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肉瘤的新辅助化疗 被引量:5
1
作者 房永宏 史宇霞 +2 位作者 卫江华 赵志勇 李雪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对36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的骨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36例骨肉瘤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AP方案:用法ADM60mg/m2、DDP120mg/m2;第2、3周期大剂量MTX方案:MTX200mg/kg或8g/m2(成人),12g/m2(儿童);第4周期IFO方案:IFO2g/m2... 目的:对36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的骨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36例骨肉瘤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AP方案:用法ADM60mg/m2、DDP120mg/m2;第2、3周期大剂量MTX方案:MTX200mg/kg或8g/m2(成人),12g/m2(儿童);第4周期IFO方案:IFO2g/m2,连用5天,每一周期间隔10~15天,4个周期为1疗程;术前化疗2个疗程,术后化疗3~4个疗程。结果:采用新辅助化疗的36例患者中,最终保肢率为(30/36)83.3%,1~3年生存率(36/36)100%,4年生存率(26/36)72.2%,5年生存率(20/36)55.6%,随访率100%。结论:新辅助化疗不仅可以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尚可增加保肢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骨肉瘤 肿瘤转移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和老年男女抗阻训练后的骨密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金鳌 张霈 +1 位作者 杨帆 陆阿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男女在抗阻力训练后,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的变化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各35名,以及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年男女各35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不同年龄及性别的4个实验...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男女在抗阻力训练后,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的变化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各35名,以及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年男女各35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不同年龄及性别的4个实验组,对下肢实行为期5个月的抗阻训练计划,要求每周训练3-4次。实验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下肢12RM肌力测试,并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区域(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判断BMD与肌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束后,所有受试者较实验前下肢12RM肌力有明显增长(P<0.01);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等3个部位的BMD和下肢BMC总体上也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腰椎(L2-L4)BMD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训练后身体各部位的BMD变化无性别差异,也无年龄差异(P>0.05);仅股骨颈部位的BMD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P<0.06)。结论:青年和老年男女在5个月抗阻训练后,整体的股骨近端区域骨密度明显上升,其中并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仅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性别 抗阻训练 骨密度 骨矿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