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韩俊霞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检测现代建筑的内部结构,从而确保建筑质量,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本文探讨和分析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 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检测现代建筑的内部结构,从而确保建筑质量,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本文探讨和分析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其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有助于推动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高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技术 建筑工程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成和温度对重构钢渣结构及早期水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海晋 余其俊 +2 位作者 韦江雄 李建新 钟根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9-405,共7页
在转炉钢渣中添加电炉渣和粉煤灰,通过重新加热来模拟炉外高温重构过程,运用岩相、XRD、强度试验及水化热测定等手段,研究了重构钢渣的组成、结构及其胶凝性能.结果显示:随着粉煤灰的增加,重构钢渣中硅酸盐矿物减少,而随着电炉渣的增多... 在转炉钢渣中添加电炉渣和粉煤灰,通过重新加热来模拟炉外高温重构过程,运用岩相、XRD、强度试验及水化热测定等手段,研究了重构钢渣的组成、结构及其胶凝性能.结果显示:随着粉煤灰的增加,重构钢渣中硅酸盐矿物减少,而随着电炉渣的增多;其硅酸盐矿物增多;温度升高,低碱度重构钢渣硅酸盐矿物晶体尺寸增大,高碱度重构钢渣Alite矿增多,且矿物结构完整,游离氧化钙大幅减少.其中GB40-1350重构钢渣样品的3d水化热相比于原钢渣增加1.9倍,GBF15-1350重构钢渣样品替代30%水泥熟料后的水泥净浆28d抗压强度达到纯水泥净浆强度的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钢渣 重构钢渣 水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铝多层结构间阳极键合机理及界面微观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秦会峰 孟庆森 胡利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42,共4页
采用阳极键合法对玻璃/铝多层结构层间连接进行试验,通过SEM、EDS分析玻璃/铝多层结构键合界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对连接接头进行拉伸试验时,断裂发生在玻璃基体中,这表明键合界面的结合强度高于玻璃基体;界面由过渡层组成,且过渡层... 采用阳极键合法对玻璃/铝多层结构层间连接进行试验,通过SEM、EDS分析玻璃/铝多层结构键合界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对连接接头进行拉伸试验时,断裂发生在玻璃基体中,这表明键合界面的结合强度高于玻璃基体;界面由过渡层组成,且过渡层元素呈梯度分布,过渡区主要为Al2Si O5复合氧化物。分析认为键合界面处复合氧化物Al2Si O5的形成是实现玻璃/铝界面连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键合 硼硅玻璃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铝/玻璃三层结构阳极键合机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秦会峰 孟庆森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对玻璃/铝/玻璃3层结构进行阳极键合试验,分析键合温度和电压对键合电流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键合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明键合界面良好;对玻璃/铝/玻璃3层结构阳极键合机理进行探讨,认为键合界面处接通电流瞬间产生的强大的静电... 对玻璃/铝/玻璃3层结构进行阳极键合试验,分析键合温度和电压对键合电流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键合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明键合界面良好;对玻璃/铝/玻璃3层结构阳极键合机理进行探讨,认为键合界面处接通电流瞬间产生的强大的静电场力是实现玻璃/铝/玻璃界面紧密接触并形成良好界面键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键合 硼硅玻璃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压对硅/玻璃阳极键合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秦会峰 张旭锋 胡利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9-752,共4页
采用脉冲电压对硼硅玻璃与硅进行了阳极键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脉冲电压能有效缩短硅/玻璃阳极键合时间并能适当降低键合温度。通过拉伸试验表明键合强度能达到预定强度要求,通过扫描电镜对键合界面的微观界面进行分析:表明玻璃/硅的键... 采用脉冲电压对硼硅玻璃与硅进行了阳极键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脉冲电压能有效缩短硅/玻璃阳极键合时间并能适当降低键合温度。通过拉伸试验表明键合强度能达到预定强度要求,通过扫描电镜对键合界面的微观界面进行分析:表明玻璃/硅的键合界面有较明显的中间过渡层生成;通过分析:认为在玻璃/硅进行阳极键合过程中,脉冲电压产生的脉冲电场力对玻璃Na^+耗尽层中的O^(2-)向界面迁移扩散起到了反复驱动的作用,促进了O^(2-)向阴极表面迁移,增加了界面键合效率,缩短了硅/玻璃阳极键合时间,并降低了键合温度,从而促进了过渡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键合 硼硅玻璃 脉冲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电化学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宇 江美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105,共6页
为了研究改善膨胀土性质的方法,同时了解膨胀土改善后的性质,通过以羟基铝溶液为电解液的电化学试验方法对膨胀土的性质进行改善,将改性后的试样土分为A区(阳极区)、C区(阴极区)和M区(中间区)3个部分,并分别对3个部分试样土以及原状土... 为了研究改善膨胀土性质的方法,同时了解膨胀土改善后的性质,通过以羟基铝溶液为电解液的电化学试验方法对膨胀土的性质进行改善,将改性后的试样土分为A区(阳极区)、C区(阴极区)和M区(中间区)3个部分,并分别对3个部分试样土以及原状土进行宏观和微观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分析得到:电化学改性后的试样土的黏粒含量减少而粉粒含量增多,比表面积和孔径减小,颗粒间连接更紧密,内摩擦角增大,同时土颗粒的持水量减少,亲水性减弱,自由膨胀率大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的性质变化是由[Al13]7+的离子交换和局部p H值变化等使带电土颗粒的扩散双电层变薄、颗粒间斥力变弱导致的,试样土A,C,M区的改善效果差异是受到外加电场对双电层的影响和土体微结构的各向异性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电化学改性 羟基铝 离子交换 带电土颗粒 扩散双电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聚集态下中位-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与ct-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惠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42-1646,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中位-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在高酸度条件下的J-聚集行为,及该J-聚集体与ct-DNA的相互作用特点。TPPS形成J-聚集体不仅需要一定的临界聚集浓度,还需要一定的酸度范围。酸的阴离子种类也对TPPS的聚集有一...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中位-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在高酸度条件下的J-聚集行为,及该J-聚集体与ct-DNA的相互作用特点。TPPS形成J-聚集体不仅需要一定的临界聚集浓度,还需要一定的酸度范围。酸的阴离子种类也对TPPS的聚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一定浓度的ct-DNA对TPPS的J-聚集体产生减色效应,而对TPPS的质子化型体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说明,在实验条件下,TPPS可以以J-聚集体的形式与ct-DNA发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位-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 CT-DNA J-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LE激光双电弧复合焊接过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耀 张洁琦 顾小燕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8-544,共7页
为了得到稳定的激光双电弧复合焊接过程,采用空间重构技术对不同焊丝间距下焊接过程特征电流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LLE)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不同焊丝间距焊接电流的LLE和标准偏差数据。结果表明,激光位于两弧中... 为了得到稳定的激光双电弧复合焊接过程,采用空间重构技术对不同焊丝间距下焊接过程特征电流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LLE)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不同焊丝间距焊接电流的LLE和标准偏差数据。结果表明,激光位于两弧中心,LLE小于0.61、间距为3mm~9mm时,热源耦合良好,焊接过程稳定;焊丝间距为7mm时最佳,焊缝表面平整光滑且熔深最大;LLE可以作为焊接稳定性的判据,且与电信号、电弧形态和熔滴过渡的观察结果吻合度较高。这一结果对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和安全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焊接过程的稳定性 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 激光双电弧复合焊 熔滴过渡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焊参数对铝/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威 郑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65,71,共6页
采用电阻点焊的方法对6010铝合金/DX51D钢异种金属进行了焊接试验,研究了点焊电流、点焊时间和点焊压力对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截面形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形貌和拉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点焊电流从5 kA增加至11 kA或点焊时间从50 m... 采用电阻点焊的方法对6010铝合金/DX51D钢异种金属进行了焊接试验,研究了点焊电流、点焊时间和点焊压力对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截面形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形貌和拉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点焊电流从5 kA增加至11 kA或点焊时间从50 ms增加至350 ms,熔核直径逐渐增加、压痕深度逐渐增大、拉剪力先增大后减小,界面处IMC形态逐渐从平整、舌状、锯齿状再到铝侧出现粗大针状金属间化合物演变;当点焊压力从1.5 kN增加至3.0 kN,熔核直径逐渐减小、压痕深度逐渐增大、拉剪力先增大后减小,界面IMC厚度变化较小。6010铝合金/DX51D钢异种金属适宜的点焊参数为:点焊电流9 kA、点焊时间250 ms、点焊压力2.5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焊电流 点焊时间 点焊压力 拉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AW药芯焊丝熔滴过渡研究
10
作者 王耀 李志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03-207,210,共6页
基于计算机技术在焊接领域的应用现状,利用焊接电信号采集系统和光谱仪,基于Labview软件所设计的程序,实现同步采集,并把在每个时刻采集到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波形信号及光谱仪采集到的光谱信息都在Labview的界面上同步显示,通过对两组... 基于计算机技术在焊接领域的应用现状,利用焊接电信号采集系统和光谱仪,基于Labview软件所设计的程序,实现同步采集,并把在每个时刻采集到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波形信号及光谱仪采集到的光谱信息都在Labview的界面上同步显示,通过对两组药芯焊丝进行不同参数下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分析试验的同步采集,结合光谱信息、电信号及其前后时刻状态对药芯焊丝的典型熔滴过渡状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芯焊丝 同步采集 熔滴过渡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对比模型用来分析激光重复频率对划片规整到无规断裂转变的影响
11
作者 李志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36-3140,共5页
设计一个简单的试验研究激光重复频率(10~55 kHz)对于太阳电池划片断裂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频区域(10~30 kHz)断裂强度的值显著小于高频区域(35~55 kHz),并发生由规整断裂到无规断裂的转变。断裂前使用40倍金相显微镜和渗透探伤液... 设计一个简单的试验研究激光重复频率(10~55 kHz)对于太阳电池划片断裂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频区域(10~30 kHz)断裂强度的值显著小于高频区域(35~55 kHz),并发生由规整断裂到无规断裂的转变。断裂前使用40倍金相显微镜和渗透探伤液表征划线形态,形态学的结果显示断裂机制依赖于是否有允许应力扩展的通孔形成,这说明需考虑硅的移除效应。然而,通过一个对比模型的计算发现,裂纹长度起到关键作用,对比于30 kHz下的裂纹长度,35 kHz下的裂纹长度缩短约50%,而孔隙率仅仅减小0.176%。在20 kHz重复频率下,考察激光切割速率对切割质量的影响发现,最优的切割速率应在30 mm/s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割 重复频率 断裂测试 切割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