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克拉通东北缘岩石圈地幔的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形成和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5
1
作者 支霞臣 L.Reisberg +1 位作者 彭子成 余春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8-250,共3页
苏皖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有丰富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 ,测定了 2 0多个样品的Re Os元素丰度和锇同位素组成 ,结果 :Re =0 .0 2 7× 10 - 9~ 0 .375×10 - 9,Os=0 .112×10 - 9~ 3.35× 10 - 9,1 87Os 1 88Os=0 .117... 苏皖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有丰富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 ,测定了 2 0多个样品的Re Os元素丰度和锇同位素组成 ,结果 :Re =0 .0 2 7× 10 - 9~ 0 .375×10 - 9,Os=0 .112×10 - 9~ 3.35× 10 - 9,1 87Os 1 88Os=0 .117~ 0 .134。由代理等时线法1 87Os 1 88Os Yb获得该区岩石圈地幔早期熔体亏损事件的年龄为 1.7Ga(中元古代 )。苏皖地区岩石圈地幔的古老性表明它是元古代后岩石圈拆沉 减薄作用的残余地幔部分。岩石圈地幔经过了亏损 富集多阶段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体系 岩石圈地幔 橄榄岩捕虏体 扬子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女山幔源橄榄岩捕虏体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5
2
作者 支霞臣 Reisberg L 徐夕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45-952,共8页
Re-Os同位素体系可以为研究大陆岩石圈地幔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制约.女山12个地幔橄榄岩全岩样品测得Re含量为19×10^-12~306×10^-12, Os含量为0.81×10-9~2.42×10^-9, 187^Os/188^Os比值为0.114 90~0.131 02, 187^... Re-Os同位素体系可以为研究大陆岩石圈地幔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制约.女山12个地幔橄榄岩全岩样品测得Re含量为19×10^-12~306×10^-12, Os含量为0.81×10-9~2.42×10^-9, 187^Os/188^Os比值为0.114 90~0.131 02, 187^Re/188^Os比值为0.037~1.517. 两个石榴子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Os同位素组成与原始上地幔(PUM)的现代值0.129 6相似, 其余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 和角闪石、金云母-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等的Os同位素组成都低于PUM现代值, 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早元古代.实性和隐性地幔交代作用对女山幔源橄榄岩捕虏体的Os同位素组成没有明显影响. 橄榄岩捕虏体代表的女山地区岩石圈地幔是元古代岩石圈地幔经过减薄作用后的残留部分. 橄榄岩中Re-Os体系扰动是近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模式年龄 地幔过程 橄榄岩捕虏体 安徽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山地幔橄榄岩捕虏体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
3
作者 支霞臣 L.Reisberg 徐夕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44-,共1页
  Re-Os同位素体系可以为大陆岩石圈地幔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制约.在近百个女山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样品经不同程度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单斜辉石微量元素等岩矿和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选择了12个有代表性的样品作Re-Os同位素地...   Re-Os同位素体系可以为大陆岩石圈地幔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制约.在近百个女山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样品经不同程度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单斜辉石微量元素等岩矿和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选择了12个有代表性的样品作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其中有5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1个尖晶石方辉橄榄岩;2个角闪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1个金云母-尖晶石二辉橄榄岩;3个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双河超高压榴辉岩中变质锆石:离子探针和微区结构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道公 Etienne DELOULE +2 位作者 夏群科 吴元保 程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9-377,共9页
对南大别双河超高压岩板榴辉岩中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喇曼光谱、U- Pb和氧同位素离子探针微区分析。发现大部分锆石具有核边结构 ,其核和边有明显不同的 U ,Th,Pb含量、Th/ U比、2 0 6 Pb/ 2 38U年龄和δ1 8O值。锆石边部具有变质锆石... 对南大别双河超高压岩板榴辉岩中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喇曼光谱、U- Pb和氧同位素离子探针微区分析。发现大部分锆石具有核边结构 ,其核和边有明显不同的 U ,Th,Pb含量、Th/ U比、2 0 6 Pb/ 2 38U年龄和δ1 8O值。锆石边部具有变质锆石的结构和化学特征 ,核部具有岩浆锆石向变质锆石变化的过渡特征。 17个点 U - Pb同位素分析中大多数为不一致年龄 ,由 14个正向不一致点所构成的不一致线与一致曲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 2 4 89± 2 5和 2 4 8± 16 Ma,它们代表了榴辉岩原岩形成时间和前进变质至峰期变质过程中原岩岩浆锆石重结晶和变质增生作用的时间 ,大别山变质锆石的成因是复杂的 ,它既可以是变质新生锆石 ,呈独立的颗粒或原岩岩浆锆石的增生边 ,也可以是由原岩锆石在固相或流体存在下的重结晶作用形成。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是超高压条件下双河榴辉岩原岩岩浆锆石发生的主要的物理化学变化 ,它导致锆石中 U、Th、Pb和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锆石 变质重结晶 内部结构 离子探针 UHP作用 大别山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锆石拉曼光谱研究——以大别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程昊 陈道公 +1 位作者 Etienne Deloule 吴元保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3-358,共6页
对大别山的道士冲辉石岩、双河榴辉岩和碧溪岭石榴橄榄岩的锆石进行了激光拉曼探针 ,阴极发光 (CL)观察和U、Th等微量元素的微区分析及U Pb同位素测定 ,发现锆石拉曼光谱波数和半高宽都能指示其蜕晶化程度 ,但对于高度蜕晶化锆石 ,波数... 对大别山的道士冲辉石岩、双河榴辉岩和碧溪岭石榴橄榄岩的锆石进行了激光拉曼探针 ,阴极发光 (CL)观察和U、Th等微量元素的微区分析及U Pb同位素测定 ,发现锆石拉曼光谱波数和半高宽都能指示其蜕晶化程度 ,但对于高度蜕晶化锆石 ,波数已经不再完全适用 ,而只能通过其特征谱峰半高宽来确定。碧溪岭石榴橄榄岩锆石微区微量元素和拉曼探针分析发现 ,半高宽和Th/U比正相关 ,这是由岩浆锆石在变质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固态重结晶作用造成的 ,其可能曾经遭受过约 2 2 0Ma的热事件扰动。双河榴辉岩锆石则可能遭受了流体参与下的变质重结晶作用的影响。锆石重结晶作用是变质岩中锆石年龄和化学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锆石 激光拉曼光谱 重结晶 蜕晶化 铀-铅同位素 变质岩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别片麻岩中锆石U-Pb年龄离子探针初步测定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道公 Etienne Deloule +1 位作者 夏群科 程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9-202,共4页
对北大别鹿吐石和道士冲二个片麻岩中锆石进行了离子探针 U- Pb年龄测定。二个样品 13个颗粒的 2 0个有效测定点的年龄表明 ,鹿吐石片麻岩主要分布在 2 33~ 394Ma,道士冲片麻岩在 30 7~ 718Ma之间。道士冲片麻岩年龄的一致性程度要高... 对北大别鹿吐石和道士冲二个片麻岩中锆石进行了离子探针 U- Pb年龄测定。二个样品 13个颗粒的 2 0个有效测定点的年龄表明 ,鹿吐石片麻岩主要分布在 2 33~ 394Ma,道士冲片麻岩在 30 7~ 718Ma之间。道士冲片麻岩年龄的一致性程度要高于鹿吐石 ,两个样品均无低于 2 2 0 Ma的年龄信息。由于存在年龄的不一致性 ,这些年龄可能代表了由古老岩浆锆石和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锆石或者早白垩纪岩浆锆石所代表的混合、增生锆石。 Harker等所认为是典型北大别片麻岩中锆石 ,实际上也是在前寒武纪形成的岩浆锆石基础上叠加白垩纪形成的变质锆石的一种复杂锆石。因此 ,根据锆石年龄分布来看 ,它并不代表这些片麻岩就是在白垩纪时形成的 ,北大别很可能存在二种不同时代的片麻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锆石 铀-铅年龄 离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溪岭岩体中石榴橄榄岩的锆石显微结构及离子探针定年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元保 陈道公 +2 位作者 程昊 Etienne Deloule 夏群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6-362,共7页
对碧溪岭岩体中石榴橄榄岩的锆石进行了BSE和CL显微结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用离子探针进行了锆石微区U Pb定年。锆石CL图像显示其有明显的核边结构 ,核部具岩浆锆石 ,边部是变质增生锆石的特征。结合锆石的外形特征认为 ,边部的变质锆... 对碧溪岭岩体中石榴橄榄岩的锆石进行了BSE和CL显微结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用离子探针进行了锆石微区U Pb定年。锆石CL图像显示其有明显的核边结构 ,核部具岩浆锆石 ,边部是变质增生锆石的特征。结合锆石的外形特征认为 ,边部的变质锆石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重结晶形成的。离子探针分析结果在一致曲线图中构成不一致线 ,得到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 82 4±39Ma和 2 5 4± 38Ma。结合CL图像认为上交点 82 4± 39Ma的年龄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 ,下交点2 5 4± 38Ma为其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龄。另有少量较老年龄的捕虏晶锆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溪岭 石榴橄榄岩 锆石 CL图像 离子探针 U-PB年龄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北部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古老的原岩和多阶段历史 被引量:24
8
作者 夏群科 郑永飞 +1 位作者 葛宁洁 Etienne DELOUL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6-512,共7页
利用阴极发光和离子探针技术,对大别山北部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分析。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三层结构,核部是原岩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2800Ma;幔部是变质重结晶的产物,变质作... 利用阴极发光和离子探针技术,对大别山北部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分析。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三层结构,核部是原岩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2800Ma;幔部是变质重结晶的产物,变质作用的时代为~2000Ma;边部则是在~110Ma从部分熔融体里结晶出来的增生锆石,是受大别山燕山期构造-岩浆事件影响的反映。黄土岭片麻岩和麻粒岩中~2800Ma和~2000Ma的年龄,以及麻粒岩中约3400Ma的残留锆石年龄均可以与扬子崆岭群变质岩对比。由此可以推断,北大别在构造属性上属于扬子板块,扬子与华北板块的缝合线应在北大别以北。锆石的核-幔-边具有不同的氧同位素组成,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黄土岭片麻岩的原岩是S型花岗岩,在~2000Ma和~110Ma的事件中都有外来物质(流体或熔体)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岭片麻岩 锆石 U-PB年龄 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碰撞后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1
9
作者 夏群科 郑永飞 E.Deloule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利用阴极发光技术 (CL)观察了大别山碰撞后玄武岩和安山岩的锆石内部结构 ,并通过离子探针技术 (SIMS)测定了其U 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玄武岩中锆石都是直接从玄武质岩浆中结晶的岩浆锆石 ,其年龄为 130± 2Ma(1σ) ;安山岩中有... 利用阴极发光技术 (CL)观察了大别山碰撞后玄武岩和安山岩的锆石内部结构 ,并通过离子探针技术 (SIMS)测定了其U 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玄武岩中锆石都是直接从玄武质岩浆中结晶的岩浆锆石 ,其年龄为 130± 2Ma(1σ) ;安山岩中有两种锆石 ,绝大多数是直接从安山质岩浆中结晶出来的岩浆锆石 ,年龄为 133± 3Ma(1σ) ,少数是残留的原岩锆石 ,其年龄有两组 :76 8~80 5Ma和 182 7~ 1873Ma。玄武岩和安山岩的岩浆锆石年龄表明 ,大别山碰撞后火山岩的主体应形成于 130Ma左右 ,属早白垩世。结合文献资料来看 ,大别山碰撞后火山岩和侵入岩无论是化学组成、微量元素配分、Sr Nd同位素比值还是年龄 ,都是基本一致的 ,说明火山岩和侵入岩的源区以及成因可能是相同的。玄武岩和安山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一致 ,暗示着它们之间的可能的成因联系。玄武岩锆石相对于正常地幔亏损18O(δ18O =(4 .1± 0 .6 )‰ ) ,说明其岩浆源区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俯冲板块断离后进入该区地幔的大别山榴辉岩原岩组分。安山岩中残留的原岩锆石既有扬子板块的年龄信息 ,又有华北板块的年龄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氧同位素 离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变质作用不同阶段的流体变化:碧溪岭榴辉岩的氢、硼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群科 盛英明 Etienne DELOUL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7-684,共8页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中有三种含水矿物:多硅白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它们分别是超高压(UHP)阶段(即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或者石英榴辉岩相阶段、退变质后成合晶阶段和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的产物,本文利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它们进行了氢同位素...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中有三种含水矿物:多硅白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它们分别是超高压(UHP)阶段(即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或者石英榴辉岩相阶段、退变质后成合晶阶段和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的产物,本文利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它们进行了氢同位素和硼同位素的分析。三种矿物内部的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多硅白云母的δD为-105‰±9‰,δ^(11)B为-25.9‰±2.0‰;角闪石的δD为-100‰±9‰,δ^(11)B为-24.4‰±0.9‰;黑云母的δD为-65‰±4‰,δ^(11)B为-19.3‰±1.3‰。多硅白云母和角闪石的氢-硼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是相同的,而和黑云母则有明显的差别,这表明,从UHP阶段或者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到随后的后成合晶阶段,变质流体是内部缓冲的,而在角闪岩相变质阶段,则有了外来流体的加入,这个流体是相对富集D和^(11)B的。碧溪岭榴辉岩矿物相对于其地壳原岩表现出低δ^(11)B的特征,说明俯冲过程中板块经历了强烈的脱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溪岭 榴辉岩 氢同位素 硼同位素 变质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山单斜辉石巨晶锂同位素组成的离子探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晓志 夏群科 E.Deloule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9-363,共5页
应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一组女山单斜辉石巨晶的锂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同样品之间还是同一样品内部,锂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δ7Li=(+8.0±2.7)‰,明显高于MORB值(+1.5‰~+5.1‰)。巨晶的锂同位素组成直接继承自地幔源区... 应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一组女山单斜辉石巨晶的锂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同样品之间还是同一样品内部,锂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δ7Li=(+8.0±2.7)‰,明显高于MORB值(+1.5‰~+5.1‰)。巨晶的锂同位素组成直接继承自地幔源区,高δ7Li的特征暗示源区受到过俯冲海洋板块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结合Sr Nd同位素的资料来看,交代流体可能来自于蚀变洋壳而不是海洋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辉石巨晶 同位素 离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