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
5
1
作者
唐道斌
罗松英
+2 位作者
李雅婷
蔡妙莹
欧阳婉盈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39-1642,1651,共5页
测定了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4个季节的8种重金属含量,并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Hg、Cu、Zn、Cd、Cr、Pb、Ni和As的平均值分别为0.19、17.4、70.47、0.27、23.37、13.9、...
测定了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4个季节的8种重金属含量,并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Hg、Cu、Zn、Cd、Cr、Pb、Ni和As的平均值分别为0.19、17.4、70.47、0.27、23.37、13.9、8.7、19.7 mg/kg,均没有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第一类标准。但除了Pb和Ni,其余6种重金属都超过了广东省雷州半岛砖红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2)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的规律性。从时间变化看,8种重金属在夏季和冬季污染较为突出;从空间分布看,位于菉塘河河口排污南侧且距离较近的采样站点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3)Cd和Hg的变异系数大,且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发现多为重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重金属
沉积物
内梅罗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三岛土壤-红树植物系统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罗松英
李秋霞
+3 位作者
邱锦坤
邓素炎
李一锋
陈碧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09-1416,共8页
位于海陆缓冲带的红树林湿地是重金属污染物重要的源与汇。为探究红树林土壤-红树植物系统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累积及迁移规律,揭示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的关系,以湛江南三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和红...
位于海陆缓冲带的红树林湿地是重金属污染物重要的源与汇。为探究红树林土壤-红树植物系统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累积及迁移规律,揭示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的关系,以湛江南三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和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8种重金属质量分数与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生物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析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与转移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南三岛红树林土壤中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表现为锌(Zn)>铜(Cu)>铬(Cr)>铅(Pb)>镍(Ni)>砷(As)>汞(Hg)>镉(Cd),8种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从形态特征看,除砷(As)和汞(Hg)外,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比例均大于70%,具有较高的二次释放潜力。(2)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红树各部位的累积存在差异,总体上根部的质量分数最高;且红树的富集能力与转移能力并非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区土壤中铬(Cr)和镍(Ni)有效态含量较高,但在白骨壤体内累积不明显,主要与土壤中该元素以相对较为稳定的可氧化态为主有关;而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含量较高则可以促进红树林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3)白骨壤对镉(Cd)和汞(Hg)这两种元素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且白骨壤在研究区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可作为红树林湿地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4)南三岛红树林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植物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表明,红树根部铬(Cr)、镍(Ni)和铅(Pb)与土壤中该元素的有效态呈正相关,其余元素为负相关;茎部砷(As)和铅(Pb)与土壤中该元素的有效态呈正相关,其余元素为负相关;而叶片中铬(Cr)和锌(Zn)与土壤中该元素的有效态呈负相关,其余元素为正相关,且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
重金属
形态特征
转移系数
生物富集系数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树植物拟海桑及其亲本的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叶锦成
陈毅青
+4 位作者
高琳
周鲜娇
钟才荣
张颖
王芸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9,共15页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能够从亲本传递给子代,从而影响植物的表型。野外调查发现,海桑属(Sonneratia)红树植物自然杂交杂种拟海桑在野外通常比亲本生长更为强壮,表现出极强的生存优势。为探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本研究从根际微生物角度出发,...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能够从亲本传递给子代,从而影响植物的表型。野外调查发现,海桑属(Sonneratia)红树植物自然杂交杂种拟海桑在野外通常比亲本生长更为强壮,表现出极强的生存优势。为探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本研究从根际微生物角度出发,利用细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海南省东寨港的三种红树植物拟海桑(S.×gulngai)及其亲本海桑(S. caseolaris)和杯萼海桑(S. alba)的根际土壤进行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红树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高,种类丰富,分属于30门242科351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最优势门,在各个样本中丰度超过40%,子代拟海桑继承亲本的根际微生物多数都属于这一类群。研究发现,子代拟海桑与两亲本的根际细菌类群组成在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子代拟海桑中丰度分别为4.3%和6.5%,显著高于亲本1%~2%的含量;在亲本杯萼海桑中,丰度高达19.8%的栖热菌门(Thermi)在子代中丰度仅有1%,而热袍菌门(Thermotogae)(5%)甚至消失。总之,子代拟海桑与亲本杯萼海桑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相对于亲本海桑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发现,子代拟海桑的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 TN)含量显著低于亲本,含量相差3倍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TN浓度与菌群中的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显著负相关。通过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子代拟海桑微生物群落中与基础代谢相关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能量以及脂质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显著都高于亲本,表现出代谢能力的增强。本研究认为,子代拟海桑对亲本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了选择性继承,菌群组成更为合理,在保持菌群高度多样性的同时,一些根际促生菌的含量增加,使菌群基础代谢能力增加,更有利于子代拟海桑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海桑
根际微生物
细菌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海真菌101#的分子鉴定、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4
作者
曾步燕
梁志凤
+4 位作者
罗琴琴
曾玲
杨长庚
王锂韫
孙玉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文章对分离自南海深海沉积物的1株真菌101#进行分子鉴定、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基于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法对菌株进行鉴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跟踪其发酵产物含量的变化,采用硅...
文章对分离自南海深海沉积物的1株真菌101#进行分子鉴定、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基于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法对菌株进行鉴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跟踪其发酵产物含量的变化,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HPLC等多种方法进行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参考文献报道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卤虫致死法分别测定抗菌和卤虫致死性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第28天的发酵产物含量最丰富。此外,该粗提物对15种指示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10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范围为0.781~6.25μg·mL^(-1),对3种植物病原菌MIC范围为50~200μg·mL^(-1),对海洋生物污损菌(麦氏交替单胞菌)和致病真菌(多耐白色念珠菌)MIC值分别为3.125μg·mL^(-1)和1.563μg·mL^(-1),对卤虫1、12、24和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Dose 50,LD50)分别为74.597、24.322、13.797和8.559mg·mL^(-1)。最后,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chloro-2-hydroxyphenylacetic acid(1)、aspergamide A(2)、WF-3681 methyl Ester(3)和(E)-But-2-enedioic acid monomethyl Ester(4),这4个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多耐白色念珠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希瓦氏菌和藤黄微球菌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MIC值范围为6.25~200μg·mL^(-1),此外,化合物1~4均显示出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其LD50值分别为7.40、11.95、17.69和23.35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真菌
分子鉴定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
5
1
作者
唐道斌
罗松英
李雅婷
蔡妙莹
欧阳婉盈
机构
岭南
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
学院
西北
师范
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
学院
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
云南
师范
大学地理学部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39-1642,165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606053)
广东省湛江市海洋青年人才创新项目(No.2021E05018)
+1 种基金
岭南师范学院燕岭优青教师培训计划项目(No.YL20200209)
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开放课题(No.YBXM03)。
文摘
测定了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4个季节的8种重金属含量,并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Hg、Cu、Zn、Cd、Cr、Pb、Ni和As的平均值分别为0.19、17.4、70.47、0.27、23.37、13.9、8.7、19.7 mg/kg,均没有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第一类标准。但除了Pb和Ni,其余6种重金属都超过了广东省雷州半岛砖红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2)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的规律性。从时间变化看,8种重金属在夏季和冬季污染较为突出;从空间分布看,位于菉塘河河口排污南侧且距离较近的采样站点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3)Cd和Hg的变异系数大,且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发现多为重度污染。
关键词
红树林
重金属
沉积物
内梅罗污染指数
Keywords
mangrove
heavy metals
sediment
Nemero Pollution Index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三岛土壤-红树植物系统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罗松英
李秋霞
邱锦坤
邓素炎
李一锋
陈碧珊
机构
岭南
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
学院
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
学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09-141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6053)
湛江市海洋青年人才创新项目(2021E05018)
+1 种基金
岭南师范学院燕岭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YL20200209)
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开放课题资助(YBXM03)。
文摘
位于海陆缓冲带的红树林湿地是重金属污染物重要的源与汇。为探究红树林土壤-红树植物系统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累积及迁移规律,揭示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的关系,以湛江南三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和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8种重金属质量分数与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生物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析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与转移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南三岛红树林土壤中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表现为锌(Zn)>铜(Cu)>铬(Cr)>铅(Pb)>镍(Ni)>砷(As)>汞(Hg)>镉(Cd),8种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从形态特征看,除砷(As)和汞(Hg)外,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比例均大于70%,具有较高的二次释放潜力。(2)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红树各部位的累积存在差异,总体上根部的质量分数最高;且红树的富集能力与转移能力并非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区土壤中铬(Cr)和镍(Ni)有效态含量较高,但在白骨壤体内累积不明显,主要与土壤中该元素以相对较为稳定的可氧化态为主有关;而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含量较高则可以促进红树林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3)白骨壤对镉(Cd)和汞(Hg)这两种元素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且白骨壤在研究区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可作为红树林湿地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4)南三岛红树林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植物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表明,红树根部铬(Cr)、镍(Ni)和铅(Pb)与土壤中该元素的有效态呈正相关,其余元素为负相关;茎部砷(As)和铅(Pb)与土壤中该元素的有效态呈正相关,其余元素为负相关;而叶片中铬(Cr)和锌(Zn)与土壤中该元素的有效态呈负相关,其余元素为正相关,且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
重金属
形态特征
转移系数
生物富集系数
红树林
Keywords
Avicennia marina
heavy metals
speciation characteristics
transfer coefficient
bio-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mangrove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1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树植物拟海桑及其亲本的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叶锦成
陈毅青
高琳
周鲜娇
钟才荣
张颖
王芸
机构
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
学院
生态学系
海南省林业科学
研究院
(海南省
红树林
研究院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9,共15页
基金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基础性工作(KYYS-2021-04)
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开放课题(YBXM09)
海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专项(JCYK-2021-10)~~。
文摘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能够从亲本传递给子代,从而影响植物的表型。野外调查发现,海桑属(Sonneratia)红树植物自然杂交杂种拟海桑在野外通常比亲本生长更为强壮,表现出极强的生存优势。为探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本研究从根际微生物角度出发,利用细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海南省东寨港的三种红树植物拟海桑(S.×gulngai)及其亲本海桑(S. caseolaris)和杯萼海桑(S. alba)的根际土壤进行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红树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高,种类丰富,分属于30门242科351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最优势门,在各个样本中丰度超过40%,子代拟海桑继承亲本的根际微生物多数都属于这一类群。研究发现,子代拟海桑与两亲本的根际细菌类群组成在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子代拟海桑中丰度分别为4.3%和6.5%,显著高于亲本1%~2%的含量;在亲本杯萼海桑中,丰度高达19.8%的栖热菌门(Thermi)在子代中丰度仅有1%,而热袍菌门(Thermotogae)(5%)甚至消失。总之,子代拟海桑与亲本杯萼海桑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相对于亲本海桑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发现,子代拟海桑的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 TN)含量显著低于亲本,含量相差3倍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TN浓度与菌群中的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显著负相关。通过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子代拟海桑微生物群落中与基础代谢相关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能量以及脂质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显著都高于亲本,表现出代谢能力的增强。本研究认为,子代拟海桑对亲本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了选择性继承,菌群组成更为合理,在保持菌群高度多样性的同时,一些根际促生菌的含量增加,使菌群基础代谢能力增加,更有利于子代拟海桑的生长。
关键词
红树
海桑
根际微生物
细菌群落
多样性
Keywords
mangrove
Sonneratia
rhizosphere microbial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分类号
S714.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海真菌101#的分子鉴定、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4
作者
曾步燕
梁志凤
罗琴琴
曾玲
杨长庚
王锂韫
孙玉林
机构
岭南
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
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
岭南
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
学院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0237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1515011398)
+3 种基金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2021ZDJS034、2021KCXTD039、2022-K08)
南海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2017C8B2)
岭南师范学院燕岭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YL20200213)
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开放课题项目(PYXM05)。
文摘
文章对分离自南海深海沉积物的1株真菌101#进行分子鉴定、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基于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法对菌株进行鉴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跟踪其发酵产物含量的变化,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HPLC等多种方法进行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参考文献报道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卤虫致死法分别测定抗菌和卤虫致死性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第28天的发酵产物含量最丰富。此外,该粗提物对15种指示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10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范围为0.781~6.25μg·mL^(-1),对3种植物病原菌MIC范围为50~200μg·mL^(-1),对海洋生物污损菌(麦氏交替单胞菌)和致病真菌(多耐白色念珠菌)MIC值分别为3.125μg·mL^(-1)和1.563μg·mL^(-1),对卤虫1、12、24和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Dose 50,LD50)分别为74.597、24.322、13.797和8.559mg·mL^(-1)。最后,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chloro-2-hydroxyphenylacetic acid(1)、aspergamide A(2)、WF-3681 methyl Ester(3)和(E)-But-2-enedioic acid monomethyl Ester(4),这4个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多耐白色念珠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希瓦氏菌和藤黄微球菌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MIC值范围为6.25~200μg·mL^(-1),此外,化合物1~4均显示出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其LD50值分别为7.40、11.95、17.69和23.35μg·mL^(-1)。
关键词
深海真菌
分子鉴定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生物毒性
Keywords
deep-sea-fungus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secondary metaboli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biological toxicity
分类号
P745.3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唐道斌
罗松英
李雅婷
蔡妙莹
欧阳婉盈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三岛土壤-红树植物系统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
罗松英
李秋霞
邱锦坤
邓素炎
李一锋
陈碧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树植物拟海桑及其亲本的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叶锦成
陈毅青
高琳
周鲜娇
钟才荣
张颖
王芸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深海真菌101#的分子鉴定、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曾步燕
梁志凤
罗琴琴
曾玲
杨长庚
王锂韫
孙玉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