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矿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64
1
作者 徐占军 侯湖平 +4 位作者 张绍良 丁忠义 马昌忠 公云龙 刘严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240,F0003,共10页
系统评价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力,对矿区土地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以徐州矿区为例,选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作为统一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衡量指标,通过该指标... 系统评价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力,对矿区土地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以徐州矿区为例,选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作为统一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衡量指标,通过该指标实现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可比性。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是气候因素和采矿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范围为0.111~3.333g/(m2·月)(以每月每平方米植被生产的C计)之间,采矿活动对NPP影响的范围为90.525~107.892g/(m2·月),采矿活动对NPP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NPP变化对采矿活动具有敏感性。2)气候变化推动NPP是向正向发展,采矿活动推动NPP向负向发展。1987-1998年采矿活动是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1998-2005年气候变化是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2005-2008年采矿活动成为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随着采矿活动的加剧,采矿活动对NPP推动变成主导因素,并且推动NPP向负向发展的比例在增大。3)在采矿活动破坏区内,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耕地NPP的大幅下降,通过土地复垦措施增加林地的NPP,可改变矿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在采矿活动的影响区内,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 煤矿 采矿活动 相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潞安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侯湖平 丁忠义 +3 位作者 刘严军 金波 杨向飞 廖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192-9193,9196,共3页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和可持续发展模型法,对潞安矿区2005年土地利用实施可持续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潞安矿区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3533hm2/人,而人均承载力为0.5978hm2/人;②生态赤字为1.7553hm2/人;③生态压力指数等级为3级;...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和可持续发展模型法,对潞安矿区2005年土地利用实施可持续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潞安矿区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3533hm2/人,而人均承载力为0.5978hm2/人;②生态赤字为1.7553hm2/人;③生态压力指数等级为3级;生态占用指数等级为3级;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等级为1级;可持续发展指数等级为2级。表明潞安矿区是在生态赤字的前提下发展的,是一种弱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评价 潞安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