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金融发展、政府行为与制造业绿色转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勇 赵丽霞 张清华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4,共1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然而,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亟须金融体系提供系统性支持。绿色金融作为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项目的新型金融业态,为制造业绿色转...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然而,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亟须金融体系提供系统性支持。绿色金融作为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项目的新型金融业态,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重构,深入剖析绿色金融发展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行为对其效能发挥的作用边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具有“减排”与“增效”的双重功效,显著推动了制造业绿色转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两条路径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赋能效应在非资源型地区、高数字技术地区和高市场中介服务水平地区更为显著。此外,作用边界检验表明,政治锦标赛竞争压力削弱了绿色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而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则强化了绿色金融发展的效能发挥。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绿色金融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框架,还为政府制定差异化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基于此,应构建政府、外部环境和市场三方协调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以充分释放绿色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红利效应,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发展 制造业绿色转型 政府行为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地双层金融监管协同治理研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协同水平评价
2
作者 张晓燕 李佳玉 李武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60,共18页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在金融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同度模型,评价31个省(区、市)2014—2022年央地金融监管协同水平,推演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建立对地...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在金融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同度模型,评价31个省(区、市)2014—2022年央地金融监管协同水平,推演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建立对地方金融风险的因果逻辑,并以协调机制建立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强度双重差分法检验其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央地金融监管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初级协同等级;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的建立能够降低地方金融风险,提高地方金融效率。基于此,应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的顶层设计,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央地在日常监管、风险处置等方面的分工协作,并辅以制度健全、支撑有力的配套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央地监管协同 复合系统协同度 双重差分法 国家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金融企业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张文龙 潘扬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47,共8页
作为实体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非金融企业潜在的风险传导效应日益显现。以2007—2022年我国中证800指数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CoVaR模型度量我国非金融企业的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并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具有系... 作为实体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非金融企业潜在的风险传导效应日益显现。以2007—2022年我国中证800指数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CoVaR模型度量我国非金融企业的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并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具有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非金融企业的市场风险、系统风险、企业规模、负债水平、生产网络关联是重要影响因素。应将非金融企业纳入系统性风险监管框架,制定有效监管工具,提高监管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企业 系统脆弱性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视角
4
作者 陈啸 张峰 邹德仁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2,共11页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质量,是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沪深A股91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质量,是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沪深A股91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特征。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集聚对东部地区、高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以及属于国有类型、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影响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揭示,金融集聚能够通过金融机构竞争、企业风险传染等路径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质量。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推动金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倒U型曲线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质量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对科创型中小企业创收绩效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瑞月 贾丽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6-93,共8页
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科技金融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格局,建立了新型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科技和金融创新有效结合,不断促进科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科技金融与各产业经济发展联系愈发紧密。科技金融对... 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科技金融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格局,建立了新型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科技和金融创新有效结合,不断促进科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科技金融与各产业经济发展联系愈发紧密。科技金融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内在的、联动的,不同的科技金融组态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千差万别。文章以2023年上证科创板50成分股为样本,从样本企业内部科技金融资源配置与外部科技金融资源倾斜度两方面选取8个前因变量,运用fs QCA样本分析法,研究不同科技金融组态对科创型中小企业创收绩效的影响,揭示科技金融与科创型中小企业创收绩效的因果关系,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创型中小企业 fs QCA 创收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公积金制度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脆弱性?
6
作者 郭润东 尹志超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3,共15页
中国家庭经济风险复杂多变,如何改善家庭在应对住房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时面临的金融脆弱性不容忽视。采用2015—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缴存住房公积金能够显著缓解家... 中国家庭经济风险复杂多变,如何改善家庭在应对住房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时面临的金融脆弱性不容忽视。采用2015—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缴存住房公积金能够显著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分析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够为家庭提供较低成本的住房融资方式,提高家庭住房还贷能力并缓解家庭住房还贷压力,从而显著改善家庭金融脆弱性;异质性分析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有房家庭、一套房家庭以及有房有贷家庭金融脆弱性会产生更大的抑制作用。此外,住房公积金制度具有普惠性,显著缓解了低人力资本、流动人口、中西部地区以及人均年收入位于40%分位以下家庭的金融脆弱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据此提出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改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背后的公平性问题,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家庭金融脆弱性 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融资方式 家庭住房压力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最优规模度量和配置研究--基于宏观经济部门非预期损失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婷 赵铖 沈沛龙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43,共18页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建设金融强国战略背景下维护和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通过编制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金融部门、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宏观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运用宏观在险价值方法度量各地区、各部门资...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建设金融强国战略背景下维护和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通过编制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金融部门、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宏观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运用宏观在险价值方法度量各地区、各部门资产和负债市场价值的非预期损失,估算能充分覆盖重大风险敞口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最优规模和配置比例。研究发现,中国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最优相对规模从大到小依次是: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金融部门。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地区间规模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相对规模水平较低,西部地区较高。政府部门作为公共部门具有对其他经济主体的隐性担保责任,最终承担其他部门产生但未抵补的金融风险,是金融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应当确定风险适配的目标规模,并实现多层级分部门的有效配置,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配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建设金融强国 宏观资产负债表 宏观在险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传染——来自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8
作者 崔婕 蔡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5,共14页
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51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构建了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网络,并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气候风险事件下金融机构间的网络关联度更紧密,彼此... 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51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构建了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网络,并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气候风险事件下金融机构间的网络关联度更紧密,彼此间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水平显著提升。气候风险主要通过加大投资者恐慌情绪提升金融机构间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水平。相较于大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冲击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输出与风险输入水平更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进一步加剧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的负面冲击;《巴黎协定》的提出会缓解气候物理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负面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气候转型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负面影响。本文为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金融机构 系统性风险 风险传染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基于拐点效应的检验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啸 王浩楠 王国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识别促进拐点以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衡量共同富裕的两个维度,居民收入水平维度以及收入差距维度均...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识别促进拐点以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衡量共同富裕的两个维度,居民收入水平维度以及收入差距维度均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并未处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最佳区域,而西部地区处在正向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并根据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实行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策略,构建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数字普惠金融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 机制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政策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中立 崔泽园 王书华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农村家庭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是其金融脆弱性比城市家庭更高的原因之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面临的信息约束与信息劣势,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优化家庭资产负债配置来缓解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采用中国家庭追... 农村家庭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是其金融脆弱性比城市家庭更高的原因之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面临的信息约束与信息劣势,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优化家庭资产负债配置来缓解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的5期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和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并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收入和保险参与度,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两条路径来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户主为男性、户主未婚、平均文化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因此,应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数字下乡”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的积极作用,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家庭金融脆弱性 “宽带中国”战略 非农就业 保险参与 家庭收入 资产负债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集聚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被引量:5
11
作者 卫梦洁 李静萍 王森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量增”“质升”两个维度解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并以此为依据构建指标体系,探究数字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量增”“质升”两个维度解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并以此为依据构建指标体系,探究数字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集聚会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单中心化分布结构会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中心化分布结构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集聚会通过提升创新水平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此,应当引导数字金融集聚,提升地方数字金融供给能力,优化数字金融空间布局,建立合理的数字金融空间分布架构,构建创新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水平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基于存款和贷款结构的联合视角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卫梦洁 李静萍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0,共9页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金融经济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基于存款和贷款结构的联合视角,选取2011—2021年中国5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商...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金融经济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基于存款和贷款结构的联合视角,选取2011—2021年中国5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削弱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进而显著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且在股权和产业结构下存在异质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会恶化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结构,从而增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提升作用会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全面监管金融活动,鼓励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差异化信用风险管理,以期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上市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资产结构 负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金融化视角下的企业并购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文风 苏一涵 王凤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4,共10页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并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当前区域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的背景下,并购能够通过加速资本市场迭代,充分发挥资本...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并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当前区域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的背景下,并购能够通过加速资本市场迭代,充分发挥资本配置的作用。基于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数据,从同属并购、异地并购两方面探讨区域金融化对并购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金融化背景下,同属并购和异地并购均能有效改善资本配置效率;东、中部地区并购也有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国有企业并购有助于改善所属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但民营企业在金融环境改善后可能降低了并购的谨慎性,反而损害了地区资本配置效率,这为我国民营企业壮大、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化 并购 资本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半监督金融事件多标签分类方法
14
作者 杨卓峰 李旸 李德玉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随着数字金融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金融服务系统积累了海量文本数据,对金融文本中描述的金融事件自动分类是金融科技的现实需求,也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广泛关注的方向。目前,深度学习方法已在文本分类中广泛应用,针对文... 随着数字金融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金融服务系统积累了海量文本数据,对金融文本中描述的金融事件自动分类是金融科技的现实需求,也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广泛关注的方向。目前,深度学习方法已在文本分类中广泛应用,针对文本数据中的金融事件多标签分类中存在的已标注数据缺少、已有深度学习方法消耗资源大以及现有方法未利用金融事件文本的具体特点等问题,通过采用ALBERT和TextCNN等表示工具,引入主体词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半监督金融事件多标签分类方法。首先,通过无监督数据增强(Unsupervised data augmentation,UDA)方法缓解标注数据量不足的问题;其次,引入了主体词注意力机制,使用ALBERT动态词向量表征方法对文本中的词进行表示;然后,利用TextCNN对文本进行综合语义表示;最后,分别采用交叉熵和KL散度度量标记数据和无标记数据的损失来训练模型。在金融文本数据集上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文本 金融事件 多标签分类 半监督方法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包容、融资约束缓解与企业家创业精神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勇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构建融入金融包容的职业选择模型,从信贷数量效应与成本效应两个维度剖析金融包容发展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的理论机制,随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包容对省际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包容提升了企业家创业精神,且201... 构建融入金融包容的职业选择模型,从信贷数量效应与成本效应两个维度剖析金融包容发展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的理论机制,随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包容对省际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包容提升了企业家创业精神,且2013年金融包容发展战略强化了金融包容的企业家创业精神提升效应。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缓解融资约束是金融包容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包容对城镇企业家创业精神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乡村,且金融包容尚未能有效缩小两者差距;同时,金融包容的作用效果存在行业差异,其对服务业的提升作用最大,制造业次之,建筑业最小。本文为金融包容如何高效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理论解释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包容 企业家创业精神 职业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减碳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雯雯 王书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9,共12页
以2008—2021年上市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节能减碳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节能减碳政策显著降低了政策试点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替换变量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 以2008—2021年上市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节能减碳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节能减碳政策显著降低了政策试点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替换变量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机制检验显示,节能减碳政策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缓解管理者短视来抑制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节能减碳政策的脱虚向实效应存在异质性,在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竞争度高行业以及经济政策较稳定时更为显著。拓展分析表明,节能减碳政策改变了企业投资偏向,促进脱虚向实。基于此,政府应不断优化环境规制体系建设,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节能减碳政策 企业金融化 脱虚向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ES-MGCN:金融实体与情感极性联合获取方法
17
作者 李旸 任鹏飞 +1 位作者 王素格 符玉杰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145,共11页
针对金融领域文本中具有实体较多、实体长度较长以及实体间存在语义关联的特性,容易导致实体和情感极性联合获取对应错误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图卷积网络的金融实体和情感极性联合获取方法(JAES-MGCN)。该方法利用预训练模型对... 针对金融领域文本中具有实体较多、实体长度较长以及实体间存在语义关联的特性,容易导致实体和情感极性联合获取对应错误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图卷积网络的金融实体和情感极性联合获取方法(JAES-MGCN)。该方法利用预训练模型对句子进行初始表示,构建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句子权重矩阵,建立基于多个图卷积网络融合的实体边界深层语义表示。在此基础上,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建立实体与句子之间的交互信息表示,最后在解码层实现<金融实体,情感极性>二元组联合获取。在金融实体和情感极性数据集CES-data上,与已有的模型进行对比,该文所提方法在精确率和F1值上分别提升了3.66和1.42,验证了图卷积网络有利于捕获金融实体间的语义关系,进一步在公开的英文Twitter方面项情感分析数据集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实体 情感极性 图卷积网络 交互信息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金融错配
18
作者 赵雯雯 王书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40,共12页
改善金融错配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H-K模型基础上,将非金融影子银行要素引入企业生产函数,并以2008—2022年我国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探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金融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适度参与... 改善金融错配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H-K模型基础上,将非金融影子银行要素引入企业生产函数,并以2008—2022年我国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探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金融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适度参与影子银行业务能够改善企业金融错配,但过度发展则不利于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对金融错配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通过企业资金成本影响金融错配程度。扩展性分析发现,以“投资替代”动机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实体经营产生“挤出效应”。据此,应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合理运用影子银行业务,以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金融错配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机构投资者视角下的企业金融化同群效应
19
作者 王澎涵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8,共11页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共同机构投资者视角研究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效应。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同群效应;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效应有所缓解。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共同机构投资者视角研究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效应。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同群效应;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效应有所缓解。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效应越强;企业金融化同群效应在董监高具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得到更强体现。拓展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的协同治理效应弱化了企业基于竞争均势的同群效应;企业金融化同群效应会扩大企业的收益波动,并弱化金融资产的“预防性储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机构投资者 同群效应 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动态ARDL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琳 易家权 米子川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3,共6页
文章构建中国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测度1985—2021年的中国经济韧性,分析不同时期经济韧性的主要贡献因子,并借助动态ARDL模型研究能源转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是经济韧性方面的“拐点”,经济韧性从不断上升转变... 文章构建中国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测度1985—2021年的中国经济韧性,分析不同时期经济韧性的主要贡献因子,并借助动态ARDL模型研究能源转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是经济韧性方面的“拐点”,经济韧性从不断上升转变为急剧下降。(2)不同时期经济韧性的主要贡献因子不同,近年来生态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3)受能源转型影响,中国经济韧性将在短期内下降,在长期内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能源转型 贡献因子 动态ARD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