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我国双簧管艺术民族化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宋鹏
-
机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120,共2页
-
文摘
双簧管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双簧管民族化这一艺术课题上,我们有必要用一种更加科学与理性的方法和眼光来对待。艺术风格的确立不是单一的技术研究,而是一种完整体系的构建。本文提出要想建立具有自身鲜明民族特色与风格的双簧管艺术,就必须要全方位构建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艺术架构。
-
关键词
双簧管艺术
民族化
理性
科学性
体系
方法
-
分类号
J621.3
[艺术—音乐]
-
-
题名诗之意 乐之境——谈古典诗词与中国钢琴音乐之交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静
-
机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129,共2页
-
文摘
诗与乐是最原始的艺术形式。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内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试以几首与诗有着密切联系的中国钢琴作品为例,从文化的层面深入,对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学思想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对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更加准确、到位地诠释中国钢琴作品有所帮助。
-
关键词
诗
乐
传统美学思想
中国钢琴作品
-
分类号
J624.1
[艺术—音乐]
-
-
题名谈音乐内心听觉意识培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吴燕
-
机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键盘系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7-168,共2页
-
文摘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内心听觉具有重要意义。想要真正的走入音乐的美妙世界,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
-
关键词
音乐内心听觉
视唱练耳
音乐理论
音乐赏析
-
分类号
J60-4
[艺术—音乐]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长笛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晖
-
机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98,共4页
-
文摘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笛传入我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长笛艺术也在繁荣的背景下取得了不朽的成绩,尤其传入我国之后与我国民族音乐结合而产生的一系列作品更是促进了长笛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本文以长笛在传入我国后所创作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阐述了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创作民族性的风格及传播等问题。
-
关键词
长笛
创作音乐
本土化
传播
-
分类号
J621.1
[艺术—音乐]
-
-
题名永济道情的发展现状与艺术特征
- 5
-
-
作者
蔺黎
-
机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9-131,共3页
-
基金
2016年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项目:基于AR技术的山西八大套开发式保护与探索
项目编号:SSKLZDKT201610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永济道情,分布于晋、秦、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地带—永济市一带,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民间说唱艺术;它用方言演唱,曾是享誉八方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而今的永济道情频频陷入困境,艰难前行。笔者走访了这一带的文化馆与老艺人,调研到了很多珍贵的史料、素材,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河东地区永济道情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谈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几点构思。一方面,为这一独特的地方剧种提供可考的理论依据,维护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完整性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宣传和保护频频陷入困境的地方剧种、更好的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
关键词
河东道情
发展现状
艺术特征
唱腔曲牌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探索双钢琴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吴燕
-
机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键盘教研室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0-171,共2页
-
文摘
本文阐述了将双钢琴教学及教学方法引入到艺术类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全面分析了开设双钢琴演奏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优势以及培养学生在实践性,应用性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钢琴演奏
应用价值
-
分类号
J624.1-4
[艺术—音乐]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绛州鼓乐的流变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赵强
-
机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0-141,共2页
-
文摘
山西绛州鼓乐被誉为民间艺术的瑰宝,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鼓乐的历史起源上,我们可以看到百姓对大自然、英雄和先人的敬仰。这些民间习俗使得山西绛州鼓乐成为欢庆幸福吉祥、驱除邪恶,守护百姓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传统习俗逐渐多元化,绛州鼓乐在内容上既保留着原本的传统,同时又提高了娱乐性,大大增强了它的市场竞争力。绛州鼓乐将民间传统习俗融会在鼓声中,用鼓声做纽带连接人与神鬼,逐步从家族性的娱乐项目发展到集体性的事业,使得民间的鼓乐艺术走出大山,迈向世界,传达出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随着绛州鼓乐进入院校教学,鼓曲内容和演奏技巧得到了系统地整理和完善,如何更好地传承绛州鼓乐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民俗传统与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加融合是这一时代的重任。
-
关键词
绛州鼓乐
民间艺术
文化传承
-
分类号
J632.52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