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贲门癌患者血液凝固性变化以及茶多酚对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慧英 冯耀华 +5 位作者 董文忠 赵九恩 冀菁荃 李宝红 张国英 张跃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时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数目、血小板聚集性、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观察,并且施以氧自由基清除剂茶多酚,观察其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贲门癌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聚集时间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时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数目、血小板聚集性、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观察,并且施以氧自由基清除剂茶多酚,观察其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贲门癌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聚集时间延长;凝血因子活性增加;与同期不服药组相比,术后服药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氧自由基在贲门癌患者高凝状态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清除氧自由基可以减少并发症,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液凝固障碍 自由基类 贲门癌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董红梅 喻伦银 +1 位作者 贾宗智 邓末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TNFα(4× 10 5U/L) ;通过普通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TNFα对内皮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TNFα(4× 10 5U/L) ;通过普通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TNFα对内皮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并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TNFα对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的影响。结果 :(1)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实验组内皮细胞拉长 ,由原来的多边形变为成纤维状 ,细胞间距不均且变大 ;微绒毛变短甚至呈泡状 ,个别拉长 ,有些部位细胞膜有缺损以及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凝聚等改变。并且这些改变有时间依赖性。 (2 )实验组内皮细胞ICAM 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TNFα(4× 10 5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内皮细胞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胞间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过程中核碎裂形成的方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邓丽英 张云汉 +1 位作者 许平 张红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3-234,I036,共3页
目的:观察抗癌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中核碎裂的形式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经顺铂(DDP)和5氟尿嘧啶(5Fu)处理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肿瘤细胞的死亡特征符合凋亡,这两种抗... 目的:观察抗癌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中核碎裂的形式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经顺铂(DDP)和5氟尿嘧啶(5Fu)处理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肿瘤细胞的死亡特征符合凋亡,这两种抗癌药物引起的细胞后期的改变(如核碎裂、细胞出芽、凋亡小体形成以及凋亡小体被吞噬)相同,然而细胞核的早期改变有所不同。DDP处理后核染色质呈粗网状、出芽,而5Fu处理后核染色质呈粗块状聚集于核膜下、核膜崩解。结论:细胞凋亡过程中核碎裂可通过多种途径发生,这对于机体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细胞核碎裂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