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西武乡南勘探区煤系沉积相测井判识方法
- 1
-
-
作者
金毅
田云晴
宋慧波
胡斌
于振锋
-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煤系非常规资源成藏与开发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蓝焰煤层气工程研究责任有限公司
-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共1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72169)
山西省重点计划研发项目(202202080301010)
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32300421025)。
-
文摘
【目的】山西沁水盆地武乡南勘探区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含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需建立基于测井数据的岩性判识标准,揭示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响应关系,并构建沉积模式,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智能化辨识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岩性、沉积相及测井相综合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区块含煤地层山西组、太原组测井沉积相展布特征,综合分析了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并提出了多元测井数据结合定量识别岩性方法,采用三维交会图法建立了适应于勘探区的岩性识别模型,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岩性组合特点构建了区块的沉积环境模式。【结果和结论】(1)构建了岩性、沉积相与测井相关联的判识模型,将武乡南勘探区块主要含煤地层中常见的12种岩性划分为四大类岩石类型,识别出山西组主要发育箱形、钟形、指形及漏斗形4种测井相,而太原组岩性序列则表现出齿形、箱形–齿形、箱形–钟形和钟形–指形4种典型的形态组合特征。(2)提出了沉积相及微相的组成及展布特征,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其中山西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且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泥炭沼泽3种沉积微相,太原组则以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并发育浅海、障壁岛、潟湖及潮坪四种沉积相,潮坪进一步划分为砂坪、泥炭坪及混合坪3种沉积微相。(3)建立了山西组及太原组的沉积环境模式及其沉积序列类型,为该区煤层气资源禀赋规律的明晰提供了判识依据。
-
关键词
含煤地层
煤层气
岩性
测井相
沉积相
智能判识
-
Keywords
coal-bearing strata
coalbed methane(CBM)
lithology
logging facies
sedimentary facies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P63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