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1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程旭涛 郗彦凤 +5 位作者 郭江红 崔巍 张震 步鹏 吴佳艺 刘静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特异性磷脂酶A1(phosphatidylserine-specific phospholipase A1,PLA1A)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分析PLA1...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特异性磷脂酶A1(phosphatidylserine-specific phospholipase A1,PLA1A)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分析PLA1A在CRC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确诊为CRC的患者共19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法检测PLA1A在CRC中的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分析PLA1A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IHC检测CRC中免疫细胞标记物CD4、CD8及抑制性免疫检查点PD-1、TIM-3、CTLA-4的表达,χ^(2)检验分析其与PLA1A的相关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LA1A在CRC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P<0.05)。IHC和RT-qPCR结果显示PLA1A在CRC中显著高表达(P<0.05),PLA1A高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IHC结果显示PLA1A与CD8+T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此外,高水平PLA1A会上调免疫抑制性检查点PD-1、TIM-3、CTLA-4的表达(P<0.05)。结论:PLA1A在CRC中高表达,与免疫浸润细胞和免疫抑制性检查点密切相关,提示其在CRC免疫浸润中的重要作用,对CRC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1A 结直肠癌 免疫浸润细胞 免疫抑制性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新分类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贺锐 李建民 +1 位作者 王跃华 高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根据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发布的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简称新分类)标准,评估新分类法与EGFR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2012年肺腺癌标本共292例,其中145例手术标本分别使用新分类和WHO(2004... 目的根据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发布的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简称新分类)标准,评估新分类法与EGFR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2012年肺腺癌标本共292例,其中145例手术标本分别使用新分类和WHO(2004版)分类(简称WHO分类)进行组织分型,并用基因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标本EGFR基因外显子18~21(E18~21)进行检测。结果有123例(42.1%)标本发生EGFR突变,新分类法中各组织学亚型之间突变情况不同(P=0.006),EGFR突变多发于贴壁、微乳头为主的肺腺癌,含贴壁结构、乳头结构和微乳头结构亚型的肺腺癌,少见于腺泡、实体为主伴黏蛋白型(实体为主)及含浸润变异结构的肺腺癌。按WHO分类各亚型之间EGFR突变无明显差异。结论新分类表现出与分子诊断的相关性,其提倡的按5%增量的半定量方式将>5%的各组织学亚型及其所占百分比全面计入诊断(5%增量半定量法)的综合分类法应该被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新分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基因C-erbB_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月仙 何传泰 +3 位作者 焦士兰 李秀峰 王瑛 张春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_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rbB_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鳞癌87例,腺癌12例,正常宫颈组织8例,临床Ⅱ期4例,Ⅲ期95例。结果阳性染色定位细胞膜,8...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_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rbB_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鳞癌87例,腺癌12例,正常宫颈组织8例,临床Ⅱ期4例,Ⅲ期95例。结果阳性染色定位细胞膜,87例鳞癌、12例腺癌,阳性率分别为58%、66%.正常宫颈组织明性。组织学1、2、3级阳性率分别为46%、56%、70.8%。临床Ⅱ期阳性率25%明显低于Ⅲ期61%。预后存活10年以上C-erbB_2阳性率47%,明显低于1年内死亡72.9%,P<0.01。结论C-erbB_2蛋白高表达渴望成为一项估计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组化 C-ERBB2 临床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肿瘤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园园 徐恩伟 李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山西省肿瘤医院自2008年3月到2015年3月诊治的肝脏7例标本,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1.5岁(范围41...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山西省肿瘤医院自2008年3月到2015年3月诊治的肝脏7例标本,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1.5岁(范围41-56岁),男性2例,女性5例.其中经典型2例,肌细胞为主型3例,脂肪细胞为主型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7例病例HMB45均为阳性,6例阳性SMA及VIM,5例阳性Melan A,2例结蛋白阳性,Ki-67平均阳性指数为1.3%(范围0-5%), TFE3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肝脏血管上皮样肿瘤是一种肝脏罕见肿瘤,应提高对其认识和诊疗水平,术后应长期密切随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HMB 45、Melan A和SMA对于肝脏PEComa的诊断具有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肿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宣琴 李静 +1 位作者 步鹏 解立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low-grade cribriform cystadenocarcinoma,LGC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LGCCC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LGCCC中2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 目的探讨涎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low-grade cribriform cystadenocarcinoma,LGC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LGCCC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LGCCC中2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1、60、65岁,肿物均发生在腮腺。组织学特征与乳腺不典型增生至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相似,由多个囊及邻近的导管内增生构成,囊内及导管内增生的导管上皮呈筛状、微乳头状和实性结构。(2)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AE1/AE3)、S-100均弥漫阳性,CEA、EMA部分腔内细胞阳性;癌巢周围细胞示肌上皮标志物如p63、SMA、Calponin、CK5/6呈连续的阳性。结论LGCCC临床罕见,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应注意与其它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斑病4例临床病理及误漏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园园 徐恩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73-875,共3页
目的:提高对软斑病(malakoplakia)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及诊疗水平,避免误诊、漏诊。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7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断为软斑病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4例患... 目的:提高对软斑病(malakoplakia)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及诊疗水平,避免误诊、漏诊。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7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断为软斑病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4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3(56~76)岁。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生于膀胱2例、双侧输尿管1例、右侧盆腔1例。1例有糖尿病史患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另3例无特殊疾病史。结果:4例患者的病变组织学形态均显示大量片状分布的组织细胞、同心圆状排列的嗜碱性Michaelis-Gutmann(M-G)小体、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组织细胞PGM-1及CD68阳性。钙、铁染色及PAS染色中M-G小体均阳性。结论:软斑病是一种罕见肉芽肿性病变,可在多个器官形成瘤样结节。多累及泌尿生殖系统,但在身体各器官均可发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多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因此极易被临床误诊为恶性病变。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因其罕见性致使病理工作者易漏诊,其中特殊染色方法对诊断具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斑病 Michaelis-Gutmann小体 特殊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原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园园 郗彦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诊治的10例前列腺原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中7例为普通...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诊治的10例前列腺原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中7例为普通腺癌伴小细胞癌,小细胞癌成分占10%~90%不等,其余3例为纯小细胞癌。镜检:小细胞癌区域细胞排列呈实性片状(5/10)、菊形团样(1/10)、小管状(1/10)及混合型(3/10)。肿瘤细胞体积小且较一致,细胞界限不清,间质血管丰富,部分区域可见坏死。胞质稀少或呈裸核状,核呈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深染,核仁不明显,易见核分裂。腺癌成分表现为嗜双色性胞质,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组织结构为筛状、腺体融合及实性片状。部分病例两种成分混杂存在。免疫表型:小细胞癌区域Syn阳性(10/10),CGA阳性(3/10),CD56阳性(10/10),NSE阳性(7/10),Ki-67增殖指数70%~90%,CK(AE1/AE3)点状阳性,PSA及AR均阴性;腺癌区域CK(AE1/AE3)、PSA及AR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40%~80%,其余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均阴性。结论前列腺原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疾病,病程进展迅速,预后较差,部分为普通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小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静 李鹏 郗彦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I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I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6、60岁,临床表现均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伴发热入院,最高体温39-40℃,精神差,纳差,大便陶土样,小便浓茶色。核磁共振均提示胆总管末端显示欠清晰,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镜下见胰管内被覆增生的柱状黏液细胞,部分呈复层,部分呈单层,形成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结构,乳头大小不等,上皮有异型性,局灶伴浸润。结论 IPMN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因临床大多无明显症状,或病变较小未能发现而被忽视。确诊主要根据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需与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及假性囊肿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4例大肠癌病理形态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月仙 石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48-350,共3页
观察654例大肠癌根治标本,通过随访结果说明肿瘤体积与预后关系不大。大体类型;隆起型、盘状型预后较高,其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63%,而浸润型预后最差为29.8%。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预后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 观察654例大肠癌根治标本,通过随访结果说明肿瘤体积与预后关系不大。大体类型;隆起型、盘状型预后较高,其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63%,而浸润型预后最差为29.8%。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预后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关系密切。癌肿周围及癌巢之间纤维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反应和癌旁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Ⅲ度,预后明显高于Ⅰ度(P<0.05)。淋巴结生发中心随反应增加其生存率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流式细胞光度术及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华 闫秀珍 +7 位作者 刘田福 王琳娜 刘育艳 安小敏 王晋芬 郭日升 徐欣 王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对有随访资料的乳腺癌102例经流式细胞光度术测定及病理学检查,就乳腺癌细胞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病理组织学分型、核分裂相数(M)、临床分类分期、肿瘤大小、年龄、术式、术后处理及癌旁病变等诸因素与术后生存期以及各因素间的... 对有随访资料的乳腺癌102例经流式细胞光度术测定及病理学检查,就乳腺癌细胞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病理组织学分型、核分裂相数(M)、临床分类分期、肿瘤大小、年龄、术式、术后处理及癌旁病变等诸因素与术后生存期以及各因素间的关系做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DNA指数(DI)越高、DNA合成期细胞分数(S%)越大、临床分类分期越高,癌旁病变有癌变者及浸润型导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均明显为短(P<0.01),手术方式以根治术效果好,术后生存期长(P<0.01);另外也显示DI值与S%间有明显相关性,异倍体组S%明显增高(P<0.05);S%越大、M数越大则肿瘤越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DA指数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1例
11
作者 王晶 张震 +1 位作者 常江 解立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3-1154,共2页
患者女性,59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多发囊肿,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影像会诊:肝左叶囊实性占位,考虑胆管囊腺癌;肝囊肿。患者于全麻下行部分肝+肝肿物切除术。
关键词 黏液性囊性肿瘤 附壁结节 卵巢样间质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蛋白和p53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关系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6
12
作者 赵喜连 郗彦凤 +2 位作者 白文启 吴月琴 步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0-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MMRP)及p53蛋白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进而分析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p53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MMRP)及p53蛋白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进而分析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p53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对980例CRC中4种MMRP及p53进行检测,将4种MMMP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定为MSI组,全部阳性表达定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组。结果 (1)MMRP表达缺失率为11%,MLH1、PMS2、MSH2及MSH6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3%、7.1%、2.0%及1.9%;其中共同缺失表达类型为MLH1-PMS2、MSH2-MSH6者分别为52例、14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均呈正相关(rs=0.712),4种蛋白均缺失者3例。(2)p53阳性率为59.1%。(3)MSI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Ki-67有关(P<0.05)。(4)p53与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Ki-67有关(P<0.05)。(5)MSI与p53呈负相关(rs=-0.118)。结论 MLH1、PMS2缺失表达较MSH2和MSH6多见。MLH1与PMS2、MSH2与MSH6常常协同表达或缺失。MSI及p53与CR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对预测CRC的风险、恶性程度的评估等具有指导意义。MSI与p53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参与CRC的不同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基因 p53 M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鼠结肠类器官预测化疗药物肠道不良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颖 徐恩伟 +3 位作者 白中元 康克清 白雪亮 崔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7-453,共7页
目的:利用小鼠结肠类器官预测化疗药物肠道不良反应,为部分化疗不耐受的患者寻求更为安全的替代方式,并探究类器官预测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潜能。方法:本研究将正常小鼠结肠隐窝细胞进行3D培养;制备结肠组织和类器官石蜡切片,分别进... 目的:利用小鼠结肠类器官预测化疗药物肠道不良反应,为部分化疗不耐受的患者寻求更为安全的替代方式,并探究类器官预测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潜能。方法:本研究将正常小鼠结肠隐窝细胞进行3D培养;制备结肠组织和类器官石蜡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X2、Ki67和CK19);使用5种化疗药物处理结肠类器官,并检测细胞活性以研究药物的肠道不良反应;分析本研究与临床实际用药引起的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一致性。结果:结肠类器官与结肠组织在组织学特征上高度一致;正常结肠类器官对于不同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存在差异;IC50表明,卡培他滨对小鼠结肠类器官的杀伤力最小,而脂质体紫杉醇的杀伤力最强;将临床用药浓度纳入考虑标准后发现,白蛋白紫杉醇和脂质体紫杉醇的类器官抑制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白蛋白紫杉醇、表柔比星、卡培他滨和环磷酰胺Ⅲ/Ⅳ级腹泻发生率与对应类器官抑制率较为一致。结论:结合临床用药剂量,建议优先选择白蛋白紫杉醇,避免使用脂质体紫杉醇,以提高化疗耐受性。本研究表明正常结肠类器官可用于预测多数化疗药物相关严重腹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结直肠 肠道不良反应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VSIG4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刘杭丰 刘盛露 +3 位作者 段连瑞 昝丽坤 马彦杰 杨利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924,共7页
目的:探究VSIG4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ccRCC的RNA-seq数据和患者相应的临床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ccRCC及正常肾组织中VSIG4 mRNA表达水平;Wi... 目的:探究VSIG4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ccRCC的RNA-seq数据和患者相应的临床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ccRCC及正常肾组织中VSIG4 mRNA表达水平;Wilcoxon秩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VSIG4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VSIG4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究VSIG4在ccRCC中参与的信号通路;使用R软件运行CIBERSORT算法分析VSIG4表达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相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肾上皮细胞系293T和人肾癌细胞系ACHN、A-498、786-O、OS-RC-2中VSIG4蛋白表达。结果:VSIG4在ccRC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VSIG4的表达与患者远处转移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分期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VSIG4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VSIG4主要在凋亡、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等信号通路富集;VSIG4表达与M1巨噬细胞呈负相关(r<0,P<0.05),而与M2巨噬细胞呈正相关(r>0,P<0.05);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肾癌细胞中VSIG4蛋白表达均高于人正常肾上皮细胞系。结论:VSIG4在ccRCC中高表达,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可能成为ccRC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VSIG4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方法对比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跃华 王全红 +5 位作者 李丽 肖彦增 殷卫东 杨宣琴 王丽霞 王晋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Her-2/c—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代谢综合征相关的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鑫 韩德五 +4 位作者 李素红 郭建红 许瑞龄 吴惠文 赵元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52-1359,共8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代谢综合征(MS)相关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是3月正常对照组(3NC)、3月高糖高脂组(3H)、6月正常对照组(6NC)、6月高糖高脂组(6H)、9月正常对照组(9NC)、9月高糖高脂...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代谢综合征(MS)相关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是3月正常对照组(3NC)、3月高糖高脂组(3H)、6月正常对照组(6NC)、6月高糖高脂组(6H)、9月正常对照组(9NC)、9月高糖高脂组(9H)、12月正常对照组(12NC)和12月高糖高脂组(12H)。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游离脂肪酸(FFA)、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取肝组织和胰腺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苏丹Ⅳ染色;内脏脂肪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TUNEL法检测胰岛内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阶段高糖高脂组大鼠血清ALT、FFA、LPS、TNFα、CRP、MCP-1、FPG、FINS和HOMA-IR水平都明显升高;而HOMA-β在第6个月出现代偿性增强后进行性衰退。高糖高脂组第3-12月胰岛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结论:NAFLD(特别是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可以诱发MS相关的2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术前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蓉蓉 薄云峰 +3 位作者 张毅勋 原凌 赵铭 张红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术前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其最佳诊断阈值。资料与方法结直肠癌初诊患者76例,均在PET/CT检查后1周内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将所有与PET/CT相匹配的淋巴结依据其与原发肿瘤的位置关系分为近端和远端...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术前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其最佳诊断阈值。资料与方法结直肠癌初诊患者76例,均在PET/CT检查后1周内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将所有与PET/CT相匹配的淋巴结依据其与原发肿瘤的位置关系分为近端和远端淋巴结,同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生成淋巴结短径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近端与远端淋巴结ROC曲线示淋巴结短径、SUVmax的最佳阈值为6.5 mm、1.9和5.5 mm、1.81,淋巴结短径最佳阈值时诊断近端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85%、73.02%、77.52%,诊断远端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62%、65.45%、79.38%;SUVmax最佳阈值时诊断近端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85%、95.81%、91.64%,诊断远端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6%、94.55%、93.81%。SUVmax最佳阈值时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淋巴结短径最佳阈值(P<0.01),且SUVmax最佳阈值时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13、0.874,P<0.01)。结论最佳阈值法能提高^(18)F-FDG PET/CT对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且SUVmax标准优于淋巴结短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大鼠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鑫 韩德五 +3 位作者 许瑞龄 李素红 吴惠文 赵元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2-498,共7页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代谢综合征(MS)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是3月正常对照组(3C)、3月高糖高脂组(3H)、6月正常对照组(6C)、6月高糖高脂组(6H)、9月正常对照组(9C)、...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代谢综合征(MS)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是3月正常对照组(3C)、3月高糖高脂组(3H)、6月正常对照组(6C)、6月高糖高脂组(6H)、9月正常对照组(9C)、9月高糖高脂组(9H)、12月正常对照组(12C)和12月高糖高脂组(12H)。测定血浆脂多糖(LPS)、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脂肪组织、肝组织和胰腺组织CD68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胰腺组织中JNK1、p-JNK1、NF-κB p65、IκB、GRP7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阶段高糖高脂组的大鼠血清LPS、TNF-α、CRP、MCP-1、FPG、FINS和HOMA-IR的水平都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阶段高糖高脂组大鼠的脂肪组织、肝组织和胰腺组织CD6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随时间推移加重;各阶段高糖高脂组的大鼠肝组织p-JNK1、NF-κBp6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而IκB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高糖高脂组的大鼠胰腺组织p-JNK1和NF-κB p65的表达于第6个月开始升高,第9个月、第12个月达到高峰,而IκB的表达也于第6个月开始降低。结论:IETM可能在MS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F-κBJNK和GRP78信号可能参与了上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间质中肥大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的光镜及电镜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周南 李光 景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9-202,T003,共4页
对80例肺癌间质中的肥大细胞与淋巴细胞进行了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仅鳞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比正常肺组织增多。在各型肺癌中,有淋巴细胞高度浸润并形成淋巴小结者,肥大细胞均增多,并可见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淋巴细胞结合癌细胞现象... 对80例肺癌间质中的肥大细胞与淋巴细胞进行了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仅鳞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数量比正常肺组织增多。在各型肺癌中,有淋巴细胞高度浸润并形成淋巴小结者,肥大细胞均增多,并可见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淋巴细胞结合癌细胞现象。提示:肥大细胞与淋巴细胞在抗肿瘤生长的防御机制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淋巴细胞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性血管瘤与鳞状细胞癌碰撞于同一肺叶1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园园 郗彦凤 王丽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6-957,共2页
患者男性,64岁,因“痰中带血1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左肺呼吸音较右侧稍弱。胸部CT示:左肺上叶近肺门处可见一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清,大小5cm×3cm×3cm,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不... 患者男性,64岁,因“痰中带血1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左肺呼吸音较右侧稍弱。胸部CT示:左肺上叶近肺门处可见一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清,大小5cm×3cm×3cm,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左肺上叶舌段可见一直径1cm的类圆形结节影,内部密度均匀,边缘可见微小钙化影。诊断:(1)左肺上叶肺门处占位,恶性可能;(2)左肺上叶舌段占位,考虑良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 鳞状细胞癌 碰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