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动力学模拟脉冲电场对高盐腌制牛肉细胞膜结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甜 韩敏义 +4 位作者 郭雨晨 贾婧文 白云 冯宪超 徐幸莲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8-298,共11页
从分子层面上探索细胞膜的分子动力学行为和纳米通道的形成过程,可避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该研究对不同电场强度(2、3、4kV/cm)处理下的牛肉腌制前后进行电阻抗参数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方案,评估脂双层在模拟过... 从分子层面上探索细胞膜的分子动力学行为和纳米通道的形成过程,可避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该研究对不同电场强度(2、3、4kV/cm)处理下的牛肉腌制前后进行电阻抗参数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方案,评估脂双层在模拟过程中的密度分布、均方位移、径向分布函数及回转半径等。结果显示,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样品的阻抗幅值减少,相位角增大,经NaCl腌制后,不同场强处理的样品之间的幅值和相位角的差异均缩小,添加4 kV/cm的电场,可以加速膜中脂双层分子的迁移,形成纳米通道,而8%NaCl不会破坏生理水平下细胞膜的结构,高盐体系中NaCl更倾向于通过纳米通道。结果表明,脉冲电场处理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且其遭到破坏的程度与电场强度有关,高盐体系下NaCl对稳定穿孔的结构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优化肉品腌制工艺、设计细胞膜结构在电场作用下的纳米通道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牛肉腌制 分子动力学模拟 电阻抗 纳米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气体稳定化协同气调包装对冰鲜鸡块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靳爽爽 李晶 +4 位作者 王晓明 孔晓慧 王孝治 陈丽 韩敏义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7-63,共7页
为探究可溶性气体稳定化(soluble gas stabilization,SGS)结合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AP)技术对冰鲜鸡块的抑菌保鲜作用,选择SGS处理时间(1、3、5、7 h)作为研究变量,将冰鲜鸡块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对照组仅进... 为探究可溶性气体稳定化(soluble gas stabilization,SGS)结合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AP)技术对冰鲜鸡块的抑菌保鲜作用,选择SGS处理时间(1、3、5、7 h)作为研究变量,将冰鲜鸡块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对照组仅进行MAP(70%CO_(2)+30%N_(2))处理,随后置于4℃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测定样品包装塌陷程度、包装内CO_(2)含量、样品微生物数量、pH值、色差及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仅进行MAP处理的对照组相比,3~7 h的SGS处理可使冰鲜鸡块的货架期延长1 d。1~7 h的SGS处理能显著提高冰鲜鸡块贮藏期间气调包装内的CO_(2)含量及样品亮度值(P<0.05),但对样品的pH值、红度值、黄度值均无显著影响。包装塌陷程度随SGS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且将SGS处理时间控制在5 h以内对样品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整体来看,在MAP前进行SGS处理可以将冰鲜鸡块的货架期有效延长1 d,且对其理化特性及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保鲜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鲜鸡 可溶性气体稳定化 气调包装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重组PRRSV载体疫苗的构建
3
作者 林丽苗 吴雨 +4 位作者 代锐 赵海参 麦凯杰 范泽昌 李群辉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自2017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市及地区检出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阳性样品,提示PCV3已对我国养猪业构成潜在威胁。为构建PCV3 Cap蛋白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自2017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市及地区检出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阳性样品,提示PCV3已对我国养猪业构成潜在威胁。为构建PCV3 Cap蛋白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载体疫苗,将PCV3的Cap基因嵌到PRRSV JXA1毒株基因组的ORF1b与ORF2a之间,经PCR扩增、双酶切、连接、转化、提取等处理,获得嵌合重组质粒JXA1-Cap;利用经JXA1-Cap转染的MARC-145细胞拯救重组病毒质粒;分析JXA1-Cap在MARC-145细胞中的生长特性;开展动物免疫实验。结果显示,PCV3重组PRRSV嵌合质粒(JXA1-Cap)构建成功,JXA1-Cap在MARC-145细胞中表现出良好的复制特性和感染性,JXA1-Cap能够诱导仔猪产生针对PCV3 Cap和PRRSV N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 CAP蛋白 PRRSV 载体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传播性研究
4
作者 王萱 吴雨 +4 位作者 刘星 林丽苗 赵海参 麦凯杰 李群辉 《家禽科学》 2025年第5期42-47,I0014,I0015,共8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继发感染并降低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该毒株流行情况以及临床传播能力进行详细研究。本试验在前期分离的一株新型变异株GD2021-08的基础上,对其水平传播能力进行研究,为临床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新型变异株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和囊膜蛋白(gp85)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钊灿 游广炬 +4 位作者 杨金易 苏晓娜 高丽 王永强 郑世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流行特征和演化趋势,本试验于2021—2022年从国内某鸡场采集蛋清ALV衣壳蛋白(p27)抗原阳性的鸡血浆,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DF-1)分离病毒并进行亚群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囊...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流行特征和演化趋势,本试验于2021—2022年从国内某鸡场采集蛋清ALV衣壳蛋白(p27)抗原阳性的鸡血浆,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DF-1)分离病毒并进行亚群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囊膜蛋白(gp85)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测序,将基因序列与ALV不同亚群毒株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选取氨基酸变化差异较大的分离毒株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7株ALV毒株(3株J亚群,4株K亚群),ALV-J分离毒株CAU4932、CAU4860和CAU2259的gp 85基因片段长度为918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分离毒株之间gp 8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5%~95.2%,gp85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95.1%~99.3%;ALV-K分离毒株CAU7049、CAU5006、CAU7176和CAU7168的gp 85基因片段长度为1008 bp,编码336个氨基酸,分离毒株之间gp 8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9.4%~92.3%,gp85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94.0%~99.7%。gp85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分离株gp85蛋白氨基酸序列均会发生突变,但高变区hr1和hr2所占比例较多,证实了gp85的高变性。在gp85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中存在部分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gp85蛋白抗原性发生变化。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5株分离毒株均可在DF-1细胞内复制并存在可被抗体识别的p27抗原表位。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的7株ALV毒株是国内ALV-J和ALV-K流行毒株的突变株,不仅丰富了ALV基因组库资源,且为后续研究ALV的遗传变异特征和流行趋势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K亚群 gp 85基因 序列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群辉 吴雨 +4 位作者 刘星 林丽苗 尹丽娟 严专强 王连想 《家禽科学》 2024年第11期21-27,I0008,I0009,共9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播性和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鸡感染该病毒后会引起法氏囊器官严重萎缩,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近年来IBDV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开始流行,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预防该病,未来可能成...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播性和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鸡感染该病毒后会引起法氏囊器官严重萎缩,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近年来IBDV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开始流行,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预防该病,未来可能成为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新威胁。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流行病学情况和在临床疾病可能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新型变异株GD2021-08进行致病模型建立,为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株 致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原核表达及ELISA方法建立
7
作者 李群辉 吴雨 +4 位作者 代锐 林丽苗 赵海参 洪家兵 王连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6期12-19,共8页
本研究通过设计同源重组引物扩增cap基因,并重组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阳性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纯化后,获得截短的带有His标签的PCV3 Cap蛋白;以Ca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PCV3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ELISA检测方法的抗... 本研究通过设计同源重组引物扩增cap基因,并重组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阳性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纯化后,获得截短的带有His标签的PCV3 Cap蛋白;以Ca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PCV3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ELISA检测方法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二抗稀释度、二抗稀释度、包被条件、封闭条件、血清反应时间、二抗反应时间、显色时间等进行优化,确定临界值(血清D_(450)≥0.239时,PCV3阳性;血清D_(450)≤0.213时,PCV3阴性;0.213<血清D_(450)<0.239时,可疑),优化的ELISA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重复性。这为PCV3抗体的临床检测以及后续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CAP蛋白 原核表达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63基因敲除大白猪的抗蓝耳病性能和主要生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健 吴珍芳 杨化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339,共7页
[目的]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CD163基因全敲除(CD163 gene knockout,CD163-KO)的克隆猪,验证该基因敲除大白猪的抗蓝耳病特性,并研究其与野生型大白猪在生理、生产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差别,评估CD163-KO大... [目的]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CD163基因全敲除(CD163 gene knockout,CD163-KO)的克隆猪,验证该基因敲除大白猪的抗蓝耳病特性,并研究其与野生型大白猪在生理、生产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差别,评估CD163-KO大白猪的主要生产性能。[方法]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毒株NADC30-like对本研究所获得的11头CD163-KO大白猪和5头年龄、体质量相当的野生型大白猪进行攻毒试验。连续14 d观察猪的临床症状,记录直肠温度变化,检测血清中PRRSV病毒含量和抗体水平。14 d后取肺部组织进行切片,通过PRRSV免疫荧光试验观察肺脏感染情况。采集CD163-KO和野生型大白猪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免疫染色,观察肺泡巨噬细胞表面CD16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集猪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观察CD163-KO与野生型大白猪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复合物的摄取情况。最后,统计分析CD163-KO与野生型大白猪的生产性能及公猪的繁殖性能。[结果]本研究获得的CD163-KO大白猪对蓝耳病NADC30-like毒株具有完全抗性,敲除CD163基因不影响巨噬细胞的生理功能,CD163-KO与野生型大白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是对CD163-KO猪抵抗蓝耳病的又一佐证和补充,证明CD163基因敲除操作对生产性能没有潜在的负面影响,为抗蓝耳病猪的生物安全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63 基因敲除 大白猪 PRRSV 类NADC30毒株 抗病育种 生物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7/8在公猪生殖系统中的表达及其配体对猪X/Y精子分选效果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昌华 陈伟东 +4 位作者 杨文政 莫健新 洪林君 张献伟 黄思秀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0-1499,共10页
旨在分析Toll样受体7/8(TLR7/8)在公猪精子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是否能通过其配体处理的方式分离猪X精子和Y精子。本研究采用qRT-PCR分析3头健康成年公猪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以及精子中TLR 7和TLR 8基因的mRNA表达水... 旨在分析Toll样受体7/8(TLR7/8)在公猪精子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是否能通过其配体处理的方式分离猪X精子和Y精子。本研究采用qRT-PCR分析3头健康成年公猪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以及精子中TLR 7和TLR 8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公猪睾丸和附睾中TLR7和TLR8蛋白的表达,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其在不同物种(健康成年小鼠、公牛和公猪)精子中的表达情况,将其配体R848与猪精子共孵育,研究其对精子活力以及X/Y精子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TLR 7和TLR 8 mRNA在公猪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组织以及精子中均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7/8蛋白在睾丸中主要表达于生殖细胞,在附睾中主要表达于柱状细胞微绒毛中;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TLR7和TLR8蛋白只表达于小鼠和牛X精子尾部,Y精子中不表达,但TLR7和TLR8蛋白在公猪X和Y精子中都表达且表达模式无显著差异,TLR7蛋白主要表达于猪精子头部顶体区域,TLR8蛋白主要表达于猪精子尾部;与对照组相比,用TLR7和TLR8配体R848孵育猪精子后,精子活力降低,但上层精子的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TLR7和TLR8在猪X精子和Y精子间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其表达模式与小鼠和牛存在差异,因此TLR7/8可能不适用于猪X精子和Y精子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7/8 R848 公猪 性别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ETYF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栩慧 魏光伟 +11 位作者 黄光宇 黄耿雄 戚南山 李娟 严专强 尹丽娟 余水兰 吕敏娜 胡俊菁 蔡海明 廖申权 孙铭飞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6期15-20,39,共7页
利用单卵囊分离技术、动物传代、显微镜镜检、PCR扩增等方法,对分离自广东云浮鸡场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 YuFu,ETYF株)进行研究,明确其卵囊指数、潜隐期、致病力、排卵囊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该虫株卵囊平均大小为22... 利用单卵囊分离技术、动物传代、显微镜镜检、PCR扩增等方法,对分离自广东云浮鸡场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 YuFu,ETYF株)进行研究,明确其卵囊指数、潜隐期、致病力、排卵囊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该虫株卵囊平均大小为22.34μm×19.21μm,卵囊指数为1.16±0.17,最早潜隐期为144 h;不同感染剂量组排卵囊高峰期不一致,主要集中在162-180 h,感染3万个/只剂量组排卵囊总量最高,达1447万个/只;明确其最适卵囊接种剂量为1~3万个/只;感染5万个/只ETYF孢子化卵囊后出现死鸡,明确其最低致死剂量为5万个孢子化卵囊,且感染剂量越大,鸡肠道的病变越严重。本研究为后续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对防治鸡球虫病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潜隐期 生物学特性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栩慧 朱易斌 +10 位作者 郭素茵 戚南山 郭钊文 李娟 严专强 尹丽娟 李汝洪 刘佐正 吕敏娜 廖申权 孙铭飞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4期13-19,共7页
环境温度是影响鸡球虫卵囊孢子化和活力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通过监测鸡球虫卵囊孢子化率、鸡感染球虫后的肠道病变以及卵囊排出情况,探讨不同温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的孢子化作用以及对孢子化卵囊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未孢子... 环境温度是影响鸡球虫卵囊孢子化和活力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通过监测鸡球虫卵囊孢子化率、鸡感染球虫后的肠道病变以及卵囊排出情况,探讨不同温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的孢子化作用以及对孢子化卵囊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未孢子化卵囊分别经过-80℃处理30 min,-40℃、-20℃、0℃、4℃、10℃、28℃、40℃、50℃处理30 min或1 h后,孢子化活性均无显著变化;未孢子化卵囊分别经过-80℃处理1 h以上、-40℃或-20℃处理48 h以上、60℃处理30 min以上后孢子化活性被抑制;孢子化卵囊经液氮处理2 min、-80℃或高于50℃条件处理超过1 h,卵囊活力基本为0,在-20℃处理1—12 h或50℃处理30 min卵囊仍表现有一定活力。该研究为鸡球虫卵囊保存条件提供数据支持,对防治鸡球虫病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不同温度 卵囊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菜籽粕对鸡蛋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12
作者 杨露 谭会泽 +4 位作者 张祥斌 陈丹 彭运智 刘松柏 邹轶 《中国饲料》 2024年第19期154-159,共6页
本文研究了在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菜籽粕(0%、5%、10%、15%)对高峰期蛋鸡所产鸡蛋风味、滋味和物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菜籽粕组蛋鸡所产鸡蛋中含有特异性的反-2-戊烯醛、顺-4-庚烯醛、1-辛烯-3-酮、环己酮、正戊醇、2,3... 本文研究了在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菜籽粕(0%、5%、10%、15%)对高峰期蛋鸡所产鸡蛋风味、滋味和物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菜籽粕组蛋鸡所产鸡蛋中含有特异性的反-2-戊烯醛、顺-4-庚烯醛、1-辛烯-3-酮、环己酮、正戊醇、2,3-丁二醇、3-甲基-丁酸甲酯等几种物质,且其含量随着饲粮中菜籽粕比例的提高而逐渐增加,添加5%、10%、15%菜籽粕组较对照组比,鸡蛋中总的特殊挥发性香味物质总含量分别增加0.52%、35.03%和81.19%。其次,饲喂菜籽粕组蛋鸡所产鸡蛋的涩味随着菜籽粕添加比例的升高也逐渐增加,这可能是受菜籽粕中单宁等抗营养因子的影响。此外,蛋鸡饲粮中添加5%菜籽粕组与对照组相比,鸡蛋壳的硬度提高8.5%、蛋白高度增加23.78%,并且可提升鸡蛋的新鲜度,但随着日粮中菜籽粕比例的增加,鸡蛋重量下降,蛋壳硬度也呈下降的趋势,与5%菜籽粕组相比,10%、15%菜籽粕组的鸡蛋重量分别下降1.39%、4.85%,蛋壳硬度分别下降0.36%、4.63%。饲喂菜籽粕组蛋鸡所产鸡蛋中肉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C16:0)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不饱和脂肪酸C18:2的含量则相反,结果显示蛋鸡饲粮中添加菜籽粕降低了鸡蛋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通过研究证明菜籽粕中存在特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物质影响了鸡蛋的品质,为调控鸡蛋风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粕 鸡蛋 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