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后逐层显示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罢生 张雪林 +4 位作者 周锋 昌仁民 林昂如 陈斌 谭欢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三维重建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8例下肢、1例颈部扫描病人进行三维重建,CT机为GE公司LightSpeed16螺旋CT,重建采用GE公司三维重建软件。重建后调整CT值域值逐层显示病人解剖结构。结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三维重建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8例下肢、1例颈部扫描病人进行三维重建,CT机为GE公司LightSpeed16螺旋CT,重建采用GE公司三维重建软件。重建后调整CT值域值逐层显示病人解剖结构。结果:9例病人在去除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均能清晰显示肌肉组织,增强扫描还能清晰显示肌肉与知名大血管的毗邻关系,在去除肌肉后能清晰显示骨骼结构,并能多方位观察,增强扫描能清晰观察血管与骨骼的解剖关系。结论:采用本技术可逐层显示人体各层解剖结构,如增强扫描还能显示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可正确指导手术设计,防止术中大出血,减少对术区健康组织的损伤,还可进行手术模拟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的外科护理技术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四清 陈巍 +5 位作者 李程芝 彭兰地 付石龙 刘梦清 方煜 周晶晶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2期69-71,共3页
目的改革传统的外科护理学学科课程,开发和运用外科护理技术项目课程,为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提供专业教材。方法深入临床进行外科护理岗位调研,同护理行业专家及资深专业教师分析和确定外科护理技术课程的大纲、结构和内容,将课... 目的改革传统的外科护理学学科课程,开发和运用外科护理技术项目课程,为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提供专业教材。方法深入临床进行外科护理岗位调研,同护理行业专家及资深专业教师分析和确定外科护理技术课程的大纲、结构和内容,将课程结构模块化、项目化。并应用于152名三年制护理大专二年级学生,与151名应用传统学科教材教学的学生统一考核比较教学效果。结果本课程共设置外科门诊患者护理(3项)、手术室患者护理(5项)、烧伤外科患者护理(6项)、普外科患者护理(10项)、颅脑胸外科患者护理(6项)、泌尿骨外科患者护理(9项)6大模块39个项目;两班学生实践考核分及实习考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外科护理技术项目课程彻底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使外科护理工作任务更明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护理学 高职高专 项目课程 课程开发 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7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郑煜煌 周华英 +9 位作者 何艳 邓晓军 朱章萍 符政远 申红连 王建国 王为德 文森 黎雪峰 郑力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10-315,共6页
目的前瞻性长期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一线药物抗HIV及免疫重建效果和主要毒副反应,探索我国艾滋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规律... 目的前瞻性长期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一线药物抗HIV及免疫重建效果和主要毒副反应,探索我国艾滋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规律。方法 437例HIV/AIDS患者先后启动HAART,一线方案为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加1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随访监测CD4+T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追踪血常规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观察发生的机会感染和药物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对出现病毒学失败或严重毒副反应者及时调整用药。结果对437例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平均追踪了4.69年(3.15~7.34年),总病死率6.86%,大部分死亡发生在HAART启动的6个月内。启动HAART 12个月时,90.80%的患者HIV载量小于可检测下限;至治疗4、5、6、7年(±1个月)时,仍分别有63.46%、69.41%、70.00%和72.22%的患者病毒载量小于可检测下限。CD4+细胞数量在治疗的O、1、2、3、4、5、6、7年(±1个月)时分别为115、246、301、334、363、356、386和373个/μL。67.73%出现过各种可能与药物毒副作用相关的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肝功能损害、骨髓毒性、皮疹和血脂升高等,多发生于治疗启动12个月内;血脂分布异常和乳酸酸中毒较少见,多发生于启动2年以后;41例患者先后发生过Ⅲ/Ⅳ级毒副反应。因毒副反应而更换为其他一线药物者占19.22%,因病毒耐药或毒副反应而更换为二线药物者占11.67%。结论通过对HIV/AIDS患者HAART3~7年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明确我国2个NRTI加1个NNRTI的HAART一线方案对大多数HIV/AIDS患者长期有效,病毒持续抑制,CD4+细胞增加;主要的毒副反应和死亡多发生在启动治疗12个月内。大多数HIV/AIDS患者可长期坚持一线药物治疗,少数因药物毒副反应或病毒耐药须换为二线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长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瞬时波强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稳刚 朱洪辉 +2 位作者 朱文晖 段星星 赵永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83-1885,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I技术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3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进行检测,获得WI各参数,将两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①高血压组瞬时加速度...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I技术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3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进行检测,获得WI各参数,将两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①高血压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和瞬时减速度波强(W2)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血压组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高血压组NA与颈动脉血流最大速度(Umax)呈正相关(r=0.66,P<0.01),对照组NA与Umax无相关性(r=0.34,P=0.07)。结论 WI技术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强技术 高血压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及mTOR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DU145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蒋鸿涛 吴涛 +6 位作者 章运生 刘罗根 蒋茂林 彭潋 张弘 周明澍 王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092-2096,共5页
目的探讨盐霉素对前列腺癌DU145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盐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以ALDH为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的百分比。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后,用Wes... 目的探讨盐霉素对前列腺癌DU145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盐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以ALDH为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的百分比。盐霉素处理DU145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TOR、p-70s6k、p-p70s6、p-s6等的表达变化。盐霉素结合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DU145细胞,利用流式细仪检测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百分比。结果盐霉素显著性抑制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抑制率为77.78%),是紫杉醇的2倍(抑制率为38.64%)。盐霉素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TOR、p-70s6k、p-p70s6、p-s6等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盐霉素结合雷帕霉素能够抑制ALDH阳性的DU145干细胞比例(抑制率为77.95%)。结论盐霉素可能通过抑制mTOR通路信号来发挥抑制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霉素 肿瘤干细胞 乙醛脱氢酶 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积分扫描缩短冠脉CTA扫描范围及降低辐射量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付维东 龚建平 +3 位作者 宦坚 张伟 张博 乔方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钙化积分扫描缩短增强扫描范围以降低后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辐射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患者行冠脉钙化积分及冠脉CTA检查,其增强扫描的实际扫描范围根据钙化积分扫描图像来决定,即冠状动脉树上缘1cm至心尖部心包影... 目的:探讨使用钙化积分扫描缩短增强扫描范围以降低后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辐射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患者行冠脉钙化积分及冠脉CTA检查,其增强扫描的实际扫描范围根据钙化积分扫描图像来决定,即冠状动脉树上缘1cm至心尖部心包影即将消失的层面。并按常规方法在定位像上测量增强扫描的预计扫描范围,即气管隆突下1cm至心脏下缘2cm。比较两种扫描范围及相应的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实际扫描范围比预计扫描范围平均缩短(2.09±0.76)cm(t=17.31,P<0.01),冠状动脉CTA各序列总剂量较常规方法平均减少(1.51±0.87)mSv,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0.92,P<0.01),相当于各序列平均剂量总和的9.20%。结论:使用钙化积分扫描图像能有效缩短增强扫描的范围,从而明显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钙化积分 扫描范围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回顾性心电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合治甲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方林 刘鹏 +2 位作者 樊孝廉 罗长青 易法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540-2542,共3页
目的:为确立甲亢内外合治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①采用文献报道回顾性调查及临床实践前瞻性调查以确立甲亢的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确立内外合治的方药;②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内外合治组(甲亢方内服+甲亢平膏外敷组,治疗组)和西药... 目的:为确立甲亢内外合治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①采用文献报道回顾性调查及临床实践前瞻性调查以确立甲亢的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确立内外合治的方药;②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内外合治组(甲亢方内服+甲亢平膏外敷组,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丙基硫氧嘧啶组,对照组),每组30例,内外合治组内服甲亢方,同时用甲亢平膏外敷甲状腺,每日1次,每次使用不超过10h;对照组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每日用量300~600mg,分3~4次服用。4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①甲亢以气阴两虚、阴虚阳亢、痰瘀互结型最为多见;②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3.3%,但内外合治组在临床控制率10%(3/30)和显效率73.3%(22/30),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0(0/30)、30%(9/30)。两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合治方法治疗甲亢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内外合治 甲亢平膏 气阴两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下颌骨内固定材料选择与塑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罢生 张雪林 +2 位作者 周锋 昌仁民 谭欢庆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60-156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内固定材料长度选择及塑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下颌骨扫描病人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测量拟行内固定的下颌骨长度,然后在下颌骨曲线上选择一些等距的点,分别测量这些点与曲线两端的距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内固定材料长度选择及塑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下颌骨扫描病人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测量拟行内固定的下颌骨长度,然后在下颌骨曲线上选择一些等距的点,分别测量这些点与曲线两端的距离,利用自制的曲线描绘工具等比例描绘出下颌骨的曲线。结果全部病人三维重建去除软组织及其他骨骼后能多方位观察下颌骨。软件中的曲线测量工具准确量出了下颌骨的长度。测量下颌骨曲线上选定的各点与曲线两端的距离后,利用曲线描绘工具等比例绘出了下颌骨的生理曲线,最后准确选择了下颌骨内固定材料的长度并塑型。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并测量后,骨骼曲线描绘工具完全能精确绘出骨骼的生理曲线,最后可准确地对内固定材料进行长度选择与塑型。本方法可显著提高内固定材料与骨骼表面的贴附率,增加选材准确性,节省材料,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对病人的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内固定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叶曼 谭楚霞 +7 位作者 李栩亭 梅冉冉 陈诗皓 仇铁英 彭立明 程艳华 周建伟 黄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定点医院救治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118例,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及疾病认知调查问卷修订版(IPQ-R)进行调查。结果:与普通内科患者相...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定点医院救治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118例,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及疾病认知调查问卷修订版(IPQ-R)进行调查。结果:与普通内科患者相比,新冠肺炎患者的IPQ-R病程、波动性、后果、情感陈述维度得分较低,而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维度得分较高(均P<0.001)。新冠肺炎患者居住地、就诊前服药、活动耐力、睡眠与病程维度有关联(β=-0.23~-0.35),睡眠、疾病知识与波动性维度有关联(β=-0.19、-0.19),家庭月收入、活动耐力、负面影响与后果维度有关联(β=-0.18、-0.22、0.36),家庭月收入、恐慌程度与个人控制维度有关联(β=0.19、-0.23),性别、居住地、就诊前服药、食欲、负面影响与治疗控制维度有关联(β=-0.19、0.31、0.29、0.19、-0.20),家人感染、就诊前自认为感染、情绪状态与疾病一致性维度有关联(β=-0.18、-0.21、0.29),情绪状态、恐慌程度、负面影响与情感陈述维度有关联(β=-0.18、0.36、0.32)。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疾病认知,性别、家庭月收入、居住地等多个因素与其疾病认知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患者 疾病认知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籍中老年人结直肠癌分子遗传学的致癌途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萌 谢丹 +5 位作者 曾穗德 文剑明 林汉良 陶瑜 林锋 许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广东地区中老年人 (年龄 >5 0岁 )结直肠癌 (CRC)的分子致癌途径。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0例中老年人CRCs的DNA倍性及p5 3、hMSH2 和hMLH1蛋白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国广东地区中老年人 (年龄 >5 0岁 )结直肠癌 (CRC)的分子致癌途径。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0例中老年人CRCs的DNA倍性及p5 3、hMSH2 和hMLH1蛋白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 6 0例广东籍中老年大肠癌患者中 ,有 4 3例 (71 7% )为非整倍体DNA的含量 ,39例 (6 5 0 % )出现 p5 3蛋白过度表达 ,2例 (3 3% )丢失了hMSH2 或hMLH1蛋白。这组CRC的DNA倍性与p5 3蛋白表达有关 (χ2 =5 6 83,P =0 0 17) ,4 3例非整倍体DNA含量的CRC中 ,有 33例 (76 7% )呈 p5 3蛋白过度表达。丢失了hMSH2 或hMLH1蛋白的 2例CRC ,全部为二倍体的DNA含量 ,均呈 p5 3蛋白的正常表达 ,另外有 15例 (2 5 % )肿瘤既未出现非整倍体DNA含量 ,又未丢失hMSH2 或hMLH1蛋白 ,其中多数 (10 / 15 )表达正常的p5 3蛋白。结论 在中国广东地区中老年人CRC中 ,hMSH2 或hMLH1蛋白的丢失率低 ,多数 (71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中老年人 结直肠癌 分子遗传学 致癌途径 CRC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心动脉脉压水平与慢性腹膜透析病人的心血管疾病相关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小兵 郭东风 蒋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6-719,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腹膜透析病人的中心动脉脉压水平,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3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均接受腹膜透析3月以上)。采用Sphygmo Cor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检测病人的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目的了解慢性腹膜透析病人的中心动脉脉压水平,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3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均接受腹膜透析3月以上)。采用Sphygmo Cor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检测病人的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舒张压。CVD定义为临床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外周血管性疾病。结果有CVD的腹膜透析病人中心动脉脉压水平显著高于无CVD者(51.7±22.5 mm Hg vs 43.7±17.8 mm Hg,P=0.004),而肱动脉脉压在两组病人间无显著差异(66.7±25.3 mm Hg vs 61.9±19.7 mm Hg,P=0.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中心动脉脉压仍独立与CVD相关(校正后OR 1.33,95%置信区间1.01-1.73,P=0.04)。结论高中心动脉脉压水平与慢性腹膜透析病人CV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脉压 心血管疾病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HIV感染者合并HCV或TB感染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伟 郑煜煌 +7 位作者 何艳 王敏 朱章萍 符政远 申红连 刘凤秀 王为德 郑力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84-388,共5页
目的对湖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核(TB)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该省各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 目的对湖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核(TB)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该省各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对各地区的现患HIV感染病例进行HCV抗体和TB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下HIV合并HCV或TB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978例病例,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5%(332例)。其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患者合并HCV感染率为81.06%(321/396);30~44岁年龄组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42.60%(262/615);无业人员HIV合并HCV感染率为61.89%(302/488),上述3组HIV合并HC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相关的其他各组(分别P<0.0125,P<0.0125,P<0.0045)。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6.99%(264/978),其中静脉吸毒感染HIV者并发TB率35.86%明显高于性传播感染者的19.65%(P<0.007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HIV患者合并TB率为41.59%,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25)。结论首次报告湖南省HIV合并HCV、TB的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30~44岁年龄组和无业人群合并感染率较高。HIV合并TB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者中患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结核 合并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髓质癌中SMARCB1蛋白表达缺失的独特机制:20例形态学和分子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建国(摘译) 袁晓露(审校) +2 位作者 Jia L Carlo M I Khan H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6-956,共1页
肾髓质癌是一种罕见但极具侵袭性的肾癌,其发生在具有镰状红细胞病或罕见具有其他血红蛋白病的患者。SMARCB1是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核心亚基,该蛋白表达缺失是肾髓质癌的主要诊断特征。然而,SMARCB1蛋白表达缺失的分子机制尚不清... 肾髓质癌是一种罕见但极具侵袭性的肾癌,其发生在具有镰状红细胞病或罕见具有其他血红蛋白病的患者。SMARCB1是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核心亚基,该蛋白表达缺失是肾髓质癌的主要诊断特征。然而,SMARCB1蛋白表达缺失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两家机构于1996~2017年期间诊断的20例肾髓质癌。所有患者均有镰状红细胞病,所有肿瘤免疫组化显示有SMARCB1蛋白表达缺失。用3色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SMARCB1位点状态,并用靶向二代测序平台检测SMARCB1在体细胞内结构的变化情况。20例患者的FISH分析显示,11例(55%)同时存在半合子缺失和SMARCB1易位,6例(30%)SMARCB1纯合子缺失,3例(15%)虽然有SMARCB1蛋白缺失却无结构或拷贝数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病 肾髓质癌 半合子 诊断特征 免疫组化 平台检测 形态学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小兵 郭东风 +1 位作者 倪娓娓 蒋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了解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在不同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下的水平,探明血AOPP水平是否与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相关。方法:对192例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将患者... 目的:了解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在不同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下的水平,探明血AOPP水平是否与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相关。方法:对192例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将患者分为高糖暴露组和低糖暴露组。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AOPP和C反应蛋白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结果:高糖暴露组的血清AOPP水平显著高于低糖暴露组[(78.7±15.6)mmol/L vs(71.7±14.8)mmol/L,P=0.003]。高糖暴露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4.6(3.0~11.4)mg/L vs 3.0(2.2~5.3)mg/L,P〈0.001]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53.6%vs 35.8%,P=0.014)均显著高于低糖暴露组。经多因素校正后,血清AOPP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β=0.157,P=0.031)和透析时长(β=0.164,P=0.043)独立相关。结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AOPP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相关,减少葡萄糖暴露度可能降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维持性腹膜透析 葡萄糖暴露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腺病毒40型探针的克隆及鉴定
15
作者 张卫东 陈秀珠 李福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66-369,共4页
为寻求肠道腺病毒的有效检测手段,对肠道腺病毒40型DNA酶切片段进行克隆、回收、标记,并对其他各组腺病毒代表株进行杂交特异性分析。结果发现,回收插入片段除与腺病毒Ⅰ型有轻微杂交信号外,与其它病毒株均无同源性。提示该克... 为寻求肠道腺病毒的有效检测手段,对肠道腺病毒40型DNA酶切片段进行克隆、回收、标记,并对其他各组腺病毒代表株进行杂交特异性分析。结果发现,回收插入片段除与腺病毒Ⅰ型有轻微杂交信号外,与其它病毒株均无同源性。提示该克隆片段可作为诊断探针用于检测肠道腺病毒,同时对重组子筛选提出了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DNA探针 克隆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结核杆菌复合群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16
作者 张卫东 李福平 +1 位作者 张坚 陈秀珠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78-380,共3页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 对结核杆菌复合群基因组进行扩增, 得到一285 bp DNA条带。经Southern 印迹证实为特异性扩增。用PCR方法对临床40 份待测标本进行检测,并与结核杆菌常规培养以及高渗培养等方法进...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 对结核杆菌复合群基因组进行扩增, 得到一285 bp DNA条带。经Southern 印迹证实为特异性扩增。用PCR方法对临床40 份待测标本进行检测,并与结核杆菌常规培养以及高渗培养等方法进行比较, 其阳性率分别为60.0% 、7.5% 和0% ,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均为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多聚酶链反应 复合群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WHAE-NUTM2A/B易位的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通常表达CD56和CD99
17
作者 魏建国(摘译) 郑珍(摘译) 袁晓露(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0-410,共1页
YWHAE-NUTM2A/B易位的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上具有侵袭性的子宫间质肿瘤,有时伴有低级别纤维黏液样成分。虽然诊断需要借助分子检测技术进行确诊,但可根据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作出诊断;典型的免疫表型包括高级别成分... YWHAE-NUTM2A/B易位的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上具有侵袭性的子宫间质肿瘤,有时伴有低级别纤维黏液样成分。虽然诊断需要借助分子检测技术进行确诊,但可根据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作出诊断;典型的免疫表型包括高级别成分区域肿瘤细胞Cyclin D1和CD117染色呈弥漫阳性,CD10和激素受体染色呈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诊断需要 免疫表型 CD117 CD56 间质肿瘤 CD99 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圭 杨作成 +6 位作者 刘琳 詹霞 曾萍 何艳娟 成亮 黄利华 陈淳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2-1376,共5页
目的:探讨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4年间83例KD患儿及8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提取DNA,应用基因扩增-聚合酶链限制性长片段法(PCR-RFLP)检测IL-12B基因rs321... 目的:探讨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4年间83例KD患儿及8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提取DNA,应用基因扩增-聚合酶链限制性长片段法(PCR-RFLP)检测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并用直接测序法进行验证;χ~2检验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KD及其并发CAL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P<0. 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D组AA、AC、CC基因型分布和A、C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 095、3. 31,P> 0. 05)。KD组中合并CAL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 586、1. 254,P>0. 05)。结论: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基因多态性 IL-1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预防和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明娟 谭德明 +3 位作者 侯周华 谢玉桃 刘国珍 周巧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其他疾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病情活动和应用拉米夫定防治此病情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根据拉米夫定治疗基线时的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清丙氨酸转...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其他疾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病情活动和应用拉米夫定防治此病情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根据拉米夫定治疗基线时的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血清ALT正常,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39例(A组);血清ALT正常,HBV DNA≥10^3拷贝/mL,60例(B组);血清ALT≥2倍正常值上限,HBV DNA≥10^4拷贝/mL,27例(C组)。每3~6个月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一次,观察12~18个月。结果A组和B组中有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用拉米夫定治疗,在随访过程中发生HBV DNA明显升高者29例(61.70%),31例(65.96%)ALT升高,10例(21.28%)发生肝功能失代偿;而接受了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随访中仅4例(7.69%)发生病情再活动。C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有效率为37.04%(10/27),显著低于在没有肝脏炎症活动时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的有效率(92.31%)(χ^2=27.82,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诱导HBV感染的再激活和加重肝损害。拉米夫定能有效防治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且预防应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延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糖皮质激素 拉米夫定 感染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樊子健 张永波 +3 位作者 鞠文萍 梁洁 李达 王现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探讨MRS技术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诊治为非海马硬化的单侧颞叶癫痫患者23例(病例组),选取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平扫及MRS检查,分析颞叶癫痫患者患侧海马、健... 目的探讨MRS技术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诊治为非海马硬化的单侧颞叶癫痫患者23例(病例组),选取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平扫及MRS检查,分析颞叶癫痫患者患侧海马、健侧海马及对照组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的差异;同时评价病例组中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病理及手术结果。结果病例组患侧海马NAA/Cr值较健侧海马(t=-7.97,P<0.001)及对照组海马降低(t=-9.96,P<0.001),病例组健侧海马NAA/C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12)。病例组患侧海马Cho/Cr与健侧(t=0.50,P=0.31)及对照组海马(t=-0.59,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行致痫侧颞叶切除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小范围少量的神经元损伤,神经胶质增生不明显。结论MRS有助于临床对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的致痫灶进行定侧及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 癫痫 海马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