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变压器剩磁的仿真拟合及验证
1
作者 孔煜斌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电力变压器在投入运行后铁芯内部会产生剩磁,导致在后续的空载合闸等操作中产生励磁涌流,对电网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预先对铁芯剩磁值进行测量研究,对于后续遏制励磁涌流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而目前尚无合适的设备来对电力变压器剩磁... 电力变压器在投入运行后铁芯内部会产生剩磁,导致在后续的空载合闸等操作中产生励磁涌流,对电网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预先对铁芯剩磁值进行测量研究,对于后续遏制励磁涌流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而目前尚无合适的设备来对电力变压器剩磁进行准确测量。考虑到工程领域的电力变压器多为三相柱式的铁芯,本文选择方形铁芯为研究对象,寻找合适且能够准确测量铁芯剩磁值的方法,以便后续退磁,从而遏制励磁涌流出现。首先探究了铁芯剩磁的测量原理,基于场路耦合建立了测量回路中暂态物理量与剩磁值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剩磁方向的概念及判断方法。其次,对方形铁芯的充磁过程、剩磁测量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建模及分析。分别对预设剩磁值与测量回路正向、反向输入能量值的关系建立了拟合曲线与表达式,并进行了统计学误差分析。最后搭建了剩磁测量平台,对单相变压器方形铁芯进行剩磁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正向输入能量值拟合的剩磁值与实际预设剩磁值相对误差不超过4%,且剩磁值较小时拟合值比暂态电流法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磁 能量值 有限元仿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CENTRE三维设计软件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新平 张志奇 张双 《现代电力》 2002年第1期8-13,共6页
国内现有的电力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基本处于二维设计水平。为了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三维设计模式 ,分析了 CADCENTRE三维工厂设计管理软件的结构和特点 ,结合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的消化开发和数据库的建立工作 ,研究探讨了三维工... 国内现有的电力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基本处于二维设计水平。为了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三维设计模式 ,分析了 CADCENTRE三维工厂设计管理软件的结构和特点 ,结合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的消化开发和数据库的建立工作 ,研究探讨了三维工厂设计软件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设计软件 电力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CENTRE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分析
3
作者 孙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55期59-60,共2页
火力发电工程电力设计市场概述 火力发电工程电力设计(简称电力设计)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卖方经济"朝"买方经济"的转变.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电力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大多为各省电力局(公司)... 火力发电工程电力设计市场概述 火力发电工程电力设计(简称电力设计)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卖方经济"朝"买方经济"的转变.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电力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大多为各省电力局(公司),为保护其下属单位,各省的电力工程设计任务大多由各省电力设计单位完成,因而此市场基本不存在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计企业 核心竞争力 品牌经营 企业文化 中国 市场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柳林泉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吉春 薛禹群 +2 位作者 黄海 张政治 王玉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20,共3页
柳林泉为裂隙 岩溶泉 ,整个泉域面积约 2 72 7km2 ,且在柳林泉西部及西北部含水岩层组中赋存有大面积的咸水、微咸水。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区域地下水渗流模型 ,用于描述柳林泉域的地下水渗流 ,模拟效果良好。模型拟合阶段和检验阶段水... 柳林泉为裂隙 岩溶泉 ,整个泉域面积约 2 72 7km2 ,且在柳林泉西部及西北部含水岩层组中赋存有大面积的咸水、微咸水。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区域地下水渗流模型 ,用于描述柳林泉域的地下水渗流 ,模拟效果良好。模型拟合阶段和检验阶段水头的计算值与观测值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 0 46m、0 5 1m。所有结果显示两者基本一致 ,说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实际。据此模型预报了柳林电厂水源地投入使用后对区域地下水流场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 数值模拟 裂隙-岩溶泉 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浮对兰炭废水中乳化油脱除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晨宇 曲旋 +3 位作者 李伟伟 郝晓刚 李慧芳 张荣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47,共7页
利用CO_(2)气浮技术脱除兰炭废水中难处理的乳化油,探讨了气浮时间、CO_(2)流量、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废水p H动态变化及乳化油脱除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乳化油脱除率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CO_... 利用CO_(2)气浮技术脱除兰炭废水中难处理的乳化油,探讨了气浮时间、CO_(2)流量、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废水p H动态变化及乳化油脱除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乳化油脱除率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CO_(2)气浮脱除兰炭废水中乳化油的过程中,废水p H呈现先恒定后下降的趋势,废水p H由最初的8.64降到7.10左右。乳化油的脱除率与废水p H和气泡性质密切相关。在40~70℃温度范围内,不同因素对乳化油脱除率的影响顺序为:气浮时间>CO_(2)流量>反应压力,其中CO_(2)流量与气浮时间的交互作用最显著。响应面分析获得的优化参数为CO_(2)流量58.5 m L/min、反应压力0.4 MPa和气浮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兰炭废水中乳化油的脱除率达到83.19%,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仅为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乳化油 CO_(2)气浮 pH动态变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状对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及安全性能影响研究
6
作者 路鑫 刘勇 +4 位作者 陈才 高瑞丹 王瑞成 王亚琼 王志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9,共15页
以陕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带裂缝衬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裂缝类型、裂缝位置、裂缝长度及裂缝分布范围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力学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带裂缝衬砌结构安全性能演变规律,并定量给出不同裂缝性状... 以陕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带裂缝衬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裂缝类型、裂缝位置、裂缝长度及裂缝分布范围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力学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带裂缝衬砌结构安全性能演变规律,并定量给出不同裂缝性状影响下的衬砌安全系数拟合公式。结果表明:衬砌结构带裂缝时受力处于非对称状态;单一预设纵向裂缝处轴力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弯矩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而增大;拱顶+拱肩、拱顶+拱腰、拱顶+拱肩+拱腰3种组合预设纵向裂缝条件下拱顶轴力受影响最明显,相比单一预设纵向裂缝轴力变化率分别为21.55%、-17.52%、13.45%;环向裂缝影响下衬砌弯矩分布模式呈现“拱肩外凸,拱腰及边墙内凹,拱脚外凸”模式;带纵向裂缝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拟合曲线呈现由“W”形逐渐向“U”形过渡的趋势;带环向裂缝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拟合曲线呈现近似对称的波浪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衬砌裂缝 安全系数 受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SiO_(2)对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7
作者 刘煊赫 门汝佳 +3 位作者 姜宛廷 李磊 王伟 雷志鹏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91-2701,共11页
硅烷偶联剂广泛用于改善纳米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KH550、KH560和KH7923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从内聚能密度、结合能、自由体积和旋转半径等角度,探讨了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广泛用于改善纳米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KH550、KH560和KH7923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从内聚能密度、结合能、自由体积和旋转半径等角度,探讨了偶联剂对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学、力学和电学性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掺入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后,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学、力学和电学性能均有所提升;硅烷偶联剂不仅改善了纳米颗粒与聚丙烯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增大了内聚能密度和界面结合力,还通过改变自由体积,影响分子链的运动状态,进而改变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热导率、刚性、韧性、相对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此外,烷偶偶联剂还改变了纳米SiO_(2)的静电势分布和禁带宽度,进一步改善了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热学性能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单斜构造内咸水入侵淡水含水层三维数值模拟——以山西柳林泉区柳林电厂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薛禹群 黄海 +2 位作者 吴吉春 张政治 王玉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362,共10页
本文建立了内陆单斜构造内咸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三维可混溶溶质运移模型。同时,为了尽可能提高模拟精度,还建立了区域二维水流模型和水质模型,为三维模型提供边界条件。模型应用于描述柳林电厂水源地成—淡水界面运移特征,模拟效果良好... 本文建立了内陆单斜构造内咸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三维可混溶溶质运移模型。同时,为了尽可能提高模拟精度,还建立了区域二维水流模型和水质模型,为三维模型提供边界条件。模型应用于描述柳林电厂水源地成—淡水界面运移特征,模拟效果良好,还据此预报了咸水入侵的可能性并探讨了淡水流的强弱对咸—淡水界面运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单斜构造 咸水入侵 咸水-淡水界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可靠性及优化设计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彭继业 《中国电力》 CSCD 1996年第2期18-21,共4页
通过太原第二热电厂四期工程两台200MW机组采用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的开发设计和机组投产1年来的运行实践,对该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间接空冷系统 可靠性 设计 热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工业“以大代小”节能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佩璋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8,共4页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型火电机组到本世纪末大部分进入超期服役的现状,提出了以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取代中小容量机组(以大代小)的改造,并用太原、大同第一热电厂为例探讨其可行性和效果,对当前面临的如何处理退役机组的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发电厂 火电机组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空冷塔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勤明 《中国电力》 CSCD 1996年第8期43-46,共4页
介绍我国第一座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空冷塔的结构设计,提出了结构设计和施工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对该塔采用哈蒙公司结构计算程序的计算结果与我国北京大学为主编制的程序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关键词 间接空冷系统 空冷塔 设计 蒸汽冷凝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超短T接线路保护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期坤 徐进亮 陈德树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1998年第4期15-18,共4页
针对110kV电压等级的超短T接线路实际工程需要,根据系统一次接线的特点,分析了超短T接线路不采用常规的阶段式或高频闭锁式纵联保护的原因;在对三端线路光纤闭锁式距离保护和光纤电流纵差保护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光纤... 针对110kV电压等级的超短T接线路实际工程需要,根据系统一次接线的特点,分析了超短T接线路不采用常规的阶段式或高频闭锁式纵联保护的原因;在对三端线路光纤闭锁式距离保护和光纤电流纵差保护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光纤通信方式的三端闭锁式距离保护作为过渡方案、最终采用三端光纤电流纵差保护的方案。同时对保护系统使用的光纤系统通信方案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T接线路 阶段式 保护 闭锁式 电流纵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设计在电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志奇 王新平 张双 《现代电力》 2002年第6期8-13,共6页
从论述模块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出发 ,结合工程实例 ,系统介绍了电厂设计中的主要模块构成 ,充分论述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工程意义——缩短工期 ,降低费用 ,提高质量 ,避免风险等 ,展示了这一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和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模块化设计 电厂 设计 电力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接线的系统保护及光纤通道设计
14
作者 冯期坤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1998年第3期28-32,共5页
在分析一次系统接线的基础上,针对电厂扩建工程中的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接线形式,阐述了系统保护专用光纤系统的设计以及220kV及110kV系统保护的配置和设计思想,介绍了系统保护与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配合设计要点,提出为保障发电机... 在分析一次系统接线的基础上,针对电厂扩建工程中的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接线形式,阐述了系统保护专用光纤系统的设计以及220kV及110kV系统保护的配置和设计思想,介绍了系统保护与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配合设计要点,提出为保障发电机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所应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 变压器 线路组 光纤 系统保护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勘察设计企业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思考
15
作者 雷普祥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4-45,共2页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勘测设计企业将面临完全市场化的严峻形势。勘测设计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勘测设计业务进行市场化运作,很可能路子越走越窄甚至步入"死胡同"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勘测...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勘测设计企业将面临完全市场化的严峻形势。勘测设计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勘测设计业务进行市场化运作,很可能路子越走越窄甚至步入"死胡同"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勘测设计企业如何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寻找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设计 工程 总承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第二发电厂空冷机组设计介绍
16
作者 华长喜 《电力技术(北京)》 CSCD 1991年第8期2-5,共4页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大容量火电厂和高参数大型火电机组日益增多,其所耗燃料及水资源相当可观。水资源的矛盾已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发展电力工业、工农业生产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制约因素之一。尤其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我国...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大容量火电厂和高参数大型火电机组日益增多,其所耗燃料及水资源相当可观。水资源的矛盾已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发展电力工业、工农业生产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制约因素之一。尤其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煤炭基地,由于运输能力的限制,要开发这些地区的能源,除有关工业、农业均要采取节水措施外,在这些缺水地区建设采用大型空冷机组的矿口电厂是一项经济而有效的技术措施。电厂采用空冷技术可以大量节约用水,与常规循环湿式冷却技术相此,可节约全厂用水约2/3,在相同的水资源下可多装机至原来的3倍以上,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近期内研究和建设20万kW、30万kW 及更大容量的空冷发电机组及采取其它一切降低水耗措施是我国发展电力工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本刊组编的《电厂空冷技术》专栏,旨在交流我国电厂空冷技术在科研、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行方面的技术与经验,以推动我国电厂空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系统 汽轮发电机组 汽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劲加强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研究
17
作者 张斌 李文适 +1 位作者 蒙春玲 孙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7-807,共11页
针对特高压大跨越输电塔中广泛使用的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尚未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考虑加劲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为此,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无加劲和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和应变分布及塑性发展规律等力学特性.... 针对特高压大跨越输电塔中广泛使用的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尚未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考虑加劲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为此,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无加劲和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和应变分布及塑性发展规律等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加劲板可以显著提高无加劲节点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延缓节点破坏过程.与试验结果相比,有限元分析能较好地模拟该类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为了评估不同参数下外加劲板对承载力提升值的影响规律,对16个无加劲节点模型和144个加劲节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外加劲板加强相贯节点承载力可以认为是对应无加劲节点承载力与外加劲板提升值之和;AIJ的建议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无加劲节点承载力;外加劲板提升值与支主管直径比、外加劲板宽度因子和厚度因子呈正相关,与主管径厚比呈负相关,本文采用改进的“剪切强度法”计算外加劲板提升值,并考虑了主管和支管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贯节点 外加劲板 试验研究 有限元分析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管桩-锚杆新型组合基础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新平 王瑞成 +2 位作者 聂少锋 蒙春玲 张清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为解决输电线路传统锚杆基础材料耗量大、施工安全问题突出、环水保效益差、施工工期长以及运输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型钢群锚基础,包括型钢结构、微型钢管桩-锚杆新型组合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单根微型钢管桩-锚... 为解决输电线路传统锚杆基础材料耗量大、施工安全问题突出、环水保效益差、施工工期长以及运输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型钢群锚基础,包括型钢结构、微型钢管桩-锚杆新型组合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单根微型钢管桩-锚杆组合基础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了多种荷载工况下组合基础锚筋、灌浆体、钢管及周围岩体的应力场与位移场变化规律,并与普通锚杆基础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钢管尺寸、岩体强度等因素对新型组合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新型组合基础水平位移与岩体强度的定量关系;将钢管、钢管内侧混凝土与锚筋简化为整体力学模型,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法建立了单根微型钢管桩-锚杆组合基础的水平位移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新型组合基础锚筋、灌浆体与周围岩体的应力及位移更小,新型组合基础适用于岩体等级为极软岩的情况;多种荷载工况下新型组合基础产生的位移随着岩体强度降低而逐渐增大,当岩体质量较差时,可采用增大钢管的横截面面积及长度等措施限制组合基础的水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基础 微型钢管桩 锚杆基础 岩体 复杂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吕梁山植被NPP的影响
19
作者 孟鑫 刘珺 +2 位作者 张菊梅 苏宇凡 杨俊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4,共10页
为研究2000-2019年吕梁山植被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其影响,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2000-2019年吕梁山实际NPP(NPP_(A)),结合周广胜模型估算得到的潜在NPP(NPP_(P))计算人类活动导致的NPP损失(NPP_(H)),并利用人类活动... 为研究2000-2019年吕梁山植被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其影响,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2000-2019年吕梁山实际NPP(NPP_(A)),结合周广胜模型估算得到的潜在NPP(NPP_(P))计算人类活动导致的NPP损失(NPP_(H)),并利用人类活动相对影响贡献率指数(RICI)来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贡献率,同时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植被NPP_(A)的影响。结果表明:吕梁山NPP_(A)和NPP_(H)分别呈增加和减少趋势,NPP_(A)整体呈东南向西北减少,NPP_(H)呈东南向西北增加;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林地、农田、草地、水体之间,林地和农田面积增加会使NPP_(A)总量增加,林地转为其他类型和草地转为农田则会造成NPP_(A)减少;人类活动对吕梁山NPP的贡献率为51.80%,表明人类活动在吕梁山NPP变化中占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吕梁山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NPP CASA 人类活动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街建筑开窗下街谷气流及污染物扩散的研究
20
作者 张明博 宋翀芳 +4 位作者 雷勇刚 杜保存 景胜蓝 潘武轩 李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2-919,共8页
【目的】为了探究城市典型街谷-临街建筑污染的街谷-开窗耦合作用。【方法】基于机动车现场实测和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临街建筑开窗情况下街谷内及室内空气流动和污染物的分布规律。【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为了探究城市典型街谷-临街建筑污染的街谷-开窗耦合作用。【方法】基于机动车现场实测和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临街建筑开窗情况下街谷内及室内空气流动和污染物的分布规律。【结果】结果表明:临街建筑外壁面开窗因其对周围气流产生扰动而使街谷内涡旋流动有所增强,在建筑背风面和迎风面的窗口附近形成了多个不规则的气流小涡旋,各层局部风向和风速改变各异;背风侧临街建筑湍流强度受开窗情况的影响比迎风侧建筑更加明显,1-4层比未开窗增加达20.6%;室内污染物浓度逐层变化与室外街谷污染物分布大体一致,背风建筑室内污染物浓度远高于迎风面建筑;背风建筑室内污染物浓度随楼层增高不断降低,1-4层污染物占到总污染的43.7%,迎风建筑室内污染物浓度沿楼高并未呈现逐层降低的单调趋势,而是先减小,在建筑中位层附近最小,随后在窗口扰动和街谷环流漩涡的共同作用下,污染物浓度再逐层增大。街谷-开窗建筑整场求解克服了模拟临街建筑的入流水平设置与实际工况的不符,较好地解决了开窗位置复杂涡旋边界设置及湍流逐层各异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谷 数值模拟 开窗 气流结构 湍流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