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状粉土击实过程中土底压应力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婕 马富丽 白晓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1-276,共6页
通过系列室内击实试验,利用自主研发的土底压应力测试系统获得了土底压应力随击实作用时间、击实能、铺土层数、含水量的变化曲线,揭示了不同击实条件下土底压应力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土底压应力随击实作用时间的变化与土体的松密状... 通过系列室内击实试验,利用自主研发的土底压应力测试系统获得了土底压应力随击实作用时间、击实能、铺土层数、含水量的变化曲线,揭示了不同击实条件下土底压应力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土底压应力随击实作用时间的变化与土体的松密状态有直接关系。土体在击实过程中吸收击实锤冲击能量而变密实,提高了土体介质的传力效果。密实程度越大,传力介质越稳定,当达到相应条件下最大干密度时,土底压应力最大,作用时间最短。相同击实能条件下,土底压应力随铺土厚度增大而减小。当土体形成稳定传力介质后将不再吸收能量,土底压应力趋于稳定。含水量(质量分数)变化对击实能传递效果影响显著,最优含水量偏湿侧土底压应力出现陡降,土体传力效果降低。因此在击实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能量传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量 击实能 压实黄土 土底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石加筋黄土的力学特性及加筋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林 张蕾 刘力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7-82,共6页
针对加筋土加筋机理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室内加筋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筋材、不同围压和不同加筋方式下离石黄土的力学特性,揭示了加筋土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力学演化机理。通过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筋材面积相同时,硬窗... 针对加筋土加筋机理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室内加筋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筋材、不同围压和不同加筋方式下离石黄土的力学特性,揭示了加筋土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力学演化机理。通过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筋材面积相同时,硬窗纱的拉力值最大,笼布的次之,软窗纱的最小;②硬窗纱、笼布和软窗纱加筋后,这3种加筋土的黏聚力分别提高了260.4%、229.6%和139.8%;③土体强度随筋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土体加筋效果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 离石黄土 强度 加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环境下黄土边坡坡表变形演化规律模型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志杰 苗鹏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123,共7页
黄土地区一般为干旱半干旱区,在此环境下发育的黄土常具有疏松多孔、对水敏感的特性,使得黄土边坡坡表在降雨-干燥循环下很容易发生破坏。设计了可控降雨强度和干燥强度的模型箱;介绍了光纤光栅(FBG)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封装了适用于坡表... 黄土地区一般为干旱半干旱区,在此环境下发育的黄土常具有疏松多孔、对水敏感的特性,使得黄土边坡坡表在降雨-干燥循环下很容易发生破坏。设计了可控降雨强度和干燥强度的模型箱;介绍了光纤光栅(FBG)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封装了适用于坡表变形监测的FBG传感器;按照实际工程坡高比,以模型比尺1∶100堆填了黄土边坡模型;模拟了干湿循环次数和幅度对边坡坡表变形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干湿循环过程中,在重力、渗透力等的作用下,坡面开始承受较大的拉应变,后逐渐转变为压应变。在经过几个循环后,坡面发生较大的变形,表明黄土边坡在破坏时存在一个关键节点;干湿循环次数与幅度均会对黄土边坡坡面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边坡坡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增大,多次低幅度的干湿循环会使边坡发生缓慢的变形,高幅度的干湿循环会使边坡发生比较急剧的变形;FBG能够适用于黄土边坡坡面的监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模型试验 干湿交替 坡表变形 FBG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及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董山 王宏宇 +2 位作者 李婕 马富丽 白晓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8-985,共8页
为了研究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变形与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和压实度下的压实黄土状粉土开展了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抗剪强度指标,并讨论了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应力—应... 为了研究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变形与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和压实度下的压实黄土状粉土开展了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抗剪强度指标,并讨论了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应力—应变关系、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压实黄土状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随含水率的增大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转变;而随压实度的增大则是由弱硬化型转变为软化型。压实黄土状粉土的粘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并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取得最大值,内摩擦角则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其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含水率及压实度对粘聚力的影响大于对内摩擦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黄土状粉土 含水率 压实度 应力—应变关系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路基压实控制指标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安鸿飞 商玉洁 +2 位作者 李婕 杨永亮 白晓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6-211,共6页
针对压实度指标不能充分体现含水量对粉土压实路基的影响,通过对粉土的击实特性和相同压实度下不同含水量压实粉土浸水与不浸水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的分析,指出压实度作为粉土路基压实控制指标的不足,提出含气率作为粉土路基压实质量控制... 针对压实度指标不能充分体现含水量对粉土压实路基的影响,通过对粉土的击实特性和相同压实度下不同含水量压实粉土浸水与不浸水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的分析,指出压实度作为粉土路基压实控制指标的不足,提出含气率作为粉土路基压实质量控制第二指标的科学性然后,结合试样含气率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击实能下含气率与干密度的关系,提出在保证压实度的前提下控制含气率不大于6%来确保粉土回填路基的压实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压实粉土 压实度 含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高岭土对水泥土强度及渗透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鹏云 杨永亮 +1 位作者 王林浩 白晓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16,共5页
为了研究偏高岭土的掺入对水泥土强度及渗透系数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研究方法,通过用偏高岭土等量替换水泥制作水泥土试块,对不同偏高岭土掺量的水泥土试块在不同养护龄期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渗透试验,探究偏高岭土掺量和龄期对... 为了研究偏高岭土的掺入对水泥土强度及渗透系数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研究方法,通过用偏高岭土等量替换水泥制作水泥土试块,对不同偏高岭土掺量的水泥土试块在不同养护龄期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渗透试验,探究偏高岭土掺量和龄期对水泥土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量偏高岭土的掺入能极大地提高水泥土的强度并且减小水泥土的渗透系数,且在偏高岭土掺量为3%时达到最佳,同时表明了水泥土的渗透系数和强度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偏高岭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渗透系数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黄土状粉土毛细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落宇杰 马富丽 白晓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4-240,共7页
基于压实黄土状粉土的基本性质,利用一维土柱仪进行毛细作用模型试验。数据分析、图形拟合后,得到了压实黄土状粉土毛细水上升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毛细水上升的速率随毛细上升高度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当毛细水到达某截面时,该截面处的基... 基于压实黄土状粉土的基本性质,利用一维土柱仪进行毛细作用模型试验。数据分析、图形拟合后,得到了压实黄土状粉土毛细水上升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毛细水上升的速率随毛细上升高度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当毛细水到达某截面时,该截面处的基质吸力先平缓变小,后急剧下降,随之渐趋于稳定;该截面处的体积含水率先平缓上升,后急剧增大,随之渐趋于稳定。对毛细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关系进行拟合统计。通过对比三组不同土柱高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土柱长细比为4.68和9.54时,毛细水上升规律基本一致,故证明当长细比大于4.68时,可按一维毛细作用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粉土 毛细作用 基质吸力 体积含水率 毛细水上升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