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器官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巍 雷颖 +1 位作者 康克清 徐恩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1-1315,共5页
类器官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自组装能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相关研究。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类器官相继被构建,包括肝癌、肾癌、脑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唾液腺癌等。类器官作为一种重要工具... 类器官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自组装能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相关研究。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类器官相继被构建,包括肝癌、肾癌、脑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唾液腺癌等。类器官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在肿瘤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涵盖肿瘤发生与发展机制研究、生物库建设、药物筛选与预测、免疫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该文对类器官的发展历史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类器官在肿瘤研究中面临的困境及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肿瘤 CRISPR/Cas9 免疫治疗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基于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型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连婧 黄莉 +2 位作者 步鹏 苏红 郗彦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组织学、免疫组化的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分型标准,为完善TNBC分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志物AR、CD8、FOXC1的表达对TNBC进行分型,比较TNBC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基于组织学、免疫组化的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分型标准,为完善TNBC分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志物AR、CD8、FOXC1的表达对TNBC进行分型,比较TNBC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差异。结果93例TNBC中腔面雄激素受体型23例(24.7%),免疫调节型24例(25.8%),基底样免疫抑制型39例(42.0%),间充质型7例(7.5%)。TNBC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pT分期(P=0.030)、组织学分级(P<0.001)、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模式(P<0.001)、PD-L1(P<0.001)、HER2低表达(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亚型间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层生存分析:亚型间pT1分期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均为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NBC基于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差异,有望替代复杂基因表达谱分型,为TNBC分型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型乳腺癌 分型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甲胎蛋白胃癌的分子特征及诊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申璐璐 耿小鑫 +4 位作者 彭潇 李佳芠 张鑫 步鹏 昝丽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6-1318,共3页
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ncer,AFPGC)是一种罕见的胃癌。临床上一般将血清AFP>20 ng/mL或者免疫组化AFP呈阳性的胃癌定义为AFPGC。AFPGC患者肿瘤体积较大,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易出现淋巴结及肝转移,生... 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ncer,AFPGC)是一种罕见的胃癌。临床上一般将血清AFP>20 ng/mL或者免疫组化AFP呈阳性的胃癌定义为AFPGC。AFPGC患者肿瘤体积较大,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易出现淋巴结及肝转移,生存期较短。随着胃癌的分子分型逐渐明确,研究人员对AFPGC的分子背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目前,有效治疗AFPGC仍是最大挑战,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切除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密切监测腹部影像学及血清AFP水平,将有助于及早发现肝转移,而AFPGC分子背景的研究也使得靶向治疗在AFPGC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AFP胃癌 胃肝样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特征 治疗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不同表达状态的内分泌型(HER2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
4
作者 冯玉婷 连婧 +1 位作者 步鹏 徐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型(HER2-)乳腺癌患者不同P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152例内分泌型(HER2-)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等表达,应用FISH检测HER2基因,荧光聚合酶链... 目的探讨内分泌型(HER2-)乳腺癌患者不同P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152例内分泌型(HER2-)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等表达,应用FISH检测HER2基因,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IKC3A基因突变,分析P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R低表达组50例(32.9%),中表达组24例(15.8%),高表达组78例(51.3%),PIK3CA突变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R表达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显著相关。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示,PR表达(HR=0.46,P=0.023)、肿瘤N分期(HR=4.63,P<0.001)、手术史(HR=1.81,P=0.049)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示,PR表达(HR=0.46,P=0.023)、肿瘤N分期(HR=5.46,P<0.001)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PR表达组间生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3)。结论PR高表达患者的PIK3CA突变率更高,PR表达水平在内分泌型(HER2-)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PR高表达患者是激素受体拮抗剂联合PIK3CA抑制剂的潜在获益人群,对个体化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孕激素受体 临床病理特征 PIK3CA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