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矿井最短逃生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国菊 高彩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矿井作业环境复杂,各类地质灾害以及水害极易影响井下安全生产,因而预先对灾害发生时的人员逃生路径进行规划很有必要。为获取矿井最短逃生路线,提出了一种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针对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 矿井作业环境复杂,各类地质灾害以及水害极易影响井下安全生产,因而预先对灾害发生时的人员逃生路径进行规划很有必要。为获取矿井最短逃生路线,提出了一种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针对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早熟收敛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Logistic映射和Tent映射组合的改进灰狼算法(LT-GWO),提高其全局搜索能力。结合矿井实际工作环境,将改进算法应用于井下逃生路径规划,并通过设定合理路径约束和限制条件,获得了较好的路径规划结果。研究表明:所提算法在平均路径长度、路径长度标准差、平均迭代次数和平均寻优耗时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已有算法,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所提算法对于矿井灾害等应急场景下的路径规划问题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救援 灰狼优化算法 矿井逃生路径规划 LOGISTIC映射 TENT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jkstra-ACO混合算法的煤矿井下应急逃生路径动态规划
2
作者 卢国菊 史文芳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151,178,共6页
煤矿井下应急逃生路径规划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但传统方法依赖静态网络和固定权重而无法实现逃生路径规划适应井下环境动态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ijkstra-ACO(蚁群优化)混合算法的煤矿井下应急逃生路径动... 煤矿井下应急逃生路径规划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但传统方法依赖静态网络和固定权重而无法实现逃生路径规划适应井下环境动态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ijkstra-ACO(蚁群优化)混合算法的煤矿井下应急逃生路径动态规划方法。基于巷道坡度和水位对逃生的影响分析,建立了煤矿井下应急逃生最优路径动态规划模型,实现逃生路径随巷道坡度、水位等环境变化而实时调整,从而提高逃生效率和安全性。采用Dijkstra-ACO混合算法求解煤矿井下应急逃生最优路径动态规划模型,即利用Dijkstra算法快速确定初始路径,引入ACO算法寻找距离最短且安全性最高的逃生路径,实现规划路径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搭建了模拟某煤矿多种巷道类型及其坡度、水位等参数的仿真环境,开展了应急逃生路径动态规划实验。结果表明,在50 m×100 m,100 m×200 m,150 m×250 m 3种不同尺寸的测试区域中,基于Dijkstra-ACO混合算法规划的路径长度比基于A^(*)算法和基于改进蚁群算法规划的路径长度缩短了19%以上,同时避障率提高了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应急逃生 路径动态规划 Dijkstra-ACO混合算法 蚁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抽短压通风下综掘工作面粉尘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庞杰文 谢建林 +3 位作者 卢国菊 李川田 郝永江 菅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1,134,共7页
为了掌握长抽短压通风条件下综掘工作面的粉尘分布特征,在3个全煤巷综掘工作面分别布置粉尘浓度测点及粉尘分散度测点进行测量,得到粉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掘进机司机处、掘进机后5 m处回风侧以及抽出式通风机入口处的全尘质量浓度分... 为了掌握长抽短压通风条件下综掘工作面的粉尘分布特征,在3个全煤巷综掘工作面分别布置粉尘浓度测点及粉尘分散度测点进行测量,得到粉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掘进机司机处、掘进机后5 m处回风侧以及抽出式通风机入口处的全尘质量浓度分布范围分别为320~415 mg/m^3、200~292 mg/m^3、290~365 mg/m^3,全尘质量浓度及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在掘进机司机处、抽出式通风机入口处较大,掘进机后5 m处回风侧较小;在掘进机司机处至掘进机后5 m的回风侧范围内,粉尘粒径分布不对称,粒径>10μm的粉尘为主要粉尘,占全尘的68.99%~84.25%;从掘进机司机处至掘进机后5 m处回风侧,<10μm的粉尘分散度增加,>10μm的粉尘分散度减小,而各粒径的分散度变化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抽短压通风 综掘工作面 粉尘浓度 分散度 特征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旋风分离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秀丽 曹亚平 +1 位作者 夏祉君 柳静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0-1364,共5页
为了研究轴流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主要分析2. 5~6 m/s风速下叶片间距、旋转角度及排尘间隙对旋风分离器阻力和切向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的阻力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叶片旋转角度对旋风阻力影响不大,但旋转角度的增加可增大最大... 为了研究轴流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主要分析2. 5~6 m/s风速下叶片间距、旋转角度及排尘间隙对旋风分离器阻力和切向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的阻力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叶片旋转角度对旋风阻力影响不大,但旋转角度的增加可增大最大切向速度;叶片间距变化对阻力和切向速度的影响很大,在6 m/s风速下,叶片间距12 mm较16 mm时阻力增加31. 1%,切向速度增大11%;排尘间隙变大可明显增大阻力,对切向速度影响较小.叶片间距为16 mm,叶片旋转圆周角为90°,排尘间隙为7. 15 mm的旋风分离器对A4粗灰的分离效率可达85%以上.本研究结果为轴流旋风分离器几何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旋风分离器 阻力 切向速度 叶片形式 排尘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坚硬顶板爆破裂纹的扩展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得志 杨永康 +3 位作者 郭俊庆 赵国飞 庞宏 谢二伟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4,共7页
针对煤矿爆破中煤层坚硬顶板外加控制孔后爆破孔与控制孔之间存在裂纹扩展不佳的问题,以永宁煤矿10204巷道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利用LS-DYNA动力显示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含有控制孔时侧压力系数u、不耦合系数r、控制孔与爆破孔间距L对... 针对煤矿爆破中煤层坚硬顶板外加控制孔后爆破孔与控制孔之间存在裂纹扩展不佳的问题,以永宁煤矿10204巷道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利用LS-DYNA动力显示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含有控制孔时侧压力系数u、不耦合系数r、控制孔与爆破孔间距L对坚硬顶板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大,孔间裂纹扩展形态呈现方向性的规律,裂纹数量增多、长度增长;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增大,峰值有效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r=1.67时,峰值有效应力最大,相对于其他不耦合系数时的峰值有效应力高出30%-40%。r=1.67时,若u≤1,L的最佳值为500 mm;若u>1,L的最佳值为6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孔 裂隙扩展 侧压力系数 不耦合系数 孔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厚煤层本煤层预抽钻孔布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丽雅 张宗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3,共6页
针对潞安集团司马煤业高瓦斯厚煤层瓦斯抽采技术难题,探讨了不同钻孔布置模式下的瓦斯抽采效果,分析了钻孔参数对孔周裂隙扩展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用司马煤业厚煤层的合理钻孔布置模式、钻孔布置间距、钻孔有效半径及瓦斯抽采的有效时... 针对潞安集团司马煤业高瓦斯厚煤层瓦斯抽采技术难题,探讨了不同钻孔布置模式下的瓦斯抽采效果,分析了钻孔参数对孔周裂隙扩展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用司马煤业厚煤层的合理钻孔布置模式、钻孔布置间距、钻孔有效半径及瓦斯抽采的有效时间等关键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3号煤层瓦斯赋存地质条件,进行了厚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布置设计,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将1207工作面回采巷道划分为三个瓦斯抽采段,执行“五花孔”与“三花孔”相结合的钻孔布置模式,钻孔数减少约30%,工作面首段抽采时间缩短为110 d,瓦斯抽采效率提高70%,极大缓解了采掘工作面抽采衔接过程中的时间紧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厚煤层 钻孔布置模式 五花孔 钻孔间距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和D-S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于丽雅 赵永芳 +1 位作者 张凌云 陈光波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针对现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模型或方法难以兼顾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指标权重不合理等问题,构建了以煤层物理特性等4类因素为二级指标、以煤体瓦斯放散指标等24个因素为三级指标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 针对现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模型或方法难以兼顾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指标权重不合理等问题,构建了以煤层物理特性等4类因素为二级指标、以煤体瓦斯放散指标等24个因素为三级指标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云模型和D-S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云模型正向云发生器实现评价指标由定性到定量的转换,通过D-S理论的证据合成规则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冲突性,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云模型和D-S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结果符合工程实际,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突出危险性评价 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 云模型 D-S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灾变时期最优避灾路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卢国菊 高彩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73,共4页
当矿井发生灾变事故以后,为了使井下受困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逃生到安全区域,就需要提前确定好最优避灾路径。在传统Dijkstra算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求取K则最优路径的双向搜索算法,结合VB程序设计语言,得出华盛矿井不同灾变地点的具... 当矿井发生灾变事故以后,为了使井下受困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逃生到安全区域,就需要提前确定好最优避灾路径。在传统Dijkstra算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求取K则最优路径的双向搜索算法,结合VB程序设计语言,得出华盛矿井不同灾变地点的具体逃生路径,结果显示,该种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当矿井实现数字矿山后,就可实时动态显示逃生路径,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预案 最优避灾路径 K则最优避灾路径 VB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