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储层多参数同时预测的煤层CO_(2)运移监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程丽媛
贾小宝
刘燕海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0-978,共9页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意味着煤层CO_(2)封存是我国负碳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时移地震监测方法是监测CO_(2)运移的有效手段,然而,时移地震响应的变化通常反映了多个参数(孔隙度、孔隙压力和流体饱和度等)的综合变化,且难以区分。针对...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意味着煤层CO_(2)封存是我国负碳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时移地震监测方法是监测CO_(2)运移的有效手段,然而,时移地震响应的变化通常反映了多个参数(孔隙度、孔隙压力和流体饱和度等)的综合变化,且难以区分。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参数同时预测方法。首先,研究了煤层CO_(2)封存流体替换理论,得到了适用于煤层CO_(2)封存的纵、横波速度计算方法。其次,分析了CO_(2)注入前、后的叠前地震响应特征,验证了CO_(2)饱和度、孔隙度及孔隙压力对不同偏移距数据响应的贡献差异。最后,搭建了用于多参数同时预测的网络架构,阐述了网络训练数据的获取方法。合成数据及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多参数同时预测网络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以得到较高精度的储层参数预测结果,相比于传统地震反演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方法提高了储层参数计算效率,为CO_(2)地质封存监测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CO_(2)封存
运移监测
深度学习
储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废弃煤矿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崔晓松
郭世豪
+6 位作者
胡李华
原文涛
程丽媛
王姣霞
杨美萍
耿杰
吴云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2-273,共12页
【目的】将CO_(2)封存于采空区是解决我国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资源再利用问题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技术途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提高采空区封存CO_(2)的安全性和效益,需建立CO_(2)封存全过程的控制压力指标及...
【目的】将CO_(2)封存于采空区是解决我国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资源再利用问题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技术途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提高采空区封存CO_(2)的安全性和效益,需建立CO_(2)封存全过程的控制压力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方法】以山西常村煤矿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优化为案例,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O_(2)的物理性态,依据山西地区气候温度和废弃煤矿埋深条件,确定CO_(2)注入工艺,并分析其在采空区中的封存性态;其次,基于CO_(2)在盖层中的封存原理和防止地下水入渗的原则,提出CO_(2)采空区封存的上下限压力概念,给出计算方法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常村煤矿采空区的具体地质条件,得出该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的大致范围。【结果】山西地区年平均气温15℃,废弃煤矿埋深多为100~300 m,在此温压条件下,CO_(2)在采空区中将呈现液-气二相封存特征;常村煤矿可利用采空区空间容量达150.92万m^(3),CO_(2)封存最大压力建议为8~10MPa,最小压力建议为4~6MPa,这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大的封存潜力。山西地区废弃煤矿采空区容量大、温压条件适中,地下水头压力较低,具备大规模封存CO_(2)的潜力。【结论】封存下限压力较小,控制压力上限主要取决于盖层突破压力和破裂压力。以盖层封闭能力为基础,若对采空区进行密封处理以利用密闭空间封存CO_(2),则需综合考虑密封成本和实施方法,并重新建立力学模型。通过对山西地区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可为废弃煤矿大规模CO_(2)封存技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矿
采空区
CO_(2)封存
控制压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行山青龙峡景区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4
3
作者
吕艳
马瑞霞
+3 位作者
王祚鹏
李淼
陈天宝
古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3-604,共12页
青龙峡景区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太行山区东部,是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园区。青龙峡作为典型高山峡谷区,山地崩塌灾害极为发育,对景区旅游接待和居民生活构成威胁。为有效防控太行山区崩塌灾害,通过太行山青龙峡景区详细地质环境...
青龙峡景区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太行山区东部,是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园区。青龙峡作为典型高山峡谷区,山地崩塌灾害极为发育,对景区旅游接待和居民生活构成威胁。为有效防控太行山区崩塌灾害,通过太行山青龙峡景区详细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掌握崩塌灾害发育规律,探讨崩塌成因和防治减灾对策。结果表明:青龙峡景区崩塌灾害发育在层状结构的硬岩高位边坡上,中小型崩塌更为常见;岩体破坏以错断式、倾倒式、滑移式和坠落式等4种破坏模式为主。峡谷区崩塌机理表现为多样的地层岩性组合孕崩、高陡的地形地貌育崩、复杂的岩体结构面控崩、岩溶和集中降水诱崩的四要素耦合崩塌成因机理。通过构建典型崩塌落石的Rockfall Analyst模型,分析危岩体崩塌的致灾边界,研判景区崩塌灾害的影响范围,针对青龙峡景区面临的地质安全问题,提出了景区崩塌灾害“风险区监测预警、隐患点工程治理”的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对山岳峡谷型景区和山区城镇的灾害防控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灾害
发育规律
破坏模式
成因机理
监测治理
Rockfall
Analyst模型
青龙峡景区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储层多参数同时预测的煤层CO_(2)运移监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程丽媛
贾小宝
刘燕海
机构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四八勘查院有限公司
山西省
二氧化碳
地质
封存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
院
出处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0-978,共9页
基金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02090301009)资助。
文摘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意味着煤层CO_(2)封存是我国负碳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时移地震监测方法是监测CO_(2)运移的有效手段,然而,时移地震响应的变化通常反映了多个参数(孔隙度、孔隙压力和流体饱和度等)的综合变化,且难以区分。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参数同时预测方法。首先,研究了煤层CO_(2)封存流体替换理论,得到了适用于煤层CO_(2)封存的纵、横波速度计算方法。其次,分析了CO_(2)注入前、后的叠前地震响应特征,验证了CO_(2)饱和度、孔隙度及孔隙压力对不同偏移距数据响应的贡献差异。最后,搭建了用于多参数同时预测的网络架构,阐述了网络训练数据的获取方法。合成数据及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多参数同时预测网络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以得到较高精度的储层参数预测结果,相比于传统地震反演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方法提高了储层参数计算效率,为CO_(2)地质封存监测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关键词
煤层
CO_(2)封存
运移监测
深度学习
储层参数
Keywords
coal seam
CO_(2)storage
migration monitoring
deep learning
reservoir parameter
分类号
TE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弃煤矿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崔晓松
郭世豪
胡李华
原文涛
程丽媛
王姣霞
杨美萍
耿杰
吴云
机构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四八勘查院有限公司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
院
山西省
二氧化碳
地质
封存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2-273,共12页
基金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02090301009)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2023年度地质勘查项目(2023-1-29)
+1 种基金
徐州市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KC2206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003304)。
文摘
【目的】将CO_(2)封存于采空区是解决我国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资源再利用问题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技术途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提高采空区封存CO_(2)的安全性和效益,需建立CO_(2)封存全过程的控制压力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方法】以山西常村煤矿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优化为案例,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O_(2)的物理性态,依据山西地区气候温度和废弃煤矿埋深条件,确定CO_(2)注入工艺,并分析其在采空区中的封存性态;其次,基于CO_(2)在盖层中的封存原理和防止地下水入渗的原则,提出CO_(2)采空区封存的上下限压力概念,给出计算方法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常村煤矿采空区的具体地质条件,得出该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的大致范围。【结果】山西地区年平均气温15℃,废弃煤矿埋深多为100~300 m,在此温压条件下,CO_(2)在采空区中将呈现液-气二相封存特征;常村煤矿可利用采空区空间容量达150.92万m^(3),CO_(2)封存最大压力建议为8~10MPa,最小压力建议为4~6MPa,这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大的封存潜力。山西地区废弃煤矿采空区容量大、温压条件适中,地下水头压力较低,具备大规模封存CO_(2)的潜力。【结论】封存下限压力较小,控制压力上限主要取决于盖层突破压力和破裂压力。以盖层封闭能力为基础,若对采空区进行密封处理以利用密闭空间封存CO_(2),则需综合考虑密封成本和实施方法,并重新建立力学模型。通过对山西地区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可为废弃煤矿大规模CO_(2)封存技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废弃煤矿
采空区
CO_(2)封存
控制压力
影响因素
Keywords
abandoned coal mines
goaf
CO_(2)storage
control pressure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行山青龙峡景区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4
3
作者
吕艳
马瑞霞
王祚鹏
李淼
陈天宝
古港
机构
长安大学
地质
工程与测绘学
院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四八勘查院有限公司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3-604,共12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00102262908,300103120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285)
山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2019-22)。
文摘
青龙峡景区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太行山区东部,是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园区。青龙峡作为典型高山峡谷区,山地崩塌灾害极为发育,对景区旅游接待和居民生活构成威胁。为有效防控太行山区崩塌灾害,通过太行山青龙峡景区详细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掌握崩塌灾害发育规律,探讨崩塌成因和防治减灾对策。结果表明:青龙峡景区崩塌灾害发育在层状结构的硬岩高位边坡上,中小型崩塌更为常见;岩体破坏以错断式、倾倒式、滑移式和坠落式等4种破坏模式为主。峡谷区崩塌机理表现为多样的地层岩性组合孕崩、高陡的地形地貌育崩、复杂的岩体结构面控崩、岩溶和集中降水诱崩的四要素耦合崩塌成因机理。通过构建典型崩塌落石的Rockfall Analyst模型,分析危岩体崩塌的致灾边界,研判景区崩塌灾害的影响范围,针对青龙峡景区面临的地质安全问题,提出了景区崩塌灾害“风险区监测预警、隐患点工程治理”的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对山岳峡谷型景区和山区城镇的灾害防控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崩塌灾害
发育规律
破坏模式
成因机理
监测治理
Rockfall
Analyst模型
青龙峡景区
太行山
Keywords
collapse disaster
development law
destruction mode
formation mechanism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Rockfall Analyst model
Qinglong Gorge scenic area
Taihang Mountains
分类号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储层多参数同时预测的煤层CO_(2)运移监测方法研究
程丽媛
贾小宝
刘燕海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废弃煤矿采空区CO_(2)封存控制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崔晓松
郭世豪
胡李华
原文涛
程丽媛
王姣霞
杨美萍
耿杰
吴云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太行山青龙峡景区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吕艳
马瑞霞
王祚鹏
李淼
陈天宝
古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