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建萍 《野生动物》 2007年第2期46-49,共4页
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以世界珍禽褐马鸡和以云杉、华北落叶松次生林植物群落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本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历史概况、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社区经济概况、保护区建立建设的重要性、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等进行了... 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以世界珍禽褐马鸡和以云杉、华北落叶松次生林植物群落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本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历史概况、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社区经济概况、保护区建立建设的重要性、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建荣 吴丽荣 王建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905-11906,共2页
通过对芦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调查分析,得到其年环境容量为472480人次,游客年容量为303840人次,实际年游客量为160276人次,为游客年容量的52.75%。同时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今后开发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使保护区... 通过对芦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调查分析,得到其年环境容量为472480人次,游客年容量为303840人次,实际年游客量为160276人次,为游客年容量的52.75%。同时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今后开发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使保护区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芽山 生态旅游 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啄木鸟的生态习性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建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874-12875,12941,共3页
2008~201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啄木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当地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中,种群密度为0.261只/km,繁殖期为4~6月,窝卵数为4~5枚,孵化期为13~15d,雏鸟晚成性,24~26d离巢,... 2008~201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啄木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当地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中,种群密度为0.261只/km,繁殖期为4~6月,窝卵数为4~5枚,孵化期为13~15d,雏鸟晚成性,24~26d离巢,孵化率为86.36%,繁殖成功率为84.21%。其主要以农林害虫为食,为森林益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芽山 黑啄木鸟 生态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啄木鸟的种群密度和繁殖习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丽荣 郭建荣 《野生动物》 2012年第1期23-25,共3页
2008~201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啄木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采用常规路线统计法,统计其种群密度,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本地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中,种群密度最大为0.417只/km,平均种群... 2008~201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啄木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采用常规路线统计法,统计其种群密度,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本地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中,种群密度最大为0.417只/km,平均种群密度为0.261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种群密度增长了32%。繁殖期为4~6月,营巢期9~10 d,窝卵数为4~5枚,平均卵重12.1 g,大小为36.1 mm×24.3 mm。卵为椭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孵化期为13~15 d,雏鸟晚成性,24~25 d离巢,孵化率为86.36%,繁殖成功率为84.21%。主要以昆虫为食,且多为农林害虫,为森林益鸟,应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芽山 黑啄木鸟 种群密度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5
作者 郭建荣 吴丽荣 《野生动物》 2008年第5期248-250,共3页
通过对芦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调查分析,表明芦芽山生态旅游景区年环境容量为472 480人次,游客年容量为303 840人次,实际年游客量为160 276人次,为游客年容量的52.75%。并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今后开发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 通过对芦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调查分析,表明芦芽山生态旅游景区年环境容量为472 480人次,游客年容量为303 840人次,实际年游客量为160 276人次,为游客年容量的52.75%。并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今后开发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使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芽山 生态旅游 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松鸦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丽荣 王建萍 宫树龙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68-170,共3页
1999~ 2 0 0 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松鸦 (Garrulusglandari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区松鸦主要分布在海拔 16 0 0~ 2 10 0m的针阔混交林带 ,分布率为 4 3.4 8% ,种群遇见率为 0 .5只 /km ;4~ 7月为松... 1999~ 2 0 0 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松鸦 (Garrulusglandari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区松鸦主要分布在海拔 16 0 0~ 2 10 0m的针阔混交林带 ,分布率为 4 3.4 8% ,种群遇见率为 0 .5只 /km ;4~ 7月为松鸦的繁殖期 ,5月 5日~ 6月 9日为产卵高峰期 ,窝卵数为 3~ 6枚 ,孵化期为 16~ 17天 ,孵化率为94 .2 9% ,巢内育雏期 19~ 2 0天 ,幼鸟离巢率为 90 .91% ;松鸦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 ,占总食物量的 5 3.1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松鸦 繁殖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戴胜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丽荣 郭建荣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2,258,共3页
2003~2005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戴胜Upupa epop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戴胜在本区为夏候鸟,多在林缘耕地栖息,巢多筑于树洞中或岩隙岸堤的洞穴里,窝卵数6~7枚,卵均重4.1g。孵化期17—18d,育雏期26~28d。
关键词 戴胜 繁殖生态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三道眉草鹀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建萍 《野生动物》 2010年第4期188-191,共4页
2008~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9窝三道眉草鹀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该鸟在本区3月种群遇见率为2.9只/km,9月后为5.07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42.8%;繁殖期为4~7月,营巢期6 d,窝卵数3~5枚,孵卵期12~13 d,孵化率为86%,成活率... 2008~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9窝三道眉草鹀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该鸟在本区3月种群遇见率为2.9只/km,9月后为5.07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42.8%;繁殖期为4~7月,营巢期6 d,窝卵数3~5枚,孵卵期12~13 d,孵化率为86%,成活率89.5%,巢内育雏12~13 d,巢外育雏7~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眉草鹀 繁殖生态 芦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鸦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建萍 《野生动物》 2010年第5期259-261,297,共4页
2007~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鸦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星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500 m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2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43只/km;繁殖期为4~7月,... 2007~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鸦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星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500 m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2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43只/km;繁殖期为4~7月,最早产卵期为4月19日,窝卵数为3~5枚,孵化期为17~18 d,孵化率为83.2%,巢内育雏期18~19 d,幼乌离巢率为96%;星鸦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总食物量的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鸦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繁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萍 《野生动物》 2012年第4期184-186,共3页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较为敏锐和隐蔽,常能听到叫声,但很少暴露在人前。四声杜鹃在本区的种群密度6、7月最大,每公里遇见数分别为1.17只和1.25只;在8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公里遇见数0.47只,种群密度平均为0.89只/km。该鸟为卵寄生性繁殖,自己不营巢,本区发现雌鸟把卵产在山噪鹛的繁殖窝里,让山噪鹛代其孵化和育雏,本窝寄生卵2枚,卵重3.3 g和3.5 g,卵大小为22×17 mm~23×18 mm。卵经山噪鹛义鸟孵化18 d后出壳,雏鸟仍由山噪鹛喂育14 d后离巢。四声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量占总食物量的95.5%,其中松毛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昆虫食物重量的24.1%。该鸟为重要的农林益鸟,应予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四声杜鹃 生态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丽芸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2期257-258,共2页
2010—201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区星头啄木鸟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2 400 m的阔叶林、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11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189... 2010—201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区星头啄木鸟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2 400 m的阔叶林、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11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189只/km;繁殖期为4—7月,最早产卵期为4月9日,窝卵数为3~5枚,孵化期为12~13 d,平均孵化率为82%,繁殖成功率89%。巢内育雏期11~12d;星头啄木鸟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总食物量的90.3%,对森林生长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头啄木鸟 繁殖生态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虎纹伯劳生态习性研究
12
作者 郭瑞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4期267-268,275,共3页
2011—2013年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虎纹伯劳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虎纹伯劳在该区为夏候鸟,最早4月23日迁来.最晚9月27日迁走,居留期为147~155d。迁来初期,虎纹伯劳常在低山灌丛带、河谷地带的向阳... 2011—2013年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虎纹伯劳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虎纹伯劳在该区为夏候鸟,最早4月23日迁来.最晚9月27日迁走,居留期为147~155d。迁来初期,虎纹伯劳常在低山灌丛带、河谷地带的向阳处或电线、电杆活动。进入繁殖期。虎纹伯劳多转移向中海拔地区的疏林灌丛带。虎纹伯劳在该区的种群密度在8、9月最大,每千米遇见只数分别为0.51、O.58只;在4、6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千米遇见只数0.18只,3年在该区的种群密度平均为0.29只/km2繁殖前(5月)每千米遇见只数为O-33只,繁殖后(9月)每千米遇见只数0.58只,繁殖后比繁殖前每千米遇见只数增长76%。繁殖期5月下旬至7月中旬,5月上旬营巢,雌雄鸟共同营巢,营巢期7~8d,窝卵数4~6枚,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5~16d,雏鸟晚成性,巢内育雏14~16d,平均孵化率为89.7%,平均成活率为89.2%.繁殖力2.2只,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食物种类的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虎纹伯劳 生态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建荣 《野生动物》 2007年第5期47-49,55,共4页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山西省吕梁山脉北端,目前已查明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4门102科954种;脊椎动物26目68科300种;其中鸟类有17目47科248种,兽类有6目15科41种,两栖爬行类有3目6科11种,真菌种类有9目26科75种;是华北地区有重要...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山西省吕梁山脉北端,目前已查明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4门102科954种;脊椎动物26目68科300种;其中鸟类有17目47科248种,兽类有6目15科41种,两栖爬行类有3目6科11种,真菌种类有9目26科75种;是华北地区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大斑啄木鸟的生态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拴柱 王建萍 《野生动物》 2008年第6期294-296,共3页
2005~2007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大斑啄木鸟的生态进行了观察,观察表明,该鸟在本地区为留鸟,繁殖后比繁殖前的种群数量增加85.7%:3月下旬开始交配,4月上甸产卵,窝卵数3~6枚,孵卵期11 d,孵化率94.1%,繁殖成功率87.5%,育雏期21 d;食物... 2005~2007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大斑啄木鸟的生态进行了观察,观察表明,该鸟在本地区为留鸟,繁殖后比繁殖前的种群数量增加85.7%:3月下旬开始交配,4月上甸产卵,窝卵数3~6枚,孵卵期11 d,孵化率94.1%,繁殖成功率87.5%,育雏期21 d;食物以农林害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占90.4%,植物性食物占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芦芽山 大斑啄木鸟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楔尾伯劳的生态习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丽荣 《野生动物》 2012年第2期71-73,共3页
楔尾伯劳为食虫益鸟,被列为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2008~2010年3~9月对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楔尾伯劳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楔尾伯劳在本地区为夏候鸟。最早迁来本区日期为3月22日,最晚迁离本区日期为9月22日,居留期179~18... 楔尾伯劳为食虫益鸟,被列为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2008~2010年3~9月对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楔尾伯劳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楔尾伯劳在本地区为夏候鸟。最早迁来本区日期为3月22日,最晚迁离本区日期为9月22日,居留期179~181 d,且每年迁徙日期相对稳定。种群密度为0.39只/km,在油松、辽东栎、山杨针阔混交林带种群数量最多为0.5只/km,在村边农田地带种群数量较少为0.25只/km。繁殖期4~6月,巢多筑于针阔混交林隐蔽条件较好的地带,年繁殖1窝,4月下旬开始筑巢,5月初产卵,日产1枚,窝卵数5~6枚,卵呈椭圆形,乳白色或灰白色,被有不规则的锈褐色斑点和条纹,孵化期16~17 d,孵化率85.7%,巢内育雏15~18 d,离巢后的幼乌仍需亲乌喂育9~12 d,方可独立生活。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芦芽山 楔尾伯劳 生态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黑枕黄鹂繁殖习性探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307-308,共2页
2006~2008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黑枕黄鹂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芦芽山区为夏候鸟,居留期108~112d;种群密度为0.85只/km;繁殖期5~8月,年繁殖1窝。5月下旬开始营巢,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4枚,孵化期为16~17d,出壳率... 2006~2008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黑枕黄鹂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芦芽山区为夏候鸟,居留期108~112d;种群密度为0.85只/km;繁殖期5~8月,年繁殖1窝。5月下旬开始营巢,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4枚,孵化期为16~17d,出壳率90%,繁殖成功率89%,巢内喂育16~17d。离巢后的幼鸟仍需亲鸟喂育5~6d,方可独立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枕黄鹂 繁殖习性 山西宁武 芦芽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型草坪的建植与养护管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建荣 《农技服务》 2008年第9期126-127,共2页
对冷季型草坪从草种选择到建植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论证,为建植优秀的冷季型草坪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冷季型草坪 建植 养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仁用杏果园抗旱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庞海颖 吴玉泉 《天津农林科技》 2022年第4期11-13,共3页
仁用杏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栽培树种,多栽培于干旱地区,长期干旱严重制约着仁用杏的发展。为解决因干旱导致仁用杏栽培成活率低、产量低、品质差的现状,本文介绍了相关抗旱栽培措施,以期为干旱山地仁用杏的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仁用杏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栽培树种,多栽培于干旱地区,长期干旱严重制约着仁用杏的发展。为解决因干旱导致仁用杏栽培成活率低、产量低、品质差的现状,本文介绍了相关抗旱栽培措施,以期为干旱山地仁用杏的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从而实现仁用杏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用杏 旱地果园 节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保水剂对仁用杏苗木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庞海颖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33-37,49,共6页
为探讨持续干旱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对仁用杏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该试验以2年生仁用杏‘优一’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拌土法施用黑金子保水剂,每株施30 g、45 g、60 g保水剂,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在自然干旱条件下连续处理35 d。结果表明,施... 为探讨持续干旱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对仁用杏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该试验以2年生仁用杏‘优一’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拌土法施用黑金子保水剂,每株施30 g、45 g、60 g保水剂,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在自然干旱条件下连续处理35 d。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减缓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速度,提高仁用杏的根系活力、根系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生物量,降低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缓解渗透调节物质的上升,当每株苗木的保水剂用量为45 g时,SOD活性、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4.95 U·g^(-1)·min^(-1)、23.2 U·g^(-1)·min^(-1)和61.88μg·g^(-1)·h^(-1),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4.1%和33.7%。因此施用保水剂可缓解水分胁迫,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在适宜剂量范围内,抗旱性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仁用杏 干旱胁迫 根系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艳 《花卉》 2020年第20期262-263,共2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农村城市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较为严峻的影响,这些有害生物既制约了林业生态和环境的重建,无形中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样的严峻情况下,我们...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农村城市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较为严峻的影响,这些有害生物既制约了林业生态和环境的重建,无形中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样的严峻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改善林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促进森林生命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本文从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存状况出发,阐述了导致林业不能健康发展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分析了经过这些有效措施的实施之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 生态文明建设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