应活性。当反应温度低于600℃时,正戊烷裂解主要遵循碳正离子机理进行催化裂解,反应路径...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探究了温度500~700℃区间内正戊烷热裂解与催化裂解之间的竞争关系。结果显示,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引入可显著提升正戊烷裂解反应活性。当反应温度低于600℃时,正戊烷裂解主要遵循碳正离子机理进行催化裂解,反应路径涵盖单分子质子化裂解、负氢离子转移反应、β裂解,以及环化、脱氢芳构化等副反应。调控该反应路径是提高正戊烷裂解过程乙烯、丙烯收率的关键。基于此,探究了分子筛催化剂拓扑结构及酸量对正戊烷催化裂解反应路径的调控作用。FER分子筛能有效抑制氢转移等副反应,以正戊烷的单分子质子化裂解反应为主。MFI分子筛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温度为550℃、质量空速(MHSV)为3.78 h^(-1)条件下,正戊烷转化率达到90.55%。降低ZSM-5分子筛酸量能够有效抑制产物烯烃的转化反应,提高了产物烯烃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戊烷 热裂解 催化裂解 分子筛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学视角下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展望 被引量:8
8
作者 汪明峰 匡爱平 计怡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0,共10页
中国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推动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议题。在系统梳理有关创业研究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建构地理学视角下的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框架,探究数字化嵌入到创业过程中各行动主体的构成,以及新要素建构创业... 中国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推动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议题。在系统梳理有关创业研究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建构地理学视角下的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框架,探究数字化嵌入到创业过程中各行动主体的构成,以及新要素建构创业生态系统的空间过程和机制,并且分析总结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与地方发展的交互动态。最后基于中国情境,着眼于中国创业发展的地方实践,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为数字化时代创业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指导中国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业生态系统 数字化转型 平台化 创新创业 中国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海上森林花岛”建设的生态学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雪艳 宋坤 达良俊 《园林》 2019年第3期7-11,共5页
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绿林地建设作为维持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服务并有助于提高区域发展形象。本文聚焦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为契机,综合生境条件和功能需求等因素,基于不同... 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绿林地建设作为维持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服务并有助于提高区域发展形象。本文聚焦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为契机,综合生境条件和功能需求等因素,基于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空间单元,从空间布局、植物筛选、群落配置等方面,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探索崇明"海上森林花岛"的建设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城市森林 近自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技术对水源地雨水径流污染阻控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刘婷 朱雯淅 +7 位作者 曹承进 王迪芳 都皓辰 李梦茁 黄民生 何岩 张亚婷 李心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156,共9页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在运行的两个周期(交替运行30 h,落干48 h)内,NH_(4)^(+)-N、NO_(3)^(-)-N、TN、PO_(4)^(3-)、TP和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47.0%、85.4%、56.4%、76.0%和65.5%,平均高出其余工况10.9%~18.8%,效果最优,性价比最高,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雨水径流污染 人工湿地 面源污染 供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施肥对上海崇明岛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基于涡度协方差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梦珊 郭海强 +5 位作者 马俊 李红 戴圣骐 顾凯华 高伟 赵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941,共13页
在基于涡度协方差技术的小麦田N2O通量观测基础上,分析了小麦田N2O的排放动态以及不同时间尺度上降雨和施肥对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同时以增强回归树的方法定量分析了降雨和施肥相关因子对小麦田N2O通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小麦田N2O通... 在基于涡度协方差技术的小麦田N2O通量观测基础上,分析了小麦田N2O的排放动态以及不同时间尺度上降雨和施肥对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同时以增强回归树的方法定量分析了降雨和施肥相关因子对小麦田N2O通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小麦田N2O通量没有明显的昼夜和季节变化模式,研究期内N2O平均日排放量为666.5μg/(m^2·d)±669.4μg/(m^2·d)(以N2O-N量计);N2O主要以脉冲的形式释放,其中降雨和施肥引发的脉冲占小麦田N2O总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29.4%、19.2%;降雨促进小麦田N2O排放,且N2O通量对降雨事件的响应比较迅速(主要集中在雨后的几小时内),同时降雨的影响能持续1~2 d;相比降雨,施肥对小麦田N2O排放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周左右的时滞;综合考虑施肥和降雨的交互影响,在施肥后1~8 d内发生的降水事件对N2O的排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二者的交互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通量 降雨 施肥 涡度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芦苇种群内功能性状及生态对策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计阳晴 李德志 +5 位作者 王虓 李羚菱 王莹 陈婧 Rasool Samreen GHULAM Tehreem RAFIQUE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64,共10页
植物种群功能性状及生态对策变异对其自身环境适应能力及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基于崇明东滩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内3个小种群不同发育时期分株集合的多项性状指标,分析了其性状及生态对策变异,并基于CSR、LHS生态... 植物种群功能性状及生态对策变异对其自身环境适应能力及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基于崇明东滩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内3个小种群不同发育时期分株集合的多项性状指标,分析了其性状及生态对策变异,并基于CSR、LHS生态对策体系,对各小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3个芦苇小种群的21项性状指标及C、R对策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在LHS体系中,以比叶面积(11.5 mm^(2)/mg)、株高(175 cm)和花序干质量(4 g)为分界线,可对3个小种群进行区分。处于生殖生长期的芦苇分株具有更大的植株大小、更高的叶片干物质含量及S对策得分,而处于营养生长期的分株则具有较小的植株大小、较大的比叶面积及R对策得分。总体而言,崇明东滩湿地3个芦苇小种群间及各小种群内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分株集合间,都存在显著的性状差异及生态对策差异,且二者的差异模式基本吻合。芦苇种内性状及生态对策变异特征,可为该区芦苇种群的生态保育和恢复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性状差异 生态对策 CSR体系 LHS体系 芦苇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潮滩梯度下芦苇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虓 李德志 +5 位作者 计阳晴 李羚菱 Rasool Samreen Ghulam Tehreem Rafique 王莹 陈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664,共8页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崇明东滩湿地潮间带的优势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与净化功能。芦苇种群主要在中、高潮滩呈带状分布,但在低潮滩也有小斑块状分布。作为典型根茎型克隆植物的芦苇种群,在盐沼湿地不同潮滩表现出怎样的种群...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崇明东滩湿地潮间带的优势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与净化功能。芦苇种群主要在中、高潮滩呈带状分布,但在低潮滩也有小斑块状分布。作为典型根茎型克隆植物的芦苇种群,在盐沼湿地不同潮滩表现出怎样的种群动态特征,进而反映出怎样的差异化的适应能力,值得深入研究。以分布在崇明东滩湿地低、中、高3个潮滩上的芦苇种群为研究对象,全程定位追踪起始于4、6月的同生群在整个生长季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定量分析它们的动态生命表、生存曲线、生存率和累积死亡率,系统揭示分布于3个潮滩的芦苇种群典型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起始于4月的处于低、中、高3个潮滩上的芦苇同生群,其生存曲线存在差异,它们分别趋近于Deevey-Ⅰ型、Deevey-Ⅱ型和Ⅲ型的过渡型,以及Deevey-Ⅰ型和Ⅱ型的过渡型;(2)起始于6月的处于低、中潮滩上的芦苇同生群,其生存曲线呈现出与4月同生群相似的特征,高潮滩同生群则由Deevey-Ⅰ型和Ⅱ型的过渡型转变成Deevey-Ⅱ型和Ⅲ型的过渡型;(3)经综合分析,高潮滩芦苇同生群稳定性最强,低潮滩同生群相对不稳定,中潮滩同生群在生长初期不稳定而在生长中后期趋于稳定;(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东滩湿地沿潮滩梯度分布的芦苇种群的保育与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湿地 芦苇 动态生命表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巴东县古树资源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沛然 游桂璇 +2 位作者 诸葛名名 达良俊 胡远东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古树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尤其是古树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研究现存古树资源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古树的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地区发展规划提供物... 古树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尤其是古树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研究现存古树资源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古树的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地区发展规划提供物种资源。以中国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地湖北省巴东县的古树资源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查阅,分析了巴东县古树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巴东县古树保护面临的挑战与策略。结果表明,共记录古树2192株,隶属41科85属121种,所含物种数量较多的是壳斗科、松科、蔷薇科、木兰科和樟科,地理分布区系整体呈现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优势物种包括核桃、银杏和油杉;包含国家级保护物种17种;三级古树的个体数和物种数均超过一级和二级古树;古树胸径主要介于40~100cm,冠幅集中于10~17m,树高大多为15~25m;不同乡镇内分布的古树数量和物种数的差异显著,且大多分布在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内。巴东县古树保护总体较好,95%以上的古树长势良好;海拔高度、坡度、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文化习俗是影响巴东县古树资源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分级保护、分类保护、环境保护教育和差异性保护性有利于古树资源的留存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古树资源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留存机制 巴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北潮滩泥沙输运过程的研究
15
作者 闫天阳 葛建忠 +3 位作者 王宪业 周在扬 陆佳玉 丁平兴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12,120,共13页
潮滩泥沙的输运过程是河口近岸泥沙输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诊断潮滩侵蚀-淤积的重要动力指标,特别是在地貌演变过程显著的区域更具指示意义。本研究选择长江口崇明岛东北部潮滩,在2018年3月30日—4月10日进行三脚架多参数观测,获取了... 潮滩泥沙的输运过程是河口近岸泥沙输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诊断潮滩侵蚀-淤积的重要动力指标,特别是在地貌演变过程显著的区域更具指示意义。本研究选择长江口崇明岛东北部潮滩,在2018年3月30日—4月10日进行三脚架多参数观测,获取了高分辨率的流速、含沙量等剖面数据,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了连续21个潮周期的泥沙输运过程。结果表明:崇明东北侧潮滩观测站位的含沙量从观测开始至大潮阶段不断增大,在此期间底部含沙量也出现了最大值(7.82 g·L^(-1))。大潮过后直到小潮期间含沙量逐渐减少;观测站位单宽净输沙量有着明显的潮周期差异,从数量上看,大潮期间的单宽净输沙量为1.61×10^(4) kg·m^(-1),中潮期间为8.28×10^(3) kg·m^(-1),均远远大于小潮期间的单宽净输沙量,从方向上看,则具有大潮和小潮向口内,中潮向口外的泥沙净输运方向差异;大潮和中潮内的单宽输沙率均大于0.17 kg·m^(-1)·s^(-1),远大于小潮时的单宽输沙率。对各项输沙机制的结果分析来看,“潮泵效应”对输沙量的贡献最大,平流输运次之,而由于水深较浅,垂向环流对输运量影响较小。在观测期间出现了显著的从潮滩向主槽的泥沙输运。总体上看,潮滩泥沙输运过程指示了显著的向口内和主槽的泥沙输运,是北支河口区域泥沙淤积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北滩地 机制分解法 泥沙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仕兰 王屿岑 刘文亮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9-709,共11页
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F.T.Wang)Tatanov]的分类学地位至今尚无定论。为明确海三棱藨草的分类学地位并探讨其与近缘种的关系,该研究分别利用1个核基因(ITS)和5个叶绿体基因(mat K、ndh F、rbc L、t... 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F.T.Wang)Tatanov]的分类学地位至今尚无定论。为明确海三棱藨草的分类学地位并探讨其与近缘种的关系,该研究分别利用1个核基因(ITS)和5个叶绿体基因(mat K、ndh F、rbc L、trn L和trn L-trn F)的DNA条形码序列对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4种21批样品进行扩增和测序,通过采用相似性搜索算法对单一序列和序列组合的物种鉴定效率进行评价,并基于贝叶斯推断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ITS+mat K序列组合的物种鉴定效率最高,为71.4%,可实现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种间区分、鉴定。(2)基于ITS+mat K序列组合构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同一物种的样品聚集度较好,海三棱藨草与三棱草属[Bolboschoenus(Asch.)Palla]的物种聚为一支,明显与水葱属[Schoenoplectus(Rchb.)Palla]物种分开,并且海三棱藨草与海滨三棱草[Bolboschoenus maritimus(Linnaeus)Palla]形成单系。综上所述,ITS+mat K序列组合可作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物种鉴定的最佳条形码序列,研究结果不支持海三棱藨草为天然杂交种的观点,而应将其归入三棱草属中,海三棱藨草应为海滨三棱草的异名。该研究结果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三棱藨草 近缘种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潜在价值
17
作者 贾鹏 贾静 李德志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共4页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其群落更新机制的理解,有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土壤种子库是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储藏效应”缓冲外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其群落更新机制的理解,有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土壤种子库是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储藏效应”缓冲外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阐明土壤种子库形成机制和功能特征的基础上,从土壤种子库的分布格局、与地上植被以及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现状,以及土壤种子库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意义;提出将入侵种影响下的野外自然群落研究和土壤种子库结构研究相结合,深入了解群落更新能力、预测群落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开展被入侵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教学及探究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入侵 群落更新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18
作者 李华亮 张熙斌 +6 位作者 李诗川 谭荣 林雪云 冯尔辉 张明军 陈珉 曾治高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5,共10页
为了解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所受环境水盐度的影响,2022年7—11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两栖类开展2轮夜间样线调查研究。在东寨港的北区近岸、北区近海、南区近岸和南区近海4类红树林湿地共布设49条长200 m的固定... 为了解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所受环境水盐度的影响,2022年7—11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两栖类开展2轮夜间样线调查研究。在东寨港的北区近岸、北区近海、南区近岸和南区近海4类红树林湿地共布设49条长200 m的固定调查样线,各样线间距大于500 m。每轮每条样线采取每日19:00—24:00调查1次、重复3天次的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物种多样性低,仅分布有海陆蛙(Fejervarya moodiei)、泽陆蛙(F.multistriata)、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和花狭口蛙(Kaloula pulchra)5种;海陆蛙是该湿地两栖类的优势物种(占95.23%),也是近海红树林湿地中唯一能见到的两栖动物,而在近岸红树林湿地中还能见到其余4种;环境水盐度降低了海岸潮间带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与两栖类多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上,扩散活动促使红树林湿地的近岸生境有比近海生境明显更高的物种丰富度,而水盐度则使两栖类多度在北区近海生境中显著最低。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海南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增补了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生态资料,将有助于未来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海陆蛙 水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足迹核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林睿 顾佳艳 +5 位作者 何国富 陈潇楠 张瑞瑞 杨根森 薛楠 杨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4,共11页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艺选择与运行管理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然而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碳足迹核算鲜有研究。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排放清单,并据其对长三角地区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艺选择与运行管理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然而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碳足迹核算鲜有研究。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排放清单,并据其对长三角地区4种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碳足迹核算。结果表明:在进出水水质类似、处理效果相当情况下,一体化厌氧-好氧(AO)工艺的碳足迹为1.635 kg/m^(3)(以CO_(2)当量计,全文同),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碳足迹为2.140 kg/m^(3),生物滤池(BAF)+人工湿地(CW)工艺的碳足迹为0.814 kg/m^(3),自流增氧(OT)+CW工艺的碳足迹为1.060 kg/m^(3);碳足迹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电力消耗(45.70%~64.61%)、温室气体直接排放(20.02%~29.73%)、药物/物料消耗(6.93%~16.70%)、污泥处理处置(5.53%~9.99%)和尾水排放(2.01%~5.98%);在“双碳”背景下,BAF+CW是相对理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并且比碳排放和敏感性结果显示,减少电能消耗是降低碳足迹的首要途径。本研究可为“双碳”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筛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工艺 碳足迹核算 全生命周期评价(LCA) 比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和现场调查的潮滩地形反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阳 袁琳 +3 位作者 赵志远 张晋磊 王宪业 张利权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88,共9页
潮滩地形与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准确获取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对于分析潮滩的冲淤动态和盐沼植被扩散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自然潮滩观测时间有限、观测条件恶劣及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传统的潮滩地形监测方法往往... 潮滩地形与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准确获取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对于分析潮滩的冲淤动态和盐沼植被扩散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自然潮滩观测时间有限、观测条件恶劣及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传统的潮滩地形监测方法往往存在操作困难、效率较低、成本过高及覆盖范围有限等不足。文章通过无人机低空遥感方法获取航拍影像与其波段信息,基于运动结构技术提取影像三维坐标信息,构建研究区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利用DSM模型直接获得无植被覆盖的光滩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于有盐沼植被覆盖的区域,利用红、绿、蓝3个可见光波段信息计算可见光差异植被指数(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VDVI),同时结合野外现场调查,获取潮滩盐沼植物株高与VDVI指数的定量关系,建立株高反演模型;并利用株高反演模型从DSM中滤除植被,准确反演出潮滩植被区的DEM,从而整体获得潮滩地形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结合无人机低空遥感和现场调查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潮滩地形的精确反演:光滩区地形均方根误差为0.07 m,其精度与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结果接近;经过植被滤除后,潮滩植被区地形均方根误差下降到0.14 m,数据精度可提升60%,优于传统的点云过滤方法。文章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和现场调查的潮滩地形反演方法,实现了潮滩地形高效、大范围的监测,研究方法可应用到其他类似的潮滩或海岸区域,为海岸带滩涂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地形 无人机 滤除植被 可见光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