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西南桦林主要蛀干害虫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尚文 黄毅杰 韦继光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2期77-78,共2页
报道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邻近林分3种主要钻蛀害虫西南桦拟木蠹蛾、桦小蠹、天牛,发生呈上升演变趋势,对中龄林的危害大。平均危害指数从2007年11月的11.67上升到2011年9月的28.57,其中邻近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板桃乡林地位于高速... 报道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邻近林分3种主要钻蛀害虫西南桦拟木蠹蛾、桦小蠹、天牛,发生呈上升演变趋势,对中龄林的危害大。平均危害指数从2007年11月的11.67上升到2011年9月的28.57,其中邻近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板桃乡林地位于高速公路旁,危害严重,最高达35.7。3种主要钻蛀害虫种群密度分别是17.17、6.33、3.17(头/株),是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22、14、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 西南桦 主要蛀干害虫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王老山再引进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种群扩散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贝永建 李汉华 +2 位作者 黄乘明 庾太林 吴龙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88,共4页
再引进是拯救濒危物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保护和提高黑颈长尾雉野外种群数量,2003年6月,在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再引进.通过直接观察法,结合调查访问,对再引进黑颈长尾雉种群扩散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扩散呈辐射状,在半年时间里... 再引进是拯救濒危物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保护和提高黑颈长尾雉野外种群数量,2003年6月,在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再引进.通过直接观察法,结合调查访问,对再引进黑颈长尾雉种群扩散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扩散呈辐射状,在半年时间里扩散最远的距离(直线)为4.80 km,最近距离为0.11 km;扩散的面积为395.28 hm2.最后探讨了影响再引进黑颈长尾雉扩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黑颈长尾雉 再引进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