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自然唯心主义时期的现象学态度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鹏 杨利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6,共8页
马克思在自然唯心主义时期试图从自然出发,采用思辨的直观主义、非科学的论证方法和前提来面向存在问题。但是,马克思意识到这种思考由于论证方式的抽象思辨性和缺乏概念分析的明晰性而易于陷入到某种模糊的境地。为了摆脱这种缺乏实在... 马克思在自然唯心主义时期试图从自然出发,采用思辨的直观主义、非科学的论证方法和前提来面向存在问题。但是,马克思意识到这种思考由于论证方式的抽象思辨性和缺乏概念分析的明晰性而易于陷入到某种模糊的境地。为了摆脱这种缺乏实在根基和有效论证非透明性的局面,马克思此时期的文本始终蕴含着如何实现存在理解的科学转换问题,即如何立足于现象学态度从自然主义的存在理解演进到实践的存在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然唯心主义 现象学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8,共8页
现象学形态和现象学运动、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三个层面的思考表明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确实有着思想关联。因此,20世纪末期开始,国内学者基于现象学的理解视角,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的... 现象学形态和现象学运动、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三个层面的思考表明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确实有着思想关联。因此,20世纪末期开始,国内学者基于现象学的理解视角,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价值和文学问题、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问题、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问题,自觉地在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进行了一定的比对或交融性研究。但是,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发展,即在理论的解释力和研究的理论类型上尚有拓展的空间。这样,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和马克思的文本解读就为马克思思想的实践现象学研究范式提供了一种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马克思主义 回顾与反思 实践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丰富内涵及其中国化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二芳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81,共8页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将自由问题纳入唯物史观视野,提出了自由的来源和条件、自由的本质和自由的实现等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展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国家独立是个人自由的根本前提,经济富裕是个人自...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将自由问题纳入唯物史观视野,提出了自由的来源和条件、自由的本质和自由的实现等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展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国家独立是个人自由的根本前提,经济富裕是个人自由的物质保障,民族富强是个人自由的坚强后盾。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在价值理念上,处理好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国家治理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自由观 平等 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洛-庞蒂的现象学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3,共8页
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探究之清楚明白的特性和生活世界及其目的之阐释方面的确然性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相比要较为突出。前者可以称之为"理性现象学",后者则可称之为"野性现象学"。正是立足... 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探究之清楚明白的特性和生活世界及其目的之阐释方面的确然性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相比要较为突出。前者可以称之为"理性现象学",后者则可称之为"野性现象学"。正是立足于这种野性现象学的理解策略,梅洛-庞蒂主要从存在主义、辩证法与历史观、科学与哲学和虚无主义与幽灵四个方面阐述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现象学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理解策略 现象学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哲学视角破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
作者 白琦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3,共3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本质上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本质上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更加地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视角 破解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与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 被引量:1
6
作者 聂淑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6期94-96,105,共4页
增加劳动者的自由时间可以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选择效率还是选择社会公平的两难选择。以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为指导,通过推动休闲教育促进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既可兼... 增加劳动者的自由时间可以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选择效率还是选择社会公平的两难选择。以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为指导,通过推动休闲教育促进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既可兼顾效率与公平,又有利于未来面对全球就业问题的挑战,符合和谐就业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时间 就业形势 休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研究的问题与出路
7
作者 李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4,共6页
对马克思的基础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的研究现状作资料清理和分析总结,有关马克思本体论的理解模式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马克思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二是马克思有什么样的本体论的问题;三是如何阐释马克思的本体论的... 对马克思的基础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的研究现状作资料清理和分析总结,有关马克思本体论的理解模式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马克思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二是马克思有什么样的本体论的问题;三是如何阐释马克思的本体论的问题。三个层面的依次研究启示我们:一是马克思的理论及思想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本体论思想;二是我们应当从实践本体论的视角考察马克思关于存在问题的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本体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芽·深化·凋敝:厄瓜多尔“‘美好生活’社会主义”兴衰的政治叙事
8
作者 王绍源 王子寒 任宇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6,共8页
2007年以来,拉斐尔·科雷亚领导的左翼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运动”聚焦本土印第安的传统思想,创新性提出并实践了厄瓜多尔特色的“‘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理念。作为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之一,“‘美好生活’社会主... 2007年以来,拉斐尔·科雷亚领导的左翼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运动”聚焦本土印第安的传统思想,创新性提出并实践了厄瓜多尔特色的“‘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理念。作为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之一,“‘美好生活’社会主义”不仅是厄瓜多尔寻求新自由主义替代模式的理论方案,而且也是科雷亚政府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探索。通过考察科雷亚三届政府(2007-2017)对“‘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可以呈现出“‘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的“萌芽-深化-凋敝”发展脉络。厄瓜多尔“‘美好生活’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全景展现对于全面理解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模式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社会主义” 21世纪社会主义 厄瓜多尔 科雷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打开方式” 被引量:39
9
作者 郭永园 白雪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4,共6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等教育既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先手棋,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绿色校园为空间载体、以绿色教育为内核根基和以绿色制度为保障体系的“三维一体”新时代绿色大学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等教育既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先手棋,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绿色校园为空间载体、以绿色教育为内核根基和以绿色制度为保障体系的“三维一体”新时代绿色大学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的具体实现。开启了属于美丽中国的绿色大学3.0版本。绿色大学在新时代的打开被赋予新内涵建设,目的旨在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智力和精神文化支撑,为全球生态治理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具有中国智慧和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色大学 生态文明教育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维 阎素仙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阶段回归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倡导的正确路线,继承了毛泽东商品经济...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阶段回归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倡导的正确路线,继承了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中的精华,对其不符合实践的部分进行了大胆突破,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邓小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商品 货币 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演进与时代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文明是人类生存和实践能力的价值认定和价值标识。社会主义文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有其自身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独有的精神价值,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科学的文明形态。我党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明... 文明是人类生存和实践能力的价值认定和价值标识。社会主义文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有其自身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独有的精神价值,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科学的文明形态。我党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明,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并担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社会主义文明具有和谐的基本特征,包含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性范畴,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矛盾中不断开拓文明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社会主义文明 发展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洋 许继红 刘媛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是流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然后基于2010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4个时间节点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数据,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是流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然后基于2010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4个时间节点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数据,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指数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剖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发展高度耦合,说明两大系统相互影响,交互耦合的紧密关系;但是两者发展的协调度较低,9个省(自治区)都处于失调状态,山东、河南、四川一直属于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一直属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陕西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发展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山西则经历了生态环境滞后—共损型失调—文旅产业滞后—共损型失调交替发展。根据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失调类型,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文旅产业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态势、困境及助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婕 张晓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呈现出开放共享进程加快、技术赋能持续推进、跨界融合日趋深入的发展态势。但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仍存在数据壁垒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共享失位、数据风险诱发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安全失序、数据焦... 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呈现出开放共享进程加快、技术赋能持续推进、跨界融合日趋深入的发展态势。但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仍存在数据壁垒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共享失位、数据风险诱发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安全失序、数据焦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动力失效等诸多现实困境。为此,应找准数据互通的关键基点,构建思政数据共享机制;强化数据技术的重要支点,构建思政数据安全机制;聚焦数据育人的最终落点,构建思政数据动力机制,综合施策,打通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高校“四史”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馨 李嘉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0,共4页
“四史”是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称。“四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全国高校开设“四史”课两年多来,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单薄、教学团队有短板、教学方... “四史”是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称。“四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全国高校开设“四史”课两年多来,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单薄、教学团队有短板、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着力打造高校“四史金课”应丰富课程内容,彰显课程的深厚文化底蕴;强化队伍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教学管理规范化水平;完善课程评价,构建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 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四史”课程 课程内容 队伍建设 教学方式 制度建设 课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机器(人)伦理学视角看“物伦理学”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绍源 任晓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5,共5页
近年来,技术伦理学在技术哲学的后现象学兴起的背景下出现了"物转向",即"技术人工物"在"人—技术"交互情境中有着全新的伦理意蕴。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哲学中"物"转向在科技伦... 近年来,技术伦理学在技术哲学的后现象学兴起的背景下出现了"物转向",即"技术人工物"在"人—技术"交互情境中有着全新的伦理意蕴。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哲学中"物"转向在科技伦理中的回应,"物"转向后的机器(人)伦理学是对经典伦理学的拓展和对人本主义的超越。聚焦"机器(人)"伦理视角对技术人工物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与反思,对于准确把握"物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机器(人)伦理学 “物”转向 技术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三次分配的价值诉求与实现条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武晓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8,共4页
分配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诉求。实现分配公正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第三次分配是以实现分配公正为价值诉求的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 分配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诉求。实现分配公正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第三次分配是以实现分配公正为价值诉求的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分配公正 价值诉求 实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创新与制度践行:习近平生态法治观论纲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郭永园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3,共14页
习近平生态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法哲学思想中国化的应有之义和最新成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需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和制度基础。系统完备的习近平生态法治观由以公正为导向的生态法治伦... 习近平生态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法哲学思想中国化的应有之义和最新成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需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和制度基础。系统完备的习近平生态法治观由以公正为导向的生态法治伦理观、以良法为目标的生态法制创设观、以双严为标准的生态法治实施观、以法治社会为中心的生态守法观和以美丽世界为愿景的全球共赢观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法治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方面全面展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协同推进。成功的制度践行、科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完备自洽的法治逻辑体系使得新时代生态法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生力军,助力'美丽中国'伟大愿景的实现,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法治 生态文明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次分配:实现分配公正的助推器 被引量:9
18
作者 武晓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3,共3页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正是当前我国分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第三次分配作为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正是当前我国分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第三次分配作为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创造了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正 第三次分配 补充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模式构建及发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瑞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5,共3页
通过对我国社区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总结分析,以构建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模式为研究目标,阐述了在贫困地区建设农村社区的可行性,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在模式选择上宜采用"多村一社区"模式;在具体推进社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发... 通过对我国社区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总结分析,以构建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模式为研究目标,阐述了在贫困地区建设农村社区的可行性,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在模式选择上宜采用"多村一社区"模式;在具体推进社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增强农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最大限度整合、利用和开发农村现有资源,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农村社区 社区模式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分配正义及其实现条件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晓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3,共5页
分配正义是一个由社会物质条件与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历史范畴,现阶段分配正义的实质是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使劳动者获得公平劳动收入。当前分配不正义的突出表现是工资收入和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其根本原因是劳... 分配正义是一个由社会物质条件与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历史范畴,现阶段分配正义的实质是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使劳动者获得公平劳动收入。当前分配不正义的突出表现是工资收入和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其根本原因是劳动不公平。坚持劳动公平一要确保劳动者获得劳动机会的平等权力,二要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三要提高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劳动收入 劳动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