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玲珑金矿胶结剂固结尾砂的微观实验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炳文 高利晶 +3 位作者 赵文华 李亚楠 丁伟 李钊 《矿业科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24-530,共7页
为探究玲珑金矿胶结剂在不同条件下对尾砂固结过程的影响,参照普通硅酸盐水泥,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灰砂比、料浆质量浓度和养护龄期的充填体试块,进行力学实验测定其单轴抗压强度,并借助XRD、SEM对尾砂充填体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 为探究玲珑金矿胶结剂在不同条件下对尾砂固结过程的影响,参照普通硅酸盐水泥,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灰砂比、料浆质量浓度和养护龄期的充填体试块,进行力学实验测定其单轴抗压强度,并借助XRD、SEM对尾砂充填体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结剂水化反应会产生钙矾石和C—S—H凝胶,促使尾砂充填体固结硬化;养护龄期、灰砂比会影响水化产物中的钙矾石和C—S—H凝胶的含量及其形态的发展,养护龄期和灰砂比的增大,水化产物含量增加,彼此搭接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宏观上表现为强度的提高;料浆质量浓度则会影响试块的孔隙结构,从而影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充填体 单轴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体型化4A分子筛的研究
2
作者 刘新龙 杨振宇 +4 位作者 郝赫 刘姝昕 武晨阳 王兴利 马清清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5,共8页
粉煤灰提铝残渣的资源化转化是高铝粉煤灰提铝产业链条的主要环节。以粉煤灰提铝残渣为主要原料,首先制备出地质聚合物块体,再通过水热反应将其原位转化为体型化4A分子筛。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规律,得到粉煤灰提铝残... 粉煤灰提铝残渣的资源化转化是高铝粉煤灰提铝产业链条的主要环节。以粉煤灰提铝残渣为主要原料,首先制备出地质聚合物块体,再通过水热反应将其原位转化为体型化4A分子筛。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规律,得到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4A分子筛的最佳工艺参数:硅铝物质的量比为1.8、水钠物质的量比为50、水热时间为9 h、水热温度为100℃。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SEM-EDS)、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热重分析等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下合成的4A分子筛晶相较纯、晶粒较完整、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为71.85 m^(2)/g,每100 g催化剂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为353.72 mmol。研究结果表明,以粉煤灰提铝残渣为主要原料,可制备出满足4A分子筛标准的体型化分子筛,可考虑后续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提铝残渣 地质聚合物 体型化4A分子筛 水热反应 原位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4A分子筛及Cu(Ⅱ)吸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世永 肖雨辰 +3 位作者 马清清 杨珍妮 王纪镇 樊晓萍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4,共8页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表征,探讨吸附时间、Cu(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及溶液p 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4A分子筛孔隙发达且微孔含量较多,总比表面积为71.85 m^(2)/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53.91 m^(2)/g,微孔孔径主要集中在1.3 nm左右。体型化4A分子筛吸附Cu(Ⅱ)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240 min、Cu(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用量为2.0 g/L、溶液p H为6~9,此时吸附量为32.97 mg/g,Cu(Ⅱ)的去除率可达65.9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Ⅱ)在合成4A沸石上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拟合得到的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7.0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提铝残渣 体型化4A分子筛 Cu(Ⅱ)吸附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LANGMU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CW-TOPSIS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模型及应用:以赵官煤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博 陈光波 +1 位作者 陈旭 孙晓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170-14177,共8页
煤与瓦斯协同共采是煤矿绿色开采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尚未构建全面、科学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指标体系;另外,由于指标的未知性、不确定性,难以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缺少准确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模型和方法。对此,构建了以地质赋存条件、经... 煤与瓦斯协同共采是煤矿绿色开采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尚未构建全面、科学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指标体系;另外,由于指标的未知性、不确定性,难以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缺少准确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模型和方法。对此,构建了以地质赋存条件、经济成本条件、技术水平条件、安全管理条件4个因素为准则层,煤层及瓦斯赋存条件、煤层透气性、煤层稳定性等24个因素为指标层的煤与瓦斯共采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方法,将熵权法获得的客观权重与层次分析法获得的主观权重有效融合,获得合理的指标权重,通过组合权重可知,指标对煤与瓦斯共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煤层及瓦斯赋存条件>煤层透气性>卸压增透情况>共采设备情况>煤层稳定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将组合权重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构建了CW-TOPSIS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模型。运用CW-TOPSIS模型对赵官煤矿煤与瓦斯共采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为“良”等级;将该模型与贝叶斯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云模型和D-S理论的评价模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表明:CW-TOPSIS模型不仅可以准确反映评价等级,还可以反映评价结果的偏好程度,准确度更高,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煤与瓦斯共采 组合权重 主次因素 CW-TOPSIS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石表面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陶忠 陈晓龙 +1 位作者 郝晓宇 于福家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0,24,共5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与钛酸酯偶联剂JN-114对硅灰石进行干法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种类及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以及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H-570改性的最佳工艺:KH-570用量3.0%(w),常温,时间30 min,...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与钛酸酯偶联剂JN-114对硅灰石进行干法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种类及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以及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H-570改性的最佳工艺:KH-570用量3.0%(w),常温,时间30 min,此条件下得到的改性硅灰石活化指数95.45%,水接触角91.25°;采用JN-114改性的最佳工艺:JN-114用量1.0%(w),温度70℃,时间30 min,此条件下得到的改性硅灰石活化指数98.16%,水接触角83.57°;KH-570与JN-114均以化学吸附作用于硅灰石表面。采用硅灰石填充聚丙烯,KH-570改性的硅灰石提高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模量,而JN-114改性的硅灰石能有效提高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与熔体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硅灰石 表面改性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形态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陶忠 陈晓龙 +1 位作者 于福家 郝晓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147,164,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矿物填料复合材料,考察了云母与硅灰石粒径及其组合填充对复合材料力学及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弯曲强度、模量均随着硅灰石粒径的增大而下降,而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矿物填料复合材料,考察了云母与硅灰石粒径及其组合填充对复合材料力学及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弯曲强度、模量均随着硅灰石粒径的增大而下降,而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着硅灰石粒径增大而增大,缺口冲击强度随着粒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硅灰石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90%时的粒径(D_(90))为8.72μm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及弯曲弹性模量与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较纯PP提高了7.77%,119.0%,100.4%与17.46%。PP/云母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弯曲强度随着云母粒径的增大先下降后上升,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与熔体流动速率随着云母粒径增大而下降,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弯曲弹性模量随云母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云母的D;为60.09μm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及弯曲弹性模量与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较纯PP提高了10.43%,177.6%,172.8%与17.46%。硅灰石与云母组合填充PP的力学及加工性能基本介于单独填充硅灰石与云母所得到的复合材料性能之间,两者组合填充不能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矿物形态 组合填充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石、CaCO_(3)、BaSO_(4)填充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相互作用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陶忠 陈晓龙 +1 位作者 郝晓宇 于福家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6-41,共6页
以3种白色矿物粉体[颗粒状CaCO_(3)、BaSO_(4),片层状滑石(talc)]为填料,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PP复合材料,研究3种矿物粉体在不同含量时对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与断裂形貌的影响规律,并采用Turcasanyi半... 以3种白色矿物粉体[颗粒状CaCO_(3)、BaSO_(4),片层状滑石(talc)]为填料,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PP复合材料,研究3种矿物粉体在不同含量时对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与断裂形貌的影响规律,并采用Turcasanyi半经验公式计算了矿物填料与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种矿物粉体的加入均降低了PP的拉伸强度,PP/tal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明显高于PP/CaCO_(3)与PP/BaSO_(4),且talc的加入明显增强了PP的拉伸模量与弯曲模量;CaCO_(3)与BaSO_(4)的加入使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降低,talc的加入使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提高;CaCO_(3)对PP断裂伸长率与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的提升最为明显;talc的加入使复合材料流动性能得到提高,而颗粒状的CaCO_(3)与BaSO_(4)的加入对加工性能影响较小;CaCO_(3)与BaSO_(4)在PP中均存在一定团聚现象,且与PP相容性较差,存在明显界面缺陷;talc与PP间界面较模糊,二者之间有较强的黏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白色矿物填料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流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