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谷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趋势
1
作者 李盼盼 郭瑞 +4 位作者 何保山 张晓莉 李晓东 杨晓春 杨永坛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2,共8页
为探究稻谷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稻谷砻谷、碾米和磨粉,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加工过程中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探究稻谷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稻谷砻谷、碾米和磨粉,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加工过程中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稻谷的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稻谷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86种,糙米中检出85种,精米中检出80种,米粉中检出77种。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包括9类,其中酸类、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随加工过程呈显著递减趋势,而酚类和烃类物质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酯类物质则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稻谷、糙米与精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信息能被有效区分,精米与米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信息接近,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稻谷加工过程中各阶段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判别模型,其中,丁醛等17种化合物可作为特征差异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挥发性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中氧化铈纳米颗粒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莉 李硕 +2 位作者 李庆武 樊昌俊 王海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4-1951,共8页
初步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测定化妆品中纳米氧化铈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方法。以0.1%Triton X-100为萃取剂超声辅助提取化妆品中的纳米氧化铈颗粒,在脉冲信号模式下采集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到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 初步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测定化妆品中纳米氧化铈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方法。以0.1%Triton X-100为萃取剂超声辅助提取化妆品中的纳米氧化铈颗粒,在脉冲信号模式下采集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到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探讨了spICP-MS用于检测化妆品中纳米颗粒时,不同计算方法对颗粒粒径检出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粒径检出限不仅受到待测同位素背景信号的影响,也与化妆品基质相关。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时,粒径检出限及被识别为颗粒的个数均受到显著影响,直接关系到化妆品产品的合规性判定及安全性评价。阈值的准确选择是影响spICP-MS用于化妆品中纳米级颗粒存在与否判定的重要因素,应在现有化妆品基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样品性质进行进一步评估。该方法可用于防晒类化妆品中纳米氧化铈颗粒的快速筛查,并可对其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同时测定和表征,为含纳米颗粒化妆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考察提供了可供探讨的空间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纳米氧化铈(CeO_(2)-NP) 背景阈值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储藏年份玉米风味物质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瑞 李盼盼 +5 位作者 张晓莉 范维燕 李晓东 杨晓春 张炜 杨永坛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风味物质是玉米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玉米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与其风味物质含量密切相关。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对2019—2022年共4个年份收获的玉米样品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 风味物质是玉米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玉米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与其风味物质含量密切相关。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对2019—2022年共4个年份收获的玉米样品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对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129种,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苯系物、杂环化合物、酸类、醚类、烃类和酚类物质。固相微萃取的最优条件为样品用量6 g、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60 min。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储藏年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有47种化合物在不同年份玉米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辛烯-3-醇、丁酸橙花酯和2-正戊基呋喃相对含量随玉米储藏年份延长而增加,DL-泛酰内酯、辛酸甲酯和2-乙酰基呋喃相对含量随玉米储藏年份延长而减少,这6种化合物被鉴定为特征差异化合物。由此构建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类模型,该模型对玉米储藏年份具有良好的区分性(R^(2)=0.99,Q^(2)=0.97,预测精确度为1),可为玉米储藏品质的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手段,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节粮减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储藏年份 风味物质 多元统计分析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新型溴代阻燃剂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美 张高信 +4 位作者 张晓莉 孙丽鹏 杨晓春 李英明 张庆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2-1508,共7页
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作为多溴二苯醚(PBDEs)的替代品,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但有研究发现,NBFRs可能存在神经毒性和发育毒性等作用,从而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血清作为人体内暴露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对评估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作为多溴二苯醚(PBDEs)的替代品,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但有研究发现,NBFRs可能存在神经毒性和发育毒性等作用,从而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血清作为人体内暴露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对评估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人体血清中NBFRs的健康风险研究较少,且血清中NBFRs含量低,前处理程序繁琐,基质复杂,给NBFRs的分析检测带来了很大困难.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人体血清中五溴苯(PBBz)、五溴甲苯(PBT)及十溴二苯基乙烷(DBDPE)等9种NBFRs的前处理,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血清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再经HLB固相萃取柱和弗罗里土-硅胶复合柱净化.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仪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血清样品中9种NBFR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4%—1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1%.实际血清样品测试发现,内标物的回收率稳定在72%—126%之间,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该方法前处理流程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能广泛用于人体血清中NBFRs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溴代阻燃剂 人体血清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