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十四年如一日 坚持办学不停步
1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1992年第Z1期15-15,共1页
“农民教育,贵在坚持”。回顾我们由文盲村到文化村,再由文化村到文明村的成长历史,正是这样。坚持办学提高农民素质 1946年,人民政府发出“村村办冬学,人人上冬学”的号召,农会主席宋安法如久旱逢甘雨,积极响应,先组织5名农会会员在自... “农民教育,贵在坚持”。回顾我们由文盲村到文化村,再由文化村到文明村的成长历史,正是这样。坚持办学提高农民素质 1946年,人民政府发出“村村办冬学,人人上冬学”的号召,农会主席宋安法如久旱逢甘雨,积极响应,先组织5名农会会员在自己家里成立了“冬学识字组”,把郭焦顺请来当“百字先生”。1948年,全村40名青壮年都上了冬学,掀起了学文化热潮。1951年实验注音扫盲速成识字班。1952年,经专署验收,全村40名学员除1名因病停学外,都领了扫盲毕业证书。我们东谷村有了第一代文化人。1953年,冬学转为常年民校。1956年办起了业余高小班。1960年办起了业余初中班。在十年动乱中,我们排除了极左路线的干扰,农民教育基本上坚持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适应改革的需要,把民校改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通过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现有82名青壮年中,小学程度的24人,初中的42人,高中的9人,中专的7人,全村没有一个文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教育 文化村 成长历史 小学程度 安法 极左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初中班 点名制度 四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