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矿区NPP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以轩岗矿区为例
1
作者 汪雯雯 李佳芳 杨文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6,163,共7页
多年来山西省主要以煤炭资源带动发展,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研究矿区植被NPP对于区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轩岗矿区为例,运用Landsat、MOD17... 多年来山西省主要以煤炭资源带动发展,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研究矿区植被NPP对于区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轩岗矿区为例,运用Landsat、MOD17A3H、DEM、气象、人口等数据,综合CASA模型、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了矿区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尺度上,2000—2021年轩岗矿区植被NPP高值区呈显著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为370.79 gC/(m^(2)·a);②在空间尺度上,矿区植被NPP具有显著异质性,总体呈现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的特征,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值区(53.63%)、高值区(41.99%)、低值区(4.38%);③在变化趋势上,矿区植被NPP以增加趋势为主,且未来将以持续加剧为主,植被生长环境仍有较大挑战;④从驱动因素上分析,矿区植被NPP受因子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利用(0.109)、海拔(0.088)、人口密度(0.075)、坡度(0.042)、降水(0.020)、气温(0.014)、坡向(0.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申有义 王凯峰 +3 位作者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8,共11页
沁水盆地煤系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处于初期阶段。基于钻井、测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结合有机地球化学与储层物性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山西组底部—太原组上部煤系页岩地质模型,并... 沁水盆地煤系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处于初期阶段。基于钻井、测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结合有机地球化学与储层物性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山西组底部—太原组上部煤系页岩地质模型,并预测了煤系页岩气“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1)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模型反映了煤系页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呈“东浅西深、整体连续”的分布格局。(2)基于序贯指示法建立沉积相模型,指示研究区在太原期—山西期由海陆过渡相转变为近海陆相沉积环境,为稳定优质页岩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3)通过相控属性建模实现了储层参数空间分布模拟和精细表征,泥地比、孔隙度、含气量、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57,10.02%,1.21 m^(3)/t,2.18%,2.45%,揭示了研究区煤系页岩较好的储集能力、含气性、有机质丰度和资源潜力,脆性指数模型指示出页岩压裂后的有利区带。(4)在精细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将三维网格单元赋值积分,计算研究区二叠系煤系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 344.98×10^(8)m^(3),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预测页岩气“甜点”区,Ⅰ类“甜点”区为地质与工程双重甜点,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中部和西北部局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页岩气 地质建模 储层特征 “甜点”预测 地质资源量 二叠系 榆社—武乡区块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山西省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杜玉河 杨文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138,共6页
为助力健全自然资源监测体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用地保障服务,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传统测量和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本摸... 为助力健全自然资源监测体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用地保障服务,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传统测量和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本摸清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分布情况,其总面积为6500 km^(2),与山西省矿区及采空区分布高度重叠;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及草地为主;土地损毁以轻、中度为主。受采煤沉陷的影响,拟搬迁村庄1221个,仍有400多个村庄未搬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调查监测 INSAR技术 土地利用 土地损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点型有限体积法的直流电测深2.5维正演模拟
4
作者 欧阳黎明 赵煊煊 +2 位作者 童孝忠 谢维 李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58-2767,共10页
采用格点型有限体积法,建立直流电测深2.5维正演模拟算法。首先,从点电源电位所满足的边值问题出发,导出格点型有限体积法控制方程的离散表达式,对边界条件近似处理后求解线性方程组即得离散电位数值解。其次,通过模拟计算均匀半空间模... 采用格点型有限体积法,建立直流电测深2.5维正演模拟算法。首先,从点电源电位所满足的边值问题出发,导出格点型有限体积法控制方程的离散表达式,对边界条件近似处理后求解线性方程组即得离散电位数值解。其次,通过模拟计算均匀半空间模型和一维层状介质模型,与解析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格点型有限体积正演算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分别采用本文建立的直流电测深2.5维正演模拟算法、Res2dmod开源软件构建的有限差分算法对典型二维地电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得到2种算法的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测深2.5维正演模拟算法在一维求解域内的计算结果与解析解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2%,满足数值计算精度要求;该算法能定性判断异常体电阻率与围岩电阻率相对大小和异常体的空间展布,与经过验证的成熟软件Res2dmod相比较,电阻率数值解的绝对误差不超过3.4Ω·m,证明该算法能正确分析直流电测深2.5维异常响应规律,可为实测数据的定性解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测深 正演模拟 有限体积法 格点型 2.5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任连伟 王自强 +2 位作者 邹友峰 顿志林 杨文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目的高速铁路穿越采空区场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探讨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方法利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17组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沉降变形和动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无砟... 目的高速铁路穿越采空区场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探讨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方法利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17组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沉降变形和动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路基内部动力响应的分布差异,分析采空区开采宽度、厚度对动力响应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与无砟轨道相比,有砟轨道路基内部的动应力幅值明显更高,但其动应力的衰减速率也更高;动应力、动位移的时程曲线沿着路基深度方向出现不断增大的相位差;路基内部动位移幅值随着荷载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增大的速度不断降低,动应力幅值基本保持不变;动应力、动位移幅值与列车轴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轴重增加而线性增大;采空区开采宽度、厚度越大,列车荷载造成的动位移幅值也越大,但当开采宽度大于一定数值后,动位移幅值反而出现减小趋势。结论列车荷载、路基轨道类型和采空区场地的差异都会对路基内部的动力响应分布情况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场地 高速铁路路基 动应力 动位移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水耦合爆破爆轰波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雁冰 孔维文 +4 位作者 汪东宸 申有义 冯阿建 李杨 郑文海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82-799,共18页
为研究不同水耦合系数及耦合形式对爆破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和高速纹影实验并结合AUTODYN数值模拟,分析爆轰流场演化过程,推导得到了水介质耦合爆破时同心与偏心2种耦合形式的炮孔孔壁压力;设计了不同水耦合系数和耦合形式下的5种药... 为研究不同水耦合系数及耦合形式对爆破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和高速纹影实验并结合AUTODYN数值模拟,分析爆轰流场演化过程,推导得到了水介质耦合爆破时同心与偏心2种耦合形式的炮孔孔壁压力;设计了不同水耦合系数和耦合形式下的5种药包,通过纹影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得到了炸药内部的爆轰波动过程,对比分析5种情况下冲击波的压力变化、冲击波的传播及能量传递效率。结果表明:水耦合系数及耦合形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爆炸能量的传递效率,且存在最优不耦合系数,并不能一味地增大水不耦合系数。由于水耦合系数及耦合形式不同,冲击波传递到自由空气场中时蕴含的爆炸能量有所差别,进而影响峰值压力的大小。随着水耦合系数的增大炮孔孔壁压力先增大后减小,能量传递效率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由于水介质的存在,水耦合装药爆破可以有效延长冲击波作用时间,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相比于同心水耦合装药形式,偏心水耦合装药存在明显的偏心应力场,可以显著提高耦合侧的孔壁峰值压力,减小能量的衰减效率,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耦合侧的爆破效果优于同心耦合时的爆破效果。研究成果对于水耦合装药爆破应用于边坡开挖、隧道周边爆破,改善爆破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纹影 水耦合系数 偏心水耦合 孔壁压力 能量传递 AUTOD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地面沉降时序InSAR监测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楚 丁瑞力 +4 位作者 陈蜜 张丹丹 葛鹏飞 成曦 范凯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84,共16页
地面沉降作为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为了探究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的地面沉降情况,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70景Sentinel-1B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该路段沿线地面沉降展开监测,... 地面沉降作为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为了探究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的地面沉降情况,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70景Sentinel-1B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该路段沿线地面沉降展开监测,并采用外部水准观测方法对InSAR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3类9个影响因子数据对沿线地面沉降进行空间模拟,通过对比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后选取相对最优模型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表现出不均匀沉降特征,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超过-90 mm·年-1;研究区主要分布有6个明显的沉降中心,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经过其中3个;采用模拟效果相对最优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可知,第四系沉积厚度和地下水位变化对沉降的影响较大,而地形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SBAS-InSAR技术 时序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京沪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土体空间参数不确定性缩减
8
作者 贾唯龙 常鹏飞 +5 位作者 李亚军 钱铖 郭祺 李瑞杰 傅中志 张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1,共9页
土体参数存在空间变异性,导致结构响应具有不确定性。忽视这种不确定性或采用偏差参数可能导致工程安全问题,甚至引发工程灾害。现场测量数据可用于改进对基坑开挖等岩土工程中结构响应的估计,通过SPT等直接测量方法得到的勘察数据与土... 土体参数存在空间变异性,导致结构响应具有不确定性。忽视这种不确定性或采用偏差参数可能导致工程安全问题,甚至引发工程灾害。现场测量数据可用于改进对基坑开挖等岩土工程中结构响应的估计,通过SPT等直接测量方法得到的勘察数据与土体刚度参数直接相关,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基于Kriging法约束随机场的条件模拟可用于改进对参数空间分布的估计。此外,当监测数据与位移等土体结构性能或响应相关时,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器(EnKF)反分析也可降低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的形式将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土体开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结构响应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多源数据融合 反演分析 集合卡尔曼滤波器(EnKF) Kriging法 不确定性缩减 随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局部邻域条件下的点云匹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晋儒 王晋 +1 位作者 郭松涛 索红燕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6-1621,共16页
为了应对传统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在处理复杂点云空间特征时,面临噪声干扰和数据缺失等问题导致收敛速度缓慢、配准精度不高以及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局部邻域条件下的点云匹配算法。首先,采用体素网格滤波对数据... 为了应对传统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在处理复杂点云空间特征时,面临噪声干扰和数据缺失等问题导致收敛速度缓慢、配准精度不高以及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局部邻域条件下的点云匹配算法。首先,采用体素网格滤波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不同半径邻域内邻近点的分布情况,定义邻域表面的弯曲程度,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法向量分布和邻域曲率特征,从而得到更精确的特征点提取;其次,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进一步提取出邻域曲率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点,采用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对特征点进行描述,并通过设定距离阈值的采样一致性算法来匹配相似的特征点对,计算出关键的坐标转换参数,完成初始配准。最后,利用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点到面的ICP算法,以实现更精确的配准结果。通过一系列实验对比发现相较于现有的几种配准算法(ICP,SAC-IA+ICP,K4PCS+ICP),在存在噪声干扰和数据缺失的情况下,所提方法的配准准确度平均提高45%,配准速度平均提高38%,充分验证了该方法在应对大数据量、低重叠率点云配准方面具备出色的稳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匹配 邻域 法向量 快速点特征直方图 迭代最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支付卡条件价值法视角的长沙市和石家庄市居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照亮 王梦晗 王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7-1447,共11页
基于随机价值理论,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采用随机支付卡价值诱导技术,实证分析了居民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条件价值法改进及大气环境治理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2市居民在支... 基于随机价值理论,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采用随机支付卡价值诱导技术,实证分析了居民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条件价值法改进及大气环境治理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2市居民在支付意愿选择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石家庄市居民持积极态度的占比高于长沙市,这与个人对环境治理的角色定位、支付能力及机构信任紧密相关。②石家庄市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显著高于长沙市,长沙市居民支付意愿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97.87元/月,标准差为128.69,石家庄市分别为108.24元/月和142.64。③影响居民支付意愿最主要的微观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其次是对政府的信任度、收入水平、风险偏好、对政府的满意度评价及预期收入变化,最主要的宏观因素是居住城市和区域,其次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条件价值法 随机支付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辐射场源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薄层探测能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莹莹 王玉 马玉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5-799,共15页
多辐射场源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地形适应性强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已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其探测能力,本文基于一维正演理论,从多辐射场源布设方式入手,选定典型测点与辐射源组合,通过定义瞬变响应相对异常,分... 多辐射场源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地形适应性强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已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其探测能力,本文基于一维正演理论,从多辐射场源布设方式入手,选定典型测点与辐射源组合,通过定义瞬变响应相对异常,分析对比不同模型薄层电阻率、厚度、埋深等参数对薄层探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测点位置合理设置发射电流方向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大采集信号强度,获得形态相对简单的B和dB场响应曲线;与单辐射源相比,多辐射源激励时瞬变响应不仅幅值更大,衰减速度也更快,对大地电阻率的变化更灵敏;B场更适合用于相对异常计算,探讨多辐射场源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的薄层探测能力,其中x分量的薄层探测能力最强;薄层电阻率与围岩差异越大、厚度越大、埋深越浅,相对异常曲线的幅值越大,薄层越易于分辨;薄层分辨能力与测点位置有关,当测点位于多辐射源内侧时B场各分量相对异常曲线幅值更大,对薄层分辨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辐射场源 电性源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 相对异常 薄层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Albedo特征空间的大同煤田荒漠化遥感监测
12
作者 肖育雷 张宇飞 杨文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7,共6页
荒漠化是威胁区域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开展荒漠化监测是荒漠化防治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以山西大同煤田为例,利用NDVI-Albedo特征空间构建2000—2021年荒漠化差值指数(DDI),监测其荒漠化时空变化,并利用地... 荒漠化是威胁区域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开展荒漠化监测是荒漠化防治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以山西大同煤田为例,利用NDVI-Albedo特征空间构建2000—2021年荒漠化差值指数(DDI),监测其荒漠化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荒漠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2021年,大同煤田荒漠化由严重向轻度转换,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面积显著减少,而轻度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整体而言,有57.75%的区域荒漠化呈显著改善趋势,但同时有0.03%的区域荒漠化呈加剧趋势。地理探测结果表明,植被是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子;植被与降水、高程等自然因素交互后的影响显著增大,与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人类活动因素交互后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大同煤田 NDVI-Albedo特征空间 时空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蒸压砌块与煤矸石在煤矿采空区地基加固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连伟 李波 +2 位作者 邹友峰 顿志林 杨文府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1-62,共12页
随着社会发展,大量的废弃蒸压砌块与煤矸石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这些固体废弃物在注浆加固领域得到了有效利用。提出以废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废弃煤矸石2种固体废弃物为主要材料,分别与水泥混合制成2种... 随着社会发展,大量的废弃蒸压砌块与煤矸石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这些固体废弃物在注浆加固领域得到了有效利用。提出以废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废弃煤矸石2种固体废弃物为主要材料,分别与水泥混合制成2种不同的黏土采空区地基处理充填注浆浆液。试验采用混料配比方式,在凝结时间、黏度、析水率和结石率、流动性和抗压强度方面进行分析,最终选择配比最适宜采空区地基处理的注浆浆液。研究结果表明:废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浆液各组的凝结时间、黏度、析水率和结石率均符合作为采空区地基处理的注浆浆液标准,但在抗压强度标准上只能选择50%和60%的质量替代率;煤矸石-水泥浆液中煤矸石含量为70%和80%的质量替代率浆液在析水率、结石率和抗压强度不符合标准,故只能选择50%和60%的质量替代率的浆液配比;再从经济角度分析,2种浆液都应优选60%的质量替代率的浆液配比。最后,通过对2种浆液的凝结时间、黏度、析水率和结石率、流动性和抗压强度方面对比分析,宜选择煤矸石-水泥浆液用于煤矿采空区地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地基处理 废弃蒸压砌块 废弃煤矸石 注浆充填 固废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崩塌类型及其变形-破坏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知 安明晓 +2 位作者 杨文府 刘小松 李喜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6-1185,共10页
晋西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形态使得黄土崩塌灾害频发,加之因其纵向贯穿砂黄土带、典型黄土带和黏黄土带,黄土崩塌类型齐全,为黄土崩塌成因及分类理论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此通过开展大量野外调查研究,提出了晋西黄土崩塌的“主控... 晋西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形态使得黄土崩塌灾害频发,加之因其纵向贯穿砂黄土带、典型黄土带和黏黄土带,黄土崩塌类型齐全,为黄土崩塌成因及分类理论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此通过开展大量野外调查研究,提出了晋西黄土崩塌的“主控因素分类”和“变形-破坏方式分类”,并探索了滑落式黄土崩塌与黄土滑坡的界定条件。结果表明:晋西黄土崩塌按主控因素可分为冻融破坏、构造应力诱导、降雨诱发、灌溉诱发、工程扰动、植物根劈、复合型等7种类型,按变形-破坏方式可分为被动(拉裂)倾倒式、主动(推挤)倾倒式、下挫式、坠落式、被动(拉裂)滑落式、主动(剪切)滑落式、剥落式等7种类型;将变形黄土体重心的垂直移动距离大于其水平位移距离2倍以上且其致灾模式以“击毁+掩埋”为主,“冲毁”为辅的认定为滑落式崩塌。以上研究结果不仅可用于指导晋西黄土高原崩塌灾害防治规划工作实践,亦可为黄土崩塌理论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崩塌 主控因素 变形-破坏 分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