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强 杜延军 +2 位作者 胡黎明 詹良通 李江山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12,共30页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土固-液-气-生化物质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其微观结构和微观力学性能演化,从而改变环境土宏观性能,这造成与环境土相关的工程和环境灾害频发,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最新进展情况,包括环境土多相介质相互作用理论、环境土多尺度表征方法、环境土改性调控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理论框架体系,包括其基本概念、研究目的、应用范畴等,并指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研究要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 多相介质 相互作用 多尺度表征 改性调控 界面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TRD工艺在有机污染场地垂直阻隔工程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麻统孝 庄恒 +5 位作者 王水 倪浩 潘月 冯亚松 刘登峰 杜延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0-1699,共10页
以某有机污染场地垂直阻隔工程为依托,以垂直切割搅拌器为主体施工设备,采用小型TRD工艺和原位垂直切割搅拌工艺建造了长度为70 m,深度为7.0,5 m的垂直阻隔屏障。通过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膨润土材料的施工和易性。结果... 以某有机污染场地垂直阻隔工程为依托,以垂直切割搅拌器为主体施工设备,采用小型TRD工艺和原位垂直切割搅拌工艺建造了长度为70 m,深度为7.0,5 m的垂直阻隔屏障。通过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膨润土材料的施工和易性。结果表明,水固比为4∶1时,有机黏土改良膨润土材料无法充分水化,活性炭改良膨润土材料的马氏黏度和流动度无法满足小型TRD工艺施工要求,六偏磷酸钠改良膨润土材料可满足小型TRD工艺施工要求。垂直阻隔屏障施工14 d后沿屏障深度方向取样,在室内开展颗分、含水率、液塑限、pH、特征元素(Na)全量分析和柔性壁渗透等试验,研究垂直阻隔屏障材料的土工参数沿深度方向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在清洁自来水渗透下,小型TRD工艺段屏障材料的渗透系数(1.3×10^(-10)~2.4×10^(-10)m/s)低于原位垂直切割搅拌工艺段屏障材料的渗透系数(7.5×10^(-10)~9.3×10^(-10)m/s)。对比分析了小型TRD工艺段、原位垂直切割搅拌工艺段两类屏障材料的含水率、液限、特征元素(Na)全量、pH沿屏障深度方向的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小型TRD工艺段屏障材料上述4个参数的变异系数低,沿深度方向的均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TRD 垂直阻隔屏障 渗透系数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土真三轴试验南水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
3
作者 徐卫卫 谢遵党 +1 位作者 傅中志 米占宽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59-2572,共14页
以某筑坝粗粒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复杂应力路径下的真三轴试验。引入角隅函数对南水模型中的切线体积比和切线模量的表达式进行了三维化的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南水模型应用于某高土石坝进行了变形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剪胀方程在不... 以某筑坝粗粒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复杂应力路径下的真三轴试验。引入角隅函数对南水模型中的切线体积比和切线模量的表达式进行了三维化的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南水模型应用于某高土石坝进行了变形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剪胀方程在不同围压和不同中主应力下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且改善了原有模型在高围压下高估剪胀性的不足;修正后的切线模量较好反映了粗粒土切线模量随应力比增大而逐渐减小的规律和达到峰值应力比后其切线模量最终趋近于零的变化特点;将修正后的南水模型应用到某高土石心墙坝进行了变形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修正模型计算的心墙坝沉降变形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可用于现有高土石坝的变形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弹塑性模型 真三轴试验 切线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松玉 蔡国军 +2 位作者 张炜 周宏磊 邓永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24,共17页
文章全面总结了近5年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领域的技术进展,主要包括土工室内试验技术,原位测试技术、模型试验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智能化技术。重点介绍了特殊环境(低温)试验技术、特殊材料(含气土、污染土等)、新型微观分析、技术... 文章全面总结了近5年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领域的技术进展,主要包括土工室内试验技术,原位测试技术、模型试验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智能化技术。重点介绍了特殊环境(低温)试验技术、特殊材料(含气土、污染土等)、新型微观分析、技术原位测试新功能与新应用、水陆域超深原位测试技术、土工离心机技术、大型模型试验技术、智能勘察技术、智能监测技术、智能评价技术以及岩土工程智能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进展。分析表明,重大工程建设、低碳绿色理念、智能技术、极端环境催生了一批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新技术与新方法,智能化测试与评价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评价技术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 离心机模拟 模型试验 环境岩土 土工监测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睿 王兰民 +1 位作者 周燕国 王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89,105,共20页
社会发展需求的增长、工程建造能力的提升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带来的新震害现象、技术手段和工程需求,为土动力学及岩土地震工程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并创造了新机遇。文章重点针对近年来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一些新现象... 社会发展需求的增长、工程建造能力的提升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带来的新震害现象、技术手段和工程需求,为土动力学及岩土地震工程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并创造了新机遇。文章重点针对近年来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一些新现象、新手段和新挑战进行综述,聚焦于土的动力特性、砂土地震液化、土的动力测试和岩土地震工程试验、岩土地震工程数值模拟以及岩土工程抗震等方面,分析当前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梳理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特性 地震液化 测试与试验 数值模拟 岩土工程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激发微生物矿化处理铅污染土的工程特性与环境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宇 张庆 +4 位作者 王逸杰 蔡国军 董晓强 杜延军 蒋宁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52-2360,共9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修复、开发和再利用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以典型重金属污染物铅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激发微生物矿化方法探究了铅浓度对土壤酸碱度、活菌数以及尿素和铵根浓度等细菌活性指标的影响,通过测试固化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修复、开发和再利用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以典型重金属污染物铅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激发微生物矿化方法探究了铅浓度对土壤酸碱度、活菌数以及尿素和铵根浓度等细菌活性指标的影响,通过测试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和毒性浸出浓度,评估了铅污染土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原位激发方法可以实现低铅浓度污染土中脲酶菌的富集,激发7d后土中活菌数最高可达到10^(9)CFU/g数量级,但高浓度的铅污染物将显著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活性。原位激发MICP处理铅污染土的强度和防渗性均随固化时间呈增长趋势,其中40mM铅污染土固化14d的强度大幅提高,渗透系数可降低至6.5×10^(-6)m/s。铅的浸出浓度随固化时间均不断降低,低铅浓度污染土固化14 d后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下的浸出浓度可低于0.1 mg/L。根据固化铅污染土的工程特性与环境安全性试验结果,结合环境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和微生物16 s全基因组重测序等手段,揭示了原位激发微生物矿化处理铅污染土的固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激发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铅污染土 工程特性 环境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7
作者 刘松玉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0,共25页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环境岩土工程调查与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电阻率静力触探探头、与静力触探结合的传感器薄膜界面探头、光纤光学化学传感器、X荧光分析仪等在场地污染物分布和污染程度识别技术;综述了土工离心技术应用于土体及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及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污染场地分类方法和风险评价模型。2城市固体废物填埋技术。介绍了固废填埋场多场相互作用的主要耦合模型理论,总结了固废生化反应-骨架变形-水气运移-溶质迁移模型及应用;提出了填埋场污防污屏障服役寿命的定量评价方法。3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介绍了废弃电石渣和木质素加固过湿土、粉土路基的性能和工程应用;总结了固化污泥和淤泥技术的研究现状。4工业污染地基处理技术。总结了工业污染场地主要修复技术;介绍了固化污染土稳定技术、新型固化剂和稳定剂的研发进展;总结了常见竖向隔离墙技术,介绍了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墙长期防渗防污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曝气法处理有机污染地下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原位测试技术 填埋场 工业废弃物 固化稳定化 竖向隔离墙 曝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薛强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94,共15页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技术与装备,总结污染场地勘察、探测技术与装备,污染场地工程修复技术与装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三方面的相关进展;③污染体环境治理典型工程案例与示范,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灾害防控工程应用与实践,废弃固废堆场工程综合生态治理与示范,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应用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固废填埋场 污染场地 污染防控 生态修复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与地质工程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磊 陈晖东 +1 位作者 余湘娟 周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9,共7页
在岩土与地质工程监测领域,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监测技术,与传统的电阻式、电感式和振弦式传感器等工程监测技术相比,其分布式、长距离、高精度、抗干扰等优势明显,成为近年来工程智能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分... 在岩土与地质工程监测领域,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监测技术,与传统的电阻式、电感式和振弦式传感器等工程监测技术相比,其分布式、长距离、高精度、抗干扰等优势明显,成为近年来工程智能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分类,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健康、桩基工程、基坑、边坡、温度场、土体变形等方面监测的最新工程实践和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的工程布设和温度补偿方法、新型传感器与监测系统研发,并展望了岩土与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岩土工程 地质工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刘汉龙 余湘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5,共10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动力分析和动力测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着重对复杂荷载下的动力弹塑性模型和弹塑性动力分析研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对今后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提出...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动力分析和动力测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着重对复杂荷载下的动力弹塑性模型和弹塑性动力分析研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对今后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提出了初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动力学 岩土地震工程 动本构模型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土及其在岩土工程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永辉 齐昌广 +1 位作者 王新泉 陈龙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73,共5页
介绍人工合成透明土体的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模拟试验、土体连续变形测量方面的应用。结合离心机模型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对实现由离心机、数字图像技术和透明土模型结合而成的非介入离心机模型试验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 介绍人工合成透明土体的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模拟试验、土体连续变形测量方面的应用。结合离心机模型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对实现由离心机、数字图像技术和透明土模型结合而成的非介入离心机模型试验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目前已具备开展非介入离心机模型试验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土 岩土工程 模型试验 非介入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土力学特性大型平面应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景山 左永振 +3 位作者 程展林 黄鑫 张超 王志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143,共8页
土石坝填料一般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目前填料力学特性研究基本采用大型三轴试验。由于三轴应力状态下中主应力等于小主应力,平面应变状态下大坝填料的力学性能会被低估。为充分认识填料潜能,科学设计和合理评估土石坝,有必要对填料开展平... 土石坝填料一般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目前填料力学特性研究基本采用大型三轴试验。由于三轴应力状态下中主应力等于小主应力,平面应变状态下大坝填料的力学性能会被低估。为充分认识填料潜能,科学设计和合理评估土石坝,有必要对填料开展平面应变试验研究。应用大型真三轴仪对填料进行了大型平面应变试验,共开展了4种不同初始干密度的粗粒土平面应变各向等压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应变关系主要为应变硬化型,应力曲线呈爬升型,体变表现为剪缩。某一小主应力下,大小主应力之差的最大值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初始干密度一定时,大小主应力之差的最大值与小主应力呈线性关系增大。初始剪切阶段,小主应力一定时,偏应力与球应力之比曲线斜率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剪切变形的发展,不同初始干密度的应力比曲线逐渐趋于接近。偏应力随球应力的增大单调增加则对应应变硬化型,若偏应力随球应力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则对应应变软化型。相同小主应力时,初始弹性模量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近似呈线性关系;某一初始干密度下,初始弹性模量随小主应力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关系增大。中主应力系数随大主应力方向应变的增大而增大,曲线形态呈三折线形,初始剪切阶段增长较为缓慢,随剪切变形的增大增长相对加快并呈线性关系增大,如曲线末端下弯为应变硬化型,曲线末端上翘为应变软化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大型平面应变试验 力学特性 主应力 偏应力 球应力 大型真三轴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才辉 周小松 +1 位作者 乔建伟 李鑫磊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9,共13页
为了给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工法)处理Q_(2)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方案提供优化参数,以西安灞桥某地基处理项目为背景,基于离散元数值方法和原位测试技术,研究不同黄土地层参数、不同SDDC工法设计参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挤密效果的影响,并... 为了给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工法)处理Q_(2)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方案提供优化参数,以西安灞桥某地基处理项目为背景,基于离散元数值方法和原位测试技术,研究不同黄土地层参数、不同SDDC工法设计参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挤密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最后基于试验段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SDDC工法对细粒径、粒径比小和刚度低的地基挤密效果更显著,土体的初始孔隙率、剪切模量和泊松比变化对地基挤密效果的影响较小。适当增大夯击能和成孔直径,可有效提高地基挤密效果,橄榄型锤对地基的挤密宽度影响更显著,矩形锤对挤密影响深度更有优势。本场地建议SDDC工法的设计参数是:采取橄榄型锤施工,单次夯击能不宜低于800 kJ、成孔直径D=1.2~1.4 m;受施工扰动影响,地表以下及桩底以上2 m范围内挤密效果较差,建议采取其他辅助压实手段消除端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工法) 湿陷性黄土 加固效果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荷环境岩土工程合作研究中心在河海大学成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霆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河海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漫滩高承压水地层悬挂式帷幕深基坑变形规律研究
15
作者 詹胜文 丁苏南 +2 位作者 任文明 王丽 赵凯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5-655,共11页
长江漫滩地层悬挂式帷幕深基坑的减压降水和开挖施工存在复杂的地层应力-孔隙非稳定流耦合效应。以漫滩区典型二元特征地质条件下某悬挂式帷幕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Biot固结理论,考虑由降水引起单元土骨架体积应变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源汇... 长江漫滩地层悬挂式帷幕深基坑的减压降水和开挖施工存在复杂的地层应力-孔隙非稳定流耦合效应。以漫滩区典型二元特征地质条件下某悬挂式帷幕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Biot固结理论,考虑由降水引起单元土骨架体积应变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源汇项,建立了一个可描述基坑开挖和降水耦合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基坑降水开挖耦合变形的一般特征,重点分析了井点布置方式和地下连续墙插入比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在减压降水阶段为了在坑底达到同样降深,对于坑内降水,地下连续墙延长了坑外补给路径,因此地下连续墙插入比越大,地表沉降越小;而对于坑外降水,地下连续墙延长了渗流路径,地下连续墙插入比越大,地表沉降越大;坑内外联合降水介于两者之间;(2)当基坑开挖完成时,地表总沉降由降水引起的沉降和基坑开挖引起的沉降组成,且后者占主要部分;地下连续墙插入比对于基坑开挖阶段地表沉降的影响显著大于对于减压降水阶段地表沉降的影响。(3)减压降水可有效减小承压含水层顶板的浮托力,同时导致土层发生二次固结,引起有效应力增加,提高了土层的强度和刚度,有效的减小了基坑开挖阶段地层的变形。(4)降水方式及地下连续墙插入比对地下连续墙的侧移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漫滩 悬挂式止水帷幕 基坑减压降水 地下连续墙插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试验研究和应用
16
作者 郦能惠 王立安 +4 位作者 任强 张志韬 张贤 王新奇 代巧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当前最有竞争力的坝型,为保障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坝体和面板的应力变形性状以及接缝位移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止水材料开发、接缝止水结构设计和止水结构防渗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新型止...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当前最有竞争力的坝型,为保障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坝体和面板的应力变形性状以及接缝位移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止水材料开发、接缝止水结构设计和止水结构防渗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新型止水结构,并应用于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坝新型接缝止水结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形成了试验方法,建立了高坝新型止水结构的劲度表达式,通过在某高坝工程的应用表明提出的接缝止水应力应变关系全面反映高坝新型止水结构各主要部件对于面板与趾板以及面板之间力的传递的贡献,更好地反映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高坝设计布置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接缝止水 应力变形性状 劲度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坝基盐渍化粉土变形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17
作者 张晨 潘超钒 +2 位作者 蔡正银 张星星 王旭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1-207,共7页
针对北疆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盐渍化粉土开展了压缩和增湿变形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盐渍化粉土的固结及增湿变形与非含盐土具有显著区别,其中压缩特性受干密度的影响较小,受含水率及含盐量的影响较大。其它条件一定时,含水率7.8%时试... 针对北疆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盐渍化粉土开展了压缩和增湿变形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盐渍化粉土的固结及增湿变形与非含盐土具有显著区别,其中压缩特性受干密度的影响较小,受含水率及含盐量的影响较大。其它条件一定时,含水率7.8%时试样的压缩模量E_(s1-2)为46.10 MPa,饱和试样的压缩模量E_(s1-2)降至9.75 MPa;而相较非盐渍化粉土,含盐量为6.4%的盐渍化粉土其压缩模量E_(s1-2)由32.11 MPa将降至14.89 MPa。另一方面,低围压条件下含盐量变化对盐渍化粉土的增湿变形有显著影响。无上覆荷载时试样含盐量越高,土样的增湿膨胀率越大,此时硫酸盐的存在“促进”了土壤的膨胀变形;当固结荷载大于25 kPa时,含盐量对膨胀率的影响由正相关变为负相关,此时含盐量的增加反而抑制了膨胀变形,甚至导致土样出现压缩变形。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去上覆应力外,含水率、含盐量的变化程度均是盐渍化粉土的固结变形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含盐量对于盐渍化粉土增湿变形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粉土 压缩特性 增湿变形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作用的黄土动剪切破坏强度研究
18
作者 邵帅 赵梓君 +3 位作者 邵生俊 田珮琦 刘小康 张彬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针对复杂静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动力特性,利用空心圆柱试样扭剪试验,模拟静力真三轴固结应力状态以及动扭转剪切的路径,以复杂静应力条件下主应力轴旋转变化的动扭剪切试验手段,通过西安原状黄土真三轴固结动扭剪试验,揭示了不同中主应力... 针对复杂静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动力特性,利用空心圆柱试样扭剪试验,模拟静力真三轴固结应力状态以及动扭转剪切的路径,以复杂静应力条件下主应力轴旋转变化的动扭剪切试验手段,通过西安原状黄土真三轴固结动扭剪试验,揭示了不同中主应力比偏压固结和均压固结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强度和强度破坏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中主应力比偏压固结和均压固结条件下黄土动剪应力动剪应变骨干曲线,动剪切破坏强度与法向正应力和平均球应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衰减变化关系以及动剪切强度与法向正应力和平均球应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动扭剪试验 动剪切强度 应力空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河槽堆积体原位力学参数反演及其利用研究
19
作者 邓成进 祝玉珊 +2 位作者 苗喆 凌华 袁秋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1-85,共5页
在我国水电开发过程中,常会遇到利用深厚堆积体或覆盖层筑坝的情况,堆积体成因及组成复杂,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对坝体基础开挖利用方案产生影响。针对大石峡右岸古河槽堆积体基础的可利用性开展研究,采用现场旁压试验对堆积体砂卵砾石和... 在我国水电开发过程中,常会遇到利用深厚堆积体或覆盖层筑坝的情况,堆积体成因及组成复杂,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对坝体基础开挖利用方案产生影响。针对大石峡右岸古河槽堆积体基础的可利用性开展研究,采用现场旁压试验对堆积体砂卵砾石和块碎石土天然状态下的原位结构性及湿化后的力学特性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旁压试验结果来反演堆积体的力学参数,并与载荷试验成果一起综合确定力学参数计算值,进而研究右岸古河槽堆积体的开挖利用方案。研究表明,砂卵砾石层和块碎石土层湿化后的旁压模量等参数较干燥情况下有降低趋势,湿化后非饱和堆积体的胶结状态未能完全破坏,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反演得到湿化后堆积体的模量系数,远高于大坝填筑砂砾石料;古河槽堆积体保留作为特高坝的基础,有利于特高坝坝体变形控制和结构安全,节省了投资和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槽堆积体 原位试验 参数反演 坝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粒含量铝土矿泥真空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研究
20
作者 吴志强 孙志磊 +1 位作者 尹纯阳 徐锴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3-148,共6页
针对高黏粒含量铝土矿泥排水固结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本研究通过分级真空荷载作用下竖直与水平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系统对比了两种排水体布置方式下土体的固结特性,结合物理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微观分析,揭示了排水界面效率... 针对高黏粒含量铝土矿泥排水固结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本研究通过分级真空荷载作用下竖直与水平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系统对比了两种排水体布置方式下土体的固结特性,结合物理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微观分析,揭示了排水界面效率与土体微观结构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分级真空荷载作用下排水体水平布置比传统竖直布置排水界面排水量高约8.1%、用时减少17.7%。排水体水平布置固结后土体均匀性较高,不同位置沉降差异小,作用深度范围内土层承载特性更优。排水体竖向布置固结后土体密度、含水率最大差值为0.34 g/cm^(3)、59.9%,四条贯入试验测线土体顶部测点平均强度是底部平均强度的8.7倍,相比之下排水体水平布置各数值分别为0.16 g/cm^(3)、34.3%和2.5倍。压汞与扫描电镜试验表明排水体竖直布置情况下土体固结后孔隙分布为单峰曲线,峰值为直径小于0.1μm的微孔隙,排水体水平布置土体固结后孔径分布呈多峰状,存在孔隙直径为1~10μm的细小孔隙和大于10μm的中等孔隙。研究成果为高黏粒含量矿泥高效排水减容提供了新思路,对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泥 高黏粒含量 分级真空预压 固结排水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