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进口”与“低通胀”的关系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惠芬 郝小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51-55,共5页
一国的进口与通胀关系如何,前者对后者有什么样的作用及其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这些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战后,由于垄断资本的发展以及受凯恩斯贸易顺差论的影响,国际间的自由贸易不断遭到破坏,积极寻求出口而限制进口的倾向时有扩大。从... 一国的进口与通胀关系如何,前者对后者有什么样的作用及其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这些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战后,由于垄断资本的发展以及受凯恩斯贸易顺差论的影响,国际间的自由贸易不断遭到破坏,积极寻求出口而限制进口的倾向时有扩大。从被广泛采用的贸易战略来看,由替代进口到出口导向,无一不暗示着进口在贸易乃至国内经济中所处的从属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进口 金融 汇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亏损的症结与财金对策
2
作者 郑新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45-46,共2页
一、企业亏损的症结 症结之一:国家对企业的资金供给制。1983年以前企业的流动资金由财政和银行两家供应;1983年以后,企业的流动资金银行独家供应,银行对企业的流动资金由统管变为统包。这种单一的间接融资体制,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在市场... 一、企业亏损的症结 症结之一:国家对企业的资金供给制。1983年以前企业的流动资金由财政和银行两家供应;1983年以后,企业的流动资金银行独家供应,银行对企业的流动资金由统管变为统包。这种单一的间接融资体制,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活力;国家始终没有把企业当作流动资金营运的主体来对待,企业只有被动地接受资金的注入与抽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资金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信局兴亡简史 被引量:6
3
作者 黄鉴晖 《浙江学刊》 1986年第6期43-45,36,共4页
民信局简称信局,是商人于十九世纪创办的民间邮递机构,它结束了几千年来民间书信不通的历史,为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本文拟简单分析信局发生、发展与消亡的历史。一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为了传达政令,接受地方官吏奏疏,以及办... 民信局简称信局,是商人于十九世纪创办的民间邮递机构,它结束了几千年来民间书信不通的历史,为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本文拟简单分析信局发生、发展与消亡的历史。一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为了传达政令,接受地方官吏奏疏,以及办理皇差,由都城向四面八方伸延,建设官路大道,沿道设立驿站。每个驿站设官主持,配备马夫、铺兵和役马。公文或皇差,按驿传递,一驿接一驿,其紧急程度,常以日行四百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信局 封建社会 书信 统治者 驿站 经济组织 乡约 政令 十九世纪 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的无形损耗问题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申长平 石常明 《经济问题》 1981年第9期22-23,21,共3页
关于商品的无形损耗问题是一个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索.运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工业企业原有设备的价值相对降低,这种非机器设备本身物理属性变化所带来的损失,政治经济学称为"无形损耗"... 关于商品的无形损耗问题是一个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索.运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工业企业原有设备的价值相对降低,这种非机器设备本身物理属性变化所带来的损失,政治经济学称为"无形损耗"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购买力 无形损耗 消费需求 削价 商业部 库存 消费者 纺织品 问题初探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用资金规模确定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有振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9-52,共4页
社会信用资金是指各种形式的信用资金总和。研究社会信用资金规模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信用资金总规模的确定,即把各种信用资金考虑在内的信用资金总量问题;二是在社会信用资金总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个别信用资金规模的确... 社会信用资金是指各种形式的信用资金总和。研究社会信用资金规模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信用资金总规模的确定,即把各种信用资金考虑在内的信用资金总量问题;二是在社会信用资金总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个别信用资金规模的确定。在此基础上指出确定社会信用资金规模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 资金 规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杠杆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6
作者 吕建锁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71-74,共4页
正确认识和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以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经济杠杆是社会主义国家依据宏观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的要求,调节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经济利益关系,为有计划的组织国民经济运行。
关键词 经济杠杆 宏观经济管理 国民经济运行 宏观管理 综合运用 宏观经济规律 经济利益关系 价值规律 定量分析 杠杆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算外资金”应当分解
7
作者 申长平 郝成秀 《经济问题》 1986年第12期38-40,共3页
预算外资金问题,既关系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又牵涉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也是财政体制改革、企业、事业财务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触及的问题。对预算外资金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是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预算外资金 经济体制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 控制与管理 事业财务 企事业单位 国民经济 客观要求 经济利益 财政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资金市场与金融总体改革
8
作者 郭明奇 《经济问题》 1987年第3期14-15,共2页
赵总理在“七五”计划建议中曾指出:“适应商品市场发展的要求,逐步开辟和发展资金市场”。开放资金市场,既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资金市场 专业银行 中央银行 金融宏观控制 总体改革 企业化经营 金融体制 金融资产 商品市场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经济改革的利益主体塑造与制度构想
9
作者 李小萍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2-34,共3页
国有经济改革的利益主体塑造与制度构想李小萍对国有企业改革,目前经济学界多数人的看法是,在不触动国有制的前提下,以明晰产权为核心,通过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摆脱政府机构附属物的地位,真正成为能自负盈亏的... 国有经济改革的利益主体塑造与制度构想李小萍对国有企业改革,目前经济学界多数人的看法是,在不触动国有制的前提下,以明晰产权为核心,通过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摆脱政府机构附属物的地位,真正成为能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认真分析,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制度 企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破“三铁”与深化财政改革
10
作者 李菲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3,共2页
打破“三铁”,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趋势。打破“三铁”,不但企业自身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而且需要社会各方面予以紧密配合,才能富有成效,达到预期... 打破“三铁”,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趋势。打破“三铁”,不但企业自身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而且需要社会各方面予以紧密配合,才能富有成效,达到预期目的。财政,作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作为掌握资金收入与分配的主管部门,更应从改革的大局出发,实施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思考
11
作者 高纪亮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37,共3页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思考○高纪亮一、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特别是在整个宏观经济对市场约束还不是很有力的情况下,建立严格规范的风险防范机制是企业实行有效安全运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改善资产质...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思考○高纪亮一、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特别是在整个宏观经济对市场约束还不是很有力的情况下,建立严格规范的风险防范机制是企业实行有效安全运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强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制 体制改革 信贷资产 风险管理 信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货币“双紧”政策疑析
12
作者 幕福明 《经济问题》 1988年第3期35-38,共4页
今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行“双紧”政策,以抑制社会需求的过度膨胀。对此,理论界反映不一,有的持肯定意见,有的则表示担忧。笔者属于后者,认为我国两大政策近期不宜实行“双紧”,而应实行紧的财政政策与略偏松的货币政策相配置为宜。
关键词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货币 社会需求 理论界 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 经济增长 扩张性政策 总需求膨胀 紧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良性发育
13
作者 高纪亮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40-41,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对于搞活企业、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小,难成气候。1991年是我国发行企业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对于搞活企业、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小,难成气候。1991年是我国发行企业债券最多的一年,但从发行企业家数来说也并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债券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