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治地区19113例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晓泽 马卫平 +2 位作者 胡志鹏 药泽蓉 魏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4-657,共4页
目的用耳聋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9113名新生儿是否存在中国人常见耳聋基因的异常。方法采集2013年6月-12月长治市辖区内出生的19113名新生儿足跟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包括GJB2(35 del G,176_191d... 目的用耳聋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9113名新生儿是否存在中国人常见耳聋基因的异常。方法采集2013年6月-12月长治市辖区内出生的19113名新生儿足跟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包括GJB2(35 del G,176_191del 16,235 del C,299_300 del AT)、GJB3(538 C>T)、SLC26A4(IVS 7-2 A>G,2168 A>G)和线粒体DNA 12S r RNA(1555 A>G,1494 C>T)。同时对19113名新生儿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调查,包括听力学检查。结果 19113名新生儿中,共检测出耳聋基因异常者984例(5.15%),其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437例(2.29%),235de1C纯合突变2例(0.01%),线粒体DNA 12S r RNA突变66例(0.35%),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型395例(2.07%),GJB3基因杂合突变62例(0.32%),双杂合突变型22例(0.12%)。结论长治地区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以GJB2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基因突变率以城区、长治县和襄垣县居多,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对药物性耳聋、PDS综合征等听力筛查无法检测的迟发性耳聋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耳聋基因 突变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医院优质服务管理学习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红梅 薛平 +2 位作者 梁慧萍 侯平花 李建丽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5期620-622,共3页
本文介绍了新加坡医院的策略规划模式和笔者的参观学习体会,提出了医院优质服务的六个基本认识,同时也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法,即做好医院优质服务管理需要的六项必要工作,包括善于倾听患者建议,掌握患者心理,要注重关键流程的管理,注重服... 本文介绍了新加坡医院的策略规划模式和笔者的参观学习体会,提出了医院优质服务的六个基本认识,同时也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法,即做好医院优质服务管理需要的六项必要工作,包括善于倾听患者建议,掌握患者心理,要注重关键流程的管理,注重服务的分析测量,要突出特性,关注患者投诉并竭尽所能,培育员工的同理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优质服务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田纬 陶梦梦 +2 位作者 李坤坤 曹文君 侯国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3-1309,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多重慢性病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我国目前有关生命质量的研究多集中在特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而有关多重慢性病的生命质量研究相对较少。目的了解我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多重慢性病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我国目前有关生命质量的研究多集中在特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而有关多重慢性病的生命质量研究相对较少。目的了解我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选取年龄≥55周岁且关键变量值完整的3361例多重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洲五维度三水平健康评定(EQ-5D-3L)量表评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采用年龄调整合并症指数计算十年生存率;使用Mann-Whitney或Kruskal-Wallis检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效用值为0.888(0.709,0.964)分,“困难”比例最高的维度为疼痛/不适[2430例(72.30%)],“严重困难”比例最高的维度为行动能力[593例(17.64%)]。十年生存率测算结果显示,十年生存率最高为90.15%,仅有2.44%(82/3361)的患者达到;大部分患者[848例(25.23%)]的十年生存率为21.36%,有43.59%(1465/3361)的患者十年生存率接近于0。Tob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上学历、不吸烟是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女性、>60岁、丧偶、自评健康状况为不好、不饮酒、夜间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未进行中等强度活动、患病数量≥4种、门诊次数≥3次是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差,应重点关注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体力活动、患病数量等因素。应加强对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进一步提高该人群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性病 慢性病共病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EQ-5D-3L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良性病变的单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斌 韩琪 +1 位作者 赵文娟 刘桂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良性病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4~10月10例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与同期20例常规腹腔镜妇科手术进行比较。单孔腹腔镜手术在脐轮正中做一纵切口,穿刺插入有3个操作孔道的穿刺套管(Triport),建立...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良性病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4~10月10例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与同期20例常规腹腔镜妇科手术进行比较。单孔腹腔镜手术在脐轮正中做一纵切口,穿刺插入有3个操作孔道的穿刺套管(Triport),建立气腹,压力为12~13 mm Hg。Triport的3个孔道插入腹腔镜探头及操作器械进行手术,手术操作同常规腹腔镜。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3.5±10.6)min显著长于常规腹腔镜组(38.2±8.1)min(t=4.399,P=0.000);单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1.5±16.7)ml与常规腹腔镜组(36.0±16.8)ml无显著差异(t=-0.693,P=0.494);单孔腹腔镜组排气时间(34.1±5.9)h与常规腹腔镜组(34.3±6.4)h无显著差异(t=-0.693,P=0.494);单孔腹腔镜组住院时间(3.1±0.6)d与常规腹腔镜组(3.2±0.9)d无显著差异(t=0.317,P=0.754);单孔腹腔镜组术后病率(2/10,20%)与常规腹腔镜组(3/20,15%)无显著差异(Z=-0.173,P=0.862)。2组患者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30例随访1~6个月,均无切口疝、出血、术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单孔腹腔镜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手术有一定难度,手术时间延长,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单孔腹腔镜技术对患者体表创伤更小,安全可行,美容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经脐入路 妇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舒(Nova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宋菁华 李斌 刘桂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讨诺舒(Nova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6月~11月,采用诺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25例,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5例均完成手术过程,NovaSure治疗... 目的探讨诺舒(Nova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6月~11月,采用诺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25例,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5例均完成手术过程,NovaSure治疗时间78~122 s,(98.4±9.2)s,术中出血<10 ml。术后1、3和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100%(25/25)、96%(24/25)和96%(24/25);闭经率分别为76%(19/25)、64%(16/25)和56%(14/25)。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诺舒操作简单且安全,疗效好,适用于多种良性疾病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尤其适用于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舒 子宫内膜切除 异常子宫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3例婴幼儿肺炎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文孝 王丽红 +2 位作者 魏魏 药泽荣 沈桂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67-368,共2页
本文就我院1991年11月20日至1992年3月31日住院的婴幼儿肺炎,进行病毒和细菌学病原检测,旨在比较桥联酶标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病原的结果,对婴幼儿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婴幼儿 肺炎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儿童痢疾性腹泻病原菌的临床应用:附43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魏魏 药泽榕 +2 位作者 姜晓宇 王殿印 李银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43份临床痢疾样腹泻患儿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志贺氏菌属和侵袭性大肠杆菌(EIEG)DNA,并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引起痢疾样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是福氏菌。具有极高敏感性的...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43份临床痢疾样腹泻患儿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志贺氏菌属和侵袭性大肠杆菌(EIEG)DNA,并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引起痢疾样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是福氏菌。具有极高敏感性的PCR技术在检测志贺氏菌属和EIEC方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儿童 痢疾性 聚合酶链反应 志贺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患儿家系的PAX3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曲春燕 赵敏 +3 位作者 李俊 魏魏 李晓泽 梁凤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0-487,共8页
目的分析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患儿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个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家系的临床资料,并对此家系5位成员的PAX3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患儿及其母亲具有典型的Waardenburg综合征I型的听... 目的分析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患儿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个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家系的临床资料,并对此家系5位成员的PAX3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患儿及其母亲具有典型的Waardenburg综合征I型的听力障碍、内眦异位以及色素异常的临床特征,均携带PAX3基因ivs5-1G>A杂合致病突变;患儿父亲、外祖父母PAX3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均未见异常。结论在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患儿家系发现未见报道的PAX3基因新发突变,基因诊断是确诊Waardenburg综合征型别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PAX3 突变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远 彭小华 林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研究寡核甘酸免疫刺激序列(CpGoligonucleotides,CpG ODN)对急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和CpG ODN干预组,建... 目的:研究寡核甘酸免疫刺激序列(CpGoligonucleotides,CpG ODN)对急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和CpG ODN干预组,建立急性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分类计数;取左叶肺组织切片做HE染色观察气道和肺组织炎症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气道上皮组织中STAT6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上述炎症细胞计数比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HE染色示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较哮喘组减轻。STAT6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哮喘组气道上皮细胞中STAT6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STAT6表达与哮喘组比较有明显减少(P<0.05),较对照组增加。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6蛋白表达与BALF中的EOS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r=0.748),而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之间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地塞米松和CpG ODN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CpGODN可能通过下调肺组织中STAT6蛋白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依赖于STAT6/IL-4通路的急性气道炎症,减轻哮喘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非甲基化胞嘧啶-乌嘌呤寡核苷酸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精索鞘膜积液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忠理 张鹏勇 鲁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精索 鞘膜积液/并发症 血管瘤 海绵状/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同室安全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灵先 岳海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1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护理差错 护理人员 业务学习 护士职责 自我保护 岗位培训 三查七对 床边交班 规范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预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龙廷 周荣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2-496,共5页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关于其预后评估指标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查阅既往文献,探讨与脓毒性休克预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目前尚无单一生物标志物可以准确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C...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关于其预后评估指标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查阅既往文献,探讨与脓毒性休克预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目前尚无单一生物标志物可以准确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清蛋白(ALB)等已检测到生物学标志物的预后评估价值仍存在争议。多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较单一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评估准确性更高,应成为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预后 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