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阳城县秸秆综合利用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向明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34期58-59,共2页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秸秆随意抛弃、焚烧严重,带来系列环境问题和火灾隐患。阳城县经过几年努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该文介绍了当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状,明确了取得成效,分析了相关制约因素,提出加强...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秸秆随意抛弃、焚烧严重,带来系列环境问题和火灾隐患。阳城县经过几年努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该文介绍了当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状,明确了取得成效,分析了相关制约因素,提出加强宣传、加强体系建设、建立产业协会等发展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全县的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 饲料化 燃料化 基料化 产业链 阳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城县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王书萍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第3期46-48,共3页
近年来,山西省阳城县以创建山西省乡村振兴先行发展示范县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县为抓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成效。阳城县推进乡村振兴成效农业“特”“优”战略... 近年来,山西省阳城县以创建山西省乡村振兴先行发展示范县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县为抓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成效。阳城县推进乡村振兴成效农业“特”“优”战略闯出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转型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 山西省阳城县 新发展理念 示范县 实践与思考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S诱变的济麦22抗旱节水突变体创制与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曹亚萍 武银玉 +6 位作者 刘博 吉俊龙 原茶英 李世平 范绍强 王艳芳 郑海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5-322,共8页
干旱和水资源匮乏是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小麦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创制抗旱节水新种质是培育小麦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小麦品种济麦22,获得济麦22遗传稳... 干旱和水资源匮乏是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小麦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创制抗旱节水新种质是培育小麦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小麦品种济麦22,获得济麦22遗传稳定突变体223份,采用旱地增产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筛选出18份抗旱增产突变体;经旱作胁迫和节水性鉴定,12份突变体具有极强抗旱性(抗旱指数DI≥1.300)、10份突变体具有极强节水性(节水指数WSI≥1.400),其中7份突变体同时具有极强抗旱性和极强节水性,编号分别为22-3、22-4、22-5、22-9、22-13、22-16和22-17,可以作为抗旱型和节水型优异种质加以利用;此外,突变体22-1、22-10、22-11、22-12和22-14可以作为抗旱种质,22-2、22-7和22-18可以作为节水种质。经相关性分析,突变体在雨养生境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可作为小麦抗旱种质的筛选指标,突变体穗粒数以及在节水生境下的单位产量可作为小麦节水种质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麦22 突变体 抗旱性 节水性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毛麦2V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开发
4
作者 曹亚萍 刘鑫 +4 位作者 武银玉 刘博 原茶英 范绍强 连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5-1765,共11页
簇毛麦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之一,其2V染色体上携有抗白粉病、护颖颖脊刚毛、光周期响应、长穗多粒等许多普通小麦所不具备的优良基因,但缺乏足够的分子标记,不能准确鉴定导入小麦的2V染色质。为了开发2V染色体上特异分子标记,... 簇毛麦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之一,其2V染色体上携有抗白粉病、护颖颖脊刚毛、光周期响应、长穗多粒等许多普通小麦所不具备的优良基因,但缺乏足够的分子标记,不能准确鉴定导入小麦的2V染色质。为了开发2V染色体上特异分子标记,本研究设计了2套引物,一套是基于普通小麦第2群染色体不同区段表达序列标签设计的序列标记位点引物30对,另一套是基于小麦2D、黑麦2R测序结果同源比对的差异设计的内含子定位引物296对,分别筛选出2个和33个2V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占总引物数6.7%和11.1%,说明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设计内含子定位引物是一种开发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的高效方法。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大多数位于小麦2D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分别对应2V染色体相同区段上的基因,但也有例外,说明簇毛麦2V染色体与普通小麦2D染色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共线性关系。本研究共开发出35个标记,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其中lfz8187_(-1100)定位于2VS FL0.68-1.00,lfz8387_(-280)、lfz8462_(-760)和lfz8470_(-200)定位于2VS FL0.00-0.26,其余31个标记定位于2VL。这些分子标记为鉴定2V染色体结构变异提供了有效工具,也为鉴定导入普通小麦的2V染色体携带的有益基因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2V染色体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