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组织纳米多层AlCrNbSiTiN高熵氮化物涂层的力学、耐磨及耐腐蚀性能
1
作者 田灿鑫 邹长伟 +3 位作者 项燕雄 于云江 李助军 刘怡飞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8,共12页
常规氮化物涂层已不足以应对日益提高的表面防护需求,近年来高熵氮化物涂层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纳米多层结构作为优化硬质耐磨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有效策略,在涂层的设计和制备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采用电弧... 常规氮化物涂层已不足以应对日益提高的表面防护需求,近年来高熵氮化物涂层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纳米多层结构作为优化硬质耐磨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有效策略,在涂层的设计和制备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实现等离子体成分空间分布调控,制备了具有自组织纳米多层结构的AlCrNbSiTiN高熵氮化物涂层,系统研究其结构、硬度、摩擦及耐腐蚀性能,作为对比还制备了纳米多层AlCrNbSiTiN/CrN涂层和单层CrN涂层。结果表明CrN涂层、AlCrNbSiTiN涂层和AlCrNbSiTiN/CrN涂层都为面心立方结构,自组织纳米多层结构AlCrNbSiTiN涂层调制周期12 nm,纳米多层结构AlCrNbSiTiN/CrN涂层调制周期24 nm。AlCrNbSiTiN涂层硬度最高为34.5 GPa,H/E和H^(3)/E*^(2)值分别为0.076和0.166。AlCrNbSiTiN/CrN涂层摩擦因数最低为0.389,CrN和AlCrNbSiTiN涂层摩擦因数分别为0.437和0.514。AlCrNbSiTiN/CrN涂层腐蚀电位为-47 mV,AlCrNbSiTiN涂层腐蚀电位最负为-157 mV。AlCrNbSiTiN涂层的临界点蚀电位为883 mV,钝化区宽度为943 mV,腐蚀电流密度和钝化区电流密度分别为2.49×10^(-8)A/cm^(2)和1.41×10^(-6)A/cm^(2),且表面点蚀坑尺寸最小、数量最少,耐腐蚀性能优于AlCrNbSiTiN/CrN涂层和CrN涂层。基于研究结果,通过等离子体成分的空间分布调控,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可以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自组织纳米多层高熵氮化物涂层,这为纳米多层结构涂层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纳米多层涂层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团簇对Ni/Ni_(3)Al合金纳米线形变影响的原子模拟
2
作者 阳喜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镍基高温合金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其高温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文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MAEAM)和分子动力学(MD)研究合金化元素钌(Ru)团簇对Ni/Ni_(3)Al纳米线形变机制的影响,... 镍基高温合金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其高温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文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MAEAM)和分子动力学(MD)研究合金化元素钌(Ru)团簇对Ni/Ni_(3)Al纳米线形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轴拉伸应变下,纳米线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较低时,纳米线形变由位错产生与发射而导致晶格滑移所引起.由于晶格热振动非谐效应不明显,Ru团簇阻碍效果显著,使得晶格滑移区域仅限于Ru团簇与Ni/Ni_(3)Al相界面之间且呈非对称分布.温度较高时,纳米线的形变由位错发射而引起晶格滑移所致,但因非谐效应显著,Ru团簇无法阻碍位错运动,滑移区域在Ru团簇周围对称分布于Ni_(3)Al相中.最后从Ru团簇微观结构及其稳定性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其对纳米线形变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团簇 形变机制 Ni/Ni_(3)Al纳米线 原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工程设计为中心的“K-12工程教育”:源起、内涵与实施策略——美国《以调查和设计为中心的6-12年级科学与工程》之启示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桦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4,共12页
工程设计作为当代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体现在多个国家的课程文件中,为“K-12工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等发布了《以调查和设计为中心的6-12年级科学与工程》报告,明确提出以科学调查... 工程设计作为当代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体现在多个国家的课程文件中,为“K-12工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等发布了《以调查和设计为中心的6-12年级科学与工程》报告,明确提出以科学调查和工程设计作为科学教育的核心实践,代表了美国科学教育实验教学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工程设计融入K-12教育中,使得其具备作为教学方法、作为学科实践和作为学科核心观念的内涵。基于对"K-12工程教育"的反思和总结,报告提出了真实的设计项目、学生应该成为反思性设计者、教师应该作为设计指导者的三个实践策略,并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资源三个方面的教学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教育现状和发展诉求,进一步得出对我国“K-12工程教育”实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工程设计 K-12工程教育 设计思维 工程素养 核心素养 STEM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教学 被引量:23
4
作者 黄桦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09-112,共4页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研究与改革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改革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思路。然而我国STEM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缺乏统一...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研究与改革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改革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思路。然而我国STEM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通过分析STEM教育深度融入科学课程教学的特性,探索有效的STEM教学情境设置原则、6E教学模式和教学评量,并从课程标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具有中国特色的STEM教育深度融入科学课程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科学课程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ZTS基单晶材料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傅文峰 朱旭鹏 +3 位作者 廖峻 汝强 薛书文 张军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4,共13页
Ⅰ_(2)-Ⅱ-Ⅳ-Ⅵ_(4)型半导体铜锌锡硫(CZTS)在成本、组成元素丰度、毒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太阳能吸收材料,应用于绿色和经济的光伏领域。尽管Cu_(2)ZnSn(S,Se)_(4)拥有与黄铜矿相似的晶体结构和光电性... Ⅰ_(2)-Ⅱ-Ⅳ-Ⅵ_(4)型半导体铜锌锡硫(CZTS)在成本、组成元素丰度、毒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太阳能吸收材料,应用于绿色和经济的光伏领域。尽管Cu_(2)ZnSn(S,Se)_(4)拥有与黄铜矿相似的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但其转换效率却远远低于Cu(In,Ga)Se_(2)(23.5%)。传统研究多数集中在多晶薄膜材料和器件的光电性能,导致材料关键缺陷态甄别及其能带调控规律尚不清晰,成为限制CZTS基光电器件性能的瓶颈。本文综述了CZTS基单晶材料,详细介绍了其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概述了移动加热器法、碘输运法和熔盐法制备高质量单晶的工艺,多型纳米晶库的研究,以及天然锌黄锡矿的物性研究。根据制备的CZTS基单晶材料讨论了其光学和电学性能。最后总结了CZTS基单晶材料在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提高Ⅰ_(2)-Ⅱ-Ⅳ-Ⅵ_(4)型半导体材料器件的性能提供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锡硫 天然锌黄锡矿 缺陷态 光电性质 移动加热器法 碘输运法 熔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源增强电弧离子镀活塞环表面CrN涂层的制备 被引量:5
6
作者 田灿鑫 刘怡飞 +3 位作者 李助军 邹伟全 杨兵 付德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6,共8页
为了寻求发动机核心部件活塞环上电镀硬铬的替代技术,采用自行设计的离子源增强阴极电弧离子镀系统,在W18Cr4V高速钢试块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CrN涂层,用XRD、SEM分析涂层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厚度;利用显微硬度计和球盘式摩擦仪分析了... 为了寻求发动机核心部件活塞环上电镀硬铬的替代技术,采用自行设计的离子源增强阴极电弧离子镀系统,在W18Cr4V高速钢试块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CrN涂层,用XRD、SEM分析涂层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厚度;利用显微硬度计和球盘式摩擦仪分析了涂层厚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加,CrN涂层结晶结构没有明显变化,2.5μm厚CrN涂层硬度达1 900 HV0.05,最低摩擦因数0.6,最低磨损速率2.664×10^(-6) mm^3/N·m。对CrN涂层和电镀硬铬ASL817钢质活塞环进行珩磨测试,在珩磨2 400次之后,CrN涂层钢质活塞环出现较大孔洞(50μm),但没有涂层脱落,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工作间隙变化不大;电镀硬铬活塞环涂层磨损较CrN涂层严重,工作间隙开始变大;珩磨12 000次后电镀硬铬活塞环工作间隙达到允许最大值,CrN涂层活塞环依保持正常工作间隙,耐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电弧离子镀 CRN涂层 摩擦因数 珩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纳米平行双棒超表面阵列的双Fano共振和折射率传感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东 张慧男 +3 位作者 梁洁 盖海霞 刘艳莉 朱旭鹏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971,共11页
为了研究超表面结构的耦合及折射率传感特性,设计了一种由两种长度不同的纳米棒组成的二聚体结构,并研究该结构的透射光谱,共振峰处的电场和电荷分布以及结构参数对透射光谱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光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采用准静态... 为了研究超表面结构的耦合及折射率传感特性,设计了一种由两种长度不同的纳米棒组成的二聚体结构,并研究该结构的透射光谱,共振峰处的电场和电荷分布以及结构参数对透射光谱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光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采用准静态逼近模型解释了平行双纳米棒结构的耦合机理。在共振波长上模拟电场分布,分析电子振动模式,在透射光谱中出现了不对称线型的双Fano共振。结果表明,双Fano共振是由纳米棒和衬底之间的耦合作用产生的,可以通过结构参数和周围介质的折射率来调控,且基于Fano共振的折射率灵敏度最大可达1.137μm/RIU。这些研究结果为设计等离激元传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激元超表面 Au纳米棒 双Fano共振 折射率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豆类制备纳豆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宋军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9-314,共6页
对大豆、黑豆、绿豆、褪皮绿豆、红豆、腰豆6种不同种类的豆子进行发酵,检测不同原料对纳豆品质的影响,包括纳豆口味的感官评价、有机营养成分(蛋白质、总氨基酸、粘多糖)、水分含量的测量和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6种... 对大豆、黑豆、绿豆、褪皮绿豆、红豆、腰豆6种不同种类的豆子进行发酵,检测不同原料对纳豆品质的影响,包括纳豆口味的感官评价、有机营养成分(蛋白质、总氨基酸、粘多糖)、水分含量的测量和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6种豆类制成的纳豆中,大豆和褪皮绿豆的口味最佳。其中大豆制品在水分、粘多糖和营养物质方面综合品质最佳,而褪皮绿豆的粘多糖成分的含量最高,可作为新一代的纳豆后备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品质 原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离子镀制备TiN/TiSiN多层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怡飞 宋启萌 +1 位作者 李助军 田灿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122,共7页
为提高单一TiN涂层的性能,采用AS600DMTXBE型阳极层离子源辅助电弧离子镀系统制备TiN层和TiSiN层厚度比分别为1∶2、2∶2、3∶1的TiN/TiSiN多层涂层。研究不同厚度比的TiN/TiSiN多层涂层的形貌、结构以及性能,并与TiN涂层性能进行比较... 为提高单一TiN涂层的性能,采用AS600DMTXBE型阳极层离子源辅助电弧离子镀系统制备TiN层和TiSiN层厚度比分别为1∶2、2∶2、3∶1的TiN/TiSiN多层涂层。研究不同厚度比的TiN/TiSiN多层涂层的形貌、结构以及性能,并与TiN涂层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iN/TiSiN多层涂层为TiN面心立方结构,其中厚度比为2∶2的TiN/TiSiN多层涂层的TiN(111)衍射峰较强;厚度比为1∶2的TiN/TiSiN多层涂层摩擦因数最低,表明掺入Si的含量越大,涂层减摩性能越好;TiN/TiSiN多层涂层的减摩作用、硬度和结合强度都优于TiN涂层,且厚度比为2∶2的TiN/TiSiN多层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均最大;厚度比为2∶2的TiN/TiSiN多层涂层的耐腐蚀性最高,表明Si元素的掺入能够提升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TiN/TiSiN多层涂层 TIN涂层 硬度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气压对氮化钒(VN)涂层微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怡飞 包改磊 +3 位作者 李助军 李磊 罗锡才 田灿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4,共7页
为研究沉积气压对VN涂层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离子镀制备V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检测VN涂层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采用划痕仪测试基体与涂层的膜基结合力,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摩擦因数。结果表... 为研究沉积气压对VN涂层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离子镀制备V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检测VN涂层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采用划痕仪测试基体与涂层的膜基结合力,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摩擦因数。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氮气气压的升高,VN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具有(200)晶面择优取向,表面平整度高;随着沉积氮气气压变化,涂层显微硬度和膜基结合力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在氮气气压为1.0 Pa时,涂层硬度最高为HV2284,结合力最大为45 N,并具有稳定的摩擦因数,平均摩擦因数为0.85。通过调控沉积气压,多弧离子镀技术可以制备出性能更优越的VN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VN涂层 沉积气压 结合强度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维光栅结构衍射场计算中的快速收敛方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浩 陈树强 全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86,共8页
基于Lalanne经验法与Gtz法向矢量法的傅里叶因式分解过程,给出了傅里叶模态层吸收法的一个快速收敛方案.通过求解解析边界轮廓函数的梯度矢量,简化了Gtz法向矢量法的傅里叶因式分解过程,使其单波长点计算时间降低两个量级.通过距离... 基于Lalanne经验法与Gtz法向矢量法的傅里叶因式分解过程,给出了傅里叶模态层吸收法的一个快速收敛方案.通过求解解析边界轮廓函数的梯度矢量,简化了Gtz法向矢量法的傅里叶因式分解过程,使其单波长点计算时间降低两个量级.通过距离反比权重法构造4个典型方向的法向矢量场,降低了法向矢量法在傅里叶因式分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根据这4个典型法向矢量场与Lalanne经验法,提供了5个傅里叶模态层吸收法的收敛性改进矩阵.预先对5个收敛性改进矩阵优选分析,选择一个最优矩阵进行傅里叶模态层吸收法的衍射模拟计算,可以实现快速收敛.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硅材料简单结构,优选的改进矩阵相比于非优选矩阵收敛性提高2阶左右,能有效提高衍射场计算速度.该方案可提高光栅设计和集成电路结构分析/测试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 模拟算法 层吸收法 光栅 严格耦合波分析 法向矢量法 收敛性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剑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陈士伟 李栋宇 《中国热带农业》 2016年第3期10-12,6,共4页
概述了我国剑麻种植、加工、贸易情况和科研现状,分析了剑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对我国剑麻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剑麻 产业发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气压对TiBN/TiAlSiN纳米多层涂层的结构和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泽松 韩滨 +3 位作者 项燕雄 田灿鑫 邹长伟 付德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5,共9页
为应对高速干式切削、工磨具行业对新型防护涂层的需求,制造高硬度、耐摩擦磨损的纳米复合涂层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采用阴极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的工作气压下用TiB2和TiAlSi合金靶作为阴极蒸发靶材,在硬质合金衬底上分别沉积了TiBN,T... 为应对高速干式切削、工磨具行业对新型防护涂层的需求,制造高硬度、耐摩擦磨损的纳米复合涂层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采用阴极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的工作气压下用TiB2和TiAlSi合金靶作为阴极蒸发靶材,在硬质合金衬底上分别沉积了TiBN,TiAlSiN涂层和TiBN/TiAlSiN多层涂层。借助于XRD、XPS、SEM、AFM和HRTEM对涂层的成分、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用纳米压痕硬度计和球盘式摩擦测试仪分别研究了涂层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BN/TiAlSiN涂层呈现一种非晶相包裹纳米多晶相的微观结构形态,工作气压越高,涂层表面越趋于光滑;涂层在1.0 Pa工作气压下涂层显微硬度值达到38 GPa;在2.0 Pa的工作气压下,涂层显微硬度值约34 GPa,摩擦因数低于0.29。与TiBN和TiAlSiN涂层相比,TiBN/TiAlSiN纳米多层涂层的机械、摩擦学性能更加优越,这为应用在干式切削、磨削工具领域的硬质润滑多层涂层的制备与研究指明了一条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N/TiAlSiN 多弧离子镀 工作气压 纳米多层涂层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单竹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祁红兵 宋军霞 张志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6-910,共5页
【目的】研究粉单竹竹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其稳定性,为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研究系统分离得到的粉单竹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黄曲霉等常见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确定最低抑菌质量浓度;考察温度... 【目的】研究粉单竹竹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其稳定性,为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研究系统分离得到的粉单竹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黄曲霉等常见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确定最低抑菌质量浓度;考察温度、pH、紫外线和化学药剂等因素对提取液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竹叶提取物系统分离各部分对4种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是1.67×10^-1 mg/mL;石油醚萃取物和萃余水相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38×10^-3 mg/mL和3.17×10^-3 mg/mL;正丁醇萃取物和萃余水相物对酿酒酵母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67×10^-2 mg/mL和3.17×10^-2 mg/mL;只有氯仿萃取物对黄曲霉有抑菌作用。除加入Tween 20会明显增加抑菌活性外,各外界条件对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性能影响较小。【结论】粉单竹竹叶提取物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且竹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比较稳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单竹 竹叶提取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表面单层/多层TiN基涂层制备及耐磨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项燕雄 王泽松 +4 位作者 刘贵昂 梁枫 邹长伟 于云江 田灿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28,共8页
目的探究钢基表面TiN基涂层在海洋环境中的耐磨蚀性能。方法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304不锈钢和单晶硅表面分别沉积TiN、TiBN、TiBN/TiN涂层,并对3种涂层样品的表面–截面形貌、摩擦系数、在人工海水中的电化学性能和摩擦腐蚀行为进行测... 目的探究钢基表面TiN基涂层在海洋环境中的耐磨蚀性能。方法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304不锈钢和单晶硅表面分别沉积TiN、TiBN、TiBN/TiN涂层,并对3种涂层样品的表面–截面形貌、摩擦系数、在人工海水中的电化学性能和摩擦腐蚀行为进行测试。结果形貌表征和干摩擦测试结果显示,TiBN和TiBN/TiN涂层有着比TiN柱状晶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3种涂层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比304SS的摩擦系数低。在人工海水环境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TiBN/TiN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最佳,TiBN涂层次之,TiN涂层则表现出比304不锈钢基底更差的耐腐蚀特性。在发生摩擦腐蚀的过程中,3种涂层的电位(OCP)均发生了下降。结论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沉积的单层/多层TiN基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下,发生的摩擦会增加涂层发生腐蚀的趋势,结构致密,表面易形成钝化膜的涂层,其耐磨蚀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TiN基涂层 耐腐蚀性能 摩擦腐蚀 单层/多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转速下多弧离子镀制备的Mo-Ti-Al-N超晶格硬质涂层的微结构及背散射谱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泽松 梁枫 +3 位作者 项燕雄 李松权 田灿鑫 邹长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0-167,共8页
目的研究低基片转速对纳米多层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阴极多弧离子镀技术在单晶硅基片上沉积制备了MoTiAlN/MoN/Mo纳米复合结构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背散射谱(RBS)和纳米硬度计,分别对... 目的研究低基片转速对纳米多层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阴极多弧离子镀技术在单晶硅基片上沉积制备了MoTiAlN/MoN/Mo纳米复合结构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背散射谱(RBS)和纳米硬度计,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组分和硬度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XRD显示不同转速下制备的涂层的物相结构主要为六角密排结构的Mo N和面心立方(Ti,Al)N,较高基片转速下涂层的结晶性较好。SEM和TEM图像证实,2 r/min基片转速下的目标涂层具有平均调制周期26 nm的Ti AlN/MoN超晶格结构,总厚度为1.15μm,且界面清晰。纳米显微硬度测试表明,低基片转速下,涂层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达到(30±2)GPa和(500±30)GPa。结论不同能量的~7Li^(2+)离子卢瑟福背散射谱结合SIMNRA拟合程序,可定量评估该超晶格结构涂层的原子百分比、每个子层的物理厚度及调制周期,这为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表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纳米多层膜 Mo-Ti-Al-N超晶格涂层 微结构 调制周期 背散射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红糖红茶复合保健果冻的研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军霞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4期8-10,15,共4页
探究生姜红糖红茶复合保健果冻制作工艺,研发出一款适合女性食用的营养保健果冻。以红糖、生姜、红茶为主要原料,结合现有的果冻加工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同时对其进行感官品质和部分理化性质检验。结果表明,最... 探究生姜红糖红茶复合保健果冻制作工艺,研发出一款适合女性食用的营养保健果冻。以红糖、生姜、红茶为主要原料,结合现有的果冻加工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同时对其进行感官品质和部分理化性质检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500 mL水中红糖用量为45 g,生姜汁用量为15 mL,红茶用量为2 g,卡拉胶用量为5 g,在此条件下产品感官评价最好。该产品具有生姜和红茶的风味,口感细腻、色泽澄净、酸甜可口,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糖 生姜 红茶 保健果冻 最佳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豆不同处理形态发酵纳豆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祁红兵 宋军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6-780,共5页
为比较黄豆不同处理形态发酵纳豆的食用品质。采用市售黄豆的整粒、碎粒和粉末状3种形态发酵生产纳豆,比较分析3种不同形态的纳豆成品的感官特征、含水量、有机营养成分指标(蛋白质、脂肪、多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形态发酵的纳豆在感... 为比较黄豆不同处理形态发酵纳豆的食用品质。采用市售黄豆的整粒、碎粒和粉末状3种形态发酵生产纳豆,比较分析3种不同形态的纳豆成品的感官特征、含水量、有机营养成分指标(蛋白质、脂肪、多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形态发酵的纳豆在感官评价方面有所差异,整粒纳豆和碎粒纳豆口感较好,粘液较多;有机营养及水分含量各不相同,其中粉末状纳豆中水分和脂肪含量较高,口感湿腻;碎粒状纳豆中蛋白质和粘多糖含量最高,纳豆制品中菌数最多。碎粒状大豆是纳豆的最佳发酵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发酵 不同形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原子的厚度对等离激元色散关系的修正
19
作者 吴仍来 余亚斌 +1 位作者 肖世发 全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1-548,共8页
基于自由电子气体模型,利用线性响应理论结合格林函数方法求解了单层原子体系的等离激元频率,得出了可适用于高电子密度短波情形的等离激元色散关系的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原子层的厚度会降低等离激元的频率,原子层越厚,等离激元频率越... 基于自由电子气体模型,利用线性响应理论结合格林函数方法求解了单层原子体系的等离激元频率,得出了可适用于高电子密度短波情形的等离激元色散关系的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原子层的厚度会降低等离激元的频率,原子层越厚,等离激元频率越小,这种变小在波矢越大时表现得越明显。当单层原子的厚度趋于零时,其等离激元的色散关系趋近于纯二维等离激元的色散关系。此外,在单层原子体系等离激元频率的一阶近似中,发现长波近似下等离激元频率的相对修正与波矢以及原子层的厚度都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等离激元 线性响应理论 格林函数方法 单层原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CoFe_(2)O_(4)与C/CoFe_(2)O_(4)/Co_(3)Fe_(7)纳米纤维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佳楠 朱旭鹏 《南方农机》 2021年第22期14-18,共5页
课题组利用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不同烧结气氛热处理的CoFe_(2)O_(4)纳米纤维,在空气为烧结气氛时得到了CoFe_(2)O_(4)纳米纤维,在氩气为烧结气氛时得到了C/CoFe_(2)O_(4)/Co_(3)Fe_(7)纳米纤维,呈现豇豆状,并研究了它们的成分、形貌、形... 课题组利用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不同烧结气氛热处理的CoFe_(2)O_(4)纳米纤维,在空气为烧结气氛时得到了CoFe_(2)O_(4)纳米纤维,在氩气为烧结气氛时得到了C/CoFe_(2)O_(4)/Co_(3)Fe_(7)纳米纤维,呈现豇豆状,并研究了它们的成分、形貌、形成机理、磁性能。将C/CoFe_(2)O_(4)/Co_(3)Fe_(7)纳米纤维修饰泡沫镍电极应用于无酶过氧化氢与葡萄糖传感器的性能研究,研究发现,与CoFe_(2)O_(4)纳米纤维相比,C/CoFe_(2)O_(4)/Co_(3)Fe_(7)纳米纤维具有更小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CoFe_(2)O_(4) 纳米纤维 豇豆状 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